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心室定量分析工具(4D Auto LVQ)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对比分析左心室扩大者心室几何形态及收缩功能,探讨左心室几何形态改变与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以左心室球形指数作为反映左心室几何构型变化的指标,应用2DE及RT-...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心室定量分析工具(4D Auto LVQ)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对比分析左心室扩大者心室几何形态及收缩功能,探讨左心室几何形态改变与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以左心室球形指数作为反映左心室几何构型变化的指标,应用2DE及RT-3DE测量39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和60例左心室扩大患者(左心室扩大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维舒张末期球形指数-1(SId-1)和三维球形指数(SP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左心室扩大组LVEDV、LVESV及SPI增加,LVEF减小;2DE与RT-3DE所获得的LVEDV、LVESV、LVEF及球形指数值显著相关(P均<0.05)。左心室扩大组中,RT-3DE和2DE分别所测球形指数与LVEF呈负相关,球形指数与LVEDV、LVESV呈正相关(P<0.05),SPI与LVEF的相关性高于SId-1与LVEF(r=-0.553vs r=-0.457,P<0.05)。结论应用4DAuto LVQ技术可较简捷、直观显示并测量左心室几何形态及收缩功能;球形指数与LVEF、LVEDV、LVESV显著相关。展开更多
【目的】为了探讨应用4D左心房自动定量分析(4D Auto LAQ)软件测定的左房容积和应变值对鉴别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和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的价值,并与肺-左心房应变偶联指数(ePLAGS)的鉴别能力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目的】为了探讨应用4D左心房自动定量分析(4D Auto LAQ)软件测定的左房容积和应变值对鉴别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和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的价值,并与肺-左心房应变偶联指数(ePLAGS)的鉴别能力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纳入了自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部的98例高概率肺动脉高压(PH)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史及实验室资料。根据肺动脉楔压(PAWP)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毛细血管前PH组(PAWP≤15 mmHg)及毛细血管后PH组(PAWP>15 mmHg)。所纳入的患者均接受了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应用4D Auto LAQ软件自动测量左房容积和应变参数。【结果】根据PAWP的数值,入选患者分为两组:毛细血管前PH组[n=39,年龄(53±24)岁]和毛细血管后PH组[n=59,年龄(57±18)岁]。与毛细血管前PH组相比,毛细血管后PH组的最大左心房容量指数(LAVImax)、最小左心房容量指数(LAVImin)和左心房射血前的容量指数(LAVIpreA)显著增加,而左心房储备期纵向应变值(LASr)和左心房导管期纵向应变值(LAScd)明显降低。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LAVImax[OR:1.40;95%CI:(1.052,1.872);P=0.021]和LAScd[OR:1.76;95%CI:(1.183,2.489);P=0.004]是检测毛细血管后PH的强大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表明,LAVImax(AUC=0.82,P<0.001)和LAScd(AUC=0.78,P<0.001)在预测毛细血管后PH组方面具有很高的辨别力,其临界值分别为35.69 mL/m^(2)(敏感性86%,特异性74%)和-9%(敏感性80%,特异性70%)。【结论】:应用4D auto LAQ测量的LAVImax和LAScd是区分毛细血管前和毛细血管后PH患者有价值的参数,且其鉴别能力优于肺-左心房应变偶联指数(ePLAGS)。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心室定量分析工具(4D Auto LVQ)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对比分析左心室扩大者心室几何形态及收缩功能,探讨左心室几何形态改变与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以左心室球形指数作为反映左心室几何构型变化的指标,应用2DE及RT-3DE测量39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和60例左心室扩大患者(左心室扩大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维舒张末期球形指数-1(SId-1)和三维球形指数(SP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左心室扩大组LVEDV、LVESV及SPI增加,LVEF减小;2DE与RT-3DE所获得的LVEDV、LVESV、LVEF及球形指数值显著相关(P均<0.05)。左心室扩大组中,RT-3DE和2DE分别所测球形指数与LVEF呈负相关,球形指数与LVEDV、LVESV呈正相关(P<0.05),SPI与LVEF的相关性高于SId-1与LVEF(r=-0.553vs r=-0.457,P<0.05)。结论应用4DAuto LVQ技术可较简捷、直观显示并测量左心室几何形态及收缩功能;球形指数与LVEF、LVEDV、LVESV显著相关。
文摘【目的】为了探讨应用4D左心房自动定量分析(4D Auto LAQ)软件测定的左房容积和应变值对鉴别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和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的价值,并与肺-左心房应变偶联指数(ePLAGS)的鉴别能力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纳入了自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部的98例高概率肺动脉高压(PH)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史及实验室资料。根据肺动脉楔压(PAWP)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毛细血管前PH组(PAWP≤15 mmHg)及毛细血管后PH组(PAWP>15 mmHg)。所纳入的患者均接受了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应用4D Auto LAQ软件自动测量左房容积和应变参数。【结果】根据PAWP的数值,入选患者分为两组:毛细血管前PH组[n=39,年龄(53±24)岁]和毛细血管后PH组[n=59,年龄(57±18)岁]。与毛细血管前PH组相比,毛细血管后PH组的最大左心房容量指数(LAVImax)、最小左心房容量指数(LAVImin)和左心房射血前的容量指数(LAVIpreA)显著增加,而左心房储备期纵向应变值(LASr)和左心房导管期纵向应变值(LAScd)明显降低。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LAVImax[OR:1.40;95%CI:(1.052,1.872);P=0.021]和LAScd[OR:1.76;95%CI:(1.183,2.489);P=0.004]是检测毛细血管后PH的强大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表明,LAVImax(AUC=0.82,P<0.001)和LAScd(AUC=0.78,P<0.001)在预测毛细血管后PH组方面具有很高的辨别力,其临界值分别为35.69 mL/m^(2)(敏感性86%,特异性74%)和-9%(敏感性80%,特异性70%)。【结论】:应用4D auto LAQ测量的LAVImax和LAScd是区分毛细血管前和毛细血管后PH患者有价值的参数,且其鉴别能力优于肺-左心房应变偶联指数(ePL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