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场效应材料氟化噻吩并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电荷传输性质 被引量:3
1
作者 阚玉和 吴凯 +2 位作者 朱玉兰 侯丽梅 苏忠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23-1428,共6页
噻吩并四硫富瓦烯(TTF)衍生物在有机场效应材料方面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应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泛函在6-31G(d,p)基组水平上计算了系列氟取代扩展噻吩并四硫富瓦烯衍生物(c2FT、t2FT及4FT)的轨道能级、电离能(IP)、电子亲和势(EA)和重组能(... 噻吩并四硫富瓦烯(TTF)衍生物在有机场效应材料方面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应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泛函在6-31G(d,p)基组水平上计算了系列氟取代扩展噻吩并四硫富瓦烯衍生物(c2FT、t2FT及4FT)的轨道能级、电离能(IP)、电子亲和势(EA)和重组能(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二聚体的迁移率,评估了载流子传输能力,并讨论取代位置和堆积方式对电荷传输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氟取代位置对二噻吩并四硫富瓦烯(DT-TTF)衍生物迁移率及电荷传输性质的影响较小,却有效降低了给电子能力.计算结果对设计和合成高效稳定的光电功能材料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四硫富瓦烯杂环衍生物 重组能 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硫富瓦烯分子结基于连接位点热-电输运性能理论调控研究
2
作者 高一波 邱乙峰 +4 位作者 刘丹丹 张晖阜 尹彬洁 彭敬源 张蓓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42,共6页
热电材料的研究对于再利用工业废热、生产清洁能源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以锯齿状石墨烯纳米带(zGNR)做为电极,以不同连接位点的四硫富瓦烯(Tetrathiafulvalene,TTF)分子做为中心散射分子,构建了中心连接TTF分子结器件和边缘连接TTF分子... 热电材料的研究对于再利用工业废热、生产清洁能源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以锯齿状石墨烯纳米带(zGNR)做为电极,以不同连接位点的四硫富瓦烯(Tetrathiafulvalene,TTF)分子做为中心散射分子,构建了中心连接TTF分子结器件和边缘连接TTF分子结器件两种热电器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它们的热-电输运性质.结果表明,连接位点的不同对TTF分子器件热电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基于锯齿状石墨烯纳米带独特的边缘结构,导致边缘连接TTF分子结器件电输运性质高于中心连接分子结器件;与此同时,边缘悬挂氢键局域共振效应使得边缘连接TTF分子结热输运性能略小于中心连接TTF分子器件.边缘连接TTF分子结器件获取优异热电优值(ZT=0.457),为中心连接TTF分子结器件的3.4倍(ZT=0.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状石墨纳米带 分子 连接位点 热-电输运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硫富瓦烯(TTF)衍生物的配位组装 被引量:6
3
作者 卞国庆 戴洁 +2 位作者 杨巍 王昕 严泽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1-477,共7页
四硫富瓦烯(tetrathiafulvalene,TTF)衍生物和二硫纶(dithiolene)化合物等有机富硫分子作为有机光电磁的功能化合物,一直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近年来一类融合了TTF和二硫纶结构的扩展TTF衍生物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这类八硫共轭体系具有... 四硫富瓦烯(tetrathiafulvalene,TTF)衍生物和二硫纶(dithiolene)化合物等有机富硫分子作为有机光电磁的功能化合物,一直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近年来一类融合了TTF和二硫纶结构的扩展TTF衍生物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这类八硫共轭体系具有较好的电子授受特性,展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有目的地利用它们与金属离子间较强的配位能力对这些化合物进行晶体或分子设计已成为配位化学在富硫有机配合物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重点介绍这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以卤化亚铜基本骨架为基础的四烷基硫取代四硫富瓦烯(犤(RS)2TTF(SR)2犦)的配位组装;二烷基硫取代的TTF融合二硫纶离子(犤(RS)2TTF(S)2犦2-)和TTF融合双二硫纶离子(犤(S)2TTF(S)2犦4-)金属配位衍生物的分子设计和空间构筑。通过配位修饰或组装,这类TTF金属衍生物显示了多变的结构,有的已发现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纶合物 配位组装 衍生物 配位化学 有机分子 TT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四硫富瓦烯-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与四氯苯醌的分子间电子转移 被引量:6
4
作者 赵邦屯 刘连委 +1 位作者 丁静静 渠桂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03-2108,共6页
根据四硫富瓦烯独特的电化学性质和杯芳烃的分子平台特性,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的醚键连接的四硫富瓦烯-杯芳烃衍生物4a和4b,并通过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循环伏安法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4a和4b均呈... 根据四硫富瓦烯独特的电化学性质和杯芳烃的分子平台特性,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的醚键连接的四硫富瓦烯-杯芳烃衍生物4a和4b,并通过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循环伏安法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4a和4b均呈准可逆氧化还原行为.同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金属离子(Na+,K+和Ba2+)对化合物4a和4b作为电子供体分别与电子受体四氯苯醌分子间电子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K+能够有效地促进化合物4b与四氯苯醌的分子间电子转移.上述研究结果对于开发基于四硫富瓦烯的分子间电子转移的超分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芳烃 循环伏安 分子间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吡啶基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和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3
5
作者 赵邦屯 马书修 +1 位作者 陶晶晶 朱卫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199,共7页
在乙酰乙酸乙酯和氧化亚铜共同催化下,二-(1,3-二硫环戊烯-2-硫酮-4,5-二硫)合锌酸四乙基铵盐分别与2-碘吡啶(1a)、3-碘吡啶(1b)和4-碘吡啶(1c)反应,制得硫酮化合物2,3-二(2-吡啶硫基)-1,3-二硫环戊烯-2-硫酮(2a)、2,3-二(3-吡啶硫基)-1... 在乙酰乙酸乙酯和氧化亚铜共同催化下,二-(1,3-二硫环戊烯-2-硫酮-4,5-二硫)合锌酸四乙基铵盐分别与2-碘吡啶(1a)、3-碘吡啶(1b)和4-碘吡啶(1c)反应,制得硫酮化合物2,3-二(2-吡啶硫基)-1,3-二硫环戊烯-2-硫酮(2a)、2,3-二(3-吡啶硫基)-1,3-二硫环戊烯-2-硫酮(2b)和2,3-二(4-吡啶硫基)-1,3-二硫环戊烯-2-硫酮(2c).在醋酸汞催化下,硫酮化合物2a,2b和2c分别被氧化为2,3-二(2-吡啶硫基)-1,3-二硫环戊烯-2-酮(3a)、2,3-二(3-吡啶硫基)-1,3-二硫环戊烯-2-酮(3b)和2,3-二(4-吡啶硫基)-1,3-二硫环戊烯-2-酮(3c).以亚磷酸三乙酯为偶联剂,氧酮化合物3a,3b和3c分别发生自偶联反应生成2,3,6,7-四(2-吡啶硫基)四硫富瓦烯(4a)、2,3,6,7-四(3-吡啶硫基)四硫富瓦烯(4b)和2,3,6,7-四(4-吡啶硫基)四硫富瓦烯(4c).采用核磁共振波谱(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质谱(MS)分析了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确认了吡啶基四硫富瓦烯衍生物4b和4c的晶体结构.循环伏安法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4a,4b和4c呈现准可逆的两电子转移过程,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了不同位置取代的吡啶基对四硫富瓦烯电化学电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 晶体结构 循环伏安 量化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硬脂酸LB膜的表征 被引量:2
6
作者 肖玉方 姚钟麒 金道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研究了四(苄硫基)四硫富瓦烯/硬脂酸(TBT-TTF/SA)(1:1)LB膜、二(亚乙二硫基)四硫富瓦烯/硬脂酸(BEDT-TTF/SA)(1:1)LB膜和四(十六烷硫基)四硫富瓦烯/硬脂酸(THT-TTF/SA)(1:1)LB膜的结构.从X射线衍射结果... 研究了四(苄硫基)四硫富瓦烯/硬脂酸(TBT-TTF/SA)(1:1)LB膜、二(亚乙二硫基)四硫富瓦烯/硬脂酸(BEDT-TTF/SA)(1:1)LB膜和四(十六烷硫基)四硫富瓦烯/硬脂酸(THT-TTF/SA)(1:1)LB膜的结构.从X射线衍射结果得到了LB膜的层间距离.X射线衍射图显示了TBT-TTF/SALB膜和BEDT-TTF/SALB膜的层间结构由硬脂酸控制.从偏振红外结果计算出硬脂酸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在LB膜中的取向角.根据分子取向角确定了LB膜的层间结构.用分子长度和分子取向角得到的层间距离与从X射线衍射得到的层间距离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膜 有机导体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多核四硫代富瓦烯类衍生物的合成和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2
7
作者 沈永嘉 董长征 倪彩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1059-1063,共5页
合成了2个含3个四硫代富瓦烯单元的化合物,给出了它们的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紫外吸收光谱及元素分析数据。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它们的氧化还原电位,并将其与仅含1个或2个四硫代富瓦烯单元的化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比较。发现随着分子内共... 合成了2个含3个四硫代富瓦烯单元的化合物,给出了它们的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紫外吸收光谱及元素分析数据。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它们的氧化还原电位,并将其与仅含1个或2个四硫代富瓦烯单元的化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比较。发现随着分子内共轭程度的增加,分子内的库仑斥力也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电子给体 循环伏安 氧化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金属氧酸盐四硫富瓦烯衍生物荷移盐超薄导电膜(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慧媛 周百斌 +2 位作者 彭军 刘益春 彭尉先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5-468,共4页
The conducting thin film of charge - transfer salt based upon polyoxometalate[VW 5 O 19 ] 3- and bis(ethyl - enedithio) - tetrathiafulvalene(BEDT - TTF or ET)was fabricated on the gold substrate by electrochemical app... The conducting thin film of charge - transfer salt based upon polyoxometalate[VW 5 O 19 ] 3- and bis(ethyl - enedithio) - tetrathiafulvalene(BEDT - TTF or ET)was fabricated on the gold substrate by electrochemical approach.The sub - micronic grains uniformly covering the gold plate was evidenc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The film of charge - transfer salt exhibits semiconducting behavior with a room - temperature conductivity4.8 × 10 -3 S·cm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衍生物 荷移盐 超薄导电膜 电子扫描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硫富瓦烯衍生物制备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建华 史真 +2 位作者 张五龙 扬更新 王小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4-48,共5页
以三价磷化合物为偶联剂,合成了6种有机电子给体,对偶联反应规律、应用范围及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提出该偶联反应的环加成与碳烯反应的竞争机制,认为反应中的重排是[2,3]负离子σ迁移反应。
关键词 衍生物 偶联反应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桥”和“二桥”-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小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5-238,242,共5页
目的研究合成有机导体“桥式”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方法。方法以6,7-二(2'-氰乙硫基)-2,3-二甲硫基四硫富瓦烯为原料,在醇钠的作用下分两次消去氰乙基生成硫负离子。第一次生成的硫负离子与对二氯甲苯反应生成一种新的“一桥”-双四... 目的研究合成有机导体“桥式”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方法。方法以6,7-二(2'-氰乙硫基)-2,3-二甲硫基四硫富瓦烯为原料,在醇钠的作用下分两次消去氰乙基生成硫负离子。第一次生成的硫负离子与对二氯甲苯反应生成一种新的“一桥”-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该衍生物再分别与醇钠和对二氯甲苯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的“二桥”-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结果“一桥”和“二桥”- 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有特殊的电化学性质和很强的紫外吸收。结论为“桥式”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提出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式 合成 UV-VIS光谱 循环伏安图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式”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及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4
11
作者 迟兴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47-851,共5页
2,3 -二 (2 -氰乙硫基 ) -6,7-(1 ,3 -亚丙基 -二硫基 )四硫富瓦烯 (5 )在甲醇钠的作用下分 2次消去氰乙基基团。第 1次消去后化合物中的硫醇钠 (6)与对氯二甲苯反应生成一种新的“一桥”-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7) ,该衍生物再依次与甲醇... 2,3 -二 (2 -氰乙硫基 ) -6,7-(1 ,3 -亚丙基 -二硫基 )四硫富瓦烯 (5 )在甲醇钠的作用下分 2次消去氰乙基基团。第 1次消去后化合物中的硫醇钠 (6)与对氯二甲苯反应生成一种新的“一桥”-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7) ,该衍生物再依次与甲醇钠和对氯二甲苯反应生成一种新的“二桥”-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 (8) ,为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2种“桥式”-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循环伏安图有 2个双电子氧化 -还原电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电化学行为 “桥式”双衍生物 合成 循环伏安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非对称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及LB膜的研究
12
作者 朱玉兰 周子彦 +3 位作者 韩洪宪 罗美玉 全红梅 李柱石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2-35,共4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的具有电子给体结构的非对称四硫富瓦烯衍生物2,3-二硫苄基-6,7-二硫十六烷基四硫富烯.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确定了其结构。
关键词 LB膜 合成 电子给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噻吩和吡啶基的插烯式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和电化学性质
13
作者 赵邦屯 陶晶晶 +2 位作者 陈小纪 付慧敏 朱卫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49-1454,共6页
在亚磷酸三乙酯催化作用下,2,3-二(2-吡啶硫基)-1,3-二硫环戊烯-2-硫酮(1)分别与2-噻吩甲醛(2a)和3-噻吩甲醛(2b)发生成烯偶联反应,生成二硫富瓦烯化合物[2-(2-噻吩)亚基-1,3-二硫环戊烯-4,5-二硫基]双邻吡啶(3a)和[2-(3-噻吩)亚基-1,3... 在亚磷酸三乙酯催化作用下,2,3-二(2-吡啶硫基)-1,3-二硫环戊烯-2-硫酮(1)分别与2-噻吩甲醛(2a)和3-噻吩甲醛(2b)发生成烯偶联反应,生成二硫富瓦烯化合物[2-(2-噻吩)亚基-1,3-二硫环戊烯-4,5-二硫基]双邻吡啶(3a)和[2-(3-噻吩)亚基-1,3-二硫环戊烯-4,5-二硫基]双邻吡啶(3b);含噻吩和吡啶基的二硫富瓦烯化合物3a和3b分别经过单质碘诱导氧化偶联反应和硫代亚硫酸钠还原反应,得到含噻吩和吡啶基的插烯式四硫富瓦烯化合物1,2-双(4,5-二邻吡啶硫代-1,3-二硫环戊烯-2-亚基)-1,2-双(2-噻吩基)乙烷(4a)和1,2-双(4,5-二邻吡啶硫代-1,3-二硫环戊烯-2-亚基)-1,2-双(3-噻吩基)乙烷(4b).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质谱(MS)方法对插烯式四硫富瓦烯衍生物(4a和4b)分别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分析确证了化合物3a,3b,4a和4b的晶体结构.循环伏安法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4a和4b呈现准可逆的两电子转移行为.结合量子化学理论计算,探讨了噻吩基的位置差异对化合物4a和4b电化学电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吡啶 循环伏安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硬脂酸LB膜的导电性研究
14
作者 肖玉方 姚钟麒 金道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92-497,共6页
报导了14种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硬脂酸LB膜的导电性,并解释了硬脂酸量和碘蒸气掺杂对LB膜导电性的影响.
关键词 LB膜 导电性 硬脂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成膜性
15
作者 赵军 王亚东 孙红随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3期229-232,共4页
合成出三种新的四烷硫基取代的四硫富瓦烯衍生物,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和质谱进行了表征,考察它们的成膜能力。结果表明这三种化合物的氯仿均可在亚相(水)上拉制出具有较好性质的LB膜,其成膜能力与烷基的碳链长度... 合成出三种新的四烷硫基取代的四硫富瓦烯衍生物,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和质谱进行了表征,考察它们的成膜能力。结果表明这三种化合物的氯仿均可在亚相(水)上拉制出具有较好性质的LB膜,其成膜能力与烷基的碳链长度和亚相中甘酸的浓度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生物 成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二硫代亚乙基四硫代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LB膜的制备
16
作者 伍维成 沈永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0-201,共2页
合成了带双羟烷基及双甲酸甲酯基取代的两种双二硫代亚乙基四硫代富瓦烯 (BEDT -TTF)的衍生物及其它们与TCNQ的CT -络合物。制备了它们的LB膜并测试了膜的导电率。由于单分子膜与各层膜相比分子排列紧密程度不同 ,平行于LB膜方向的导电... 合成了带双羟烷基及双甲酸甲酯基取代的两种双二硫代亚乙基四硫代富瓦烯 (BEDT -TTF)的衍生物及其它们与TCNQ的CT -络合物。制备了它们的LB膜并测试了膜的导电率。由于单分子膜与各层膜相比分子排列紧密程度不同 ,平行于LB膜方向的导电率比垂直于LB膜方向的导电率高近 10 7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络合物 LB膜 导电率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对称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及电化学行为研究
17
作者 张睿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6,共6页
以1,3-甲基二硫基-二硫醇-2-硫酮(化合物1)和1,3-环戊烯二硫基-二硫醇-2-硫酮(化合物5)为原料,在P(OEt)3存在下,分别与1,3-二(氰乙硫基)-二硫醇-2-氧酮(化合物3)发生不对称偶联,得到了两个新型的不对称四硫富瓦烯衍生物(化合物6a和6b).... 以1,3-甲基二硫基-二硫醇-2-硫酮(化合物1)和1,3-环戊烯二硫基-二硫醇-2-硫酮(化合物5)为原料,在P(OEt)3存在下,分别与1,3-二(氰乙硫基)-二硫醇-2-氧酮(化合物3)发生不对称偶联,得到了两个新型的不对称四硫富瓦烯衍生物(化合物6a和6b).对二者进行了熔点、IR、1H NMR、13C NMR、MS、EA等表征,解析了其晶体结构,并对它们的电化学行为做了初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F) 不对称偶联 晶体结构 循环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素、氰基及N原子修饰对四硫富瓦烯衍生物载流子传输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倩 耿允 +2 位作者 段雨爱 王光宇 苏忠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71-1479,共9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结合跳跃模型和能带理论研究了氟、氯、氰基和N原子的引入对四硫富瓦烯(TTF)衍生物载流子传输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嵌N修饰会降低分子重组能,特别是当N原子靠近TTF主体环时作用更明显.与引入卤素修饰相比,引入氰基...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结合跳跃模型和能带理论研究了氟、氯、氰基和N原子的引入对四硫富瓦烯(TTF)衍生物载流子传输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嵌N修饰会降低分子重组能,特别是当N原子靠近TTF主体环时作用更明显.与引入卤素修饰相比,引入氰基修饰的分子具有更小的电子和空穴重组能及更低的前线分子轨道(FMO)能级.同时迁移率的计算结果显示,分子6具有1.15 cm2·V-1·s-1的高电子迁移率,考虑其较低的LUMO能级,推测其有望成为潜在的优异电子传输材料,而相似的电子和空穴迁移率使分子2有望成为潜在的双极性传输材料.同时还考察了S和N原子之间的弱相互作用,当S或N原子对分子HOMO(或LUMO)有贡献时,其相应的空穴(或电子)传输能力会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生物 载流子传输 密度泛函理论 跳跃模型 能带理论 重组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非对称的双稠合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
19
作者 修远见 丁一 +3 位作者 仲剑初 王洪志 张述伟 宁桂玲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7-330,共4页
以二硫化碳、二甲基甲酰胺为起始原料,亚磷酸三甲酯和亚磷酸三乙酯为偶联剂,利用多步Wittig交叉偶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双稠合的四硫富瓦烯衍生物2 (4′,5′ 二甲硫基 1′,3′二硫代环戊烯 2′叉) 5 (4′,5′ 二腈乙硫基 1′,3′二硫代环戊... 以二硫化碳、二甲基甲酰胺为起始原料,亚磷酸三甲酯和亚磷酸三乙酯为偶联剂,利用多步Wittig交叉偶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双稠合的四硫富瓦烯衍生物2 (4′,5′ 二甲硫基 1′,3′二硫代环戊烯 2′叉) 5 (4′,5′ 二腈乙硫基 1′,3′二硫代环戊烯 2′叉) 1,3,4,6 四硫并环戊烯,该衍生物具有更为伸展的π共轭体系,因此有可能成为一种优良的电子给体。各步偶合反应的收率51 4%~82 4%。由于采用了交叉偶合反应及具有吸电子取代基,目的产物的收率高达82 4%。中间物及产物经I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鉴定。其中目标产物元素分析的实测值w(C)=33 59%,w(H)=2 30%,w(N)=4 18%与计算值w(C)=33 64%,w(H)=2 18%,w(N)=4 36%非常吻合,说明合成路线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合 给体 导电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硫富瓦烯衍生物修饰的银溶胶
20
作者 郭文娟 郭琳 +2 位作者 戴洁 卞国庆 卢雯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53-956,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的四硫富瓦烯衍生物修饰的银溶胶,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紫外、拉曼光谱和循环伏安法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纳米银颗粒为球形,其直径约为70 nm,用四硫富瓦烯衍生物修饰的银纳米粒子有较... 合成了一种新的四硫富瓦烯衍生物修饰的银溶胶,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紫外、拉曼光谱和循环伏安法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纳米银颗粒为球形,其直径约为70 nm,用四硫富瓦烯衍生物修饰的银纳米粒子有较好的单分散性。将修饰后的银溶胶固着在Pt片电极上进行了电化学测定。结果显示,修饰后的纳米银颗粒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活性。2组氧化-还原峰(E1/2)为0.67和0.86 V,分别对应于TTF/TTF.+和TTF.+/TTF2+2个单电子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溶胶 纳米粒子 氧化还原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