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高效合成特殊异氰酸酯TMXDI前体——四甲基间苯二亚甲基二氨基甲酸酯 被引量:1
1
作者 雒冬梅 崔建兰 +3 位作者 孟建 杨帆 李修冒 孟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3-246,266,共5页
四甲基间苯二亚甲基二氨基甲酸酯(TMXDU)是合成特殊异氰酸酯四甲基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TMXDI)的中间体。TMXDI是一种低毒特异的二异氰酸酯,具有脂肪族和芳香族两者异氰酸酯的特性,其制备的弹性体柔软,具有较高的强度、黏附力、外观... 四甲基间苯二亚甲基二氨基甲酸酯(TMXDU)是合成特殊异氰酸酯四甲基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TMXDI)的中间体。TMXDI是一种低毒特异的二异氰酸酯,具有脂肪族和芳香族两者异氰酸酯的特性,其制备的弹性体柔软,具有较高的强度、黏附力、外观、柔韧性和耐久性。TMXDI可以通过热裂解TMXDU来合成。采用氨基甲酸甲酯(MC)和1,3-二异丙烯基苯(DIPEB)为原料,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制备TMXDU。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种类、及催化剂用量对TMXDU收率的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7 h,n_(MC)∶n_(DIPEB)=10∶1,对甲苯磺酸用量为DIPEB的3 mol%时,TMXDU收率可以达到8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甲基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氨基甲酸甲酯 1 3-异丙烯基 甲基甲基氨基甲酸酯 对甲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生产过程专利技术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毛丽萍 王伟 +3 位作者 王东亮 孟文亮 李晓明 李贵贤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926-2931,共6页
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是生产高折光率、优良抗冲性和耐热性聚氨酯光学材料的重要原料。综述了XDI的生产现状、专利分布和技术研究现状,系统梳理了成盐光气化、直接光气化、气相光气化和固体光气化等制备方法的技术现状、存在的问... 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是生产高折光率、优良抗冲性和耐热性聚氨酯光学材料的重要原料。综述了XDI的生产现状、专利分布和技术研究现状,系统梳理了成盐光气化、直接光气化、气相光气化和固体光气化等制备方法的技术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非光气化工艺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光气化工艺具有规模、成本、产品纯度高、杂质少等优势,仍是XDI生产的主流工艺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二异氰酸酯 成盐光气化 直接光气化 气相光气化 固体光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光气法合成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董建勋 张义婕 +3 位作者 李世强 王素静 张晓燕 李少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1-894,共4页
采用无毒的三光气代替光气与间苯二甲胺反应,合成了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考察了原料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氮气气速的影响。结果表明,间苯二甲胺和三光气的摩尔比为1.25∶1.0,用10m L·min-1的氮气连续通入反应体系,... 采用无毒的三光气代替光气与间苯二甲胺反应,合成了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考察了原料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氮气气速的影响。结果表明,间苯二甲胺和三光气的摩尔比为1.25∶1.0,用10m L·min-1的氮气连续通入反应体系,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6.0 h,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产率为8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二异氰酸酯 (三氯甲基)碳酸酯 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酞菁锌的两种合成方法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彭亦如 林志鹏 +2 位作者 薛金萍 陈耐生 黄金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1-324,共4页
Molecular precursors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ic acid and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onitrile were synthesiz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both were able to condensation to form tetra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ocyanine zinc thro... Molecular precursors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ic acid and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onitrile were synthesiz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both were able to condensation to form tetra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ocyanine zinc through “ammomium molybdate method” and “DBU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precursors and title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 analysis, IR, UV/Vis as well as NMR. The two synthesis method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using the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ic acid as precursor through the former method, the product was an isomer with C4h symmetry, while using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onitrile as precursor through the latter method, the products were a mixture of different iso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锌配合物 合成方法 表征 -邻甲酰甲基酞菁锌 光动力治疗 荧光定位诊断 钼酸铵法 DBU法 肿瘤 光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5,5'-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及其聚酰亚胺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石玉界 范和平 《绝缘材料》 CAS 2008年第6期34-36,40,共4页
在酸催化条件下,利用2,6-二甲基苯胺和甲醛为原料,一步法制得了高纯度的3,3',5,5'-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AMD),运用H-NMR,FTIR,HPLC和熔点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AMD纯度较高;AMD和BTDA聚合制得较... 在酸催化条件下,利用2,6-二甲基苯胺和甲醛为原料,一步法制得了高纯度的3,3',5,5'-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AMD),运用H-NMR,FTIR,HPLC和熔点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AMD纯度较高;AMD和BTDA聚合制得较高分子量的聚酰胺酸,经化学亚胺化得到聚酰亚胺(PI),将其溶解后涂覆制得的聚酰亚胺薄膜有一定的溶解性、成膜性及较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 5.5’-甲基-4 4’-氨基甲烷 聚酰 2L—FC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
6
作者 蔡雪梅 李建晴 +1 位作者 卫艳丽 董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13-1317,共5页
采用荧光及紫外光谱研究了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KDTN对H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测得17、27和37℃3个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1.6... 采用荧光及紫外光谱研究了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KDTN对H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测得17、27和37℃3个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1.633×108、0.7998×108和0.347×108L/mol,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7、1.6和1.7;据F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到KDTN与HSA在3个温度下的作用距离r分别为2.64、2.59和2.64nm;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0.5100、0.4797和0.4210。热力学参数表明,二者主要以范德华力或氢键结合;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KDTN对H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KDTN的加入对HSA构象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对甲氨基甲基)-氢萘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为荧光探针测定牛血清白蛋白
7
作者 刘毓芳 李建晴 董川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4-446,共3页
基于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与β环糊精(β-CD)所生成的包合物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形成三元超分子体系产生的荧光,且其荧光强度与BSA的质量浓度在3.31~662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基于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与β环糊精(β-CD)所生成的包合物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形成三元超分子体系产生的荧光,且其荧光强度与BSA的质量浓度在3.31~662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6mg·L-1,提出了以KDTN与β-CD包合物为新的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法测定BSA含量。该反应体系的荧光发射峰位于540nm,测定在pH 9.18的B-R缓冲介质中进行。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9.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为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内电荷转移 荧光探针 1-酮-2-(对甲氨基甲基)-氢萘 β-环糊精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碳酸二甲酯合成异氰酸酯 被引量:13
8
作者 史芸 张广林 +1 位作者 王胜平 马新宾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8-656,共9页
异氰酸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是生产聚氨酯的主要原料。碳酸二甲酯法合成异氰酸酯是采用碳酸二甲酯(DMC)代替光气与胺类发生甲氧羰基化反应合成氨基甲酸酯,氨基甲酸酯再分解生成异氰酸酯的工艺方法。该法具有无毒、无污染、原子经... 异氰酸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是生产聚氨酯的主要原料。碳酸二甲酯法合成异氰酸酯是采用碳酸二甲酯(DMC)代替光气与胺类发生甲氧羰基化反应合成氨基甲酸酯,氨基甲酸酯再分解生成异氰酸酯的工艺方法。该法具有无毒、无污染、原子经济性高的优点,符合绿色化工的发展趋势,是一条极具发展前景的非光气法合成异氰酸酯的工艺路线。笔者着重介绍了利用碳酸二甲酯为原料合成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等几种重要异氰酸酯的工艺研究与技术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氰酸 碳酸甲酯 甲烷二异氰酸酯 2 4-甲二异氰酸酯 1 6-六甲基二异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双(二甲基-羟基硅基)苯及其缩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宗林 王庆昭 +2 位作者 孟凡军 董建 韩念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49,153,共4页
以二甲基二氯硅烷及对二溴苯等为主要原料,经历三个反应步骤合成了对-双(二甲基-羟基硅基)苯,所有中间产物的分子结构均用1H-NMR确证。首次采用辛酸己胺作催化剂,将对-双(二甲基-羟基硅基)苯进行缩聚,获得了聚四甲基对硅亚苯基硅氧烷;... 以二甲基二氯硅烷及对二溴苯等为主要原料,经历三个反应步骤合成了对-双(二甲基-羟基硅基)苯,所有中间产物的分子结构均用1H-NMR确证。首次采用辛酸己胺作催化剂,将对-双(二甲基-羟基硅基)苯进行缩聚,获得了聚四甲基对硅亚苯基硅氧烷;研究了聚合时间以及催化剂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数的影响,并用1H-NMR及X射线衍射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双(甲基-羟基硅基) 甲基对硅基硅氧烷 辛酸己胺 缩合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3,3′-联苯四酸二酐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继君 刘玉真 +2 位作者 宋颉 周海军 李彦涛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57-660,共4页
研究了以3-氯-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经甲胺化、偶联、水解和脱水反应制备2,2,′3,3′-联苯四酸二酐(i-BPDA)的工艺过程,偶联反应以三苯基膦(PPh3)为配位体的镍络合物为催化剂、锌粉为还原剂、碘化钠为促进剂。采用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对... 研究了以3-氯-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经甲胺化、偶联、水解和脱水反应制备2,2,′3,3′-联苯四酸二酐(i-BPDA)的工艺过程,偶联反应以三苯基膦(PPh3)为配位体的镍络合物为催化剂、锌粉为还原剂、碘化钠为促进剂。采用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对i-BPDA及反应中间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i-BPDA的纯度。实验结果表明,中间产物N-甲基-3-氯-邻苯酰亚胺(C8H6NO2C l)偶联反应的收率受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配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影响,其中当催化剂中的镍化合物为无水N iC l2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最佳偶联条件为:n(C8H6NO2C l)∶n(N iC l2)∶n(PPh3)∶n(Zn)=1∶1∶4∶1.1,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110℃。在此条件下,偶联产物的收率为69.0%。i-BPDA的平均纯度大于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 3 3′-联 3-氯-邻甲酸酐 N-甲基-3-氯-邻 甲胺 催化剂 偶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氯次甲基及4-羟次甲基-2,2,5,5-四甲基氢化呋喃酮-3与某些胺类的反应
11
作者 尹承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63年第3期49-55,共7页
(1)4-氯次甲基(1)及4-經次甲基(Ⅱ)2、2、5、5-四甲基氢化呋喃酮—3与各种胺作用均得同一产物,且产率甚高,但由化合物(Ⅰ)与芳香胺作用所得产物之产率均低于由相应的化合物(Ⅱ)作用所得者。 (2)4-羟次甲基氢化呋喃酮(Ⅱ)与邻位芳香二胺... (1)4-氯次甲基(1)及4-經次甲基(Ⅱ)2、2、5、5-四甲基氢化呋喃酮—3与各种胺作用均得同一产物,且产率甚高,但由化合物(Ⅰ)与芳香胺作用所得产物之产率均低于由相应的化合物(Ⅱ)作用所得者。 (2)4-羟次甲基氢化呋喃酮(Ⅱ)与邻位芳香二胺作用只能生成单分子縮合产物(Ⅲ),而与对位二胺作用则主要生成双分子縮合产物(Ⅳ)与(V)。 (3)化合物(Ⅰ)或(Ⅱ)与碳酸胍作用均得到α-氨基咪啶的衍生物(Ⅵa-d),但与芳香胺类的情况相似,由前者作用所得产物之产率均低于由后者所得者。 (4)氯代乙烯基酮(1)与邻苯二甲酰亚胺鉀作用,經水介后未能得到相应的胺衍生物,但反应中間体(Ⅶ)巳分离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 呋喃酮 甲基 芳香胺 单分子 甲酰 芳香 邻位 下加热 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CBTDA为单体的脂环族聚酰亚胺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朝霞 印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21-1823,1832,共4页
通过Diels-Alder及[2+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1,2;3,4-环丁烷-对称(3,6-氧桥-1,2,3,6-四氢苯-1,2-二甲基甲酸酐)(CBTDA),然后与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DADMDPM)、4,4'-二氨基二苯基醚(DADPE),通过化学亚胺化和热... 通过Diels-Alder及[2+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1,2;3,4-环丁烷-对称(3,6-氧桥-1,2,3,6-四氢苯-1,2-二甲基甲酸酐)(CBTDA),然后与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DADMDPM)、4,4'-二氨基二苯基醚(DADPE),通过化学亚胺化和热亚胺化法合成了两种脂环族聚酰亚胺.所合成的聚酰亚胺具有较好的溶解性,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290℃)及热稳定性(分解温度Td>490℃),所合成的聚酰亚胺薄膜在可见光区域具有较高的透明性,介电系数在2.8~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环族聚酰 脂环 1 2 3 4-环丁烷-对称(3 6-氧桥-1 2 3 6--1 2-甲基甲酸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透明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晓华 曹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1,共4页
以聚氧四亚甲基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1,4 丁二醇和不同的催化剂合成了透明聚氨酯弹性体 ,研究了合成方法、催化剂种类、异氰酸酯指数R、固化时间以及固化温度对该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光学透明性、反应程度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以聚氧四亚甲基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1,4 丁二醇和不同的催化剂合成了透明聚氨酯弹性体 ,研究了合成方法、催化剂种类、异氰酸酯指数R、固化时间以及固化温度对该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光学透明性、反应程度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软段摩尔质量及硬段扩链剂的改变对体系的摩尔质量影响较小 ,但使力学性能有较大变化。采用复合催化剂 ,一步法制备的聚氨酯弹性体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优良的热稳定性 ;与基体树脂聚碳酸酯的粘接性好 ,复合材材的光学透明性优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甲基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高性能 透明聚氨酯弹性体 合成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毓芳 李建晴 +3 位作者 许志成 卫艳丽 双少敏 董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87-890,共4页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KDTN能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猝灭BSA的荧光,疏水作用是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二者的结...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KDTN能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猝灭BSA的荧光,疏水作用是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二者的结合常数为3.2742×104L.mol-1,结合位点数n=0.9389(30℃时)。同时考察了KDTN的加入对B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酮-2-(对甲氨基甲基)-氢萘(KDTN)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疏水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毓芳 李建晴 董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3-695,共3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Fe3+、Cu2+、Pb2+三种离子对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三种金属离子分别存在时能增强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猝灭作用及二者的结合作用,使...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Fe3+、Cu2+、Pb2+三种离子对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三种金属离子分别存在时能增强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猝灭作用及二者的结合作用,使体系的猝灭常数及结合常数增大,且影响顺序为Fe3+>Cu2+>Pb2+。实验表明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在物质的贮存、运转、代谢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1-酮-2-(对甲氨基甲基)-氢萘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DI基热塑性聚醚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及表征
16
作者 杨序平 蒋海 +2 位作者 杨文彬 黄辉 李尚斌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4-38,共5页
以环氧乙烷/四氢呋喃无规共聚醚[P(E-CO-T)]为软段、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为硬段、对苯二酚-双(β-羟乙基)醚(HQEE)为扩链剂,采用熔融预聚体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凝胶渗透... 以环氧乙烷/四氢呋喃无规共聚醚[P(E-CO-T)]为软段、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为硬段、对苯二酚-双(β-羟乙基)醚(HQEE)为扩链剂,采用熔融预聚体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凝胶渗透色谱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和力学性能测试仪器等手段对TPU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硬段含量为45%(质量分数,下同)的TPU的拉伸强度为17.37 MPa,断裂伸长率为559%,拥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具有较高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和聚醚聚氨酯的结构特征,拥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具有典型的微相分离特征,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微相分离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弹性体 微相分离 甲基二异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测定人血清白蛋白
17
作者 蔡雪梅 李建晴 +1 位作者 卫艳丽 董川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58-1159,1162,共3页
由于人血清白蛋白(HSA)与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的结合反应,引起KDTN荧光的增强,其荧光强度的增强与HSA的浓度在13.6~272.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以KDTN为探针... 由于人血清白蛋白(HSA)与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的结合反应,引起KDTN荧光的增强,其荧光强度的增强与HSA的浓度在13.6~272.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以KDTN为探针测定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方法。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136 mg.L-1,用标准加入法对方法的回收率作了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为104.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内电荷转移 荧光光度法 荧光探针 人血清白蛋白 1-酮-2-(对甲氨基甲基)-氢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牛血清白蛋白三元超分子体系的荧光光谱研究
18
作者 刘毓芳 李建晴 +1 位作者 卫艳丽 董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97,共3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及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的包合作用,求得了二者的包合常数和包合比。进一步研究了CDs、KDTN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超分...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及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的包合作用,求得了二者的包合常数和包合比。进一步研究了CDs、KDTN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超分子体系,计算了结合常数和结合比。结果表明:β-CDs-KDTN-BSA能形成1∶1∶1的三元配合物,环糊精与KDTN的包合有利于与BSA作用,其结合常数大于KDTN与BAS的结合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酮-2-(对甲氨基甲基)-氢萘探针 牛血清白蛋白 Β-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测定牛血清白蛋白
19
作者 刘毓芳 李建晴 董川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1-263,共3页
摘要:基于-种新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简称KDTN)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提出了测定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分光光度法。在激发波长(λex)为430nm,最大发射波长λem)为530nm及选定的试... 摘要:基于-种新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简称KDTN)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提出了测定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分光光度法。在激发波长(λex)为430nm,最大发射波长λem)为530nm及选定的试验条件下,测定牛血清白蛋白的线性范围为6.8-204.0mg·L-1,线性回归方程△F=0.5836ρ-1.7917,相关系数为0.9991,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4mg·L-1,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9.9%~10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内电荷转移 荧光探针 1-酮-2-(对甲氨基甲基)-氢萘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疏水扩链剂比例对XDI型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玲玉 王蓉 +2 位作者 林伟崴 谭鸿 李洁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1-46,共6页
为了研究亲水/疏水性扩链剂比例对芳脂族的二异氰酸酯XDI型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文中采用聚酯多元醇为软段,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亲水性的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1,4-丁二醇(BDO)扩链剂为硬段,合成了XDI型水性聚氨酯(XW... 为了研究亲水/疏水性扩链剂比例对芳脂族的二异氰酸酯XDI型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文中采用聚酯多元醇为软段,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亲水性的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1,4-丁二醇(BDO)扩链剂为硬段,合成了XDI型水性聚氨酯(XWPUs),研究了DMPA/BDO比例对聚氨酯乳液的粒径、耐水性、力学性能和耐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DMPA/BDO的比例从0.74到6.14逐渐增大,XWPUs聚氨酯乳液粒径从71.66nm增加到159.40nm,微相分离程度增加,样品薄膜的吸水率从1.87%增到12.17%。XWPUs薄膜的拉伸强度较高,均在20 MPa左右,并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失重5%时温度在280~250℃之间,但耐热温度随着DMPA/BDO值的增加而降低。XDI型水性聚氨酯结构中适宜的亲水/疏水性扩链剂比例,既能保证乳液的粒径和稳定性,又能使样品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力学性能和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水乳液 二异氰酸酯 甲基二异氰酸酯 甲基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