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硅含量四甲基甲乙烯基环四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稳定性 被引量:5
1
作者 杨震 卿宁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35,39,共5页
以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Vi-D4)为有机硅单体,在乳液体系中开环聚合得到有机硅中间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与丙烯酸单体共聚得到高硅含量的硅丙乳液。研究了体系的pH、加料方式、乳化剂的用量、引发剂的用量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 以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Vi-D4)为有机硅单体,在乳液体系中开环聚合得到有机硅中间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与丙烯酸单体共聚得到高硅含量的硅丙乳液。研究了体系的pH、加料方式、乳化剂的用量、引发剂的用量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发现Vi-D4在pH=3下开环聚合,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4%,且其配比为3∶2,乳化剂的用量为3%,控制丙烯酸有机硅中间体的滴加时间分别为2 h和3 h制得的乳液稳定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 聚合稳定性 硅丙乳液 高硅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沉淀-GC/MS法快速评估Tritan塑料中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的迁移量水平
2
作者 阿文伟 曾铭 +6 位作者 梁霞 韦昱 吴泽春 范颖莹 陈湘颖 曾莹 李丹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42,共7页
目的建立溶解-沉淀-GC/MS法测定萃特(Tritan)塑料中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残留量的分析方法,通过残留量100%迁移的假设,快速评估目标物的最大迁移量。方法样品经六氟异丙醇溶解后,用乙醇做沉淀剂将高聚物充分沉淀,上清液浓缩过滤... 目的建立溶解-沉淀-GC/MS法测定萃特(Tritan)塑料中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残留量的分析方法,通过残留量100%迁移的假设,快速评估目标物的最大迁移量。方法样品经六氟异丙醇溶解后,用乙醇做沉淀剂将高聚物充分沉淀,上清液浓缩过滤后供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在0.080~40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5。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4 mg/kg,定量限为0.080 mg/kg,加标回收率为92.5%~105%,相对标准偏差(n=6)为3.0%~5.0%。通过对实际样品进行测试和评估,表明残留量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较好的重现性。结论建立的残留量筛查法可在实际工作中用于快速评估Tritan塑料制品中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的迁移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tan塑料 2 2 4 4-甲基-1 3-丁二醇 溶解-沉淀 气相色谱-质谱法 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基负载型催化剂对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酮加氢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柳艳青 王贤山 +3 位作者 杨金生 靳海波 周昕 马磊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322,共9页
以γ-Al_(2)O_(3)为载体、贵金属Ru为活性组分,制备了Ru基单金属催化剂Ru/Al_(2)O_(3),并以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酮(TMCB)为原料,在高压反应釜加氢反应评价装置上进行催化加氢合成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CBDO)的工艺研究,并... 以γ-Al_(2)O_(3)为载体、贵金属Ru为活性组分,制备了Ru基单金属催化剂Ru/Al_(2)O_(3),并以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酮(TMCB)为原料,在高压反应釜加氢反应评价装置上进行催化加氢合成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CBDO)的工艺研究,并考察了相关工艺条件对加氢反应TMCB转化率和CBDO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 h、H_(2)压力4 MPa,在此条件下,TMCB的转化率为100%,CBDO的选择性为70.4%,顺反异构比为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 4 4-甲基-1 3-丁二酮 2 2 4 4-甲基-1 3-丁二醇 钌基催化剂 加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甲基氢环四硅氧烷(D_4~H)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院萍 杨祥 +2 位作者 景录如 李美丽 李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8-90,共3页
研究了以一甲基氢二氯硅烷为原料通过水解缩合的方式合成四甲基氢环四硅氧烷(D4H)的方法。在一甲基氢二氯硅烷∶介质(乙醚∶蒸馏水)反应的体积比为1∶2(1∶1),反应温度为30℃以内,反应时间3~4h的工艺条件下首先制备得到一甲基氢... 研究了以一甲基氢二氯硅烷为原料通过水解缩合的方式合成四甲基氢环四硅氧烷(D4H)的方法。在一甲基氢二氯硅烷∶介质(乙醚∶蒸馏水)反应的体积比为1∶2(1∶1),反应温度为30℃以内,反应时间3~4h的工艺条件下首先制备得到一甲基氢硅二醇,进一步以20%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在130~140℃下减压回流4h,得到最终产物。利用FT-IR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物质即为目标产物—四甲基氢环四硅氧烷(D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氢二氯硅烷 合成 甲基硅氧烷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甲基乙烯环丙烷化反应的催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争宁 陈惠麟 +1 位作者 于振远 郭和夫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02-105,共4页
烯烃和重氮乙酸酯(RDA)在光照、加热或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的环丙烷羧酸酯是合成拟除虫菊酯的重要中间体。铜、铑等金属的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在这类反应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RDA和四甲基乙烯TME的环丙烷化反应,曾以CuSO_4、Cu(acac)_2、
关键词 甲基乙烯 丙烷化 E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基-5-乙烯基四唑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庆 甘孝贤 +3 位作者 葛忠学 汪伟 韩涛 栗磊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0-32,51,共4页
由3-羟基丙腈与叠氮化铵采用超声波辐射技术经1,3-偶极环化加成获得母体化合物5-羟乙基四唑;母体化合物与硫酸二甲酯经取代反应得到中间体甲基-5-羟乙基四唑,然后甲基-5-羟乙基四唑再与氯化亚砜经卤代反应得到中间体2-甲基-5-氯乙基四唑... 由3-羟基丙腈与叠氮化铵采用超声波辐射技术经1,3-偶极环化加成获得母体化合物5-羟乙基四唑;母体化合物与硫酸二甲酯经取代反应得到中间体甲基-5-羟乙基四唑,然后甲基-5-羟乙基四唑再与氯化亚砜经卤代反应得到中间体2-甲基-5-氯乙基四唑,收率为68%;2-甲基-5-氯乙基四唑在碱性条件下经消除反应生成2-甲基-5-乙烯基四唑,收率为75%。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对2-甲基-5-氯乙基四唑、2-甲基-5-乙烯基四唑进行了结构表征。该法具有反应收率较高且稳定、易操作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2-甲基-5-乙烯基 3-羟基丙腈 硫酸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振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2-54,共3页
研究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与丙烯酸酯等的乳液共聚反应,当温度为83℃,时间3h,转化率为80%以上。共聚乳液的综合性能,尤其是胶膜耐甲苯性能(25℃时膨胀率为75%)及耐烫性(120℃)明显优于丙烯酸树脂。
关键词 甲基 硅氧烷 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饱和蒸汽压的测定与关联 被引量:1
8
作者 岳岩 董红 +2 位作者 伍川 来国桥 蒋剑雄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3,132,共4页
使用斜式沸点仪测定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在1.325~100.325 kPa范围内的饱和温度数据。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利用EVIEWS 5.0软件得到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的Antoine参数A、B和C的值分别为8.678 74、1 167.85和-93.579 K。由Anto... 使用斜式沸点仪测定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在1.325~100.325 kPa范围内的饱和温度数据。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利用EVIEWS 5.0软件得到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的Antoine参数A、B和C的值分别为8.678 74、1 167.85和-93.579 K。由Antoine方程计算出的饱和温度与实验数据的绝对偏差为0.02~1.23 K。通过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得到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的平均摩尔蒸发焓为41.17 kJ/mol,常压沸点为411.5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 5 7-甲基硅氧烷 饱和蒸汽压 Antoine方程 平均摩尔蒸发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检测土壤农药残留
9
作者 胡佩雷 王本龙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157-159,164,共4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检测土壤中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丙环唑残留的方法。[方法]以超声辅助0.1%乙腈-甲酸提取目标物,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分离目标物,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检测土壤中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丙环唑残留的方法。[方法]以超声辅助0.1%乙腈-甲酸提取目标物,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分离目标物,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体系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多反应监测(MRM)扫描。[结果]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丙环唑3种目标物在0.1~100.0μg/L线性关系良好(R2≥0.998),方法检出限为0.003~0.019μg/kg,RSD为0.33%~8.03%,加标回收率为66.0%~105.0%,实际样品测试RSD≤4.82%。[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土壤中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丙环唑残留的测定,可为土壤中痕量农药残留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极杆质谱(UPLC-MS/MS) 土壤 多菌灵 甲基托布津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四甲基取代六元瓜环对醋酸地塞米松的增溶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国平 俞芳琴 +1 位作者 林金鹤 陈银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3-566,共4页
利用微孔滤膜分离方法研究了对称四甲基取代六元瓜环(TMeQ[6])对醋酸地塞米松的增溶作用,并利用差热分析法(DTA)分析TMeQ[6]和醋酸地塞米松的包结物。结果表明,TMeQ[6]对醋酸地塞米松有一定的增溶作用,随TMeQ[6]浓度增大,醋酸地塞米松... 利用微孔滤膜分离方法研究了对称四甲基取代六元瓜环(TMeQ[6])对醋酸地塞米松的增溶作用,并利用差热分析法(DTA)分析TMeQ[6]和醋酸地塞米松的包结物。结果表明,TMeQ[6]对醋酸地塞米松有一定的增溶作用,随TMeQ[6]浓度增大,醋酸地塞米松的溶解度呈增大趋势,当TMeQ[6]浓度从0.04mmol/L提高至0.28mmol/L增溶倍数可达4~17倍;当温度从10℃升至70℃,增溶倍数先下降然后趋于稳定。同时,还利用共溶剂法制备了TMeQ[6]与醋酸地塞米松的固体包结物,并对其主客体作用进行了DTA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甲基取代六元瓜 醋酸地塞米松 增溶 包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与1-丁基-4,4'-联吡啶的超分子自组装 被引量:5
11
作者 肖昕 涂仕春 +4 位作者 薛赛凤 祝黔江 陶朱 张建新 卫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4-358,共5页
设计合成了客体分子1-丁基-4,4'-联吡啶溴化物(BV+),利用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热重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其与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TMeQ[6])的超分子自组装及形成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溶液中及固体... 设计合成了客体分子1-丁基-4,4'-联吡啶溴化物(BV+),利用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热重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其与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TMeQ[6])的超分子自组装及形成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溶液中及固体状态下,TMeQ[6]均包结BV+的烷基链部分形成1∶1包结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甲基六元瓜 1-丁基-4 4'-联吡啶溴化物 超分子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与银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云黔 陶朱 +4 位作者 赵云洁 薛赛凤 祝黔江 魏赞斌 龙腊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76-1582,共7页
Crystals of a new 1,4-dimethyl cucurbituril(TMeQ6) with Silver(I) ion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 There are two kinds of TMeQ6 A and B which formed molecular enca... Crystals of a new 1,4-dimethyl cucurbituril(TMeQ6) with Silver(I) ion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 There are two kinds of TMeQ6 A and B which formed molecular encapsulates with two silver ion lids in the self-assembled entities. One 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tubes are formed from the encapsulates A, and two dimensional molecular sieves are formed from the encapsulates B, the tubes and the sieves stack together alternately in the self-assembled entities. CCDC: 2714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甲基六元瓜 晶体结构 分子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4-羟基丁基)四甲基二硅氧烷的质谱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游革新 赵耀明 +2 位作者 严玉蓉 刘海敏 汪朝阳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91-294,共4页
以二甲基二氯硅烷、四氢呋喃和金属镁粉为原料 ,合成二 -(4-羟基丁基 )四甲基二硅氧烷。在轰击电子能量分别为 70、3 0和 1 0 e V的情况下 ,用色谱 /质谱联用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质谱测试分析。结果表明 :没有检出该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 ,... 以二甲基二氯硅烷、四氢呋喃和金属镁粉为原料 ,合成二 -(4-羟基丁基 )四甲基二硅氧烷。在轰击电子能量分别为 70、3 0和 1 0 e V的情况下 ,用色谱 /质谱联用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质谱测试分析。结果表明 :没有检出该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 ,但多次检测均发现有 (M+3 )峰存在 ,且 (M+3 )峰绝对强度随电子能量的下降而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4-羟基丁基)甲基硅氧烷 质谱 分析 结构 电子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甲基硅氧烷制备SiO_(x)低表面能薄膜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美丽 陈强 +1 位作者 岳蕾 葛袁静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70,共3页
采用13.56MHz的射频等离子体聚合装置,以四甲基二硅氧烷(TMDSO)为单体、氧气为反应气体、氩气为电离气体,在载玻片、单晶硅片、PET、BOPP等基体材料上沉积氧化硅低表面能薄膜。在薄膜的制备工艺研究中,通过改变放电方式、工作压强、放... 采用13.56MHz的射频等离子体聚合装置,以四甲基二硅氧烷(TMDSO)为单体、氧气为反应气体、氩气为电离气体,在载玻片、单晶硅片、PET、BOPP等基体材料上沉积氧化硅低表面能薄膜。在薄膜的制备工艺研究中,通过改变放电方式、工作压强、放电功率、沉积时间、氩气和TMDSO单体的比例等参数,研究氧化硅薄膜的沉积速率;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分析了沉积膜的化学组成和结合状态;利用接触角测定仪测量薄膜的接触角,从而计算薄膜的表面能,最终从结构分析上研究影响S iO2薄膜低表面能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CVD 甲基硅氧烷 低表面能薄膜 SIOX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与2-苄基咪唑啉盐酸盐自组装包合物的晶体结构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明华 黄英 +2 位作者 祝黔江 薛赛凤 陶朱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21-1524,共4页
以2-苄基-咪唑啉盐酸盐(Benid)为客体,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TMeQ[6])为主体,在水溶液中形成自组装包合物(TMeQ[6]-Benid)的晶体。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表明,Benid-TMeQ[6]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1.18633(5)nm,b=2.06145(6)nm,c=1... 以2-苄基-咪唑啉盐酸盐(Benid)为客体,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TMeQ[6])为主体,在水溶液中形成自组装包合物(TMeQ[6]-Benid)的晶体。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表明,Benid-TMeQ[6]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1.18633(5)nm,b=2.06145(6)nm,c=1.35163(5)nm,α=90.00°,β=96.102(2)°,γ=90.00°,V=3.28676 nm3,Z=2,Mr=1626.95,Dc=1.569 g.cm-3,μ=0.169 mm-1,R1=0.0739,wR2=0.1412。通过多种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主客体以1∶1的包结比形成自组装包合物,客体的苯环被包结在主体的空腔内。1HNMR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在溶液中也是同样的包结模式,包结稳定常数为7.23×105mol-1.L。(CCDC:7102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甲基六元瓜 2-苄基-咪唑啉盐酸盐 主客体包合物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4-羟基丁基)四甲基二硅氧烷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游革新 赵耀明 +2 位作者 汪朝阳 严玉蓉 刘海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9-171,共3页
以二甲基二氯硅烷、四氢呋喃和金属镁粉为原料 ,合成了二 -(4-羟基丁基 )四甲基二硅氧烷 ,其结构用高分辨率的质子核磁共振谱、碳核磁共振谱、硅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现代仪器技术进行了测试及确证。
关键词 二-(4-羟基丁基)甲基硅氧烷 结构分析 质子核磁共振谱 碳核磁4共振谱 硅核磁共振谱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元瓜环、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与2,2'-(1,8-辛烷)-二异喹啉二溴化物的自组装模式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志芳 薛赛凤 陶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97-1702,共6页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等考察了六元瓜环(Q[6])及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TMeQ[6])与2,2'-(1,8-辛烷)-二异喹啉二溴化物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客体分子分别与这2种瓜环自组装形成相似的1∶1...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等考察了六元瓜环(Q[6])及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TMeQ[6])与2,2'-(1,8-辛烷)-二异喹啉二溴化物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客体分子分别与这2种瓜环自组装形成相似的1∶1包结配合物,但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两个体系在主客体分子间作用力诱导下形成了不同的空间堆积模式,其包结常数分别为KK8-Q[6]=4.18×107L/mol,KK8-TMeQ[6]=6.11×107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甲基六元瓜 六元瓜 2 2’-(辛烷)-二异喹啉二溴化物 超分子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苯基苯吡啶基三苯基苯环四硅氧烷的合成
18
作者 史保川 张茂根 +2 位作者 冯玉英 顾文秀 柯惟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52-55,共4页
将四苯基环戊二烯酮或吡啶基三苯基环戊二烯酮分别与七甲基乙烯基环四环氧烷进行Diels-Alder反应,生成了两种新的四苯基苯基七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吡啶基三苯基苯基七甲基环四硅氧烷,用元素分析、IR、Raman和1H—N... 将四苯基环戊二烯酮或吡啶基三苯基环戊二烯酮分别与七甲基乙烯基环四环氧烷进行Diels-Alder反应,生成了两种新的四苯基苯基七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吡啶基三苯基苯基七甲基环四硅氧烷,用元素分析、IR、Raman和1H—NMR作了表征.并对四苯基环戊二烯酮的单晶结构作了测试.C29H20O:P1;a=1.37551(2)×10-9m、b=1.94009(3)×10-9m、c=8.4014(2)×10-10m;α=102.53(1)°、β=107.80(2)°、γ=93.17(2)°;V=2.06580×10-27m3,Fw=768.96,R=0.05309,Rw=0.0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有机硅化合物 合成 苯基 吡啶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考察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与二氯化-二(2-苯并咪唑)丁烷的分子识别
19
作者 易君明 薛赛风 陶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5-158,共4页
以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为主体,二氯化-二(2,2’-苯并咪唑)丁烷为客体,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主体对客体具有较强的包结识别能力,主客体之间可形成1∶1及2∶1的包结配合物,紫外吸收光谱法... 以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为主体,二氯化-二(2,2’-苯并咪唑)丁烷为客体,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主体对客体具有较强的包结识别能力,主客体之间可形成1∶1及2∶1的包结配合物,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得配合物的包结常数为K(1∶1)=4.79±0.01×104 L.mol-1,K(2∶1)=8.51±0.01×1010 L2.mol-2;荧光光谱法测得配合物的包结常数为K(1∶1)=7.02±0.01×104 L.mol-1,K(2∶1)=2.88±0.01×1010 L2.mol-2,两种方法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甲基六元瓜 二氯化-二(2-苯并咪唑)丁烷 分子识别 紫外吸收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8,12-四甲基-1,4,8,12-四氮(杂)十五环烷合铜(Ⅱ)的合成
20
作者 黄宁兴 夏敬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7年第2期143-144,共2页
近二、三十年来,四氮(杂)大环配体配合物(A)一直是很活跃的研究领域。为了研究配体对过渡金属离子的环效应和过渡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特性,N原子的甲基取代物中12、14员环配体的合成已有报导。
关键词 配体 铜(Ⅱ) 过渡金属离子 甲基 效应 配合物 甲基取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