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氟乙烯-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余自力 龚天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14,共3页
作为可熔融加工且性能接近于聚四氟乙烯的全氟聚合物,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聚合物)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已形成了两个系列的商品。其中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P)已经为人们熟悉,而另一类品种即四氟乙烯-全氟甲基... 作为可熔融加工且性能接近于聚四氟乙烯的全氟聚合物,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聚合物)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已形成了两个系列的商品。其中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P)已经为人们熟悉,而另一类品种即四氟乙烯-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M)却少有文献介绍。本研究对PFA-M的结构、性能、加工以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乙烯 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 四氟乙烯-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共聚物 熔融可加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流变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威 余大洋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PDD-TFE)共聚物是高性能含氟聚合物,开展PDD-TFE共聚物平均分子量(MW)、分子量分布(MWD)和流变特性研究对拓展其加工应用有重要意义。鉴于溶液法测定PDD-TFE共聚物MW及MWD存在难度,建立了由动...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PDD-TFE)共聚物是高性能含氟聚合物,开展PDD-TFE共聚物平均分子量(MW)、分子量分布(MWD)和流变特性研究对拓展其加工应用有重要意义。鉴于溶液法测定PDD-TFE共聚物MW及MWD存在难度,建立了由动态流变法和动态黏弹法获得PDD-TFE共聚物MW及MWD的改进方法。根据Fox方程、共聚物结构和性能参数得到了PDD-TFE共聚物的零切黏度与MW之间的关系;通过Carreau-Yasuda方程拟合PDD-TFE共聚物的复数黏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零切黏度。在实验测定PDD-TFE共聚物的储能模量与频率关系基础上,应用动态黏弹法得到其MW及MWD,并进一步研究了220℃时PDD-TFE共聚物的MW及MWD对共聚物熔体流变特性的影响,发现共聚物的MWD越宽,共聚物熔体的“剪切变稀”行为越明显;随着共聚物MW增大,共聚物熔体的非牛顿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2 2-二甲基-1 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平均分子量 流变特性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S填充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国一 方丽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4-57,共4页
通过冷压烧结法制备了聚苯硫醚(PPS)填充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TFE-PPVE)复合材料。考察了PPS的填充量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PPS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 通过冷压烧结法制备了聚苯硫醚(PPS)填充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TFE-PPVE)复合材料。考察了PPS的填充量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PPS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和拉伸断面形貌,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果发现,随着PPS填充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明显提高。与PTFE相比,TFE-PPVE由于引入少量的侧基PPVE降低了结晶规整性,其耐磨损性提高,且增强了与PPS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 四氟乙烯 聚苯硫醚 摩擦磨损 相互作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氟乙烯/偏氟乙烯/全氟甲基乙烯基醚乳液共聚合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
4
作者 袁才根 胡春圃 +2 位作者 徐旭东 张勤来 胡庆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5-268,共4页
对气相含氟单体四氟乙烯 ( TFE) /偏氟乙烯 ( VDF) /全氟甲基乙烯基醚 ( PMVE)的乳液共聚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搅拌速率对共聚反应速率有较大影响 ,搅拌速率在550 r/ min~ 850 r/ min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搅拌速率增加而增... 对气相含氟单体四氟乙烯 ( TFE) /偏氟乙烯 ( VDF) /全氟甲基乙烯基醚 ( PMVE)的乳液共聚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搅拌速率对共聚反应速率有较大影响 ,搅拌速率在550 r/ min~ 850 r/ min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搅拌速率增加而增大 ;当搅拌速率大于 850 r/ min时 ,反应速率随搅拌速率的变化趋缓。实验测得 60°C下该三元乳液共聚合反应速率对初始乳化剂浓度、初始引发剂浓度和反应总压力分别呈 0 .0 58级、0 .40 6级和 1 .540级反应 ,由此推导得乳液共聚合的反应速率表达式为 rp=k S0 .0 58I0 .4 0 6p1.54 0 ,其中速率常数 k为 5.78× 1 0 -3 g-0 .4 64 · dm1.3 92 ·( MPa) -0 .54 0·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乙烯 氟乙 全氟甲基乙烯基醚 含氟共聚物 乳液共聚 共聚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铸全氟磺酸-聚四氟乙烯共聚物/磺化氧化锆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侯宏英 孟瑞晋 高妍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72,共4页
利用溶液再铸法制备了全氟磺酸-聚四氟乙烯共聚物(Nafion~)/磺化氧化锆(SZ)复合膜,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失重分析仪等研究了所制备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形貌以及性能。结果表明,棒状SZ颗粒以平行于膜表面的方向排列,均匀... 利用溶液再铸法制备了全氟磺酸-聚四氟乙烯共聚物(Nafion~)/磺化氧化锆(SZ)复合膜,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失重分析仪等研究了所制备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形貌以及性能。结果表明,棒状SZ颗粒以平行于膜表面的方向排列,均匀分布在Nafion~膜的骨架中,改善了膜在中温区的热稳定性;将复合膜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电解质膜时,使用了3%和6%SZ的Nafion~/SZ复合膜的DMFC在45℃和5mol/L甲醇进料时的峰值输出功率密度分别为46.27、59.47mW/cm2,明显高于同样条件下Nafion膜的38.2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磺酸-四氟乙烯共聚物 磺化氧化锆 溶液再铸 复合膜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氟乙烯基可熔融加工全氟聚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海辉 张兴祥 王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聚四氟乙烯(PTFE)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类特种材料。由于聚四氟乙烯的分子量和分子链规整度较高,使聚四氟乙烯难于熔融加工。为了获得可熔融加工的全氟材料,国内外关于聚四氟乙烯共聚改性的相关研究和报道较多... 聚四氟乙烯(PTFE)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类特种材料。由于聚四氟乙烯的分子量和分子链规整度较高,使聚四氟乙烯难于熔融加工。为了获得可熔融加工的全氟材料,国内外关于聚四氟乙烯共聚改性的相关研究和报道较多。本文从可熔融加工四氟乙烯基全氟聚合物的结构和特性方面入手,综述了国内外一系列四氟乙烯与全氟第二单体共聚物的最新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全氟聚合物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 熔融加工 四氟乙烯(PTFE) 氟乙丙烯(FEP) 全氟烷基乙烯基醚(F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E-PPVE共聚物组成均匀性的热分级方法表征
7
作者 毛国亮 潘鹏举 +1 位作者 包永忠 陈伟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7-703,共7页
针对可熔融加工聚四氟乙烯组成均匀性难以分析的状况,应用连续自成核退火热分级(SSA)和逐步结晶(SC)方法表征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TFE-PPVE共聚物,PFA)的组成均匀性及片晶厚度分布。结果表明,SSA对PFA的热分级效果明显优于S... 针对可熔融加工聚四氟乙烯组成均匀性难以分析的状况,应用连续自成核退火热分级(SSA)和逐步结晶(SC)方法表征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TFE-PPVE共聚物,PFA)的组成均匀性及片晶厚度分布。结果表明,SSA对PFA的热分级效果明显优于SC。通过自成核熔融行为确定了PFA的SSA的初始热分级温度,进一步得到优化的热分解条件:升温/降温速率10℃·min^-1、分级步长△T为5℃、恒温时间5 min。SSA结果显示随着共聚物中全氟丙基乙烯基醚(PPVE)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组成分布和片晶厚度分布变宽;对于组成相近的PFA,由于组成均匀性差异,也会导致片晶厚度分布、结晶度与熔融温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 组成均匀性 热分级 片晶厚度 熔融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fion共聚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H2O2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瑶 万起展 +3 位作者 王燕华 李瑾 李世迁 钟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2-196,共5页
为实现对低浓度H2O2的快速检测,以玻碳电极为基底,Nafion(NF)为分散剂、成膜剂,原位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GO)、电化学聚合苯胺,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苯胺(ERGO/PANI)复合物,以ERGO/PANI为修饰物,构建了无酶电化学传感器PANI/ERGO-NF... 为实现对低浓度H2O2的快速检测,以玻碳电极为基底,Nafion(NF)为分散剂、成膜剂,原位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GO)、电化学聚合苯胺,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苯胺(ERGO/PANI)复合物,以ERGO/PANI为修饰物,构建了无酶电化学传感器PANI/ERGO-NF修饰电极(PANI/ERGO-NF/GCE),对H2O2进行检测。利用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对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和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及对H2O2的响应性能。结果表明:PANI/ERGO-NF/GCE对H2O2的电化学氧化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较宽的线性范围以及较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在线性范围1~500μmol/L内,检出限0.1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H2O2 氧化石墨烯 聚苯胺 全氟磺酸-四氟乙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塑钢复合管冲蚀磨损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袁瑞峰 孙志坚 +3 位作者 杨继虎 杨明 胡亚才 俞自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49,共7页
通过实验研究适用于电厂余热深度回收的新型氟塑钢复合管的冲蚀磨损性能,主要考察在刚玉砂和煤灰两种颗粒冲蚀下,气流速度、温度与颗粒质量浓度等对复合管中低速气流冲蚀磨损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冲蚀磨损后的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观... 通过实验研究适用于电厂余热深度回收的新型氟塑钢复合管的冲蚀磨损性能,主要考察在刚玉砂和煤灰两种颗粒冲蚀下,气流速度、温度与颗粒质量浓度等对复合管中低速气流冲蚀磨损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冲蚀磨损后的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初步探讨冲蚀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在中低速度下,复合管的冲蚀磨损速率随气流速度的变化呈幂函数关系;在两种不同颗粒的冲蚀下,复合管的冲蚀磨损速率随颗粒质量浓度的变化均近似呈线性关系;复合管的冲蚀磨损速率随气流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变化幅度不大;微观形貌分析显示,复合管表面受到颗粒反复垂直冲击时主要发生塑性变形,局部出现显微裂纹,在受到颗粒的反复斜向冲击时主要发生切削和犁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蚀磨损 固体颗粒 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 复合管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VE树脂的含氟光固化树脂的合成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庆鑫 朱谱新 林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04-1207,共4页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羟基苯甲醚为阻聚剂,甲苯为共沸脱水剂,FEVE树脂和丙烯酸为原料,通过FEVE树脂的羟基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制备了含氟光固化树脂。讨论了羧基与羟基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共沸脱水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转化...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羟基苯甲醚为阻聚剂,甲苯为共沸脱水剂,FEVE树脂和丙烯酸为原料,通过FEVE树脂的羟基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制备了含氟光固化树脂。讨论了羧基与羟基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共沸脱水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转化率的影响。通过FT-IR、1H-NMR对聚合物结构进行确认。结果表明当羧基与羟基摩尔比为1.6:1,对甲苯磺酸质量分数为0.15%,甲苯质量分数为25%,反应时间6h时,反应转化率为8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乙烯-乙烯基醚共聚物(FEVE) 丙烯酸 光固化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