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马鞍山自然保护区四川山鹧鸪越冬栖息地选择研究
1
作者 万永清 梁灵玥 +3 位作者 李国金 汪淑芳 王琼 付义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8-263,共6页
四川马鞍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雉类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的关键栖息地之一。2024年1月,对保护区四川山鹧鸪越冬栖息地开展了详细调查,结果显示:四川山鹧鸪越冬期主要利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偏好选择海拔较低、... 四川马鞍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雉类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的关键栖息地之一。2024年1月,对保护区四川山鹧鸪越冬栖息地开展了详细调查,结果显示:四川山鹧鸪越冬期主要利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偏好选择海拔较低、坡度平缓、下坡位、偏阳坡、乔木和灌木较高、草本盖度较大、落叶厚度较小、落叶盖度较大、植被总盖度较大、积雪较少、距小路和水源较近的栖息地;逻辑斯蒂回归分析表明,落叶盖度和积雪盖度是影响四川山鹧鸪越冬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变量。建议优先保护和恢复阔叶林、扩大冬季巡护范围,以保障四川山鹧鸪种群安全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山鹧鸪 栖息地选择 越冬期 四川马鞍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甘洛马鞍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初步调查 被引量:8
2
作者 姚刚 胡杰 +3 位作者 杨志松 周材权 王卓 李茂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0-763,共4页
2008年7~8月,采用样线法对四川甘洛县马鞍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调查到该保护区两栖爬行类动物15种。其中,两栖动物10种,隶属于2目6科,均属我国特有种,并且古老物种的比例较高,占所调查到的两栖动物总种数的40.... 2008年7~8月,采用样线法对四川甘洛县马鞍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调查到该保护区两栖爬行类动物15种。其中,两栖动物10种,隶属于2目6科,均属我国特有种,并且古老物种的比例较高,占所调查到的两栖动物总种数的40.0%;爬行动物5种,隶属于1目3科,其中3种为我国特有种。此区所产两栖爬行动物均属东洋界物种。其中大凉疣螈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其他种类均属国家"三有"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山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竹类资源生态教育价值评价
3
作者 朱家佳 陈绪言 +3 位作者 吴亚勇 郝国歉 刘春秀 付绿倩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1期64-74,共11页
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发挥生态产品价值,彰显生态社会效益的重要平台。为探索自然保护区竹生态文化特定价值的发展空间,推动社会生态文明观的形成,通过实地调查与层次分析法,以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实验区,对保... 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发挥生态产品价值,彰显生态社会效益的重要平台。为探索自然保护区竹生态文化特定价值的发展空间,推动社会生态文明观的形成,通过实地调查与层次分析法,以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实验区,对保护区竹类资源生态教育价值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基于生态教育目的与竹类植物人文内涵及景观形态,按专家评定从观赏价值、文化科普价值和应用价值3个方面确定12个3级指标,构建自然保护区竹类资源生态教育价值评价体系。(2)评价的约束层权重分别为观赏价值0.4183、文化科普价值0.3692、应用价值0.2125。(3)利用层次分析法筛选评价了56种竹类植物,并将开发利用等级划分为4种级别,Ⅰ级有11种竹种,利用价值高;Ⅱ级有17种竹种,利用价值较高;Ⅲ级有13种竹种,利用价值较低;Ⅳ级有15种竹种,开发利用价值低。(4)据该体系下评分结果选择Ⅰ级、Ⅱ级竹种从“空间营造、文化普及、产业发展”三方面进行应用探讨,提出可贯穿运用种群模式:“箬叶竹⁃孝顺竹⁃绿槽毛竹”,并依此探索跨学科模式下的竹类生态教育方案,以求向西南地区竹类自然保护地生态教育资源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竹类资源评价 生态教育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两栖动物多样性
4
作者 代勤龙 朱雪虎 +4 位作者 兰琦 虞皓琦 黄思凝 喻润 王远飞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57-62,共6页
为深入了解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加强物种保护,于2020年至2023年的每年6月份和9月份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共记录两栖动物17种,隶属2目8科14属。与2007年该保护区综合科考结果相比,新增两栖动物4种(圆疣... 为深入了解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加强物种保护,于2020年至2023年的每年6月份和9月份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共记录两栖动物17种,隶属2目8科14属。与2007年该保护区综合科考结果相比,新增两栖动物4种(圆疣猫眼蟾、疣刺齿蟾、无蹼齿蟾和华西雨蛙川西亚种),其中圆疣猫眼蟾为县域新记录。区内两栖动物以东洋界物种为主(13种),兼有少量广布种(4种),无古北界物种;我国特有种11种,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受胁等级的有6种。G指数(2.55)和F指数(2.57)表明区内两栖动物多样性水平较高。红名录指数(0.835)表明区域两栖动物受胁水平总体不高。结合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濒危和受胁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红名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多样性对土壤球囊霉素的影响
5
作者 王易鑫 张喜亭 +4 位作者 李永生 朱敏蕊 左若楠 马晓龙 冯鹏 《南方农业》 2025年第7期55-58,63,共5页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GRSP)为丛枝菌根真菌所产生的糖蛋白,对土壤碳库稳定性维持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本层植物进行调查并采集0~20cm土层土壤样品,计算草本层植物多样性指...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GRSP)为丛枝菌根真菌所产生的糖蛋白,对土壤碳库稳定性维持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本层植物进行调查并采集0~20cm土层土壤样品,计算草本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并测定土壤GRSP含量和理化性质,运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探究影响土壤球囊霉素含量的最主要因素。结果:1)黑竹沟保护区草本层样方物种丰富度R均值为10.53,Simpson指数均值为0.75,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为0.62。2)草本层物种丰富度R与TG(总提取GRSP)显著正相关,与EEG-C/SOC(易提取GRSP中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EEG-N/TN(易提取GRSP中氮占土壤全氮的比例)显著负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与TG显著负相关,与EEG-C/SOC、EEG-N/TN、TG-N/TN(总提取GRSP中氮占土壤全氮的比例)显著正相关。草本层Simpon指数、物种丰富度R、Pielou均匀度指数与EEG(易提取GRSP)、EEG/TG(易提取GRSP占总提取GRSP的比值)、TG-C/SOC相关性均不显著。3)冗余分析表明草本层均匀度对GRSP具有最大的解释能力(p<0.01)。综上,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对GRSP含量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多样性 球囊霉素 土壤理化性质 冗余分析 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羊肠道菌群组成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文平 周智强 +6 位作者 张明春 周航 范露萌 赵杨 花东来 赵联军 杜世章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0,共8页
为了揭示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岩羊Pseudois nayaur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影响因素,于2023年4—5月收集了保护区内5个分布点的野生种群和成都动物园圈养种群共53份新鲜粪便样品。通过16S V3~V4区通用引物的PCR产物高通量测序,得到720... 为了揭示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岩羊Pseudois nayaur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影响因素,于2023年4—5月收集了保护区内5个分布点的野生种群和成都动物园圈养种群共53份新鲜粪便样品。通过16S V3~V4区通用引物的PCR产物高通量测序,得到7202473条序列。序列分析显示,厚壁菌门Firmicutes(65%)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14%)是主要菌群;α多样性分析显示,外侧坡和大草坪的观察物种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金草坡和铁板房(P<0.01);β多样性分析显示,圈养种群富集WCHB1_41、Mailhella属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外侧坡和大草坪的肠道菌群最相似,马熊沟的变化最大;LEFSe分析结果显示,16个属可用于区分不同地点的野生岩羊。研究结果为保护区不同分布地点岩羊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岩羊 肠道菌群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格西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新记录8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绪言 刘星雨 +4 位作者 黄玫 邓婷 龚小露 蒋志敏 高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在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采样中,经过采集标本拍照记录并查阅相关文献共鉴定发现6科7属6种1亚种1变种四川省植物分布新记录,分别为长叶杨(Populus wuana C.Wang et Tung)、棘枝忍冬(Lonicera spinosa Jacq.ex Walp.)、囊谦杜鹃... 在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采样中,经过采集标本拍照记录并查阅相关文献共鉴定发现6科7属6种1亚种1变种四川省植物分布新记录,分别为长叶杨(Populus wuana C.Wang et Tung)、棘枝忍冬(Lonicera spinosa Jacq.ex Walp.)、囊谦杜鹃(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m.subsp.yushuense Fang et S.X.Wang)、密花橐吾(Ligularia confertiflora Chang)、齿叶红景天(Rhodiola serrata H.Ohba)、刺瓣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var.spinulifera(L.H.Zhou)C.Y.Wu et H.Chuang)、红角蒲公英(Taraxacum luridum Hagl.)、窄边蒲公英(Taraxacum pseudoatratum Oraz.),凭证标本保存于宜宾学院植物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保护与修复的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研究——以四川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玥 潘业田 《森林防火》 2024年第2期132-134,140,共4页
四川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分布有我国现存最大的梅花鹿野生种群。通过对四川梅花鹿栖息地现状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路,在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设计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宣教、基础设施、社区发展等方面内... 四川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分布有我国现存最大的梅花鹿野生种群。通过对四川梅花鹿栖息地现状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路,在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设计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宣教、基础设施、社区发展等方面内容。实施规划后,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的四川梅花鹿栖息地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种群得以进一步壮大,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 保护与修复 四川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四川梅花鹿 总体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杜鹃群落调查研究
9
作者 曹荣军 陈金良 +6 位作者 田风雷 彭刚志 黄利民 高新章 彭洪林 王功芳 谭艳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47-53,共7页
为了解湖北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杜鹃群落特征,通过设置样方法,对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34科52属65种,其中乔木14科21属29种,草本15科22属26种,灌木7科7属7种,藤本2... 为了解湖北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杜鹃群落特征,通过设置样方法,对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34科52属65种,其中乔木14科21属29种,草本15科22属26种,灌木7科7属7种,藤本2科2属3种。样地内四川杜鹃为优势种,共有334株,其中四川杜鹃古树75株,四川杜鹃大小级结构完整,种群相对稳定。该群落垂直结构明显,乔木层优势种为四川杜鹃、灌木层优势种为箬竹、草本层优势种为山酢浆草。对该群落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丰富度指数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杜鹃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黄龙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陈建民 何平 +2 位作者 邹新慧 肖宜安 马洪菊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1期54-60,共7页
在对四川省黄龙自然保护区初步调查的基础上 ,对其种子植物科、属、种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 :(1)区内有种子植物 74科 ,2 0 8属 ,474种 ;(2 )植物区系优势科、属明显。含 2 0种以上的优势科数虽只占总科数的 8.7%,但其... 在对四川省黄龙自然保护区初步调查的基础上 ,对其种子植物科、属、种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 :(1)区内有种子植物 74科 ,2 0 8属 ,474种 ;(2 )植物区系优势科、属明显。含 2 0种以上的优势科数虽只占总科数的 8.7%,但其所含属数和种数却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 38.94%和 44 .0 9%;含 5种以上的 2 6个优势属所含的种数占区内总种数的 37.34 %,这些科、属在本区系组成中占明显的主导地位 ;(3)在科、属、种 3个层次上 ,植物区系均表现出明显温带性质。尤其在属级水平上 ,温带分布占总属数的 82 .89%,其中北温带分布占总属数的49.73%,表现出明显温带性质 ,并以北温带成分为主 ;(4 )中国特有种丰富 ,达 314种 ,占区内总种数的 6 6 .39%;(5 )植物区系起源古老 ,地理成分复杂 ;(6 )本植物区系与西南西北地区 ,特别是云南地区联系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分布区类型 区系 四川省黄龙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雪宝顶自然保护区的兽类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治宇 刘洋 +2 位作者 冉江洪 刘少英 郭延蜀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98,共3页
2002年8月和9月,对四川雪宝顶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兽类90种,分属7目27科。区系分析表明:该保护区的兽类属东洋界的有66种,占73.3%;属古北界的有21种,占23.3%;广布种有3种,占3.4%。该保护区有国家I... 2002年8月和9月,对四川雪宝顶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兽类90种,分属7目27科。区系分析表明:该保护区的兽类属东洋界的有66种,占73.3%;属古北界的有21种,占23.3%;广布种有3种,占3.4%。该保护区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兽类7种,国家II级保护兽类1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雪宝顶自然保护区 兽类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景观人为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孔宁宁 曾辉 李书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3-399,共7页
在景观遥感制图的基础上 ,利用缓冲区分析和相邻缓冲区的景观结构总体变异系数方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自然景观和人为影响景观的分割研究 ,并对人为影响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工作区内水电站、居民点和道路 3种... 在景观遥感制图的基础上 ,利用缓冲区分析和相邻缓冲区的景观结构总体变异系数方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自然景观和人为影响景观的分割研究 ,并对人为影响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工作区内水电站、居民点和道路 3种不同人为影响发生源对于周围景观结构的显著影响距离为 10 0 0~ 12 0 0m ,利用这一距离可以对工作区的自然景观和人为影响景观进行合理分割 ;海拔 2 4 0 0~ 4 80 0m和坡度 2 0°~ 4 0°区间为卧龙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活动强度最大的区域 ,这种人为影响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保护区的自然管理工作威胁极大。此外 ,研究还证明 ,对于自然景观和人为影响景观进行合理分割 ,有助于景观人为影响的细节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卧龙自然保护区 景观 人为影响 空间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与家畜竞争关系 被引量:11
13
作者 康东伟 赵联军 宋国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4-76,共3页
基于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的野生动物生境监测数据,利用列联表法、生态位重叠法和分布频率法,研究了大熊猫与家畜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与家畜竞争的主要环境条件是,海拔(A)为2 500 m≤A<... 基于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的野生动物生境监测数据,利用列联表法、生态位重叠法和分布频率法,研究了大熊猫与家畜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与家畜竞争的主要环境条件是,海拔(A)为2 500 m≤A<3 000 m的针阔混交林中,乔木特征是高度(D)为20 m≤D<30 m、郁闭度(E)为0.25≤E<0.50、乔木胸径(F)为20 cm≤F<30 cm;灌木特征是高度(G)为2 m≤G<3 m、盖度(H)为25%≤H<50%;竹子特征是高度(I)为2 m≤I<3 m,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e)生长状况良好。此研究可以为大熊猫生境恢复、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家畜 竞争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雉类资源调查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仁贵 戴波 +5 位作者 张秀雷 陆钢 杨杰 杨古基 岳碧松 冉江洪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9-571,共3页
2006年3~6月,用鸣声记录法对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的雉类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共记录到4种雉类,分别为红腹角雉、白腹锦鸡、雉鸡和四川山鹧鸪(仅在原始林记录到1只),用Distance软件计算出前3种鸣叫雄体的种群密度分别为16.8±5.3... 2006年3~6月,用鸣声记录法对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的雉类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共记录到4种雉类,分别为红腹角雉、白腹锦鸡、雉鸡和四川山鹧鸪(仅在原始林记录到1只),用Distance软件计算出前3种鸣叫雄体的种群密度分别为16.8±5.3只/km2、9.7±1.6只/km2和6.8±3.3只/km2。雉类在不同生境中的种类及不同种的种群密度都有较大的差异,在灌草丛生境只有雉鸡1种,原始林、人工林和次生林各有3种。这几个种的种群密度在灌草丛-人工林-次生林-原始林的生境变化中,表现出一定的梯度变异,即白腹锦鸡的种群密度由人工林-次生林-原始林逐渐降低,红腹角雉逐渐升高;雉鸡的密度由灌草丛-人工林-次生林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鸣声记录法 雉类 种群密度 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初步调查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成 刘少英 +3 位作者 冉江洪 孙治宇 刘志君 王跃招 《四川动物》 CSCD 2003年第1期31-34,共4页
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 2目 7科 2 2种 ,区系组成以东洋界西南区种为主 ;爬行动物 1目 7科 17种 ,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广布种为主。两栖爬行动物是保护区内的重要资源。喇叭河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横断山东缘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喇叭自然保护区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美姑县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齐敦武 王晓琴 +3 位作者 苗苗 张文广 王艳妮 胡锦矗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2期108-112,共5页
为评价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多样性,利用香农 威纳多样性指数和一种基于信息测度的G F指数。经计算,香农 威纳多样性指数表明:农田 耕地为主的生境类型的小型兽类,以四川短尾、高山姬鼠、黄胸鼠和社鼠为主要的群落组成... 为评价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多样性,利用香农 威纳多样性指数和一种基于信息测度的G F指数。经计算,香农 威纳多样性指数表明:农田 耕地为主的生境类型的小型兽类,以四川短尾、高山姬鼠、黄胸鼠和社鼠为主要的群落组成,其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性指数(J)分别是1 1374和0 8599;原始森林为主的生境类型的小型兽类,以川西白腹鼠和食虫类为主,其各多样性指数H=0 3307和J=0 3465;高山草甸为主的生境类型的小型兽类,以鼠兔类和姬鼠类为主,其H=0 3704和J=0 3881。为了得到补充和对照,参考了该区小型兽类已有的资料运用G F指数评价其生物物种多样性,首先计算科间多样性(F)和属间多样性(G),然后,再利用F指数和G指数的比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G F指数值,说明保护区小型兽类种属间的多样性。该区小型兽类D F指数为0 6977,即小型兽类种属间多样性较高,但和香农 威纳指数评定多样性有一定差异。保护区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包括人为干扰在内的一切干扰尚需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美姑县 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小型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 被引量:7
17
作者 符建荣 孙治宇 +5 位作者 刘少英 扶志宏 刘洋 王新 赵杰 蔡国 《四川林业科技》 2008年第3期31-37,共7页
2004年-2005年,对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文献,共有鸟类17目53科265种,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占了总数的82.63%。从繁殖鸟的区系上看,有东洋界成分157种,古北界成份39种,广布种23种,分别占繁殖鸟总数的71... 2004年-2005年,对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文献,共有鸟类17目53科265种,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占了总数的82.63%。从繁殖鸟的区系上看,有东洋界成分157种,古北界成份39种,广布种23种,分别占繁殖鸟总数的71.69%、17.81%和10.50%。保护区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4种,四川省保护鸟类12种,我国特有种11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相岭自然保护区 鸟类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兽类区系调查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君 胡锦矗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2期137-141,共5页
2002年8月、10月、2003年1月对冶勒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同时结合有关资料,对该地兽类区系进行研究。表明冶勒保护区迄今发现有兽类7目25科62属91种,国家Ⅰ级保护5种,Ⅱ级保护18种,四川省重点保护的兽类有7种,属于... 2002年8月、10月、2003年1月对冶勒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同时结合有关资料,对该地兽类区系进行研究。表明冶勒保护区迄今发现有兽类7目25科62属91种,国家Ⅰ级保护5种,Ⅱ级保护18种,四川省重点保护的兽类有7种,属于国家保护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兽类27种,我国特有物种29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并出现南北交错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 兽类 区系 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望 操国兴 +1 位作者 刘光华 刘欣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1-457,共7页
采用相邻格子法,研究了四川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种群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编制了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种群存活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运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负二项参数、平均拥挤度和... 采用相邻格子法,研究了四川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种群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编制了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种群存活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运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负二项参数、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性指数等方法,分析了珙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珙桐种群的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都近似于倒金字塔型,幼苗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的趋势;其更新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珙桐种群有前期生长不稳定,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其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曲线;种群分布格局整体上呈集群分布,从幼苗到大树,其集群程度减弱;基株种群和分株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下其聚集强度有所变化。珙桐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可能受其繁殖特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珙桐 种群结构 种群动态 分布格局 聚集强度 四川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斯琪 魏玲 +3 位作者 文雪 古晓东 徐莺 冉江洪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106-110,共5页
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调查法,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构建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结果:在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筛选整理出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指标集;依据指标导向进行分类量化,构建了包含6个因素、35个变量指... 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调查法,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构建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结果:在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筛选整理出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指标集;依据指标导向进行分类量化,构建了包含6个因素、35个变量指标、合计134分的评估指标体系;参照现有指标分级准则优化指标内涵,制定出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标准;以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验证了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管理成效 评估指标体系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