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
55
1
作者
于晓东
罗天宏
周红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9-616,共8页
在四川雅安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 (10 2°4 8′~ 10 3°18′E ,30°4 2′~ 30°5 4′N)及其周边地区 ,就森林片段化和生态恢复程度的不同 ,选择 4个代表地点 ,即位于保护区核心地带、以阔叶混交林为主的蜂桶寨天然林...
在四川雅安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 (10 2°4 8′~ 10 3°18′E ,30°4 2′~ 30°5 4′N)及其周边地区 ,就森林片段化和生态恢复程度的不同 ,选择 4个代表地点 ,即位于保护区核心地带、以阔叶混交林为主的蜂桶寨天然林区 (海拔 16 80~ 2 0 80m) ,受到经济开发干扰但植被类型丰富的锅巴岩天然林区 (海拔 2 2 80~ 3340m)、以人工针叶林进行生态恢复的蚂蝗沟人工林区 (海拔 2 4 30~ 2 5 2 5m) ,以及森林高度片段化的双石镇农耕区 (海拔 870~ 116 5m) ,共设 2 6块样地 ,以巴氏罐诱法为主研究地表甲虫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本研究共采集甲虫标本 2 338号 ,隐翅虫数量最多 ,占 39 6 % ;步甲次之 ,占2 9 3% ,拟步甲、象甲和叶甲的数量也各在 5 %以上 ,它们共同构成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锅巴岩物种的个体数量和丰富度 (S)以及多样性指数 (H′)较高 ;蚂蝗沟均匀度指数 (J)较高 ,丰富度较低 ;蜂桶寨天然林区个体数量较少 ;双石镇农耕区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较低。锅巴岩、蜂桶寨和蚂蝗沟间物种分布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但后两者相似性程度更高 ,双石镇物种分布与其他 3个地点差异较大 ,这反映了不同地点间的生境异质性和森林植被片段化程度的差异。整个鞘翅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甲虫
植被
森林片段化
物种多样性
蜂
桶
寨
国家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及区系分析
被引量:
13
2
作者
王刚
李万洪
+2 位作者
康力文
赵蔚
王跃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240,共8页
为深入了解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促进保护区有效管理,于2017年7、8月,2018年5、6月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56种。其中,两栖动物2目9科15属24种,爬行动物2目11科25属32种。与2012年...
为深入了解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促进保护区有效管理,于2017年7、8月,2018年5、6月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56种。其中,两栖动物2目9科15属24种,爬行动物2目11科25属32种。与2012年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结果相比,新增两栖动物5种、爬行动物6种。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以东洋界物种为主(43种),兼有少量广布种(13种),无古北界物种;我国特有种29种,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受胁等级的16种。结合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濒危情况和保护现状,应加强科普教育力度与执法力度、进一步推进社区共管的保护模式以及加强科学监测与研究,保护该区域两栖爬行动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
桶
寨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
12
3
作者
李波
徐玮
+3 位作者
王东睿
高军
张曼
杨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0-232,共13页
2019年7月—2020年6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四川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统计出保护区鸟类14目54科18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6种,四川省级重点保护鸟类4...
2019年7月—2020年6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四川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统计出保护区鸟类14目54科18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6种,四川省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种,均为易危(VU)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17种;中国特有鸟类10种。居留型方面,保护区鸟类以留鸟为主(59.57%);区系特征方面,繁殖鸟以东洋界种类为优势,但古北界种类比例也较高(20.99%),表明该区域在动物地理区划上的过渡性。将保护区划分为5类生境(针叶林、阔叶林、灌丛、湿地和农耕区),各生境中优势种明显;物种多样性以阔叶林最高,农耕区次之,表明这2类生境在鸟类多样性维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针叶林中的落叶松人工林生境过于单一,仅发现2种鸟类。群落组成相似性结果表明,农耕区生境与灌丛、针叶林和阔叶林3种生境之间相似性都较高,其中农耕区生境与灌丛生境相似性最高,针叶林与阔叶林之间相似性较高。建议保护区加强对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等珍稀保护鸟类的调查和监测力度,加强对农耕区等重要鸟类生境的巡护和宣传力度,适时对保护区内的落叶松人工林进行林分改造,人为制造林窗并补植阔叶树种,以提高其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蜂
桶
山省级
自然保护区
鸟类
多样性
生境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动物》2008年第27卷总目次
4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87-1202,共16页
关键词
鸟类
四川蜂桶寨自然保护区
新纪录种
爬行动物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笼养绿尾虹雉繁殖季节的日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
被引量:
12
5
作者
钟雪
窦亮
+4 位作者
杨本清
邓春国
马洪
李贵仁
冉江洪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1-525,共5页
2006年和2011年的3~6月,对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笼养绿尾虹雉的日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日行为节律:笼养绿尾虹雉的移动行为和取食行为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在一天中出现两个峰值;静栖行为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保...
2006年和2011年的3~6月,对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笼养绿尾虹雉的日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日行为节律:笼养绿尾虹雉的移动行为和取食行为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在一天中出现两个峰值;静栖行为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保养行为早晚较少,中午出现较多;繁殖行为和社会行为一天中均有发生;2)时间分配:一天之中行为比例最高的是静栖行为(54.18%±2.861%),其次是移动行为(34.29%±2.379%)、取食行为(5.51%±0.470%)、繁殖行为(3.68%±0.337%)和保养行为(1.64%±0.287%),最少的是社会行为(0.64%±0.106%);3)笼养绿尾虹雉的6种行为在个体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001),而在两性间,只有取食行为表现出显著差异(t=-3.28,P=0.014),静栖行为、移动行为和社会行为个体之间无显著差异(t=-0.21,P=0.843;t=0.02,P=0.987;t=1.97,P=0.089),3种行为在不同时间段里有显著差异(t=-2.56,P=0.011;t=2.69,P=0.008;t=3.48,P<0.001),繁殖行为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里无显著差异(t=0.6222,P=0.534),保养行为在两性间和不同时间段里均无显著差异(t(sex)=-1.65,P=0.142;t(time)=-0.32,P=0.7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繁殖
行为节律
时间分配
蜂
桶
寨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
55
1
作者
于晓东
罗天宏
周红章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9-616,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2 0 0 0 0 4680 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 9970 0 90 )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 (KSCX3 IOZ 0 1)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NSFC J0 0 3 0 0 92 )
文摘
在四川雅安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 (10 2°4 8′~ 10 3°18′E ,30°4 2′~ 30°5 4′N)及其周边地区 ,就森林片段化和生态恢复程度的不同 ,选择 4个代表地点 ,即位于保护区核心地带、以阔叶混交林为主的蜂桶寨天然林区 (海拔 16 80~ 2 0 80m) ,受到经济开发干扰但植被类型丰富的锅巴岩天然林区 (海拔 2 2 80~ 3340m)、以人工针叶林进行生态恢复的蚂蝗沟人工林区 (海拔 2 4 30~ 2 5 2 5m) ,以及森林高度片段化的双石镇农耕区 (海拔 870~ 116 5m) ,共设 2 6块样地 ,以巴氏罐诱法为主研究地表甲虫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本研究共采集甲虫标本 2 338号 ,隐翅虫数量最多 ,占 39 6 % ;步甲次之 ,占2 9 3% ,拟步甲、象甲和叶甲的数量也各在 5 %以上 ,它们共同构成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锅巴岩物种的个体数量和丰富度 (S)以及多样性指数 (H′)较高 ;蚂蝗沟均匀度指数 (J)较高 ,丰富度较低 ;蜂桶寨天然林区个体数量较少 ;双石镇农耕区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较低。锅巴岩、蜂桶寨和蚂蝗沟间物种分布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但后两者相似性程度更高 ,双石镇物种分布与其他 3个地点差异较大 ,这反映了不同地点间的生境异质性和森林植被片段化程度的差异。整个鞘翅目。
关键词
地表甲虫
植被
森林片段化
物种多样性
蜂
桶
寨
国家
自然保护区
Keywords
litter-layer beetles
vegetation
forest fragmentation
species diversity
nature reserve
分类号
Q968 [生物学—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及区系分析
被引量:
13
2
作者
王刚
李万洪
康力文
赵蔚
王跃招
机构
成都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出处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24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01114)
成都师范学院2017校级科研项目(CS17ZB05)。
文摘
为深入了解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促进保护区有效管理,于2017年7、8月,2018年5、6月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56种。其中,两栖动物2目9科15属24种,爬行动物2目11科25属32种。与2012年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结果相比,新增两栖动物5种、爬行动物6种。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以东洋界物种为主(43种),兼有少量广布种(13种),无古北界物种;我国特有种29种,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受胁等级的16种。结合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濒危情况和保护现状,应加强科普教育力度与执法力度、进一步推进社区共管的保护模式以及加强科学监测与研究,保护该区域两栖爬行动物资源。
关键词
蜂
桶
寨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物种多样性
Keywords
Fengtongz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mphibian
reptile
species diversity
分类号
Q959.5 [生物学—动物学]
Q959.6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
12
3
作者
李波
徐玮
王东睿
高军
张曼
杨渺
机构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0-232,共13页
基金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信息化监管基础试点项目(2019091)。
文摘
2019年7月—2020年6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四川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统计出保护区鸟类14目54科18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6种,四川省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种,均为易危(VU)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17种;中国特有鸟类10种。居留型方面,保护区鸟类以留鸟为主(59.57%);区系特征方面,繁殖鸟以东洋界种类为优势,但古北界种类比例也较高(20.99%),表明该区域在动物地理区划上的过渡性。将保护区划分为5类生境(针叶林、阔叶林、灌丛、湿地和农耕区),各生境中优势种明显;物种多样性以阔叶林最高,农耕区次之,表明这2类生境在鸟类多样性维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针叶林中的落叶松人工林生境过于单一,仅发现2种鸟类。群落组成相似性结果表明,农耕区生境与灌丛、针叶林和阔叶林3种生境之间相似性都较高,其中农耕区生境与灌丛生境相似性最高,针叶林与阔叶林之间相似性较高。建议保护区加强对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等珍稀保护鸟类的调查和监测力度,加强对农耕区等重要鸟类生境的巡护和宣传力度,适时对保护区内的落叶松人工林进行林分改造,人为制造林窗并补植阔叶树种,以提高其生物多样性。
关键词
四川
蜂
桶
山省级
自然保护区
鸟类
多样性
生境
保护
Keywords
Sichuan Fengtongshan Nature Reserve
bird
diversity
habitat
conservation
分类号
Q959.7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动物》2008年第27卷总目次
4
出处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87-1202,共16页
关键词
鸟类
四川蜂桶寨自然保护区
新纪录种
爬行动物
目次
分类号
Z88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笼养绿尾虹雉繁殖季节的日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
被引量:
12
5
作者
钟雪
窦亮
杨本清
邓春国
马洪
李贵仁
冉江洪
机构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出处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1-525,共5页
文摘
2006年和2011年的3~6月,对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笼养绿尾虹雉的日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日行为节律:笼养绿尾虹雉的移动行为和取食行为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在一天中出现两个峰值;静栖行为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保养行为早晚较少,中午出现较多;繁殖行为和社会行为一天中均有发生;2)时间分配:一天之中行为比例最高的是静栖行为(54.18%±2.861%),其次是移动行为(34.29%±2.379%)、取食行为(5.51%±0.470%)、繁殖行为(3.68%±0.337%)和保养行为(1.64%±0.287%),最少的是社会行为(0.64%±0.106%);3)笼养绿尾虹雉的6种行为在个体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001),而在两性间,只有取食行为表现出显著差异(t=-3.28,P=0.014),静栖行为、移动行为和社会行为个体之间无显著差异(t=-0.21,P=0.843;t=0.02,P=0.987;t=1.97,P=0.089),3种行为在不同时间段里有显著差异(t=-2.56,P=0.011;t=2.69,P=0.008;t=3.48,P<0.001),繁殖行为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里无显著差异(t=0.6222,P=0.534),保养行为在两性间和不同时间段里均无显著差异(t(sex)=-1.65,P=0.142;t(time)=-0.32,P=0.745)。
关键词
绿尾虹雉
繁殖
行为节律
时间分配
蜂
桶
寨
自然保护区
Keywords
Lophophorus lhuysii
breeding
activity rhythm
time budget
Fengtongz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
于晓东
罗天宏
周红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5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及区系分析
王刚
李万洪
康力文
赵蔚
王跃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四川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李波
徐玮
王东睿
高军
张曼
杨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四川动物》2008年第27卷总目次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笼养绿尾虹雉繁殖季节的日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
钟雪
窦亮
杨本清
邓春国
马洪
李贵仁
冉江洪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