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略论商业投机
            
- 1
- 
                
            
- 
                
                            作者
                                王宜泰
                                林雨润
                
            
-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66-70,共5页
            
- 
                    文摘
                        一、商业投机的涵意  “投机”的“机”,绝不能理解为“机器”、“机械”、“机关”,而只能理解为“机会”或“机遇”。投中“机会”或抓住“机遇”,谓之“投机”。《汉书·伍江息夫传》:“时乎时,不再来!”即平时所说的“时不再来”“时不我待”,就是说,错过一次机会或机遇,它往往很难再来了;或者说,时间是不会等人的,告诫人们一旦机会或机遇来了,就要设法投中、抓牢,不要轻易地让其溜走。“投机”一词,应该说,是一个中性词意。它不欺侮任何人,具有公正性;也可能随时随地降临在任何人身上,具有均等性。  商业投机,就是善于观察时机,当人们投中机会或机遇后,及时利用时间之间、空间之间的差异,来获取商业价格差额的一种经济行为。不少人则在不知不觉中将已降临在他们头上的机会或机遇轻易地放跑了,事后才知,后悔莫及,这就叫“投不中机”或“不投机”。商业投机者,就是从事手抓住时空差异获取价格差额行为的个人或集团。例如,1993年1月《解放日报》用了大幅版面登载了某私营集团公司的牟老板,他看准了俄罗斯的食品严重短缺,而我国的食品罐头却在市场上大量滞销;同时,他得悉四川航空公司没有一架自己的飞机,于是牟老板投入全部资本向全国300多个厂家收购滞销食品罐头。
                        
                    
            
- 
                    关键词
                    
                            商业投机
                            价格差额
                            国有经济
                            国有外贸专业公司
                            时空差异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四川航空公司
                            食品罐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行为
                    
                
- 
                    分类号
                    
                            
                                
                                    F71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