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翅噪鹛的繁殖生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永恒 孔赤平 +1 位作者 向明 付义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8-584,共7页
2014—2016年繁殖季,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红翅噪鹛Trochalopteron formosum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红翅噪鹛的繁殖期为4月下旬到9月中旬。在2016年,红翅噪鹛的繁殖种群密度为14. 733只/km2(95%置信区间:11. ... 2014—2016年繁殖季,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红翅噪鹛Trochalopteron formosum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红翅噪鹛的繁殖期为4月下旬到9月中旬。在2016年,红翅噪鹛的繁殖种群密度为14. 733只/km2(95%置信区间:11. 727~18. 511;变异系数:0. 115),主要在八月竹Chimonobambusa szechuanensis上筑巢。在产卵期,雌鸟每天清晨产1枚卵,平均窝卵数为2. 28枚±0. 09枚(n=24;范围:2~3)。孵卵期14~15 d,孵化率约59. 6%。育雏期14 d,出飞率约50. 0%。天敌捕食是红翅噪鹛繁殖失败的首要原因。红翅噪鹛偏好乔木盖度低、竹子较高和竹子盖度较大的巢址生境。乔木盖度可能是影响红翅噪鹛巢址选择的关键生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翅噪鹛 种群密度 繁殖生态 巢址选择 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调查及优势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乔陆 杨宇 +5 位作者 尚可 王磊 李凤君 何松 李健 岳碧松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5-600,共6页
2020年6—10月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置鼠夹8000夹次,共捕获小型兽类个体339只,隶属3目4科11属16种,主要来自阔叶林。结合文献记录,保护区共记录小型兽类32种,新记录6种。本次调查的优势种为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黑... 2020年6—10月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置鼠夹8000夹次,共捕获小型兽类个体339只,隶属3目4科11属16种,主要来自阔叶林。结合文献记录,保护区共记录小型兽类32种,新记录6种。本次调查的优势种为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黑姬鼠Apodemus nigrus、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和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线粒体基因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北社鼠和四川短尾鼩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75、0.01698和0.916、0.09082。本研究为保护区小型兽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小型兽类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竹类资源生态教育价值评价
3
作者 朱家佳 陈绪言 +3 位作者 吴亚勇 郝国歉 刘春秀 付绿倩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1期64-74,共11页
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发挥生态产品价值,彰显生态社会效益的重要平台。为探索自然保护区竹生态文化特定价值的发展空间,推动社会生态文明观的形成,通过实地调查与层次分析法,以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实验区,对保... 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发挥生态产品价值,彰显生态社会效益的重要平台。为探索自然保护区竹生态文化特定价值的发展空间,推动社会生态文明观的形成,通过实地调查与层次分析法,以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实验区,对保护区竹类资源生态教育价值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基于生态教育目的与竹类植物人文内涵及景观形态,按专家评定从观赏价值、文化科普价值和应用价值3个方面确定12个3级指标,构建自然保护区竹类资源生态教育价值评价体系。(2)评价的约束层权重分别为观赏价值0.4183、文化科普价值0.3692、应用价值0.2125。(3)利用层次分析法筛选评价了56种竹类植物,并将开发利用等级划分为4种级别,Ⅰ级有11种竹种,利用价值高;Ⅱ级有17种竹种,利用价值较高;Ⅲ级有13种竹种,利用价值较低;Ⅳ级有15种竹种,开发利用价值低。(4)据该体系下评分结果选择Ⅰ级、Ⅱ级竹种从“空间营造、文化普及、产业发展”三方面进行应用探讨,提出可贯穿运用种群模式:“箬叶竹⁃孝顺竹⁃绿槽毛竹”,并依此探索跨学科模式下的竹类生态教育方案,以求向西南地区竹类自然保护地生态教育资源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竹类资源评价 生态教育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两栖动物多样性
4
作者 代勤龙 朱雪虎 +4 位作者 兰琦 虞皓琦 黄思凝 喻润 王远飞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57-62,共6页
为深入了解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加强物种保护,于2020年至2023年的每年6月份和9月份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共记录两栖动物17种,隶属2目8科14属。与2007年该保护区综合科考结果相比,新增两栖动物4种(圆疣... 为深入了解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加强物种保护,于2020年至2023年的每年6月份和9月份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共记录两栖动物17种,隶属2目8科14属。与2007年该保护区综合科考结果相比,新增两栖动物4种(圆疣猫眼蟾、疣刺齿蟾、无蹼齿蟾和华西雨蛙川西亚种),其中圆疣猫眼蟾为县域新记录。区内两栖动物以东洋界物种为主(13种),兼有少量广布种(4种),无古北界物种;我国特有种11种,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受胁等级的有6种。G指数(2.55)和F指数(2.57)表明区内两栖动物多样性水平较高。红名录指数(0.835)表明区域两栖动物受胁水平总体不高。结合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濒危和受胁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红名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多样性对土壤球囊霉素的影响
5
作者 王易鑫 张喜亭 +4 位作者 李永生 朱敏蕊 左若楠 马晓龙 冯鹏 《南方农业》 2025年第7期55-58,63,共5页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GRSP)为丛枝菌根真菌所产生的糖蛋白,对土壤碳库稳定性维持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本层植物进行调查并采集0~20cm土层土壤样品,计算草本层植物多样性指...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GRSP)为丛枝菌根真菌所产生的糖蛋白,对土壤碳库稳定性维持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本层植物进行调查并采集0~20cm土层土壤样品,计算草本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并测定土壤GRSP含量和理化性质,运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探究影响土壤球囊霉素含量的最主要因素。结果:1)黑竹沟保护区草本层样方物种丰富度R均值为10.53,Simpson指数均值为0.75,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为0.62。2)草本层物种丰富度R与TG(总提取GRSP)显著正相关,与EEG-C/SOC(易提取GRSP中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EEG-N/TN(易提取GRSP中氮占土壤全氮的比例)显著负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与TG显著负相关,与EEG-C/SOC、EEG-N/TN、TG-N/TN(总提取GRSP中氮占土壤全氮的比例)显著正相关。草本层Simpon指数、物种丰富度R、Pielou均匀度指数与EEG(易提取GRSP)、EEG/TG(易提取GRSP占总提取GRSP的比值)、TG-C/SOC相关性均不显著。3)冗余分析表明草本层均匀度对GRSP具有最大的解释能力(p<0.01)。综上,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对GRSP含量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多样性 球囊霉素 土壤理化性质 冗余分析 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羊肠道菌群组成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文平 周智强 +6 位作者 张明春 周航 范露萌 赵杨 花东来 赵联军 杜世章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0,共8页
为了揭示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岩羊Pseudois nayaur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影响因素,于2023年4—5月收集了保护区内5个分布点的野生种群和成都动物园圈养种群共53份新鲜粪便样品。通过16S V3~V4区通用引物的PCR产物高通量测序,得到720... 为了揭示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岩羊Pseudois nayaur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影响因素,于2023年4—5月收集了保护区内5个分布点的野生种群和成都动物园圈养种群共53份新鲜粪便样品。通过16S V3~V4区通用引物的PCR产物高通量测序,得到7202473条序列。序列分析显示,厚壁菌门Firmicutes(65%)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14%)是主要菌群;α多样性分析显示,外侧坡和大草坪的观察物种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金草坡和铁板房(P<0.01);β多样性分析显示,圈养种群富集WCHB1_41、Mailhella属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外侧坡和大草坪的肠道菌群最相似,马熊沟的变化最大;LEFSe分析结果显示,16个属可用于区分不同地点的野生岩羊。研究结果为保护区不同分布地点岩羊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岩羊 肠道菌群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杜鹃群落调查研究
7
作者 曹荣军 陈金良 +6 位作者 田风雷 彭刚志 黄利民 高新章 彭洪林 王功芳 谭艳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47-53,共7页
为了解湖北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杜鹃群落特征,通过设置样方法,对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34科52属65种,其中乔木14科21属29种,草本15科22属26种,灌木7科7属7种,藤本2... 为了解湖北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杜鹃群落特征,通过设置样方法,对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34科52属65种,其中乔木14科21属29种,草本15科22属26种,灌木7科7属7种,藤本2科2属3种。样地内四川杜鹃为优势种,共有334株,其中四川杜鹃古树75株,四川杜鹃大小级结构完整,种群相对稳定。该群落垂直结构明显,乔木层优势种为四川杜鹃、灌木层优势种为箬竹、草本层优势种为山酢浆草。对该群落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丰富度指数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杜鹃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与家畜竞争关系 被引量:11
8
作者 康东伟 赵联军 宋国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4-76,共3页
基于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的野生动物生境监测数据,利用列联表法、生态位重叠法和分布频率法,研究了大熊猫与家畜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与家畜竞争的主要环境条件是,海拔(A)为2 500 m≤A<... 基于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的野生动物生境监测数据,利用列联表法、生态位重叠法和分布频率法,研究了大熊猫与家畜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与家畜竞争的主要环境条件是,海拔(A)为2 500 m≤A<3 000 m的针阔混交林中,乔木特征是高度(D)为20 m≤D<30 m、郁闭度(E)为0.25≤E<0.50、乔木胸径(F)为20 cm≤F<30 cm;灌木特征是高度(G)为2 m≤G<3 m、盖度(H)为25%≤H<50%;竹子特征是高度(I)为2 m≤I<3 m,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e)生长状况良好。此研究可以为大熊猫生境恢复、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家畜 竞争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美姑县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齐敦武 王晓琴 +3 位作者 苗苗 张文广 王艳妮 胡锦矗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2期108-112,共5页
为评价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多样性,利用香农 威纳多样性指数和一种基于信息测度的G F指数。经计算,香农 威纳多样性指数表明:农田 耕地为主的生境类型的小型兽类,以四川短尾、高山姬鼠、黄胸鼠和社鼠为主要的群落组成... 为评价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多样性,利用香农 威纳多样性指数和一种基于信息测度的G F指数。经计算,香农 威纳多样性指数表明:农田 耕地为主的生境类型的小型兽类,以四川短尾、高山姬鼠、黄胸鼠和社鼠为主要的群落组成,其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性指数(J)分别是1 1374和0 8599;原始森林为主的生境类型的小型兽类,以川西白腹鼠和食虫类为主,其各多样性指数H=0 3307和J=0 3465;高山草甸为主的生境类型的小型兽类,以鼠兔类和姬鼠类为主,其H=0 3704和J=0 3881。为了得到补充和对照,参考了该区小型兽类已有的资料运用G F指数评价其生物物种多样性,首先计算科间多样性(F)和属间多样性(G),然后,再利用F指数和G指数的比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G F指数值,说明保护区小型兽类种属间的多样性。该区小型兽类D F指数为0 6977,即小型兽类种属间多样性较高,但和香农 威纳指数评定多样性有一定差异。保护区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包括人为干扰在内的一切干扰尚需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美姑县 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小型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跟踪影响评价研究——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枫 尤蓉凯 马山俊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第1期27-31,共5页
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是对规划已经和正在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是应对规划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针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研究还很少见。本研究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是对规划已经和正在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是应对规划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针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研究还很少见。本研究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为例,从环境保护和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生态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目的、技术路线、评价内容及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对保护区发展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规划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化学通讯位点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黎运喜 赵军 +6 位作者 李刚 贺飞 彭波 刘富文 朱云东 陈佑平 涂正彬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5-279,共5页
为揭示影响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化学通讯位点选择的生态因素,于2016年3月和10月在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样线法对大熊猫化学通讯位点的适宜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共发现大熊猫化学通讯位点33个,基于这些位点... 为揭示影响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化学通讯位点选择的生态因素,于2016年3月和10月在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样线法对大熊猫化学通讯位点的适宜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共发现大熊猫化学通讯位点33个,基于这些位点和海拔、坡度、竹林分布等10个环境变量,使用最大熵(Max Ent)模型对该区域大熊猫化学通讯位点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竹林分布(56.90%)和距山脊距离(29.90%)2个环境变量的累积贡献率达86.80%,是影响该区域大熊猫化学通讯位点的主要生态因子。依据Max Ent模型最大约登指数,将结果分为适宜和不适宜2种类型,其中,适宜面积为15 187.50 h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34.22%,主要位于保护区中部、保护区南北部分别与宝顶沟和白河自然保护区交界区域;不适宜面积为29 197.20 hm^2,占65.78%。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本研究为保护区合理安排保护行动的时段和区域、提升大熊猫的保护成效提供了数据支撑,对进一步推动野生大熊猫保护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化学通讯 适宜性 MAX Ent模型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鞍子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蚁科昆虫区系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超 和秋菊 +3 位作者 徐正会 郭宁妍 钱怡顺 张新民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9-106,共8页
为揭示四川鞍子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区系特征,2016年6—7月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该区域的蚂蚁区系。结果显示:共采集蚂蚁6亚科32属62种;在世界动物地理界中,分布于东洋界的共32属,东洋界分布种最多(62种),新热带界种最少(3... 为揭示四川鞍子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区系特征,2016年6—7月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该区域的蚂蚁区系。结果显示:共采集蚂蚁6亚科32属62种;在世界动物地理界中,分布于东洋界的共32属,东洋界分布种最多(62种),新热带界种最少(3种);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西南区种最多(62种),蒙新区种最少(4种);在种的分布型中,东洋-古北界共有种最丰富(36种,58.1%),东洋-古北-新北界共有种等3个分布型物种贫乏(1种,1.6%)。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区系具有东洋界向古北界过渡的特征,同时具有西南区、华南区、华中区、华北区成分汇聚特点,具有典型西南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子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蚁科 昆虫区系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格西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新记录8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绪言 刘星雨 +4 位作者 黄玫 邓婷 龚小露 蒋志敏 高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在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采样中,经过采集标本拍照记录并查阅相关文献共鉴定发现6科7属6种1亚种1变种四川省植物分布新记录,分别为长叶杨(Populus wuana C.Wang et Tung)、棘枝忍冬(Lonicera spinosa Jacq.ex Walp.)、囊谦杜鹃... 在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采样中,经过采集标本拍照记录并查阅相关文献共鉴定发现6科7属6种1亚种1变种四川省植物分布新记录,分别为长叶杨(Populus wuana C.Wang et Tung)、棘枝忍冬(Lonicera spinosa Jacq.ex Walp.)、囊谦杜鹃(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m.subsp.yushuense Fang et S.X.Wang)、密花橐吾(Ligularia confertiflora Chang)、齿叶红景天(Rhodiola serrata H.Ohba)、刺瓣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var.spinulifera(L.H.Zhou)C.Y.Wu et H.Chuang)、红角蒲公英(Taraxacum luridum Hagl.)、窄边蒲公英(Taraxacum pseudoatratum Oraz.),凭证标本保存于宜宾学院植物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罗怡 金龙 +5 位作者 钟茂君 尹清孝 史清茂 章世鹏 张融 廖文波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4-330,共7页
为了解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及其多样性,于2017年3—6月,结合无距离样线法和访问调查法,对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现有两栖动物24种(采集19种,资料记载5种),隶属于2目8科16属,... 为了解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及其多样性,于2017年3—6月,结合无距离样线法和访问调查法,对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现有两栖动物24种(采集19种,资料记载5种),隶属于2目8科16属,包含13个中国特有种。分析认为,其中18种为东洋界种,6种为广布种。巫溪树蛙Rhacophorus hongchibaensis和秦巴拟小鲵Pseudohynobius tsinpaensis为保护区的新纪录种。4个调查点的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特征显示: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檬子>七里峡>狮子坝>金场坝。比较区内6种两栖动物的栖息地生境发现,水栖-流水型中生活的物种数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栖息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鸟兽的红外相机初步监测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健威 李玉霞 +5 位作者 张勘 骆伟 兰琦 何流洋 唐博 杨志松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3期7-13,共7页
红外相机技术目前已成为监测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的一种重要手段,广泛用于生物多样性调查。2018年-2019年,采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在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了56个相机位点,布设密度为1台·hm-2,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野生... 红外相机技术目前已成为监测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的一种重要手段,广泛用于生物多样性调查。2018年-2019年,采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在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了56个相机位点,布设密度为1台·hm-2,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野生鸟兽进行了初步调查。相机累计工作17074个有效工作日,共获得野生动物独立有效照片15746张,鉴定出隶属4目13科的18种兽类和2目6科的16种鸟类。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前3种兽类和3种鸟类分别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野猪(Sus scrofa)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及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记录到2种国家I级和9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物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1种、易危(VU)的5种、近危(NT)的2种。此外,红外相机还监测到了家畜活动(牛、狗和马)和人为活动,因此,建议保护区管理部门仍需采取相应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周边居民的保护意识,促进保护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鸟类和兽类 相对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多样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旭明 廖锐 +1 位作者 刘莹洵 王新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6期54-59,共6页
2019年至2021年,对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开展调查,分别在土城、虎牙和泗耳各调查了1条垂直样带,总计下铗10729铗次,布设陷阱3530桶日,采集标本1556号。确认保护区有小型兽类4目14科38属56种。和以往名录对比,发现原来列出... 2019年至2021年,对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开展调查,分别在土城、虎牙和泗耳各调查了1条垂直样带,总计下铗10729铗次,布设陷阱3530桶日,采集标本1556号。确认保护区有小型兽类4目14科38属56种。和以往名录对比,发现原来列出的52种小型兽类有21种需修订,其中12种为鉴定错误或资料来源有误,9种属于分类地位变化,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变更了以前名录中10个种的拉丁学名。调查新发现小型兽类16种,对保护区的小型兽类名录进行了更新,对加强保护区内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小型兽类 物种多样性 四川田鼠 黄龙鼠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兽类的红外相机初步监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华林 郑天才 +3 位作者 尼玛降措 杨旭 杨彪 李生强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24-34,共11页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兽类开展监测研究。研究期间共计88个有效相机监测位点,共计6 031个有效相机日,共获得野生兽类照片8 708张,视频423段,能够准确识别到具体物种的照片8...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兽类开展监测研究。研究期间共计88个有效相机监测位点,共计6 031个有效相机日,共获得野生兽类照片8 708张,视频423段,能够准确识别到具体物种的照片8 508张,视频403段,独立有效记录1 237次,共准确识别出野生兽类5目11科23种。其中,食肉目最多,有10种;其次是偶蹄目,有9种;而啮齿目、灵长目和兔形目均较少,仅分别有2种、1种和1种。被列为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分别为4种和10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等级的有2种,"近危(NT)"等级的有3种,"易危(VU)"等级的有5种。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RAI=11.95;SO=75.00%)、白唇鹿(Przewalskium albirostris, RAI=3.93;SO=37.50%)、岩羊(Pseudois nayaur, RAI=1.04;SO=21.59%)、野猪(Sus scrofa, RAI=0.96;SO=26.14%)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 RAI=0.71;SO=23.86%)的相对多度指数和位点占有率均居于兽类物种的前5位。本次调查获得了该保护区内珍贵的野生动物红外影像资料,初步了解了该保护区野生兽类的种类、相对多度、分布以及干扰因子等情况。本研究为保护区1991年成立以来首次利用红外相机开展监测研究,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掌握保护区野生兽类多样性及分布现状等本底资料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保护区后续的科学研究与保护管理积累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多样性 相对多度 位点占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形态特征及其立地环境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圆 杨毅 +3 位作者 代勤龙 龙珏洁 王佳 洪明生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8-14,共7页
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策略适应竹子食物,如在不同季节可采食所处不同海拔的竹类,而不同海拔的竹子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和环境特点。本研究以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揭示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不同... 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策略适应竹子食物,如在不同季节可采食所处不同海拔的竹类,而不同海拔的竹子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和环境特点。本研究以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揭示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不同主食竹的形态特征和立地环境差异。结果表明,峨热竹、石棉玉山竹和丰实箭竹的基经和高度具有显著差异,低海拔的丰实箭竹具有最大的基经和高度,而高海拔峨热竹的基经和高度最小。不同竹种的立地环境不同,主要表现在海拔和乔木郁闭度上,不同竹种所需求的最适宜生长的乔木郁闭度不同。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大熊猫栖息地恢复和管理,特别是大熊猫主食竹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主食竹 峨热竹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多样性与分布特点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阳 田春洋 +4 位作者 李建威 李威 王飞 杨毅 马文宝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6期80-86,共7页
通过对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的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整理发现,保护区现有杜鹃花属植物3亚属,5组,10亚组33种,2个亚种,1个变种,共计36种;其区系类型以中国东部-喜玛拉雅分布型和东亚分布型为主要特征;四川特有8种,处于... 通过对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的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整理发现,保护区现有杜鹃花属植物3亚属,5组,10亚组33种,2个亚种,1个变种,共计36种;其区系类型以中国东部-喜玛拉雅分布型和东亚分布型为主要特征;四川特有8种,处于濒危等级的杜鹃花8种,亟需对石棉杜鹃和冕宁杜鹃进行补充调查和保护;杜鹃花物种在保护区主要分布于海拔1800~4000 m中高低海拔区域,物种数量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有较高的景观应用价值,银叶杜鹃、繁花杜鹃和团叶杜鹃等可作为新品种创制的优良父母本,建议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大杜鹃花新品种创制、繁育与开发利用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杜鹃花属 石棉杜鹃 冕宁杜鹃 多样性 分布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对社区居民态度改变的作用及机制——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红敏 李欣茹 +1 位作者 谢美钰 徐建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376-10386,共11页
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是缓和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常用措施之一,其核心目的是补偿社区居民的经济损失并最终改善社区居民对于肇事动物的态度,实现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研究了目前以及假设补偿后社区居民... 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是缓和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常用措施之一,其核心目的是补偿社区居民的经济损失并最终改善社区居民对于肇事动物的态度,实现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研究了目前以及假设补偿后社区居民态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在对态度进行多维特征划分的基础上,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对社区居民态度改变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可显著改变社区居民对于肇事动物的态度,且均发生了积极的改变,但对不同维度态度的改变作用不同。其中,喜厌态度的改变最明显,其次是捕杀态度和保护态度,最后是期望态度。肇事补偿对于社区居民的态度及其改变作用受到其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其中是否受到过野生动物破坏、耕作总收入或总收入中耕作收入比重以及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社区居民的态度,农地总面积、牲畜数量、玉米地面积会显著影响社区居民情感态度的改变,玉米地损失面积会显著影响社区居民行为态度的改变。论文进一步讨论了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普及肇事补偿制度、完善肇事补偿机制、调整生计策略和种植结构、通过多种方式培育社区居民对于肇事动物的情感和责任等减缓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补偿 社区居民态度 态度改变 冲突减缓措施 影响因素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