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盆地北缘灯影组深埋白云岩优质储层形成与保存机制
被引量:
30
1
作者
王国芝
刘树根
+2 位作者
李娜
王东
高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7-678,共12页
叠合盆地深埋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形成和保存机理是一个复杂而又有争议的议题。大量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表明,四川盆地北缘灯影组深埋白云岩在灯四段和灯二段末期先后发生了两期古岩溶作用,在灯影组内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晶洞和次生孔隙。在...
叠合盆地深埋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形成和保存机理是一个复杂而又有争议的议题。大量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表明,四川盆地北缘灯影组深埋白云岩在灯四段和灯二段末期先后发生了两期古岩溶作用,在灯影组内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晶洞和次生孔隙。在后期的深埋-隆升过程中,表生期的岩溶孔洞被不同世代的矿物充填,先存的孔洞被不同程度的改造和破坏,随埋藏深度的增加先存孔洞的体积变小;同时CO2、有机酸、H2S和多期外来酸性热液流体的溶蚀改造又形成了部分新的次生孔洞;油气藏主要赋存于残余的表生岩溶孔洞和新生次生溶孔内。研究表明,灯影组深埋白云岩优质储层的形成和保存不仅受表生岩溶作用、古岩溶地貌和沉积微相的影响和控制,而且还受深埋隆升过程中多期流体充注、溶蚀-沉淀和石油热裂解的复合控制。其中,表生岩溶作用是影响优质储层形成的最为关键性因素,古岩溶地貌和沉积微相控制了优质储层的时空分布,表生岩溶作用影响的深度最深达500m左右。多期侵蚀性流体的溶蚀和石油热裂解所引起的超压使先存表生岩溶孔洞能得以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白云岩
优质储层
表生岩溶
深埋溶蚀-沉淀
石油热裂解
灯影组
四川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盆地北缘上二叠统大隆组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
35
2
作者
付小东
秦建中
+1 位作者
腾格尔
王小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6-571,577,共7页
四川盆地北缘上二叠统大隆组泥质、硅质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较好,是一套局部发育的海相优质烃源岩。大隆组在不同剖面有机质成熟度变化较大,盆地内河坝1井处已达过成熟阶段,而盆地边缘广元、万源地区则处于低成熟—中等成熟阶段...
四川盆地北缘上二叠统大隆组泥质、硅质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较好,是一套局部发育的海相优质烃源岩。大隆组在不同剖面有机质成熟度变化较大,盆地内河坝1井处已达过成熟阶段,而盆地边缘广元、万源地区则处于低成熟—中等成熟阶段。大隆组烃源岩各剖面累计生烃强度大多小于20×108m3。川东北地区大隆组烃源岩与长兴—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有利的时空配置,可使大隆组来源的天然气更有效地在礁滩相优质储层中聚集成藏,对普光等大中型气田有较大贡献;相对于其它海相层系烃源岩,大隆组主生烃期更晚,有利于天然气后期保存。广元、万源等大隆组仍处于低—中等成熟阶段地区是否存在源自大隆组的残余油藏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潜力
烃源岩
大隆组
上二叠统
四川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北米仓山地区寒武系仙女洞组碳酸盐岩储集特征及主控因素
3
作者
邢倩
李杨凡
+2 位作者
李翔
万子千
李雅兰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2,共13页
四川盆地寒武系海相碳酸盐岩普遍发育优质烃源岩和储集层系,其资源潜力长期以来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综合应用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方法,系统揭示四川盆地北缘寒武系仙女洞组的储集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川北寒武系仙女洞组沉...
四川盆地寒武系海相碳酸盐岩普遍发育优质烃源岩和储集层系,其资源潜力长期以来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综合应用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方法,系统揭示四川盆地北缘寒武系仙女洞组的储集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川北寒武系仙女洞组沉积期发育混积潮坪—台洼—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碳酸盐主导的储集岩类型包括鲕粒灰岩和微生物岩,均受到不同程度白云石化作用;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发育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溶蚀孔洞、裂缝及生物骨架孔隙等;区域物性数据显示出川北仙女洞组为低孔低渗的孔隙型储层。(2)川中—川北古裂陷的持续发育和向北迁移,仙女洞组继承了中间(裂陷区)低、两侧高的古地理格局,发育混积潮坪—台洼—碳酸盐岩沉积体系,古裂陷及古隆起的地貌形态控制了有利相带的分布和优质储层的发育。(3)高能鲕粒滩与微生物礁(丘)的沉积环境是研究区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鲕粒灰岩、鲕粒云岩以及白云岩为相对优质储层,层段分布稳定且横向展布广,保存了少量原生孔隙,且发育大量溶蚀孔隙和晶间孔隙。(4)多期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研究区储层孔隙形成的关键因素,包括同生期大气淡水的溶蚀作用和成岩期孔隙流体的溶蚀作用,形成了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以及溶蚀裂缝;白云石化作用也促使了储集空间的形成,包括同生期渗透回流作用形成微晶—细晶他形白云石、浅埋藏混合水环境发育的粉晶菱形白云石选择性交代鲕粒、深埋藏或构造热液环境形成的雾心亮边自形白云石和粗晶曲面白云石,均发育大量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粒灰岩
微生物岩
晶间孔
溶蚀孔
古地貌
颗粒滩
溶蚀作用
白云石化作用
仙女洞组
寒武系
米仓山地区
四川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北秦岭地区震旦—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研究新认识
被引量:
10
4
作者
胡方杰
张殿伟
田海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前人研究多认为四川盆地北缘及秦岭地区震旦纪—寒武纪为深海斜坡或台地边缘斜坡,而在该区古地理编图过程中发现,本区碳质泥岩、石煤为地表或近岸浅水滞留环境如沼泽、澙湖的沉积产物,非深水或深海环境的沉积产物。为此,通过对川北野外...
前人研究多认为四川盆地北缘及秦岭地区震旦纪—寒武纪为深海斜坡或台地边缘斜坡,而在该区古地理编图过程中发现,本区碳质泥岩、石煤为地表或近岸浅水滞留环境如沼泽、澙湖的沉积产物,非深水或深海环境的沉积产物。为此,通过对川北野外剖面精细观察和实测、钻井资料深刻分析和对比,并结合地震剖面的解释和控制,对研究区进行了综合剖面相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及平面剖面相分析;同时参考前人有关该区的构造层序古地理、定量古地理和生产古地理编图资料,通过优化编制震旦纪—寒武纪以世或段(期)为单元的古地理图,认为四川盆地北缘秦岭地区震旦纪—寒武纪的古地理格局主要由潮坪、澙湖、泥碳沼泽、滨岸、局限台地等相带或古地理单元所构成,而非深海盆地、斜坡或台地边缘斜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北缘
秦岭
震旦-寒武纪
古地理
潮坪白云岩
沼泽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北砂岩铀矿类型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
9
5
作者
郭宁
孙泽轩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62,共9页
川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铀资源,现已探明四个中、小型砂岩型铀矿床,是中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带之一。区内蚀源区发育多种含铀建造,为盆地盖层提供了丰富的铀源;沉积盖层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与下白垩统苍溪组不整合面成为含铀、含氧地下水...
川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铀资源,现已探明四个中、小型砂岩型铀矿床,是中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带之一。区内蚀源区发育多种含铀建造,为盆地盖层提供了丰富的铀源;沉积盖层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与下白垩统苍溪组不整合面成为含铀、含氧地下水的渗流通道,为区内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提供了储矿空间;褶皱两翼地层倾角平缓,为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构造条件。已探明铀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与下白垩统苍溪组侵蚀不整合面之上0~10m范围内,受地层、岩性岩相、有机质、不整合面、冲刷构造控制,是赋存于下白垩统底部的古河道砂岩型铀矿。下一步区内铀资源勘查应按照古河道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思路开展工作:中部龙山-巴中地区沿区内两条支流古河道开展钻探查证,落实铀资源矿产地;西部苍溪-清水铺地区开展铀资源区域评价,落实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河道
砂岩型铀矿
找矿方向
四川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北缘灯影组深埋白云岩优质储层形成与保存机制
被引量:
30
1
作者
王国芝
刘树根
李娜
王东
高媛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7-678,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2082
41273060)
国家"973"项目(2012CB214805)联合资助
文摘
叠合盆地深埋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形成和保存机理是一个复杂而又有争议的议题。大量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表明,四川盆地北缘灯影组深埋白云岩在灯四段和灯二段末期先后发生了两期古岩溶作用,在灯影组内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晶洞和次生孔隙。在后期的深埋-隆升过程中,表生期的岩溶孔洞被不同世代的矿物充填,先存的孔洞被不同程度的改造和破坏,随埋藏深度的增加先存孔洞的体积变小;同时CO2、有机酸、H2S和多期外来酸性热液流体的溶蚀改造又形成了部分新的次生孔洞;油气藏主要赋存于残余的表生岩溶孔洞和新生次生溶孔内。研究表明,灯影组深埋白云岩优质储层的形成和保存不仅受表生岩溶作用、古岩溶地貌和沉积微相的影响和控制,而且还受深埋隆升过程中多期流体充注、溶蚀-沉淀和石油热裂解的复合控制。其中,表生岩溶作用是影响优质储层形成的最为关键性因素,古岩溶地貌和沉积微相控制了优质储层的时空分布,表生岩溶作用影响的深度最深达500m左右。多期侵蚀性流体的溶蚀和石油热裂解所引起的超压使先存表生岩溶孔洞能得以保存。
关键词
深埋白云岩
优质储层
表生岩溶
深埋溶蚀-沉淀
石油热裂解
灯影组
四川盆地北缘
Keywords
Deep-burial dolomite
High quality reservoir
Epigenetic karstification
Deep burial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Oil thermal cracking
Dengying Formation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P588.245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北缘上二叠统大隆组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
35
2
作者
付小东
秦建中
腾格尔
王小芳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6-571,577,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生烃条件与生烃史分析"(2005CB422102)
石油化工联合基金"地质环境及生物演化与海相优质烃源岩形成"(40839910)共同资助
文摘
四川盆地北缘上二叠统大隆组泥质、硅质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较好,是一套局部发育的海相优质烃源岩。大隆组在不同剖面有机质成熟度变化较大,盆地内河坝1井处已达过成熟阶段,而盆地边缘广元、万源地区则处于低成熟—中等成熟阶段。大隆组烃源岩各剖面累计生烃强度大多小于20×108m3。川东北地区大隆组烃源岩与长兴—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有利的时空配置,可使大隆组来源的天然气更有效地在礁滩相优质储层中聚集成藏,对普光等大中型气田有较大贡献;相对于其它海相层系烃源岩,大隆组主生烃期更晚,有利于天然气后期保存。广元、万源等大隆组仍处于低—中等成熟阶段地区是否存在源自大隆组的残余油藏值得关注。
关键词
生烃潜力
烃源岩
大隆组
上二叠统
四川盆地北缘
Keywords
hydrocarbon potential
source rock
Dalong Formation
Upper Permian
north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北米仓山地区寒武系仙女洞组碳酸盐岩储集特征及主控因素
3
作者
邢倩
李杨凡
李翔
万子千
李雅兰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出处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2,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寒武系第二统至芙蓉统浅水沉积记录中的稀土组成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编号:41872119)
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生开放实验校级重点项目“汉南—米仓山地区寒武纪早期MICE事件记录及其沉积学意义研究”(编号:2023KSZ02008)联合资助。
文摘
四川盆地寒武系海相碳酸盐岩普遍发育优质烃源岩和储集层系,其资源潜力长期以来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综合应用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方法,系统揭示四川盆地北缘寒武系仙女洞组的储集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川北寒武系仙女洞组沉积期发育混积潮坪—台洼—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碳酸盐主导的储集岩类型包括鲕粒灰岩和微生物岩,均受到不同程度白云石化作用;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发育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溶蚀孔洞、裂缝及生物骨架孔隙等;区域物性数据显示出川北仙女洞组为低孔低渗的孔隙型储层。(2)川中—川北古裂陷的持续发育和向北迁移,仙女洞组继承了中间(裂陷区)低、两侧高的古地理格局,发育混积潮坪—台洼—碳酸盐岩沉积体系,古裂陷及古隆起的地貌形态控制了有利相带的分布和优质储层的发育。(3)高能鲕粒滩与微生物礁(丘)的沉积环境是研究区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鲕粒灰岩、鲕粒云岩以及白云岩为相对优质储层,层段分布稳定且横向展布广,保存了少量原生孔隙,且发育大量溶蚀孔隙和晶间孔隙。(4)多期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研究区储层孔隙形成的关键因素,包括同生期大气淡水的溶蚀作用和成岩期孔隙流体的溶蚀作用,形成了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以及溶蚀裂缝;白云石化作用也促使了储集空间的形成,包括同生期渗透回流作用形成微晶—细晶他形白云石、浅埋藏混合水环境发育的粉晶菱形白云石选择性交代鲕粒、深埋藏或构造热液环境形成的雾心亮边自形白云石和粗晶曲面白云石,均发育大量孔隙。
关键词
鲕粒灰岩
微生物岩
晶间孔
溶蚀孔
古地貌
颗粒滩
溶蚀作用
白云石化作用
仙女洞组
寒武系
米仓山地区
四川盆地北缘
Keywords
oolitic limestone
microbial rock
intercrystalline pores
dissolution pores
paleogeomorphology
granular beach
dissolution
dolomitization
Xiannüdong Formation
Cambrian
Micangshan area
northern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北秦岭地区震旦—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研究新认识
被引量:
10
4
作者
胡方杰
张殿伟
田海芹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05-00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973计划)项目(编号:2012CB214802)联合资助
文摘
前人研究多认为四川盆地北缘及秦岭地区震旦纪—寒武纪为深海斜坡或台地边缘斜坡,而在该区古地理编图过程中发现,本区碳质泥岩、石煤为地表或近岸浅水滞留环境如沼泽、澙湖的沉积产物,非深水或深海环境的沉积产物。为此,通过对川北野外剖面精细观察和实测、钻井资料深刻分析和对比,并结合地震剖面的解释和控制,对研究区进行了综合剖面相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及平面剖面相分析;同时参考前人有关该区的构造层序古地理、定量古地理和生产古地理编图资料,通过优化编制震旦纪—寒武纪以世或段(期)为单元的古地理图,认为四川盆地北缘秦岭地区震旦纪—寒武纪的古地理格局主要由潮坪、澙湖、泥碳沼泽、滨岸、局限台地等相带或古地理单元所构成,而非深海盆地、斜坡或台地边缘斜坡。
关键词
四川盆地北缘
秦岭
震旦-寒武纪
古地理
潮坪白云岩
沼泽澙湖
Keywords
the northern Sichuan Basin
Qinling
Sinian-Cambrian
palaeogeography
dolomite of tidal flat
swampand lagoon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北砂岩铀矿类型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
9
5
作者
郭宁
孙泽轩
机构
西昌学院
核工业
出处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62,共9页
基金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基础地质项目(项目编号:201365)
四川盆地砂岩型铀矿资源远景调查资助
文摘
川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铀资源,现已探明四个中、小型砂岩型铀矿床,是中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带之一。区内蚀源区发育多种含铀建造,为盆地盖层提供了丰富的铀源;沉积盖层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与下白垩统苍溪组不整合面成为含铀、含氧地下水的渗流通道,为区内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提供了储矿空间;褶皱两翼地层倾角平缓,为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构造条件。已探明铀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与下白垩统苍溪组侵蚀不整合面之上0~10m范围内,受地层、岩性岩相、有机质、不整合面、冲刷构造控制,是赋存于下白垩统底部的古河道砂岩型铀矿。下一步区内铀资源勘查应按照古河道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思路开展工作:中部龙山-巴中地区沿区内两条支流古河道开展钻探查证,落实铀资源矿产地;西部苍溪-清水铺地区开展铀资源区域评价,落实找矿靶区。
关键词
古河道
砂岩型铀矿
找矿方向
四川盆地北缘
Keywords
paleo-channel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prospecting direction
northern margin of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P619.14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盆地北缘灯影组深埋白云岩优质储层形成与保存机制
王国芝
刘树根
李娜
王东
高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川盆地北缘上二叠统大隆组烃源岩评价
付小东
秦建中
腾格尔
王小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川北米仓山地区寒武系仙女洞组碳酸盐岩储集特征及主控因素
邢倩
李杨凡
李翔
万子千
李雅兰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川北秦岭地区震旦—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研究新认识
胡方杰
张殿伟
田海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川北砂岩铀矿类型及找矿方向
郭宁
孙泽轩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