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xEnt模型的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化学通讯位点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黎运喜 赵军 +6 位作者 李刚 贺飞 彭波 刘富文 朱云东 陈佑平 涂正彬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5-279,共5页
为揭示影响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化学通讯位点选择的生态因素,于2016年3月和10月在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样线法对大熊猫化学通讯位点的适宜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共发现大熊猫化学通讯位点33个,基于这些位点... 为揭示影响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化学通讯位点选择的生态因素,于2016年3月和10月在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样线法对大熊猫化学通讯位点的适宜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共发现大熊猫化学通讯位点33个,基于这些位点和海拔、坡度、竹林分布等10个环境变量,使用最大熵(Max Ent)模型对该区域大熊猫化学通讯位点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竹林分布(56.90%)和距山脊距离(29.90%)2个环境变量的累积贡献率达86.80%,是影响该区域大熊猫化学通讯位点的主要生态因子。依据Max Ent模型最大约登指数,将结果分为适宜和不适宜2种类型,其中,适宜面积为15 187.50 h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34.22%,主要位于保护区中部、保护区南北部分别与宝顶沟和白河自然保护区交界区域;不适宜面积为29 197.20 hm^2,占65.78%。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本研究为保护区合理安排保护行动的时段和区域、提升大熊猫的保护成效提供了数据支撑,对进一步推动野生大熊猫保护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化学通讯 适宜性 MAX Ent模型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多样性对土壤球囊霉素的影响
2
作者 王易鑫 张喜亭 +4 位作者 李永生 朱敏蕊 左若楠 马晓龙 冯鹏 《南方农业》 2025年第7期55-58,63,共5页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GRSP)为丛枝菌根真菌所产生的糖蛋白,对土壤碳库稳定性维持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本层植物进行调查并采集0~20cm土层土壤样品,计算草本层植物多样性指...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GRSP)为丛枝菌根真菌所产生的糖蛋白,对土壤碳库稳定性维持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本层植物进行调查并采集0~20cm土层土壤样品,计算草本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并测定土壤GRSP含量和理化性质,运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探究影响土壤球囊霉素含量的最主要因素。结果:1)黑竹沟保护区草本层样方物种丰富度R均值为10.53,Simpson指数均值为0.75,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为0.62。2)草本层物种丰富度R与TG(总提取GRSP)显著正相关,与EEG-C/SOC(易提取GRSP中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EEG-N/TN(易提取GRSP中氮占土壤全氮的比例)显著负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与TG显著负相关,与EEG-C/SOC、EEG-N/TN、TG-N/TN(总提取GRSP中氮占土壤全氮的比例)显著正相关。草本层Simpon指数、物种丰富度R、Pielou均匀度指数与EEG(易提取GRSP)、EEG/TG(易提取GRSP占总提取GRSP的比值)、TG-C/SOC相关性均不显著。3)冗余分析表明草本层均匀度对GRSP具有最大的解释能力(p<0.01)。综上,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对GRSP含量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多样性 球囊霉素 土壤理化性质 冗余分析 四川黑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格西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新记录8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绪言 刘星雨 +4 位作者 黄玫 邓婷 龚小露 蒋志敏 高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在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采样中,经过采集标本拍照记录并查阅相关文献共鉴定发现6科7属6种1亚种1变种四川省植物分布新记录,分别为长叶杨(Populus wuana C.Wang et Tung)、棘枝忍冬(Lonicera spinosa Jacq.ex Walp.)、囊谦杜鹃... 在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采样中,经过采集标本拍照记录并查阅相关文献共鉴定发现6科7属6种1亚种1变种四川省植物分布新记录,分别为长叶杨(Populus wuana C.Wang et Tung)、棘枝忍冬(Lonicera spinosa Jacq.ex Walp.)、囊谦杜鹃(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m.subsp.yushuense Fang et S.X.Wang)、密花橐吾(Ligularia confertiflora Chang)、齿叶红景天(Rhodiola serrata H.Ohba)、刺瓣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var.spinulifera(L.H.Zhou)C.Y.Wu et H.Chuang)、红角蒲公英(Taraxacum luridum Hagl.)、窄边蒲公英(Taraxacum pseudoatratum Oraz.),凭证标本保存于宜宾学院植物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格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兽类区系初报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泽钧 胡锦矗 杨林 《四川动物》 CSCD 2003年第3期173-175,共3页
2 0 0 2年 7月在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进行本底调查 ,结合前人有关资料 ,对该地兽类区系进行初步报道。该保护区迄今发现兽类共 110种 ,属一类保护的 5种 ,属二类保护的 19种 ,属四川省重点保护的 8种 ,另有我国特产的兽类达 36种。区系... 2 0 0 2年 7月在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进行本底调查 ,结合前人有关资料 ,对该地兽类区系进行初步报道。该保护区迄今发现兽类共 110种 ,属一类保护的 5种 ,属二类保护的 19种 ,属四川省重点保护的 8种 ,另有我国特产的兽类达 36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小寨子自然保护区 兽类 区系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多样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丽红 郑发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3-737,共5页
采用样线法,调查了四川省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群落。通过8条样线调查共采到标本2893头,分属27科。以隐虫科的标本数量占绝对优势,占标本个体总数的77.74%,其次是步行虫科,占标本个体总数的14.52%,这两科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而金... 采用样线法,调查了四川省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群落。通过8条样线调查共采到标本2893头,分属27科。以隐虫科的标本数量占绝对优势,占标本个体总数的77.74%,其次是步行虫科,占标本个体总数的14.52%,这两科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而金龟科和牧场金龟科为该地区的常见类群,分别占本次标本收获量的1.69%,其余甲虫均为稀有类群。通过多样性指数研究发现,以凌冰沟、白水沟以及尚武的地表甲虫多样性最高,花桥、鸡湾、竹林沟的多样性最低。相似性研究表明,所有样线间的相似性程度较低,仅鸡湾和竹林沟两条样线的地表甲虫群落极为相似,相似性系数达0.75。另外,尝试性引入DG指数来评判科级水平上的多样性指数,并把它与惯用的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做了比较,结果显示,DG指数在科级水平上得出的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有时会得出与实际颠倒的结果。所以建议在地表甲虫科级多样性分析时采用DG指数也许比较合适。研究表明,人为活动的适度干扰,导致了栖息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利于多种地表甲虫的生存,过低或过高的人为活动都会降低地表甲虫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甲虫 样线法 SHANNON-WIENER指数 DG指数 小寨子自然保护区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川县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践 任继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261-263,共3页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阐述了北川县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资源概况,总结了生物多样性及其特点,并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不利因素,以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保护 特点 小寨子自然保护区 四川北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主食竹青川箭竹更新生长发育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7
作者 王文玲 刘天骄 +6 位作者 李雨芯 郑冰权 何飞 彭波 周世强 李德生 冉江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2,共9页
2023年4—7月在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岷山山系大熊猫主食竹青川箭竹Fargesia rufa的更新生长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青川箭竹的发笋期约60 d,平均发笋时间为(30.23±0.71)d,平均发笋量为(5.41&... 2023年4—7月在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岷山山系大熊猫主食竹青川箭竹Fargesia rufa的更新生长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青川箭竹的发笋期约60 d,平均发笋时间为(30.23±0.71)d,平均发笋量为(5.41±0.27)株/m^(2),活竹密度为(32.72±1.04)株/m^(2);(2)青川箭竹幼笋-幼竹的高度与生长时间呈极显著关系,表现为“S”型增长趋势,基径也与生长时间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3)在样地尺度下,不同海拔段、郁闭度的发笋量差异均极显著,表现为海拔越高,发笋量越大,郁闭度为0.50~0.74的林下发笋量最多;(4)在样方尺度下,成竹高度与发笋时间、笋高度和笋基径显著相关,灌木层高度与发笋期显著相关,灌木层盖度和乔木盖度与发笋量显著相关,草本层高度与笋基径显著相关。本研究揭示了青川箭竹的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有利于为大熊猫保护和栖息地的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川箭竹 环境因子 郁闭度 大熊猫 大熊猫国家公园 小寨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