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唇鹿繁殖期警戒行为
被引量:
6
1
作者
汪开宝
游章强
+2 位作者
谢鸿鑫
郑天才
李忠秋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5-310,330,共7页
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特有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探讨白唇鹿对环境影响的警戒响应,于2016年9—10月采用焦点取样法对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唇鹿繁殖期的警戒行为进行了观察,以探究...
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特有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探讨白唇鹿对环境影响的警戒响应,于2016年9—10月采用焦点取样法对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唇鹿繁殖期的警戒行为进行了观察,以探究影响白唇鹿个体警戒水平的因素,并利用白唇鹿警戒间隔片段数据来验证Pulliam警戒模型中顺序随机性的先提假设,即任意2次连续扫视间隔片段的时间长短是随机的,与前一次警戒间隔的长短无关。结果表明:白唇鹿的年龄性别对个体警戒水平有显著影响,幼崽警戒水平高于成体,雌性高于雄性;人类干扰程度和个体所处空间位置对警戒水平的影响不显著;93.4%的警戒间隔片段均为随机分布,表明白唇鹿警戒行为模式符合Pulliam模型中关于警戒间隔顺序随机性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唇鹿
警戒行为
年龄性别
顺序随机性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兽类的红外相机初步监测
被引量:
4
2
作者
罗华林
郑天才
+3 位作者
尼玛降措
杨旭
杨彪
李生强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24-34,共11页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兽类开展监测研究。研究期间共计88个有效相机监测位点,共计6 031个有效相机日,共获得野生兽类照片8 708张,视频423段,能够准确识别到具体物种的照片8...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兽类开展监测研究。研究期间共计88个有效相机监测位点,共计6 031个有效相机日,共获得野生兽类照片8 708张,视频423段,能够准确识别到具体物种的照片8 508张,视频403段,独立有效记录1 237次,共准确识别出野生兽类5目11科23种。其中,食肉目最多,有10种;其次是偶蹄目,有9种;而啮齿目、灵长目和兔形目均较少,仅分别有2种、1种和1种。被列为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分别为4种和10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等级的有2种,"近危(NT)"等级的有3种,"易危(VU)"等级的有5种。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RAI=11.95;SO=75.00%)、白唇鹿(Przewalskium albirostris, RAI=3.93;SO=37.50%)、岩羊(Pseudois nayaur, RAI=1.04;SO=21.59%)、野猪(Sus scrofa, RAI=0.96;SO=26.14%)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 RAI=0.71;SO=23.86%)的相对多度指数和位点占有率均居于兽类物种的前5位。本次调查获得了该保护区内珍贵的野生动物红外影像资料,初步了解了该保护区野生兽类的种类、相对多度、分布以及干扰因子等情况。本研究为保护区1991年成立以来首次利用红外相机开展监测研究,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掌握保护区野生兽类多样性及分布现状等本底资料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保护区后续的科学研究与保护管理积累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多样性
相对多度
位点占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和区系分析
被引量:
12
3
作者
杨楠
李波
+6 位作者
黄薇
王彬
郑天才
罗华林
杨孔
刘伟
鲁碧耕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5-480,共16页
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共记录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17目52科232种,其中,留鸟136种(58.62%),夏候鸟62种(26.72%),旅鸟29种(12.50%),冬候鸟5种(2.16%);古北界物种112种(48.28%),东洋界物种90种(38.79%),广布种30...
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共记录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17目52科232种,其中,留鸟136种(58.62%),夏候鸟62种(26.72%),旅鸟29种(12.50%),冬候鸟5种(2.16%);古北界物种112种(48.28%),东洋界物种90种(38.79%),广布种30种(12.93%);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鸟类15种(濒危3种,易危4种,近危8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4种;中国特有鸟类14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类型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为灌丛最高(3.520),裸岩最低(2.548);在不同季节中,夏、秋季物种数目、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明显高于春、冬季,尤其在夏季,各项指数均达到最大值。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峰值均出现在海拔4 050~4 200 m,随着海拔升高,各项指数迅速下降,垂直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中峰模式。保护区具备多样的生境类型和丰富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其中还包括了相当数量的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种,应加强调查研究和保护。研究保护区内鸟类多样性与区系,有助于了解其多样性分布现状和格局,为保护区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
青松
多白唇鹿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鸟类
多样性
生境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唇鹿繁殖期警戒行为
被引量:
6
1
作者
汪开宝
游章强
谢鸿鑫
郑天才
李忠秋
机构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绵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处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5-310,330,共7页
基金
察青松多白唇鹿栖息地调查和警戒行为研究咨询项目(ms2016-418)
文摘
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特有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探讨白唇鹿对环境影响的警戒响应,于2016年9—10月采用焦点取样法对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唇鹿繁殖期的警戒行为进行了观察,以探究影响白唇鹿个体警戒水平的因素,并利用白唇鹿警戒间隔片段数据来验证Pulliam警戒模型中顺序随机性的先提假设,即任意2次连续扫视间隔片段的时间长短是随机的,与前一次警戒间隔的长短无关。结果表明:白唇鹿的年龄性别对个体警戒水平有显著影响,幼崽警戒水平高于成体,雌性高于雄性;人类干扰程度和个体所处空间位置对警戒水平的影响不显著;93.4%的警戒间隔片段均为随机分布,表明白唇鹿警戒行为模式符合Pulliam模型中关于警戒间隔顺序随机性的假设。
关键词
白唇鹿
警戒行为
年龄性别
顺序随机性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Keywords
Cervus albirostris
vigilance behavior
age and sex
sequential randomness
Sichuan Chaqingsongduo Whitelipped Deer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分类号
Q959.8 [生物学—动物学]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兽类的红外相机初步监测
被引量:
4
2
作者
罗华林
郑天才
尼玛降措
杨旭
杨彪
李生强
机构
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林业和草原局
白玉县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
成都兴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
广西师范大学
出处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24-34,共11页
文摘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兽类开展监测研究。研究期间共计88个有效相机监测位点,共计6 031个有效相机日,共获得野生兽类照片8 708张,视频423段,能够准确识别到具体物种的照片8 508张,视频403段,独立有效记录1 237次,共准确识别出野生兽类5目11科23种。其中,食肉目最多,有10种;其次是偶蹄目,有9种;而啮齿目、灵长目和兔形目均较少,仅分别有2种、1种和1种。被列为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分别为4种和10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等级的有2种,"近危(NT)"等级的有3种,"易危(VU)"等级的有5种。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RAI=11.95;SO=75.00%)、白唇鹿(Przewalskium albirostris, RAI=3.93;SO=37.50%)、岩羊(Pseudois nayaur, RAI=1.04;SO=21.59%)、野猪(Sus scrofa, RAI=0.96;SO=26.14%)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 RAI=0.71;SO=23.86%)的相对多度指数和位点占有率均居于兽类物种的前5位。本次调查获得了该保护区内珍贵的野生动物红外影像资料,初步了解了该保护区野生兽类的种类、相对多度、分布以及干扰因子等情况。本研究为保护区1991年成立以来首次利用红外相机开展监测研究,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掌握保护区野生兽类多样性及分布现状等本底资料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保护区后续的科学研究与保护管理积累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关键词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多样性
相对多度
位点占有率
Keywords
Chaqingsongduo White-lipped Deer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amera-trapping
Mammal diversity
Relative abundance index
Site occupancy
分类号
TN219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S759.9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和区系分析
被引量:
12
3
作者
杨楠
李波
黄薇
王彬
郑天才
罗华林
杨孔
刘伟
鲁碧耕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西华师范大学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处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5-480,共16页
基金
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2019NQN39)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YFS0460)
+1 种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019JDR0209)
四川省教育厅创新研究团队项目(14TD0049)。
文摘
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共记录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17目52科232种,其中,留鸟136种(58.62%),夏候鸟62种(26.72%),旅鸟29种(12.50%),冬候鸟5种(2.16%);古北界物种112种(48.28%),东洋界物种90种(38.79%),广布种30种(12.93%);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鸟类15种(濒危3种,易危4种,近危8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4种;中国特有鸟类14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类型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为灌丛最高(3.520),裸岩最低(2.548);在不同季节中,夏、秋季物种数目、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明显高于春、冬季,尤其在夏季,各项指数均达到最大值。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峰值均出现在海拔4 050~4 200 m,随着海拔升高,各项指数迅速下降,垂直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中峰模式。保护区具备多样的生境类型和丰富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其中还包括了相当数量的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种,应加强调查研究和保护。研究保护区内鸟类多样性与区系,有助于了解其多样性分布现状和格局,为保护区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察
青松
多白唇鹿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鸟类
多样性
生境
保护
Keywords
Chaqingsongduo White-Lipped Deer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bird
diversity
habitat
conservation
分类号
Q959.7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唇鹿繁殖期警戒行为
汪开宝
游章强
谢鸿鑫
郑天才
李忠秋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兽类的红外相机初步监测
罗华林
郑天才
尼玛降措
杨旭
杨彪
李生强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和区系分析
杨楠
李波
黄薇
王彬
郑天才
罗华林
杨孔
刘伟
鲁碧耕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