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好人》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层阐释
1
作者 巴卓妍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9期90-92,共3页
布莱希特将《四川好人》的剧情背景设置在地理和文化皆与欧洲相距甚远的中国四川,并构建了一个“好人”的形象。作品以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为创作蓝本,内容上化用了孟子的“性善论”等中国古典文化,形式上应用元杂剧“楔子”技... 布莱希特将《四川好人》的剧情背景设置在地理和文化皆与欧洲相距甚远的中国四川,并构建了一个“好人”的形象。作品以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为创作蓝本,内容上化用了孟子的“性善论”等中国古典文化,形式上应用元杂剧“楔子”技巧以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自报家门”“曲文唱词”等陌生化原则,其跨越时空的文化交融为世界戏剧艺术贡献了独特的东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好人 中国古典文化 文化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和同一:《四川好人》当代改编剧中的城市空间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148,共7页
考察21世纪当代中国语境中《四川好人》戏曲改编剧就会发现北京曲艺《北京好人》和越剧《江南好人》在主题上和当下主流文化中“寻找好人”这一社会现象不谋而合,在艺术追求上不约而同采取了民族传统戏剧的形式来实现“戏曲的复兴”,而... 考察21世纪当代中国语境中《四川好人》戏曲改编剧就会发现北京曲艺《北京好人》和越剧《江南好人》在主题上和当下主流文化中“寻找好人”这一社会现象不谋而合,在艺术追求上不约而同采取了民族传统戏剧的形式来实现“戏曲的复兴”,而在市场营销和推广上呈现出了“景观社会”的消费特征。本文意图以从四川到北京再到江南这一空间的转换为切入点,具体分析剧场空间、舞台表演空间和文化空间,由此来看导演在政治、艺术和市场相互交织的矛盾网中如何完成对“寻找好人”这一命题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好人 政治 艺术 市场 城市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殊声而合响 异翮而同飞——《三峡好人》与《四川好人》之比
3
作者 卢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1-13,共3页
贾樟柯《三峡好人》与布莱希特《四川好人》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可比性。一方面,贾樟柯本影片接受布莱希特的事实影响;另一方面,两个作品之间有着各自的艺术特点,个性与地域的差异并不能妨碍他们的成功。
关键词 贾樟柯 《三峡好人 布莱希特 四川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理性的森林中捕捉情感踪影 布莱希特《四川好人》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印轶青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29,共3页
布莱希特的“寓言剧” 《四川好人》是德国戏剧家、文论家、诗人布莱希特晚期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本人最喜欢的剧本之一。他把该剧称作寓意剧或比喻剧——因为是“寓意”,所以情节可以随心所欲,不为现实主义所束... 布莱希特的“寓言剧” 《四川好人》是德国戏剧家、文论家、诗人布莱希特晚期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本人最喜欢的剧本之一。他把该剧称作寓意剧或比喻剧——因为是“寓意”,所以情节可以随心所欲,不为现实主义所束缚;因为是“寓意”,在人物塑造上完全可以天马行空,从而打破“舞台是真实生活的幻觉”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好人 布莱希特 解读 情感 森林 理性 亚里士多德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妓女的两面人生——评话剧《四川好人》
5
作者 孙天宇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0期24-25,共2页
热衷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在他的《四川好人》中描写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沈德与水达。宽宏大量的沈德与唯利是图的水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布莱希特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制度的怀疑,并对人性... 热衷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在他的《四川好人》中描写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沈德与水达。宽宏大量的沈德与唯利是图的水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布莱希特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制度的怀疑,并对人性也有了新的见解。妓女沈德所倡导的乌托邦式社会完全摒弃了人类的私欲,这样的社会真的能够长期维持下去么?相反的,沈德的表兄水达则通过资本家式的剥削拯救了濒临破产的沈德,然而这种依靠压榨劳动力维持的社会充满了罪恶,好人难做,坏人当道。在这个充满矛盾的社会想要生存下去,做出取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 布莱希特 四川好人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沈黛为例谈戏剧《四川好人》中的陌生化效果
6
作者 陈雅婷 曹芸 《戏剧之家》 2019年第36期24-24,共1页
《四川好人》是德国著名的剧作家布莱希特(1898-1956)创作的一部寓意剧。该戏剧的基本剧情是神仙为反驳"当今好人活不成"的谬论而降临人间寻觅好人。好不容易遇见了"好人"妓女沈黛,但她行善不得好报,最终不得不&qu... 《四川好人》是德国著名的剧作家布莱希特(1898-1956)创作的一部寓意剧。该戏剧的基本剧情是神仙为反驳"当今好人活不成"的谬论而降临人间寻觅好人。好不容易遇见了"好人"妓女沈黛,但她行善不得好报,最终不得不"以恶抗恶"。在该剧中,布莱希特大量运用了陌生化效果这一他所倡导的舞台艺术表现方法,也使其成为了该剧的一个亮点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好人 陌生化效果 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人的问题 评孟京辉导演的《四川好人》
7
作者 张潇雨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17,共2页
作为中国当代话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孟京辉的每一部新作都受到瞩目。对于"孟京辉"这个名号,大部分人还是买账的——至少抱有一定期待。而我在观看《四川好人》后也欣慰地发现,孟导没有走将一切故事都往戏曲程式里套的"脱俗的媚俗... 作为中国当代话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孟京辉的每一部新作都受到瞩目。对于"孟京辉"这个名号,大部分人还是买账的——至少抱有一定期待。而我在观看《四川好人》后也欣慰地发现,孟导没有走将一切故事都往戏曲程式里套的"脱俗的媚俗"路线,而是坚持了他最驾轻就熟的现代风格,以现场电子音乐、声光效果、简单的日常服装等等作为辅助元素,将《四川好人》的故事呈现在舞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好人 中国当代 戏曲程式 现代风格 电子音乐 辅助元素 孟京辉 话剧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莱希特《四川好人》对中国元素的借鉴与重塑
8
作者 张凯敏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期87-89,共3页
布莱希特是一位德国的戏剧家,其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在流亡的过程中,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强烈兴趣,并将中国元素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在借鉴的过程中,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重塑《,四川好人》这部作品能够深刻地反映中国... 布莱希特是一位德国的戏剧家,其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在流亡的过程中,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强烈兴趣,并将中国元素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在借鉴的过程中,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重塑《,四川好人》这部作品能够深刻地反映中国文化对于布莱希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元素 四川好人 借鉴 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徘徊于高尚与卑鄙之间的好人——布莱希特的《四川好人》
9
作者 艾林(评注) 《英语学习》 2010年第2期54-58,共5页
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1898--1956)是德国著名剧作家。他曾对中国古代的道、墨、儒三家学说作过批判性的思考.其部分作品中留有中国古代思想浸润的痕迹。在中国古代思想中.他最先接触的是道家.据说在1920年9月间曾读到德布林(... 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1898--1956)是德国著名剧作家。他曾对中国古代的道、墨、儒三家学说作过批判性的思考.其部分作品中留有中国古代思想浸润的痕迹。在中国古代思想中.他最先接触的是道家.据说在1920年9月间曾读到德布林(Alfred Doblin,1878—1957)的小说《王伦三跳》,其中的道家“无为”思想让他印象深刻。不久?他接触了德译道家经典——《道德经》.并发觉自己的思想与老子多有契合。此外,他也熟悉庄子、墨子与孔子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四川好人 中国古代思想 卑鄙 高尚 “无为”思想 道家经典 《道德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布莱希特《四川好人》中“好”的倒置
10
作者 姚晴晴 《艺术评鉴》 2019年第15期138-140,共3页
《四川好人》是布莱希特"史诗剧"代表作品之一。对此剧"间离"效果的研究多集中于该剧中的中国元素和戏剧结构。本文聚焦《四川好人》中的"好",从"好"的角度考察《四川好人》的间离效果,指出剧... 《四川好人》是布莱希特"史诗剧"代表作品之一。对此剧"间离"效果的研究多集中于该剧中的中国元素和戏剧结构。本文聚焦《四川好人》中的"好",从"好"的角度考察《四川好人》的间离效果,指出剧中好人(沈黛)与坏人(隋达)界限分明,但道德上的好坏却界限不清,导致《四川好人》中"好"的倒置与解构,引起观众深刻的"间离"感,促使观众重新思索"好"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好人 布莱希特 间离 史诗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四川好人》看陌生化效果
11
作者 李欢欢 《广东蚕业》 2018年第3期90-90,共1页
布莱希特作为世界著名的德语剧作家曾创作出大量至今仍风靡全球的戏剧作品。其作品除了采用古典戏剧创作手段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了陌生化的戏剧创作理论。而其中典型的代表作就是以中国城市四川为命名的《四川好人》。
关键词 布莱希特 四川好人 陌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好人》的两张脸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正亚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I0002-I0003,共2页
2013年3月22日,浙江小百花的《江南好人》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这出新概念越剧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对越剧未来的思考。 《江南好人》改编自布莱希特的名剧《四川好人》。该戏上演后,有两个看点引人关注:一个是尹派小生茅威涛第一次... 2013年3月22日,浙江小百花的《江南好人》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这出新概念越剧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对越剧未来的思考。 《江南好人》改编自布莱希特的名剧《四川好人》。该戏上演后,有两个看点引人关注:一个是尹派小生茅威涛第一次在舞台上演旦角,另一个是导演郭小男提出要把间离手法运用到越剧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四川好人 布莱希特 越剧 茅威涛 舞台 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传统技艺激活布莱希特 评沈林改编的《北京好人》
13
作者 陶子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19,共2页
2010年10月,《北京好人》在北京朝阳区文化馆公演,2011年,又被请到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最近,这部根据布莱希特经典《四川好人》改编的话剧又来到了上海。
关键词 布莱希特 北京 传统技艺 改编 激活 四川好人 2010年 文化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好人》也是乡村好戏
14
作者 刘勇 《剧影月报》 2013年第6期11-14,共4页
地名加好人组成的新词条,近年屡见不鲜。查此用法,最先出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四川好人》。当我把剧名《四川好人》输入电脑译成德文“Diegute frau von setzuan”冉将德文返译成中文时,有趣的情况出现了:译文是... 地名加好人组成的新词条,近年屡见不鲜。查此用法,最先出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四川好人》。当我把剧名《四川好人》输入电脑译成德文“Diegute frau von setzuan”冉将德文返译成中文时,有趣的情况出现了:译文是“四川一个好女人”。究其原因,是德语的名词分单数和复数,“人”又区分出性别,而中文不分。由此可见,中国好人,江苏好人,宿迁好人,以致乡村好人,都可以很多,而且可以不限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四川好人 布莱希特 戏剧家 三十年 德文 中文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晓雨 《戏剧之家》 2015年第8期35-35,共1页
布莱希特倡导的是一种理智戏剧,他希望通过间离效果使演员与角色、观众与角色之间保持距离,从而使演员和观众能一起用理智的、科学的思维去了解现实、改造现实。本文主要以《四川好人》为例,探讨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在戏剧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布莱希特 间离效果 四川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绝非终点的跋涉 被引量:1
16
作者 海若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17,共2页
《江南好人》改编自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的寓意剧《四川好人》。将这样一部哲理思辨戏改编成越剧,让长于抒情的越剧"板起面孔",去表现这么严肃的主题和沉重的叙事理性的思辨,不啻于一种"自杀"行为。面对朋友关切的"质问",郭小... 《江南好人》改编自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的寓意剧《四川好人》。将这样一部哲理思辨戏改编成越剧,让长于抒情的越剧"板起面孔",去表现这么严肃的主题和沉重的叙事理性的思辨,不啻于一种"自杀"行为。面对朋友关切的"质问",郭小男一笑置之,坚定而固执。十几年来越剧改革的探索之路,他和茅威涛携手走过,此类问题在他们心中盘旋何止千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好人 越剧改革 哲理思辨 布莱希特 戏剧家 茅威涛 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面对改革的浪潮——’92华东戏剧创作年会简述
17
作者 朱小如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1-41,共1页
‘92’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创作年会,于九二年十月中旬在福建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大多数是近几年在戏剧创作上有所成就且各自都有创作心得体会者,同时大家又都面临着当前全面开放的改革大潮。因此,对于戏剧创作的新思考也自然呈现出... ‘92’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创作年会,于九二年十月中旬在福建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大多数是近几年在戏剧创作上有所成就且各自都有创作心得体会者,同时大家又都面临着当前全面开放的改革大潮。因此,对于戏剧创作的新思考也自然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多角度、多方位特点: 有的人主张戏曲与电视“联姻”,以便能够更好地开拓戏剧的容量,更大幅度地囊括生活,更多地把艺术笔触伸向戏剧人物的内心。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膏药草》、《四川好人》、《遥指杏花村》等一大批优秀作品的出现,戏曲与电视的“联姻”势必也更多地吸引了广大青年观众,不仅扩大了戏曲演员的社会传播影响,同时又可以把舞台和屏幕都作为戏曲的阵地,使戏曲创作在每况愈下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找到一条求生存,求发展的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创作 戏曲创作 遥指杏花村 四川好人 有所成就 华东六省 戏曲演员 社会传播 戏剧文化 文化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夫妻店”里戏好看
18
作者 曲直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23,共1页
今年影视界又掀起了“夫妻”双双把片拍的热潮。有的“老店”夫妻联合作战。生意十分兴旺。刚刚开张的“新店”,夫妻一唱一合,戏很精彩。 李前宽、肖桂云的“夫妻店”开张较早。《开国大典》、《决战之后》、《重庆谈判》这些历史巨制... 今年影视界又掀起了“夫妻”双双把片拍的热潮。有的“老店”夫妻联合作战。生意十分兴旺。刚刚开张的“新店”,夫妻一唱一合,戏很精彩。 李前宽、肖桂云的“夫妻店”开张较早。《开国大典》、《决战之后》、《重庆谈判》这些历史巨制都出自他们的“夫妻店”。今年他们又为大家讲述《七七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 电视剧 七七事变 联合作战 少数民族 电视艺术片 影视界 四川好人 社会责任感 重庆谈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莱希特与中国戏曲
19
作者 刘佳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43,共4页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是德国著名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和戏剧导演,代表作有《三角钱歌剧》、《母亲》、《伽利略传》、《胆大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四川好人》、《加索灰阑记》等。在戏剧理论方面,他提出“叙事体戏剧”理论,并倡导...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是德国著名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和戏剧导演,代表作有《三角钱歌剧》、《母亲》、《伽利略传》、《胆大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四川好人》、《加索灰阑记》等。在戏剧理论方面,他提出“叙事体戏剧”理论,并倡导与之相应的“陌生化”效果,打破了西方自亚里士多德开始的叙事与模仿的界限。布莱希特曾再三强调“叙事体戏剧”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舞台艺术的呼应关系,正如他的夫人海伦·魏格尔所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中国传统文化 戏剧理论家 戏剧导演 《伽利略传》 四川好人 布莱希特 “陌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德国的风——记法兰克福“无为”剧团上戏之行
20
作者 郭宇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6-37,共2页
一群来自欧洲的戏剧艺术家、两台精彩纷呈的戏剧佳作,把整个上戏校园足足地热闹了好几天。这就是德国法兰克福“无为”剧团给我们带来的一股德国戏剧旋风;一股来自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家乡的旋风。使我们开了眼界,拓展了视野,让我们真正领... 一群来自欧洲的戏剧艺术家、两台精彩纷呈的戏剧佳作,把整个上戏校园足足地热闹了好几天。这就是德国法兰克福“无为”剧团给我们带来的一股德国戏剧旋风;一股来自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家乡的旋风。使我们开了眼界,拓展了视野,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当代德国戏剧之一斑,一种颇具独特风格的话剧、一种实实在在的布莱希特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德国法兰克福 四川好人 高加索灰阑记 间离效果 两台 中国古典戏曲 观众群 伽利略传 台上台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