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四川及邻区Lg尾波的Q值分布特征
被引量:8
- 1
-
-
作者
毛燕
徐彦
王彬
胡家富
丛连理
-
机构
云南大学地球物理系
云南省地震局
-
出处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2,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974012和40274030)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99D0013M)联合资助.
-
文摘
首先利用叠加谱比法,对成都数字地震台网的12个台站及中国数字地震台网的5个台站所记录的504个宽带垂直分量进行分析,得到与各路径相对应的椭圆内的Lg尾波Q0和η的测量值,再应用反投影技术反演得出四川及邻区Lg尾波Q0和η的分布图像。结果表明Q0值的分布与构造活动性紧密相关,在所研究的范围内,Q0值在225~400的范围内变化。低的Q0值(225~250)发生在安宁河断裂、龙门山断裂和鲜水河断裂的交汇区域,以及由安宁河断裂和则木河断裂等多条断裂所组成的南北向断裂带;在川东的四川盆地,Q0值有所升高,在250~300的范围内变化;在所研究区域东南部的扬子地台,Q0值呈现出350~400的较高值。η值在04~08的范围内变化。绝大部分地区的η和Q0反向相关。
-
关键词
LG尾波
Q值
叠加谱比法
反投影技术
四川及邻区
-
Keywords
Lg coda
value Q
stack spectral ratio method
back-projection technique
Sichuan and vicinity
-
分类号
P315.3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长宁窗地震与四川及邻区M≥5.5地震的对应关系
被引量:12
- 2
-
-
作者
易桂喜
龙锋
张致伟
阮祥
-
机构
四川省地震局
-
出处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7-432,共6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2BAK19B01-01)
中国地震局2013年度震情跟踪专项(M7)联合资助
-
文摘
系统分析了自1970年7月四川区域地震台网有记录以来长宁窗发生的M L≥3.5地震及其与四川及邻区M≥5.5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根据一定的预报规则,长宁窗地震可作为判定四川及邻区是否发生M≥5.5地震的中期预测指标,该指标对四川地区M≥6地震预测效果最好。
-
关键词
长宁窗
四川及邻区
中—强地震
地震预测指标
-
Keywords
Changning window
Sichuan and its adjacent area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dicator
-
分类号
P315.72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四川及邻区地壳流与动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范军
朱介寿
江晓涛
吴朋
杨宜海
-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省地震局
-
出处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489,共1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8399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4062)资助
-
文摘
利用四川地震台网区域地震台站和布设于该地区的流动地震台站的宽频带地震资料,采用接收函数反演等方法,对四川及邻区地壳流动与动力作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地壳及上地幔速度显著高于青藏高原东缘。盆地中地壳vS值达3.6-3.8km/s,上地幔vS值为4.5-4.8 km/s,且地壳内无低速层,岩性上显示为刚强的地块。青藏高原东缘各台站的vS断面最显著的特征是速度值很小,中地壳vS平均值为3.0-3.4 km/s,上地幔vS值为4.0-4.5km/s。地壳内普遍存在低速层,大部份低速层位于深度20-40km的中地壳,在深度为10-20km的上地壳及40-60km的下地壳中,也出现少量的低速层。受印度板块向北推移的影响,青藏高原东缘在向东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坚硬的四川盆地的阻挡,产生向南及南东运动。这些运动过程的产生是由于研究区受到较为复杂的力的作用。正是在这些力的作用下,青藏高原东缘成为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低速的地壳流受到刚强的四川盆地的阻挡出现拆层现象,并拆分为向上及向下的2或3支分流。向上的分流侵入上地壳引起地表隆升,形成陡峭的高峰。向下的分流侵入下地壳以至上地幔,使地壳加厚莫霍界面下沉。青藏高原东缘地壳流主要沿活动断裂带上分布。它从青藏高原东缘中部羌塘地块流出,主流沿北西南东的鲜水河断裂带流动,然后转向南北沿安宁河及小江断裂向南。在研究区域的北部,还有1支北东向及东西向到龙门山的地壳流。
-
关键词
四川及邻区
接收函数
地壳流
动力特征
-
Keywords
Sichuan and its adjacent area Receiver function Crust flow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四川及邻区的地震活动分区和强震孕育的短临演化特征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杜方
吴江
-
机构
四川省地震局
-
出处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01-110,共10页
-
基金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强地震短期预测方法研究> 0 1-0 2 -0 5子专题 .
-
文摘
采用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台网自 1970年运行以来的地震记录资料 ,根据区域地震活动的分布信息并结合已有的活动断裂考察资料来进一步划分地震活动的区域 ,将四川及邻区地震活动区划分为 9个小区域。在划分的 9个区域中 ,除东部盆地地震活动区地震活动较弱外 ,其余区域均有历史强震记录 ,显示出整个区域的地震活动东弱西强的特点。从地震活动的频次指标也可以看出 ,呈现沿主干断裂的地震频次略高 ,总体也呈现出地震频次东部低西部高的特点。各个小区域的地震活动频次显示出波浪起伏的特点。在各小区域内强震发生前 3个月左右的短、临阶段 ,小区域内地震能量均明显出现加速释放共性特征。同时 ,出现相邻区域的地震频度和强度相应减弱、地震空间分布的集中度同步减弱及能量释放趋于减弱的协同性特征。
-
关键词
地震预测
地震活动性
强震孕育
演化特征
四川及邻区
-
Keywords
earthquake prediction, seismicity, genesis of strong earthquakes,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Sichuan and the neighbouring regions
-
分类号
P315.8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水位、水氡小波分析中期异常提取方法
被引量:12
- 5
-
-
作者
顾申宜
张慧
-
机构
海南省地震局
-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1-482,557,共12页
-
基金
海南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ZDXM20110073)资助
-
文摘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在时间域和频率域都有较高分辨率的特性,建立了水位、水氡的小波中期异常提取的方法.该体系包括研究(预测)目标地震的确定、井(泉)和测项的初选、小波异常的提取及异常性质的鉴定等7个步骤.采用小波异常提取方法,研究了华北、四川及邻区、海南多年积累的震例资料,分析了水位、水氡小波异常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上述3个地区中期小波异常的时间分布特征.小波异常的超前时间,可作为发震时间的预测指标,为这3个区域的实际震情判定提供依据.
-
关键词
小波分析水位
水氡
中期异常
华北
四川及邻区
海南地区
-
Keywords
wavelet analysis; water level; radon; intermediate-term anomaly; North China; Sichuan and its vicinity; Hainan region;
-
分类号
P315.72
[天文地球—地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