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东部高陡构造时深转换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唐必锐 覃发兰 +1 位作者 黄花香 赵宗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1-43,共3页
四川东部高陡构造由于地表和地下两翼地层陡峭、断层发育以及由此产生的断层上下两盘地层速度横向的变化,造成在时间剖面上的反射复杂,甚至有构造假象的存在,由时间域向深度域的转换是一个重要环节。正确的时深转换处理是搞准地腹构造... 四川东部高陡构造由于地表和地下两翼地层陡峭、断层发育以及由此产生的断层上下两盘地层速度横向的变化,造成在时间剖面上的反射复杂,甚至有构造假象的存在,由时间域向深度域的转换是一个重要环节。正确的时深转换处理是搞准地腹构造形态的关键。层速度时深转换处理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所建立的时深转换速度模型的正确及合理性。通过层速度时深转换方法的改进,较好地解决了多年来高陡构造大断层上、下盘,因速度突变而造成时深转换之后的深度误差和构造形态的畸变,大大提高了钻探符合率。该方法操作容易,实用性强,在四川东部DTC构造带上的MYB、XJG和WQJ构造带上已见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构造 构造类型 时-深转换 层速度 模型 四川盆地 四川东部 转换方法 地层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东部地区寺观园林植物景观特色探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宗桦 崔珩 傅娅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第6期107-112,共6页
本文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以科学定量的数据对四川东部地区11所寺观园林的选址、外围环境、植物选择、植物群落多样性、观赏特点、种植手法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随后再通过类比法,比较提炼出川东寺观园林的植物景观特色,为重新寻回川... 本文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以科学定量的数据对四川东部地区11所寺观园林的选址、外围环境、植物选择、植物群落多样性、观赏特点、种植手法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随后再通过类比法,比较提炼出川东寺观园林的植物景观特色,为重新寻回川东寺观园林在四川乃至全国寺观园林体系中的地位,并为地方园林植物景观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寺观 植物景观 四川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东部高陡构造的归位处理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智仁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13,共13页
四川东部高陡构造由于地表和地下地层陡峻、断层众多和速度横向变化急剧,造成在叠加剖面上的复杂面貌。正确的归位处理则是搞准构造形态的关键。横向变速∫-k偏移和层速度时深转换两步归位处理的效果,主要取于所建立的偏移速度模型和时... 四川东部高陡构造由于地表和地下地层陡峻、断层众多和速度横向变化急剧,造成在叠加剖面上的复杂面貌。正确的归位处理则是搞准构造形态的关键。横向变速∫-k偏移和层速度时深转换两步归位处理的效果,主要取于所建立的偏移速度模型和时深转换速度模型的正确、合理性。波组分离校正偏移是针对f-k偏移局限性而提出的一种改进设想。射线变速深度偏移是基于射线理论以选代方式在深度域完成偏移归位的一种方法,应用于高陡构造的归位处理中见到较好效果。以横向变速f-k偏移和层速度时深转换为主,结合射线变速深度偏移和模型正演的多种归位处理方法综合应用,是进一步搞准高陡构造形态的必要措施,在四川东部大池干井构造上已见到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构造归位处理 速度模型 层速度时深转换 地质构造 偏移 四川东部 地球物理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侏罗系陆相页岩优质储层发育机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4
作者 李雄 舒逸 +2 位作者 刘皓天 陈绵琨 彭伟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3,共14页
四川盆地东部复兴地区涪页10井在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进一步证实了陆相页岩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东岳庙段页岩具有高黏土矿物含量、富介壳夹层和较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特殊性,是一种新类型陆相页岩,其优... 四川盆地东部复兴地区涪页10井在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进一步证实了陆相页岩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东岳庙段页岩具有高黏土矿物含量、富介壳夹层和较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特殊性,是一种新类型陆相页岩,其优质储层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尚缺乏系统研究。为此,综合利用X射线衍射、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压汞—液氮吸附联测、主微量元素分析和纳米CT等多技术手段,深入剖析了东岳庙段陆相页岩储层发育特征,探讨了优质页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最后明确了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东岳庙段陆相页岩具有“多孔缝共生—无机孔为主—大孔大喉”的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发育以黏土矿物晶间孔为主的8种类型孔隙和成岩收缩缝、生烃超压缝等类型微裂缝,无机孔占比为80%~90%,孔隙结构以介孔和宏孔为主,页岩孔喉半径较大,纹层状介壳/粉砂黏土页岩相和纹层状介壳黏土页岩相2种纹层状页岩具有较好的烃源岩品质,为东岳庙段优质储层类型;(2)纹层状介壳黏土页岩相储层具有“高黏土矿物扩孔—高演化生孔—层偶界面成缝—超压保孔缝”的成储机制,沉积环境控制了纵向上页岩垂向非均质性,高黏土矿物含量对增大储集空间有积极作用,半深湖沉积环境保障了优质岩相的发育,纹层沉积构造与页岩形成的层偶界面为应力弱面,易形成微裂缝;(3)较高有机质热演化阶段发生的黏土矿物转化作用、有机质热解和溶蚀作用直接影响了“大孔大喉”的储集空间特征,超压系统、致密介壳隔层为孔缝的保持奠定了保存基础。结论认为,取得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了陆相复杂岩相页岩优质储层发育机理认识,丰富了中国陆相页岩油气地质理论,为新类型陆相页岩油气的勘探选区、选层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侏罗系 东岳庙段 陆相页岩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勘探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孤立浅滩的发现及天然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3
5
作者 易海永 张本健 +8 位作者 谷明峰 马华灵 张玺华 陈骁 谢忱 高兆龙 山述娇 朱可丹 郝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中二叠统茅口组长期以来一直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茅口组天然气勘探开发先后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岩溶缝洞型石灰岩储层和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滩相白云化储层为主要目的层系。为了寻找并落实茅口组下一个天然气勘探方向,在勘... 中二叠统茅口组长期以来一直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茅口组天然气勘探开发先后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岩溶缝洞型石灰岩储层和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滩相白云化储层为主要目的层系。为了寻找并落实茅口组下一个天然气勘探方向,在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四川盆地东部(以下简称川东)地区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在重新梳理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茅口组沉积、储层及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该区孤峰段硅质岩下茅二下亚段孤立浅滩的存在,最后明确了茅口组天然气的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地区在茅口组孤峰段事件性硅质岩沉积之前,宣汉—万州地区茅二下亚段发育碳酸盐岩孤立浅滩,面积可达6500 km^(2);(2)在宣汉—万州地区茅二下亚段发现了滩相基质孔储层,其中发育于茅二下亚段底部的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厚3~12 m,发育于茅二下亚段中上部的孔隙型石灰岩储层厚5~18 m;(3)川东地区茅口组滩相储层成藏条件优越,其中烃源岩主要为下伏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厚层页岩,且与烃源岩沟通的断裂发育,区域盖层主要为孤峰段硅质岩及吴家坪组海相泥岩、页岩,保存条件良好。结论认为,川东地区茅口组孤立浅滩的发现和良好的成藏组合条件,将进一步加快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进程,茅口组大面积分布的高能浅滩有望成为下一个天然气勘探开发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 二叠系 茅口组 孤峰段 孤立浅滩 储层特征 天然气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黄龙组沉积体系及其演化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伟 张志杰 党录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0-408,共9页
以川东上石炭统黄龙组碳酸盐岩岩性地层气藏为目标,开展新一轮系统基础地质研究。根据陆源碎屑沉积发育特点与悬浮且具有一定磨圆度砾石的发育位置推断海侵方向与潮汐沉积体系分布,认为上石炭统黄龙组发育云阳东南部与达州西北部两个海... 以川东上石炭统黄龙组碳酸盐岩岩性地层气藏为目标,开展新一轮系统基础地质研究。根据陆源碎屑沉积发育特点与悬浮且具有一定磨圆度砾石的发育位置推断海侵方向与潮汐沉积体系分布,认为上石炭统黄龙组发育云阳东南部与达州西北部两个海侵通道,并形成了重庆—万州与达州东南部两个潮坪沉积体系,发育了一套由低水位体系域(C2h1)—海进体系域(C2h2)—早期高水位体系域(C2h3)组成的较完整的I型层序。精细刻画黄龙组各段沉积微相分布特征,川东晚石炭世中期为海进体系域发育期,浅滩与藻云坪微相较发育,有利于碳酸盐岩岩性圈闭的形成;晚石炭世早期与晚期分别为低位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发育期,其浅滩沉积微相发育局限,不利于碳酸盐岩岩性圈闭的规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黄龙组 碳酸盐岩 沉积体系 沉积微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深层盐下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34
7
作者 谷志东 殷积峰 +4 位作者 袁苗 薄冬梅 梁东星 张航 张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7-149,共13页
基于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周缘野外露头与钻井资料综合分析,通过对区内逾6×104 km2地震资料进行深层构造精细解释,刻画川东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层平面展布,探讨川东深层盐下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指出近期有利勘探方向。川东... 基于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周缘野外露头与钻井资料综合分析,通过对区内逾6×104 km2地震资料进行深层构造精细解释,刻画川东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层平面展布,探讨川东深层盐下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指出近期有利勘探方向。川东深层中下寒武统发育两套区域展布含膏盐岩层,其是川东区域性滑脱层,滑脱层之上发育断层相关褶皱,之下发育宽缓背斜;盐下发育6~7排北北东、北东向展布大面积构造圈闭。川东深层盐下具备良好天然气成藏条件,生储盖空间配置好:发育陡山沱组、灯三段与水井沱组3套烃源岩,以水井沱组为主;发育灯二段、灯四段与石龙洞组3套风化壳岩溶与颗粒滩型储集层;发育中下寒武统膏盐岩与水井沱组区域性盖层。川东深层盐下勘探应首选灯四段,石龙洞组与灯二段居次,首选油气运聚指向区、埋深适中且远离盆缘区域,红花店—华蓥山北、凉水井—蒲包山—雷音铺、大天池等3排构造是近期最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深层—超深层勘探 膏盐岩 盐下油气藏 震旦系 寒武系 成藏条件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可 王兴志 +2 位作者 张馨艺 要继超 吴清民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58,共7页
四川盆地东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已取得重大突破,其储层研究尤其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对四川盆地海相页岩的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岩心观察和岩石薄片鉴定的基础上,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对四川盆地东部下志... 四川盆地东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已取得重大突破,其储层研究尤其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对四川盆地海相页岩的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岩心观察和岩石薄片鉴定的基础上,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对四川盆地东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有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研究区地层矿物成分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方解石、白云石及黄铁矿等的含量较低;干酪根类型以腐泥型(Ⅰ)为主、腐殖腐泥型(Ⅱ_1)次之;TOC质量分数为0.10%~8.67%,平均为1.49%,R_o为1.63%~2.81%,平均为2.18%;地球化学特征为富有机质和高—过成熟;储集空间类型可分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其中粒间孔、有机质孔及构造缝为主要储集空间。四川盆地东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发育受沉积环境、页岩脆性及有机质丰度与成熟度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层特征 影响因素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中后期气田产能挖潜技术对策——以四川盆地东部五百梯气田石炭系气藏为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贾爱林 孟德伟 +4 位作者 何东博 王国亭 郭建林 闫海军 郭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0-589,共10页
以四川盆地东部五百梯气田为例,针对开发中后期气田面临的开发不均衡、低渗低效储量多且动用程度低、气井动态产能变化导致配产不合理、气井普遍产水、富集区采出程度高且综合递减率高及缺少新的储量动用评价和剩余储量分布预测方法等... 以四川盆地东部五百梯气田为例,针对开发中后期气田面临的开发不均衡、低渗低效储量多且动用程度低、气井动态产能变化导致配产不合理、气井普遍产水、富集区采出程度高且综合递减率高及缺少新的储量动用评价和剩余储量分布预测方法等主要问题,提出五百梯气田开发后期技术对策。技术对策主要有:(1)地层划分与构造描述,依据地震解释资料精细刻画断层及构造起伏变化;(2)储渗单元划分和定量表征,动、静态结合评价储渗体形态、尺度、连通性及含气规模;(3)流体分布及动态响应分析,综合构造、储集层及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确定气藏气水分布规律;(4)储量动用程度评价与产能复核,从静态地质储量和动态储量角度评价气藏储量动用情况及剩余可动储量规模,明确下一步动用方向,校正气井产能,指导气井开发后期合理生产制度的确定;(5)静态地质模型建立及动态修正,利用精细三维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手段预测气藏压力及剩余储量分布特征;(6)剩余储量预测及分类评价,结合动态修正后的预测模型,开展剩余储量分类评价,指导产能挖潜部署;(7)采气工艺技术及工具研发,针对开发中后期气田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采气工艺技术并研发了配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五百梯气田 储集层描述 气田开发 剩余储量 产能挖潜 技术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高彩霞 邵龙义 +2 位作者 李大华 李长林 任世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59-1667,共9页
采用EXXON公司"Vail"学派的观点,将四川盆地东部须家河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1对应于须一段、层序2对应于须二段和须三段、层序3对应于须四段和须五段、层序4对应于须六段和须七段。以每个层序的湖侵及高位体系域为作... 采用EXXON公司"Vail"学派的观点,将四川盆地东部须家河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1对应于须一段、层序2对应于须二段和须三段、层序3对应于须四段和须五段、层序4对应于须六段和须七段。以每个层序的湖侵及高位体系域为作图单元,进而展开古地理分析。4个层序湖侵及高位体系域期古地理单元主要有河流冲积平原、湖滨-三角洲、浅湖沉积环境,前两类古地理单元构成了基本骨架。物源区主要来自东南部江南山地,其次为北部大巴山山地。总体上,河流冲积平原古地理单元的分布规模受大地构造作用的影响向西不断扩大,在三级层序Ⅰ湖侵及高位体系域期至三级层序Ⅳ湖侵及高位体系域期间,浅湖区沉积范围先缩小、再扩大、再扩大且向西迁移。煤层主要发育在分流间湾、滨岸沼泽以及泛滥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层序地层格架 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五百梯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特征 被引量:22
11
作者 文华国 郑荣才 +3 位作者 党录瑞 郑超 赵灿 王鹏飞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2期24-31,共8页
对川东五百梯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储层发育特征及成因的研究表明,该区长兴组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晶间溶孔、超大溶孔和溶洞为主,储集岩主要为颗粒白云岩、礁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孔隙结构较差,整体上属裂缝-孔隙型低孔、中低渗储层;... 对川东五百梯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储层发育特征及成因的研究表明,该区长兴组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晶间溶孔、超大溶孔和溶洞为主,储集岩主要为颗粒白云岩、礁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孔隙结构较差,整体上属裂缝-孔隙型低孔、中低渗储层;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其中受海侵背景影响的台缘礁、滩相带控制了储层的时空分布,礁坪浅滩、骨架礁和粘结礁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微相,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对储层的改造至关重要,优质储层的形成是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早期溶蚀作用、中期中—深埋藏溶蚀作用、晚期深埋藏溶蚀作用以及与TSR有关的氢硫酸溶蚀作用多期叠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相 储层特征 埋藏白云石化 溶蚀作用 上二叠统长兴组 四川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页岩气水平井裂缝识别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勇民 董世雄 +3 位作者 边瑞康 杜伟 乔辉 刘曾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6-1203,共8页
根据地质(岩心)、成像测井、测井评价、地震预测等资料,利用四川盆地东部南川—武隆地区裂缝与气测关系,研究了页岩气水平井裂缝的识别方法。针对该区岩心、成像测井缺乏和页岩气水平井的天然裂缝难识别,首先从地质上通过直井建立起岩... 根据地质(岩心)、成像测井、测井评价、地震预测等资料,利用四川盆地东部南川—武隆地区裂缝与气测关系,研究了页岩气水平井裂缝的识别方法。针对该区岩心、成像测井缺乏和页岩气水平井的天然裂缝难识别,首先从地质上通过直井建立起岩心尺度级别的页岩天然裂缝识别模式,岩心高角度裂缝的发育与全烃异常高值、尖峰较为吻合;其次,结合裂缝识别模式,基于全烃信息可快速、低成本定性识别出无取心直井裂缝发育层段,在裂缝发育段中会出现全烃值突增的现象,特别是低有机碳含量(TOC)的页岩段,全烃值的突增代表着裂缝的存在;最后,利用TOC值与归一化全烃相关性图版法,定量识别无取心、无成像测井资料的直井与水平井裂缝段,将归一化全烃值大于等于0.4、TOC值大于等于0.5%所圈定的区域作为水平井裂缝发育段。基于识别出的水平井裂缝段,从地质—工程一体化角度出发,压裂时可提前避开或注意这些密集发育的大型或巨型裂缝,从而提高单井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裂缝 归一化全烃 图版法 水平井 页岩气 四川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储层特征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维斌 苟洪才 +1 位作者 邱彬 高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0-32,共3页
四川盆地东部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1j)天然气探明程度约为T1j总资源量的10%,显示勘探潜力较大。文章通过对T1j储集空间特征、储集条件及储集类型等综合研究,认为T1j纵向上多套储产层由于孔洞缝发育程度的差异,T1j15、T1j34、T1j22主要为... 四川盆地东部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1j)天然气探明程度约为T1j总资源量的10%,显示勘探潜力较大。文章通过对T1j储集空间特征、储集条件及储集类型等综合研究,认为T1j纵向上多套储产层由于孔洞缝发育程度的差异,T1j15、T1j34、T1j22主要为裂缝—孔隙型储层,T1j14—T1j3、T1j32、T1j12—T1j1主要为孔隙—裂缝型或裂缝型储层;T1j22—T1j1、特别是T1j22孔隙储层是有利目的层;云安厂构造带中—北段、磨盘场—老湾构造、高峰场构造T1j22—T1j1及洋渡溪构造T1j22是有利的目标区块,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早三叠世 储集层 特征 勘探区 四川盆地东部 储层特征 嘉陵江组 下三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页岩气甜点评价体系与富集高产影响因素 被引量:55
14
作者 何希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71,共13页
四川盆地东部南川地区处于高压—常压过渡带,页岩气储层埋藏以深层、中深层为主,地质条件复杂,单井产气量差异大。为了揭示该区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影响因素,基于典型井钻井资料及试气成果,分析了该区页岩气地质特点,建立了页岩气甜点目标... 四川盆地东部南川地区处于高压—常压过渡带,页岩气储层埋藏以深层、中深层为主,地质条件复杂,单井产气量差异大。为了揭示该区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影响因素,基于典型井钻井资料及试气成果,分析了该区页岩气地质特点,建立了页岩气甜点目标评价体系,划分了甜点区,明确了不同甜点区页岩气生产特征,探讨了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川地区沉积及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但受多期构造改造作用的影响,由北向南、自西向东,具有孔隙度增加、压力系数变小、含气性变差、地应力变小的特征;②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包含总有机碳含量在内共计6项参数的储层分级评价标准,明确①—③小层为Ⅰ类储层,是页岩气勘探甜点段;③建立了以"物质基础、保存条件和体积改造"3大类13项为评价参数的定量化页岩气甜点目标评价体系及标准,优选出平桥背斜为Ⅰ类甜点区,东胜南斜坡、东胜背斜、平桥南斜坡为Ⅱ类甜点区;④页岩气生产特征具有分区性,Ⅰ类区具有高产气、低产液、稳产期长且产量递减慢的特征,单井测试页岩气产量和估算最终可采储量较高;⑤页岩气水平井产能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带、保存条件和体积改造程度。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四川盆地盆缘区页岩气高质量勘探和规模效益开发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南川地区 深层、中深层页岩气 地质特征 甜点评价 生产特征 富集高产影响因素 盆缘复杂构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判定空气钻井井壁稳定性的临界内聚力计算新方法——以四川盆地东部黑楼门构造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宏泉 王舵 刘素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4-53,共10页
空气钻井的井壁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岩石内聚力与临界内聚力的关系,此时传统的地层坍塌压力计算方法已不能准确地判断地层是否适合空气钻井,利用测井资料对已钻井段进行空气钻井的地层适应性分析便成为钻新井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根... 空气钻井的井壁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岩石内聚力与临界内聚力的关系,此时传统的地层坍塌压力计算方法已不能准确地判断地层是否适合空气钻井,利用测井资料对已钻井段进行空气钻井的地层适应性分析便成为钻新井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根据空气钻井的要求,首先进行单井剖面油气水层的测井解释,然后从传统的地层坍塌压力计算方法出发,依据井壁稳定性准则,建立了判定空气钻井井壁稳定性的临界内聚力计算新方法,通过比较逐点计算的岩石内聚力与临界内聚力数值,便可以判断出哪一个井段适用于空气钻井。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新方法可定量推荐、优选适合空气钻井的井段,其判断结果是对比测井解释成果图中的岩石内聚力与临界内聚力曲线的数值来确定适用空气钻井的井段。通过对四川盆地东部黑楼门构造楼探1井520~7265 m井段测井资料的岩石力学计算分析,给出了该井适合空气钻井的井段: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中志留统韩家店组的1910~3432 m、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中寒武统高台组的4345~6690 m。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为该区乃至整个四川盆地实施空气钻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钻井 坍塌压力 临界内聚力 测井曲线 地层适应性 井壁稳定性 岩石力学 四川盆地东部 黑楼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寒武系洗象池组白云岩成因研究
16
作者 郭艳波 任冠雄 +2 位作者 叶朝阳 周远志 秦启荣 《河南科技》 2021年第34期150-152,共3页
白云岩地层对成岩环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使得其在长期沉积和埋藏的地质历史时期极易受到各种成岩作用的改造,进而能形成良好的储层。但是,白云岩问题至今都是困扰国内外学者的重要科学问题,其成因尚未有明确定论。以四川盆地东部寒武系... 白云岩地层对成岩环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使得其在长期沉积和埋藏的地质历史时期极易受到各种成岩作用的改造,进而能形成良好的储层。但是,白云岩问题至今都是困扰国内外学者的重要科学问题,其成因尚未有明确定论。以四川盆地东部寒武系洗象池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钻井、野外露头、岩心、薄片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和手段,探讨白云岩的成因。通过研究区白云岩的稀土元素可以看出,其成岩流体来源主要为海水。研究区洗象池沉积期,受蒸发作用以及海平面频繁变化的影响,孔隙水不断向空中散发,同时海水又通过毛细管作用不断补充到沉积物的颗粒之间,导致孔隙水盐度增高,沉淀出石膏。石膏的沉淀使孔隙水或者表层积水Mg/Ca比率大大增加,形成高镁粒间水,进而交代其他碳酸盐岩矿物,形成白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象池组 四川盆地东部 白云岩成因 白云岩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孤峰段展布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昇 范存辉 +4 位作者 张本健 张亚 王尉 罗冰 白晓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3-1008,共16页
基于钻井岩-电特征和野外露头特征,结合区域沉积-构造格局,利用宏观及微观观察、主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总有机碳含量和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等手段对四川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孤峰段展布特征、沉积环境和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基于钻井岩-电特征和野外露头特征,结合区域沉积-构造格局,利用宏观及微观观察、主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总有机碳含量和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等手段对四川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孤峰段展布特征、沉积环境和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东地区茅口组孤峰段的存在,证实茅口中、晚期受构造-沉积分异的影响,出现槽台格局。在茅口组二段B亚段沉积期(茅二B沉积期),川东地区孤峰段主要分布在盆地东北角。在茅口组二段A亚段沉积期(茅二A沉积期),孤峰段向南扩大到渠县—大竹—梁平,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厚度在0.8~26.6 m,川西北-川北则对应茅口组三段(茅三段)或茅口组四段(茅四段)。②孤峰段硅质页岩富含硅质放射虫,有机质含量高,具有典型的深水海槽相沉积特征。地球化学测试数据反映硅质页岩为深水缺氧还原环境且盐度较高,硅质来源以生物硅为主。③孤峰段烃源岩为一套富有机质的优质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整体较高、变化范围大,分布在1.69%~38.27%,平均值为11.51%,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④川东地区孤峰段优质烃源岩可通过断裂与开江-梁平海槽礁滩相储层沟通,构成“下生上储”的源-储关系;此外,也可与茅口组优势滩相储层形成“旁生侧储”的成藏组合。川东地区孤峰段有望作为区域内优质烃源岩的接力勘探层系,对研究区内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生上储 旁生侧储 硅质页岩 深水沉积 孤峰段 茅口组 四川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地层划分、对比与岩溶古地貌恢复 被引量:19
18
作者 陈卫东 陈义才 +5 位作者 徐发波 李世临 李延钧 曾丽媛 谭谦 康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6,共10页
四川盆地东部(以下简称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后期沉积相变过程复杂,加之茅口组顶界尚缺乏统一的划分标准,由此导致所恢复的茅口组岩溶古地貌格局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给该区茅口组岩溶储层的天然气勘探提供帮助,利... 四川盆地东部(以下简称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后期沉积相变过程复杂,加之茅口组顶界尚缺乏统一的划分标准,由此导致所恢复的茅口组岩溶古地貌格局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给该区茅口组岩溶储层的天然气勘探提供帮助,利用露头地质调查、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人工虚拟井等资料,在通过标志层对茅口组进行精细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综合地层残余厚度、地层岩性、地层剥蚀层段分析,建立了茅口组古岩溶地貌单元划分标准,刻画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茅口组残余地层厚度具有“北薄南厚”的分布特征,其中茅一段厚度分布稳定,茅二段残余地层厚度变化较大;②海槽相孤峰段开始沉积于茅二^(b)期,结束于茅二^(a)晚期,地层厚度一般小于25 m,分布局限于川东北地区;③茅三段和茅四段在川东地区的中部和北部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剥蚀;④茅口组末期古地貌可划分出2个岩溶高地、3个岩溶盆地及2个岩溶斜坡。结论认为,川东地区茅口组古地貌总体上呈岩溶斜坡为主、岩溶高地次之,岩溶盆地分布范围相对较小,其中北部和中部地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带茅口组上部地层剥蚀较多,岩溶储层主要发育于茅二^(b)亚段、茅二^(c)亚段及茅一段中上部,南部地区岩溶储层主要发育于茅三段、茅二^(a)亚段及茅二^(b)亚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中二叠统茅口组 孤峰段 地层划分与对比 岩溶古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寒武系油气跨层成藏及天然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自明 刘光祥 +3 位作者 卞昌蓉 郭小文 王岩磊 何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4-516,共13页
四川盆地东部发育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烃源岩,其生成的油气向上能否穿越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区域盖层,并在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储层聚集成藏(即油气跨层成藏),一直缺乏清晰的认识。为此,开展了洗象池群储层固体沥青和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区... 四川盆地东部发育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烃源岩,其生成的油气向上能否穿越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区域盖层,并在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储层聚集成藏(即油气跨层成藏),一直缺乏清晰的认识。为此,开展了洗象池群储层固体沥青和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区域盖层封盖性等研究,探讨了油气跨层成藏及其天然气勘探意义。四川盆地东部洗象池群储层固体沥青主要来源于筇竹寺组泥页岩烃源岩;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区域盖层封闭性良好,但在中二叠世至中三叠世,复活的基底断裂和新形成的规模较大的断裂使其封盖完整性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为寒武系油气跨层成藏提供了重要的垂向运移通道。该区寒武系油气成藏经历了盐下早期古油藏(S_(3)—P_(1))、油气跨层成藏(P_(2)—T_(2))和古气藏(T_(3)—K_(1))等演化阶段;油气跨层成藏是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的重要特征,中二叠世至中三叠世复活的基底断裂和新形成的规模较大的断裂是寻找洗象池群原生古气藏的重要线索。确定和评价原生古气藏将是今后研究区洗象池群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沥青 区域盖层 基底断裂 油气跨层成藏 洗象池群 寒武系 四川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油气成藏条件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自明 孙炜 +1 位作者 林娟华 马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3-940,共8页
以露头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在对四川盆地东部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油气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勘探成果,探讨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明确了洗象池群的有利勘探方向。洗象池群储层以泥晶和粉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白云石晶间孔、晶... 以露头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在对四川盆地东部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油气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勘探成果,探讨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明确了洗象池群的有利勘探方向。洗象池群储层以泥晶和粉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白云石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洞等,储层品质一般较差;纵向上,洗象池群具有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套烃源岩;志留系泥页岩和下奥陶统泥质岩类可分别作为洗象池群的区域盖层和局部盖层;优质储层是洗象池群油气成藏的必要前提,源—储配置样式及其有效性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尽管研究区洗象池群具有上、下2套烃源岩供烃的可能,但受中寒武统膏盐岩层的阻隔,下伏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难以向上运移到洗象池群聚集成藏,而盐上层系发育的一系列断背斜空间上易于构造出五峰组—龙马溪组烃源岩与洗象池群储层有效的源—储配置形式,有利于洗象池群形成“新生古储”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源-储配置 油气成藏条件 洗象池群 寒武系 四川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