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姑咱台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实地标定 被引量:12
1
作者 阚宝祥 邱泽华 池顺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0,共5页
为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对姑咱台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进行了实地相对标定和实地绝对标定。在标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相位滞后对耦合系数反演的影响,通过反演计算得出相位滞后并将其消除,这样得出的耦合系数的准确性比没有考虑相位滞后得... 为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对姑咱台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进行了实地相对标定和实地绝对标定。在标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相位滞后对耦合系数反演的影响,通过反演计算得出相位滞后并将其消除,这样得出的耦合系数的准确性比没有考虑相位滞后得出的耦合系数的准确性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 相对标定 绝对标定 反演 相位滞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样率下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同震变化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唐磊 邱泽华 +1 位作者 樊俊屹 罗自浩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96-1201,共6页
利用湟源台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分钟值、1 sps、10 sps和100 sps四种不同采样率的观测数据,通过自检分析、同震应变阶分析和频谱分析等方法研究青海玛多M7.4地震同震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分钟采样记录的地震波信息缺失严重,用分钟... 利用湟源台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分钟值、1 sps、10 sps和100 sps四种不同采样率的观测数据,通过自检分析、同震应变阶分析和频谱分析等方法研究青海玛多M7.4地震同震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分钟采样记录的地震波信息缺失严重,用分钟采样数据进行地震波初动、同震变化幅度等研究将会得到信度较低的结论;采样率越高,记录应变地震波信息的能力越强,但100 sps采样和10 sps采样结果相差不大,10 sps采样已能记录到比较全面的应变地震波信息;同震应变阶的变化性质和变化幅度与采样率无关;未来布设四分量钻孔应变仪时,建议应将采样率至少提高至1 s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 采样率 同震变化 应变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值计算地层应变与应力 被引量:1
3
作者 骆鸣津 唐九安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8-15,共8页
安装钻孔应变观测仪的目的是观测钻孔应变的非潮汐变化,了解地层的应变和应力变化,探索非潮汐异常变化与地震前兆的关系。用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值中的非潮汐变化计算地层应变和应力变化是多解的。根据弹性力学原理和各方向观测值等权的... 安装钻孔应变观测仪的目的是观测钻孔应变的非潮汐变化,了解地层的应变和应力变化,探索非潮汐异常变化与地震前兆的关系。用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值中的非潮汐变化计算地层应变和应力变化是多解的。根据弹性力学原理和各方向观测值等权的办法,提出一种用应变固体潮面应变相等的条件来滤定钻孔应变观测值的格值,用该值计算出地层的应变变化和应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量钻孔钻孔应变观测 地球潮汐 应变 应变 地层应变和应力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分量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晶 刘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19,共5页
利用中国地震数字观测网络"十五"计划期间布设的姑咱、小庙台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结果,根据应变固体潮汐观测模型拟合潮汐响应参量耦合系数、相位滞后;利用考虑响应率、相位滞后、气压扰动影响的综合观测模型提取固体潮频段以内... 利用中国地震数字观测网络"十五"计划期间布设的姑咱、小庙台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结果,根据应变固体潮汐观测模型拟合潮汐响应参量耦合系数、相位滞后;利用考虑响应率、相位滞后、气压扰动影响的综合观测模型提取固体潮频段以内的变化,从构造和介质特性的角度对计算结果的时间序列和平面应变图像进行讨论。结果显示,汶川8.0、会理6.1、姚安6.0级地震前,潮汐响应参数和高频信息在震前几个月至1年出现扰动;姑咱台的应变花图像相对稳定,其变形主要受附近的构造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 应变固体潮汐 高频异常信息 潮汐响应参数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四分量应变观测自检内精度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唐磊 邱泽华 宋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1期36-39,共4页
根据钻孔四分量应变观测特点,分析了评价该观测手段的质量指标:相对标定自检内精度。介绍了相对标定自检内精度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平均值、相关系数等,提出不同的求偏差方法,改进了相对标定自检内精度法,使其能尽量客观... 根据钻孔四分量应变观测特点,分析了评价该观测手段的质量指标:相对标定自检内精度。介绍了相对标定自检内精度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平均值、相关系数等,提出不同的求偏差方法,改进了相对标定自检内精度法,使其能尽量客观地评价观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分量应变观测 相对标定 偏差 自检内精度 平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四分量应变观测数据不同时间尺度的自检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唐磊 吕品姬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528,共4页
利用高台地震台不同时间尺度的钻孔四分量应变观测数据计算元件相对校正系数、自检内精度和面应变相关系数。分析认为,对较长时间尺度观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价、应变换算和地震研究时,相对标定处理应选用连续观测的日均值或5日均值数据;对... 利用高台地震台不同时间尺度的钻孔四分量应变观测数据计算元件相对校正系数、自检内精度和面应变相关系数。分析认为,对较长时间尺度观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价、应变换算和地震研究时,相对标定处理应选用连续观测的日均值或5日均值数据;对较短时间尺度观测数据进行以上分析时,相对标定处理应选用整时值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分量应变观测 时间尺度 自检内精度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分量钻孔地应力-应变观测发展重要事件回顾 被引量:26
7
作者 邱泽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47,共6页
中国的钻孔应力相对观测是在李四光的倡导下开始的,目的是探索地震预报的途径。早期的钻孔应力观测(电感法)试图直接观测应力变化,在与弹性力学理论的结合上存在矛盾,即理论上需要观测的是位移,实际上用的压磁传感器是观测力的。1977年... 中国的钻孔应力相对观测是在李四光的倡导下开始的,目的是探索地震预报的途径。早期的钻孔应力观测(电感法)试图直接观测应力变化,在与弹性力学理论的结合上存在矛盾,即理论上需要观测的是位移,实际上用的压磁传感器是观测力的。1977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发生的变革,为后来四分量应变观测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人们努力协调传感器与观测原理的矛盾的过程中,应力仪和应变仪的概念发生了混淆。地应力不能测量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应变观测 电感法地应力观测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 自检 芜湖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采样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记录应变地震波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唐磊 樊俊屹 +1 位作者 刘高川 邱泽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7,共10页
自2017年开始,陆续对中国地球物理台网10个钻孔应变测点的数据采集器进行升级,产出了大量的高采样钻孔应变观测数据.利用相关系数和自检精度2个检验四分量观测数据自洽性能的指标,定量分析了台站记录的2020年2月3日成都5.1级和2020年3... 自2017年开始,陆续对中国地球物理台网10个钻孔应变测点的数据采集器进行升级,产出了大量的高采样钻孔应变观测数据.利用相关系数和自检精度2个检验四分量观测数据自洽性能的指标,定量分析了台站记录的2020年2月3日成都5.1级和2020年3月25日千岛群岛7.5级地震的应变地震波,结果显示高采样观测数据信度较高.对比分析了10个台站记录的2次地震的震相,证明高采样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具备记录清晰应变地震波的能力,且其可靠性较高.综合结果证明,高采样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可进一步为地震学研究提供新的数据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 高采样率 应变地震波 自洽性能 震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重庆地区钻孔应变资料可靠性检验与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涛 董蕾 唐小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326,共4页
对三峡重庆地区6个四分量钻孔应变资料进行可靠性分析,利用其增量观测数据进行相对标定,得到各站点测区的应变参数,并分析测区相对应变特征。结果表明,6个站点的钻孔应变观测资料是可靠的,其中1个站点测区面应变呈现张性变化,靠近三峡... 对三峡重庆地区6个四分量钻孔应变资料进行可靠性分析,利用其增量观测数据进行相对标定,得到各站点测区的应变参数,并分析测区相对应变特征。结果表明,6个站点的钻孔应变观测资料是可靠的,其中1个站点测区面应变呈现张性变化,靠近三峡库首区的5个站点测区面应变呈现压性变化,测点主压应变方向与大范围构造应力场方向较为一致,表明三峡重庆地区呈现压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 三峡重庆库区 应变 应变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前驱波的统计检验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龙寿 邱泽华 唐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28,38,共6页
利用汶川8.0级大地震震中周围16个台站的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对地震前驱波进行检验。用高通滤波消除周期〉128分钟的固体潮汐影响,用回归分析方法消除气压干扰,用小波变换方法将2~128分钟的信号分解到6个不同频段进行分析,结果显... 利用汶川8.0级大地震震中周围16个台站的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对地震前驱波进行检验。用高通滤波消除周期〉128分钟的固体潮汐影响,用回归分析方法消除气压干扰,用小波变换方法将2~128分钟的信号分解到6个不同频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波变换方法能提取出信号中的微弱变化信息。根据小波变换提取的类似前驱波基本特征,利用“超限率”分析方法检验小波分解的细节部分,并对所有细节部分的超限率时间序列的拟合直线斜率进行统计,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两项统计数据显示,震前15天之内不能普遍检测到地震前驱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 前驱波 小波变换 超限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处理不能取代仪器的标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序俨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1-154,共4页
对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实地相对标定、绝对标定问题的分析得出:通过"四分量自检"的数据处理,仅能得到3条测线元件的实地格值分别与作为常数项的测线元件的实地格值的比值,不能得到实地标定格值,无法解决四分量应变观测的实... 对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实地相对标定、绝对标定问题的分析得出:通过"四分量自检"的数据处理,仅能得到3条测线元件的实地格值分别与作为常数项的测线元件的实地格值的比值,不能得到实地标定格值,无法解决四分量应变观测的实地相对标定。"加衬模型"利用理论固体潮与分量应变观测值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得到耦合系数,但并不能对弹性参数进行标定,无法解决分量应变的绝对标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 格值 相对标定 绝对标定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