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清代科举教科书:《钦定四书文》的编选与文风宗尚
1
作者
宋豪飞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4,共9页
乾隆元年,方苞奉敕编选《钦定四书文》,这是清代一部官修的科举教科书。乾隆下旨编选此书有着以儒家正统思想管束士子、涵养国家“气运”即巩固封建专制统治长治久安的根本目的以及作为考官阅卷衡文、应试士子写作八股文具体而明确的范...
乾隆元年,方苞奉敕编选《钦定四书文》,这是清代一部官修的科举教科书。乾隆下旨编选此书有着以儒家正统思想管束士子、涵养国家“气运”即巩固封建专制统治长治久安的根本目的以及作为考官阅卷衡文、应试士子写作八股文具体而明确的范本和颁行该书作为“举业指南”的实用目的。方苞将明代时文划分为四个时期,概括各期特点,并指出自己的选文原则。他认为好的时文需要具备“发明义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三个要素,为士人提供了“制科之标准”。“清真古雅”契合清廷所倡导的“清真雅正”的文风宗尚。《钦定四书文》的颁行促进了清初时文的兴盛和文风宗尚的取向,有其积极的作用,但就清代科举实情而论,该书的颁行虽并未切实起到振起士风、引领文风的理想效果,然仍不失为对有清一代科举产生极大影响的教科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钦定
四书文
》
科举教科书
“清真雅正”
文
风宗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钦定四书文》编纂的立意及反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安东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7,共11页
作为明清最重要的科举文体,四书文的趋向是国家政令与士林风气离合的突出表征。乾隆元年《钦定四书文》的编纂,不仅致力于确立清朝科举考试的衡文标准,而且取代了此前礼部、翰林院定期选刻闱墨的制度,以及促成"坊选之禁"的解...
作为明清最重要的科举文体,四书文的趋向是国家政令与士林风气离合的突出表征。乾隆元年《钦定四书文》的编纂,不仅致力于确立清朝科举考试的衡文标准,而且取代了此前礼部、翰林院定期选刻闱墨的制度,以及促成"坊选之禁"的解禁。由于方苞、周日藻等编选者为江南士人,因此《钦定四书文》主要反映了江南士林的文章观念,并且宣扬了"以古文为时文"的创作手法。虽然该书迅速颁发到全国各地的学宫,定为四书文的程式,但是随着"坊选之禁"的弛禁,大量出现的坊选闱墨更能反映不断变化的科场风气,而且卷帙较小,易于揣摩,反而取代《钦定四书文》成为"士子之矩矱"。这不仅违背了乾隆帝设制的本意,而且对四书文的流变与国家的选才用人均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定
四书文
》
方苞
厘正
文
体
坊选之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方苞的八股文理念与清前期批评语境
3
作者
王同舟
陈文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作为八股文大家,方苞一再表明自己自幼即不喜八股文,抨击八股文害教化、败人材,只是“牟荣利”“取名致官”的工具,主张士人抛弃八股,致力于经史古文。但方苞的生活经历表明,他不喜时文的说法不符合实情,他对八股文还存在着极深的迷恋,...
作为八股文大家,方苞一再表明自己自幼即不喜八股文,抨击八股文害教化、败人材,只是“牟荣利”“取名致官”的工具,主张士人抛弃八股,致力于经史古文。但方苞的生活经历表明,他不喜时文的说法不符合实情,他对八股文还存在着极深的迷恋,甚至将其视为不朽之盛事。明清之际出现激烈批判八股文并要求取消八股取士制度的舆论,随着时代的推移,制度改革的动力逐渐消退,继续维系八股取士制度成为清廷的选择。方苞并没有取消八股取士制度的思想,他对八股文的抨击实际上仅落实为抵制庸滥八股,反而有利于维系这一制度的持续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八股
文
清代科举
八股取士
《钦定
四书文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经学流变、政治文化对中国科举史的影响
被引量:
4
4
作者
陈维昭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7,共9页
中国古代科举史在取士科目上经历了从唐、宋的多科目取士到元、明、清的“有科无目”的变化过程,在考试文体上出现了从诗赋取士、经义取士发展到“专重四书文”的变化过程。在这过程中,王安石在其科举改革中提出“罢诗赋及明经、诸科,...
中国古代科举史在取士科目上经历了从唐、宋的多科目取士到元、明、清的“有科无目”的变化过程,在考试文体上出现了从诗赋取士、经义取士发展到“专重四书文”的变化过程。在这过程中,王安石在其科举改革中提出“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虽然仅仅推行数十年,但对当时及元、明、清三代的科举制度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界已经充分注意到王安石提出的罢诗赋而重经义,但是王安石的“罢明经、诸科”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有科无目”的制度特点更应该引起重视。元代不但沿袭了王安石的“有科无目”的制度设计,而且首次将四书作为整体确立为明经科中的第一科目,从而将理学置于经学之上。这种理学试士的做法为明、清两代所继承。元代以来的这种科举制度的变化与其政治文化上的“一学术”“一道德”的取向是紧密呼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政治
文
化
中国科举史
科举
有科无目
四书文
取士
理学试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八股文异名述论
5
作者
罗时进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17,共3页
八股文有十多种异名 ,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多见 ,它反映了这一文体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多方面的内涵。了解各异名产生的缘起和影响 ,对于深入研究八股文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性工作。本文根据各名称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分别述录和...
八股文有十多种异名 ,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多见 ,它反映了这一文体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多方面的内涵。了解各异名产生的缘起和影响 ,对于深入研究八股文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性工作。本文根据各名称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分别述录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
文
异名
八比
文
文
体结构
明朝
清朝
经义
制义
制艺
对
文
时艺
四书文
帖括
程墨
房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科举教科书:《钦定四书文》的编选与文风宗尚
1
作者
宋豪飞
机构
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桐城派与清代骈散之争研究”(24BZW078)
安徽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清代方世举和方贞观诗集整理及桐城三诗家研究”
安庆师范大学皖江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处理省级实验室2024年开放课题“明清时期桐城桂林方氏家族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WJDH202404)。
文摘
乾隆元年,方苞奉敕编选《钦定四书文》,这是清代一部官修的科举教科书。乾隆下旨编选此书有着以儒家正统思想管束士子、涵养国家“气运”即巩固封建专制统治长治久安的根本目的以及作为考官阅卷衡文、应试士子写作八股文具体而明确的范本和颁行该书作为“举业指南”的实用目的。方苞将明代时文划分为四个时期,概括各期特点,并指出自己的选文原则。他认为好的时文需要具备“发明义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三个要素,为士人提供了“制科之标准”。“清真古雅”契合清廷所倡导的“清真雅正”的文风宗尚。《钦定四书文》的颁行促进了清初时文的兴盛和文风宗尚的取向,有其积极的作用,但就清代科举实情而论,该书的颁行虽并未切实起到振起士风、引领文风的理想效果,然仍不失为对有清一代科举产生极大影响的教科书。
关键词
方苞
《钦定
四书文
》
科举教科书
“清真雅正”
文
风宗尚
Keywords
Fang Bao
the Papers from the Four Books by Imperial Order
imperial examination textbook
“clarity,sincerity,elegance,and integrity”
style of literary writing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钦定四书文》编纂的立意及反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安东强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7,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体学发展史"(10&ZD10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学政与科举考试文体"(20100480832)
文摘
作为明清最重要的科举文体,四书文的趋向是国家政令与士林风气离合的突出表征。乾隆元年《钦定四书文》的编纂,不仅致力于确立清朝科举考试的衡文标准,而且取代了此前礼部、翰林院定期选刻闱墨的制度,以及促成"坊选之禁"的解禁。由于方苞、周日藻等编选者为江南士人,因此《钦定四书文》主要反映了江南士林的文章观念,并且宣扬了"以古文为时文"的创作手法。虽然该书迅速颁发到全国各地的学宫,定为四书文的程式,但是随着"坊选之禁"的弛禁,大量出现的坊选闱墨更能反映不断变化的科场风气,而且卷帙较小,易于揣摩,反而取代《钦定四书文》成为"士子之矩矱"。这不仅违背了乾隆帝设制的本意,而且对四书文的流变与国家的选才用人均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钦定
四书文
》
方苞
厘正
文
体
坊选之禁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方苞的八股文理念与清前期批评语境
3
作者
王同舟
陈文新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7,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八股文批评体系研究”(18BZW066)。
文摘
作为八股文大家,方苞一再表明自己自幼即不喜八股文,抨击八股文害教化、败人材,只是“牟荣利”“取名致官”的工具,主张士人抛弃八股,致力于经史古文。但方苞的生活经历表明,他不喜时文的说法不符合实情,他对八股文还存在着极深的迷恋,甚至将其视为不朽之盛事。明清之际出现激烈批判八股文并要求取消八股取士制度的舆论,随着时代的推移,制度改革的动力逐渐消退,继续维系八股取士制度成为清廷的选择。方苞并没有取消八股取士制度的思想,他对八股文的抨击实际上仅落实为抵制庸滥八股,反而有利于维系这一制度的持续运行。
关键词
方苞
八股
文
清代科举
八股取士
《钦定
四书文
》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经学流变、政治文化对中国科举史的影响
被引量:
4
4
作者
陈维昭
机构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7,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稀见元明清科举文献序跋辑释”(21AZW013)。
文摘
中国古代科举史在取士科目上经历了从唐、宋的多科目取士到元、明、清的“有科无目”的变化过程,在考试文体上出现了从诗赋取士、经义取士发展到“专重四书文”的变化过程。在这过程中,王安石在其科举改革中提出“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虽然仅仅推行数十年,但对当时及元、明、清三代的科举制度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界已经充分注意到王安石提出的罢诗赋而重经义,但是王安石的“罢明经、诸科”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有科无目”的制度特点更应该引起重视。元代不但沿袭了王安石的“有科无目”的制度设计,而且首次将四书作为整体确立为明经科中的第一科目,从而将理学置于经学之上。这种理学试士的做法为明、清两代所继承。元代以来的这种科举制度的变化与其政治文化上的“一学术”“一道德”的取向是紧密呼应的。
关键词
经学
政治
文
化
中国科举史
科举
有科无目
四书文
取士
理学试士
分类号
K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八股文异名述论
5
作者
罗时进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17,共3页
文摘
八股文有十多种异名 ,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多见 ,它反映了这一文体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多方面的内涵。了解各异名产生的缘起和影响 ,对于深入研究八股文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性工作。本文根据各名称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分别述录和讨论。
关键词
八股
文
异名
八比
文
文
体结构
明朝
清朝
经义
制义
制艺
对
文
时艺
四书文
帖括
程墨
房稿
Keywords
the Ming and Qing the eight-legged essay multi-appellation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清代科举教科书:《钦定四书文》的编选与文风宗尚
宋豪飞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钦定四书文》编纂的立意及反响
安东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方苞的八股文理念与清前期批评语境
王同舟
陈文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经学流变、政治文化对中国科举史的影响
陈维昭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八股文异名述论
罗时进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