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科举教科书:《钦定四书文》的编选与文风宗尚
1
作者 宋豪飞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4,共9页
乾隆元年,方苞奉敕编选《钦定四书文》,这是清代一部官修的科举教科书。乾隆下旨编选此书有着以儒家正统思想管束士子、涵养国家“气运”即巩固封建专制统治长治久安的根本目的以及作为考官阅卷衡文、应试士子写作八股文具体而明确的范... 乾隆元年,方苞奉敕编选《钦定四书文》,这是清代一部官修的科举教科书。乾隆下旨编选此书有着以儒家正统思想管束士子、涵养国家“气运”即巩固封建专制统治长治久安的根本目的以及作为考官阅卷衡文、应试士子写作八股文具体而明确的范本和颁行该书作为“举业指南”的实用目的。方苞将明代时文划分为四个时期,概括各期特点,并指出自己的选文原则。他认为好的时文需要具备“发明义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三个要素,为士人提供了“制科之标准”。“清真古雅”契合清廷所倡导的“清真雅正”的文风宗尚。《钦定四书文》的颁行促进了清初时文的兴盛和文风宗尚的取向,有其积极的作用,但就清代科举实情而论,该书的颁行虽并未切实起到振起士风、引领文风的理想效果,然仍不失为对有清一代科举产生极大影响的教科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钦定四书文 科举教科书 “清真雅正” 风宗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定四书文》编纂的立意及反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安东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7,共11页
作为明清最重要的科举文体,四书文的趋向是国家政令与士林风气离合的突出表征。乾隆元年《钦定四书文》的编纂,不仅致力于确立清朝科举考试的衡文标准,而且取代了此前礼部、翰林院定期选刻闱墨的制度,以及促成"坊选之禁"的解... 作为明清最重要的科举文体,四书文的趋向是国家政令与士林风气离合的突出表征。乾隆元年《钦定四书文》的编纂,不仅致力于确立清朝科举考试的衡文标准,而且取代了此前礼部、翰林院定期选刻闱墨的制度,以及促成"坊选之禁"的解禁。由于方苞、周日藻等编选者为江南士人,因此《钦定四书文》主要反映了江南士林的文章观念,并且宣扬了"以古文为时文"的创作手法。虽然该书迅速颁发到全国各地的学宫,定为四书文的程式,但是随着"坊选之禁"的弛禁,大量出现的坊选闱墨更能反映不断变化的科场风气,而且卷帙较小,易于揣摩,反而取代《钦定四书文》成为"士子之矩矱"。这不仅违背了乾隆帝设制的本意,而且对四书文的流变与国家的选才用人均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定四书文 方苞 厘正 坊选之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苞的八股文理念与清前期批评语境
3
作者 王同舟 陈文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作为八股文大家,方苞一再表明自己自幼即不喜八股文,抨击八股文害教化、败人材,只是“牟荣利”“取名致官”的工具,主张士人抛弃八股,致力于经史古文。但方苞的生活经历表明,他不喜时文的说法不符合实情,他对八股文还存在着极深的迷恋,... 作为八股文大家,方苞一再表明自己自幼即不喜八股文,抨击八股文害教化、败人材,只是“牟荣利”“取名致官”的工具,主张士人抛弃八股,致力于经史古文。但方苞的生活经历表明,他不喜时文的说法不符合实情,他对八股文还存在着极深的迷恋,甚至将其视为不朽之盛事。明清之际出现激烈批判八股文并要求取消八股取士制度的舆论,随着时代的推移,制度改革的动力逐渐消退,继续维系八股取士制度成为清廷的选择。方苞并没有取消八股取士制度的思想,他对八股文的抨击实际上仅落实为抵制庸滥八股,反而有利于维系这一制度的持续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八股 清代科举 八股取士 《钦定四书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经学流变、政治文化对中国科举史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维昭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7,共9页
中国古代科举史在取士科目上经历了从唐、宋的多科目取士到元、明、清的“有科无目”的变化过程,在考试文体上出现了从诗赋取士、经义取士发展到“专重四书文”的变化过程。在这过程中,王安石在其科举改革中提出“罢诗赋及明经、诸科,... 中国古代科举史在取士科目上经历了从唐、宋的多科目取士到元、明、清的“有科无目”的变化过程,在考试文体上出现了从诗赋取士、经义取士发展到“专重四书文”的变化过程。在这过程中,王安石在其科举改革中提出“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虽然仅仅推行数十年,但对当时及元、明、清三代的科举制度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界已经充分注意到王安石提出的罢诗赋而重经义,但是王安石的“罢明经、诸科”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有科无目”的制度特点更应该引起重视。元代不但沿袭了王安石的“有科无目”的制度设计,而且首次将四书作为整体确立为明经科中的第一科目,从而将理学置于经学之上。这种理学试士的做法为明、清两代所继承。元代以来的这种科举制度的变化与其政治文化上的“一学术”“一道德”的取向是紧密呼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政治 中国科举史 科举 有科无目 四书文取士 理学试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股文异名述论
5
作者 罗时进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17,共3页
八股文有十多种异名 ,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多见 ,它反映了这一文体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多方面的内涵。了解各异名产生的缘起和影响 ,对于深入研究八股文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性工作。本文根据各名称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分别述录和... 八股文有十多种异名 ,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多见 ,它反映了这一文体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多方面的内涵。了解各异名产生的缘起和影响 ,对于深入研究八股文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性工作。本文根据各名称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分别述录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 异名 八比 体结构 明朝 清朝 经义 制义 制艺 时艺 四书文 帖括 程墨 房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