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囊袋式注浆对盾构下穿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孙铁成 王爱玉 +2 位作者 张岩俊 尹显利 张文博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126,共7页
高铁路基的沉降变形是影响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盾构下穿既有高铁线路施工可诱发高铁路基沉降变形。为有效控制高铁路基沉降,基于数值模拟探究了囊袋式注浆作为高铁路基沉降主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注浆囊袋对其周围土体的影响... 高铁路基的沉降变形是影响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盾构下穿既有高铁线路施工可诱发高铁路基沉降变形。为有效控制高铁路基沉降,基于数值模拟探究了囊袋式注浆作为高铁路基沉降主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注浆囊袋对其周围土体的影响具有局部性,地层等效塑性应变随注浆体埋深的增加而增大,且塑性区厚度通常小于注浆囊袋膨胀厚度的3.0倍。囊袋的埋设深度和膨胀直径对路基抬升整治范围有影响,囊袋埋设越浅其膨胀后对路基抬升的影响效果越明显,且路基表层的隆起变形曲线符合高斯方程。提出了盾构下穿高铁路基时囊袋式注浆控制措施下路基沉降预测模型,可指导盾构下穿高铁路基的沉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沉降 囊袋式注浆 盾构下穿 主动控制措施 沉降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袋式注浆封孔法在煤矿瓦斯抽采封孔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2
作者 吴水平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8-99,103,共3页
分析了现行聚氨酯封孔法效果不良的原因,提出了囊袋式注浆封孔法,并在晋煤集团成庄矿进行了工业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囊袋式注浆封孔法比传统封孔方法在瓦斯抽采初期和中期瓦斯抽出浓度提高31%~43%,抽采后期瓦斯抽出浓度比传统聚氨... 分析了现行聚氨酯封孔法效果不良的原因,提出了囊袋式注浆封孔法,并在晋煤集团成庄矿进行了工业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囊袋式注浆封孔法比传统封孔方法在瓦斯抽采初期和中期瓦斯抽出浓度提高31%~43%,抽采后期瓦斯抽出浓度比传统聚氨酯封孔法提高了120%,封孔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囊袋式注浆 聚氨酯弹性体 封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oke-Brown准则的瓦斯抽采钻孔稳定性分析及封孔技术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松涛 孙玉宁 +1 位作者 王永龙 刘春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5-139,共5页
针对煤层瓦斯抽采钻孔稳定性差、抽采率低等问题,结合广义Hoke-Brown强度准则、有效应力原理及非线性孔隙压力分布特征,推导了钻孔围岩弹塑性区半径和应力表达式,得到了钻孔周围塑性区半径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基于理论分析,采用囊... 针对煤层瓦斯抽采钻孔稳定性差、抽采率低等问题,结合广义Hoke-Brown强度准则、有效应力原理及非线性孔隙压力分布特征,推导了钻孔围岩弹塑性区半径和应力表达式,得到了钻孔周围塑性区半径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基于理论分析,采用囊袋式注浆封孔技术,在山西某矿310207工作面回风巷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地质强度指标(GSI)和不均衡系数(λ)相比扰动性系数(D)对钻孔周围塑性区范围影响更大;当原始瓦斯压力点距离钻孔中心小于1 m时,塑性区半径受瓦斯压力影响开始显著上升。以瓦斯抽采体积分数大于30%作为衡量封孔效果的标尺,在3个月左右的观测时间内囊袋式注浆钻孔相比聚氨酯钻孔,瓦斯抽采有效时间可以延长约2个月,瓦斯平均体积分数提高约5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钻孔稳定 瓦斯抽采 塑性区半径 封孔技术 囊袋式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屑回填封孔工艺在郑煤大平矿的应用与研究
4
作者 李辉 肖云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53,57,共4页
矿井瓦斯灾害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因素之一,预抽煤层瓦斯可以有效地释放煤层中的瓦斯潜能,改变煤体本身的性质,达到消除煤层区域突出危险性的目的。为了解决郑煤集团大平煤矿井下瓦斯抽放钻孔抽采浓度低、抽放效果不达标、封孔质... 矿井瓦斯灾害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因素之一,预抽煤层瓦斯可以有效地释放煤层中的瓦斯潜能,改变煤体本身的性质,达到消除煤层区域突出危险性的目的。为了解决郑煤集团大平煤矿井下瓦斯抽放钻孔抽采浓度低、抽放效果不达标、封孔质量差等问题,介绍了一种新型瓦斯抽采钻孔的封孔工艺,即钻屑回填囊袋式带压注浆封孔方法,并对其封孔原理、封孔方法、封孔效果和封孔成本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与大平矿现用的聚氨酯封孔工艺相对比,在封孔效果、封孔效率、工人劳动强度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在实验室和大平矿井下实际钻孔进行封孔注浆,得到了良好的封孔效果,为矿井提高瓦斯抽采效果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屑回填 封孔方法 袋式带压 聚氨酯封孔工艺 预抽煤层瓦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