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囊袋内软壳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
29
1
作者
韩卫
陈彬川
李佳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9-243,共5页
背景硬核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易导致角膜水肿和后囊膜破裂,研究证实软壳技术在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出术中能有效减轻角膜水肿,但仍存在后囊膜破裂的风险。术中将软壳技术应用于囊袋内对晶状体后囊膜是否同样可以起保护作用,目前少有...
背景硬核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易导致角膜水肿和后囊膜破裂,研究证实软壳技术在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出术中能有效减轻角膜水肿,但仍存在后囊膜破裂的风险。术中将软壳技术应用于囊袋内对晶状体后囊膜是否同样可以起保护作用,目前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囊袋内软壳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按Emery核硬度分级为Ⅳ~V级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60例168眼。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将患眼分为囊袋内软壳技术组78例80眼和常规软壳技术组82例88眼,前者术中应用囊袋内软壳技术实施3.0mm切口超声乳化术,后者术中应用常规软壳技术,2个组基线特征匹配。记录2个组术中超声乳化累计释放能量(CDE)及手术时间,观察后囊膜是否完整。分别于术后1d、1周和1个月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2个组术眼术后角膜水肿和前房炎症反应,采用TOPCON角膜内皮镜测定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测定术眼BCVA及眼压变化。结果囊袋内软壳技术组术眼CDE和手术时间分别为(20.13±8.34)%和(14.28±2.17)min,常规软壳技术组分别为(19.67±5.24)%和(15.36±3.49)min,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6,P=0.376;扭0.403,P=0.518)。术中后囊膜破裂者囊袋内软壳技术组1眼,常规软壳技术组7眼。囊袋内软壳技术组术眼术后1d、1周和1个月BCVA≥0.5者分别占78%、83%和92%,常规软壳技术组分别为56%、71%和89%,囊袋内软壳技术组在术后1d和1周BCVA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130,P=0.027;x2=4.361,P=0.032)。囊袋内软壳技术组和常规软壳技术组术眼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6.97%和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2个组间在术前和术后1周眼压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囊袋内软壳技术组术后1d的眼压值为(20.16±4.23)mmHg(1mmHg=0.133kPa),明显高于常规软壳技术组的(17.38±5.2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1,P=0.037)。结论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囊袋内软壳技术的术眼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常规软壳技术低,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硬核白内障
超声乳化
囊袋内软壳技术
治疗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囊袋内软壳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
29
1
作者
韩卫
陈彬川
李佳佳
机构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9-243,共5页
基金
郑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121PCXTD523)
文摘
背景硬核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易导致角膜水肿和后囊膜破裂,研究证实软壳技术在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出术中能有效减轻角膜水肿,但仍存在后囊膜破裂的风险。术中将软壳技术应用于囊袋内对晶状体后囊膜是否同样可以起保护作用,目前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囊袋内软壳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按Emery核硬度分级为Ⅳ~V级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60例168眼。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将患眼分为囊袋内软壳技术组78例80眼和常规软壳技术组82例88眼,前者术中应用囊袋内软壳技术实施3.0mm切口超声乳化术,后者术中应用常规软壳技术,2个组基线特征匹配。记录2个组术中超声乳化累计释放能量(CDE)及手术时间,观察后囊膜是否完整。分别于术后1d、1周和1个月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2个组术眼术后角膜水肿和前房炎症反应,采用TOPCON角膜内皮镜测定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测定术眼BCVA及眼压变化。结果囊袋内软壳技术组术眼CDE和手术时间分别为(20.13±8.34)%和(14.28±2.17)min,常规软壳技术组分别为(19.67±5.24)%和(15.36±3.49)min,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6,P=0.376;扭0.403,P=0.518)。术中后囊膜破裂者囊袋内软壳技术组1眼,常规软壳技术组7眼。囊袋内软壳技术组术眼术后1d、1周和1个月BCVA≥0.5者分别占78%、83%和92%,常规软壳技术组分别为56%、71%和89%,囊袋内软壳技术组在术后1d和1周BCVA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130,P=0.027;x2=4.361,P=0.032)。囊袋内软壳技术组和常规软壳技术组术眼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6.97%和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2个组间在术前和术后1周眼压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囊袋内软壳技术组术后1d的眼压值为(20.16±4.23)mmHg(1mmHg=0.133kPa),明显高于常规软壳技术组的(17.38±5.2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1,P=0.037)。结论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囊袋内软壳技术的术眼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常规软壳技术低,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硬核白内障
超声乳化
囊袋内软壳技术
治疗效果
安全性
Keywords
Cataract/surgery
Cataract, hard nuclear
Phacoemulsification
Soft-shell technique incapsular bag
Treatment outcomes
Safety
分类号
R779.66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囊袋内软壳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韩卫
陈彬川
李佳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