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氨酸转运体亚型谷氨酸转运体1与其调控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成敏 颜慧 宫泽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64-1268,共5页
胞外谷氨酸浓度的动态平衡是由谷氨酸转运体精确调控的,谷氨酸转运体功能或表达失调时导致胞外谷氨酸水平异常,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其中谷氨酸转运体1(GLT-1)起着"谷氨酸泵"作用,近年来还发现了仅在肽链C末端发生改变的G... 胞外谷氨酸浓度的动态平衡是由谷氨酸转运体精确调控的,谷氨酸转运体功能或表达失调时导致胞外谷氨酸水平异常,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其中谷氨酸转运体1(GLT-1)起着"谷氨酸泵"作用,近年来还发现了仅在肽链C末端发生改变的GLT-1剪切变异体;其中GLT-1a、GLT-1b和GLT-1v发现与某些疾病具有相关性。药物调控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或功能,维持胞外谷氨酸正常浓度,能有效改善病理状况。目前已有多种药物被报道对谷氨酸转运体具有激动或抑制作用,如能够上调GLT-1活性的药物有头孢曲松、苯环己哌啶、胞二磷胆碱、利鲁唑、凝血酶、蛋白激酶B等;下调GLT-1活性的药物有依托咪酯、氯氮平、天冬酰胺类衍生物、内皮素等。该文将调控谷氨酸转运体的药物做一总结,为药物开发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囊泡型谷氨酸转运体 质膜谷氨酸转运体 谷氨酸转动体1 药物调控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中VGluT1样阳性胞体和终末的生后发育、分布以及与PAG样阳性神经元的联系
2
作者 庞有旺 张富兴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3-498,共6页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在光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脑干内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中I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样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终末的生后发育、表达和分布以及与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P...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在光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脑干内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中I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样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终末的生后发育、表达和分布以及与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PAG)样阳性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1)新生(P0)大鼠所有的三叉神经中脑核(Vme)神经元的胞体内均可观察到VGluT1的表达,3d(P3)时,VGluT1的表达最强,之后至P11,VGluT1的表达随着发育逐渐下降。P11后,在Vme神经元的胞体内未检测到VGluT1样免疫阳性产物,但在阴性胞体周围可观察到VGluT1样免疫阳性终末分布;(2)生后0d,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及其邻接的外侧网状结构(Vodm-LRF)、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背内侧部(Vpdm)和三叉上核尾外侧部(Vsup-CL)内已可观察到VGluT1样阳性纤维终末分布。生后7d,VGluT1样阳性纤维终末开始在三叉神经运动核腹侧区(AVM)、上橄榄核背侧区(ADO)出现;(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于生后12d在Vme、Vodm和Vpdm内和生后21d在Vsup-CL内分别观察到一些VGluT1样阳性终末与PAG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密切接触。以上结果提示:VGluT1可能与生后发育过程中大鼠脑干内三叉神经本体感觉中枢通路的兴奋性联系的建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转运体 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 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 发育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大鼠脚桥核可塑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冯杰扬 陈杨葭 +4 位作者 郭磊 钟剑锋 张桂通 刘佳 叶超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4-630,共7页
目的:探索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大鼠脚桥核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24只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未训练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用美国NYU脊髓冲击损伤仪制作大鼠T10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采用PET-CT、免疫荧光染色及BBB评分... 目的:探索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大鼠脚桥核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24只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未训练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用美国NYU脊髓冲击损伤仪制作大鼠T10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采用PET-CT、免疫荧光染色及BBB评分观察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iSCI)大鼠中脑运动区(MLR)脚桥核可塑性变化和后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结果:减重步行训练组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在造模后4周、7周两个时间点的分值均较未训练组高(P<0.05)。假手术组大鼠在造模后1周、4周、7周3个时间点的BBB评分值均明显高于训练组和未训练组(P<0.01)。虽然训练组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的标准摄取值(SUV)的平均值较未训练组增高,而且假手术组的SUV值最高,但三组SUV值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神经元特异性核抗原(Neu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训练组、未训练组、假手术组三组间大鼠脚桥核的神经元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脚桥核2型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GLUT2)的积分光密度值(IOD)比较,假手术组IOD表达最高,训练组较未训练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能够明显提高i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其脚桥核中谷氨酸能信号传递,而且iSCI后大鼠中脑脚桥核的整体代谢及神经元数量无明显改变。因此认为脚桥核的谷氨酸表达增强是减重步行训练使iSCI大鼠后肢步行功能改善的原因之一。减重步行训练能使脚桥核发生神经递质表达层面的可塑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减重步行训练 脚桥核 2谷氨酸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坐骨神经完全结扎对大鼠腰段背根神经节内VGluT1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屈金良 李金莲 +2 位作者 熊抗辉 刘涛 庞有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6-290,共5页
本实验将大鼠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和单侧坐骨神经完全结扎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中性红复染的方法分别观察了正常大鼠和单侧坐骨神经完全结扎后存活不同时间组大鼠腰4(L4)节段的背根神经节(DRG)内Ⅰ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 本实验将大鼠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和单侧坐骨神经完全结扎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中性红复染的方法分别观察了正常大鼠和单侧坐骨神经完全结扎后存活不同时间组大鼠腰4(L4)节段的背根神经节(DRG)内Ⅰ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样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其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1)正常大鼠L4节段的DRG内可观察到VGluT1样阳性产物呈点状或斑状分布于胞浆内,有大约71、5%的DRG细胞表达VGluT1样免疫阳性,其中以大型(〉40μm)和中等大小(20~40μm)的神经元为主(分别占整个VGluT1样阳性细胞总数的30.7%和65.9%);(2)坐骨神经结扎后第1、2d,在结扎同侧L4节段的DRG内未检测到VGluT1样阳性神经元数量的明显变化;但自术后第4d开始,VGluT1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随术后存活时问的延长逐渐减少。结扎1-4周大鼠DRG内VGluT1样阳性神经元数量在同一个动物的手术侧与对照侧相比有明显减少(P〈0、01);而结扎1-4周大鼠的手术侧DRG内VGluT1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也明显低于结扎1~3d大鼠的手术侧(P〈0.05或P〈0.01)。以上结果表明,DRG内合成VGluT1样阳性物质的神经元主要是大、中型细胞,DRG细胞可通过轴浆流将VGLIuT1向周围突运输,故外周神经的损伤很易影响到DRG神经元内VGluT1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转运体 免疫细胞化学 背根神经节 坐骨神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