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囊体扩张主动控制桩基水平变形机理分析
1
作者 黄建友 闫宇涛 +4 位作者 刁钰 郑刚 李凯 贾建伟 刘永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5,共11页
囊体扩张是一种新型地下结构变形主动控制技术,然而其在桩基变形控制机理方面尚未深入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探究了囊体扩张控制桩基水平变形机理,分析了囊体扩张引起桩基和土体变形特性以及囊体-土体-桩体之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扩张直... 囊体扩张是一种新型地下结构变形主动控制技术,然而其在桩基变形控制机理方面尚未深入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探究了囊体扩张控制桩基水平变形机理,分析了囊体扩张引起桩基和土体变形特性以及囊体-土体-桩体之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扩张直径0.5 m的囊体对直径为1.2 m的桩可产生最大5.5 mm水平变形,控制效率为60%,囊体扩张对桩基水平变形控制效果良好。囊体扩张会引起邻近土体产生较大的超孔隙水压力,而孔压消散会导致土体压缩而降低桩基控制效率。当扩张距离较小时,桩径对囊体扩张控制效果影响显著。囊体扩张对桩径为0.4~1.6m的桩均有一定的变形控制效果,尤其适用于小直径桩基的变形控制。随扩张直径的增大,桩基最大水平位移近乎呈线性增大。此外,桩基水平变形随扩张距离增大而减小,但由于扩张对周围孔隙水压力影响范围有限,导致控制效率呈增大趋势。双排囊体扩张控制变形中“遮拦效应”和“反力效应”明显,控制桩基变形应遵循“先远后近,逐排扩张”的原则,以提高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体扩张 桩基 变形控制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引起环境变形囊体扩张主动控制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郑刚 苏奕铭 +4 位作者 刁钰 黄建友 赵玉波 王岁军 陈昊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0-92,共13页
基坑工程引起的环境变形是其核心控制目标。目前广泛采用的被动控制技术,难以满足精细化变形控制的要求,尤其是邻近基坑的地铁隧道、高铁等所需的毫米级控制要求。针对上述问题,研究提出精细化囊体扩张实时主动控制技术。首先,开展囊体... 基坑工程引起的环境变形是其核心控制目标。目前广泛采用的被动控制技术,难以满足精细化变形控制的要求,尤其是邻近基坑的地铁隧道、高铁等所需的毫米级控制要求。针对上述问题,研究提出精细化囊体扩张实时主动控制技术。首先,开展囊体扩张技术控制土体变形的原位试验,证明囊体扩张技术可以更好地对邻近土体实现定向、定位、定量的精准“靶向”变形控制,相比袖阀管注浆变形控制更准,控制效率更高。进一步,开展囊体扩张技术控制桩基、隧道变形的原位试验,验证囊体扩张技术可准确、高效地控制地下结构变形。单孔囊体扩张引起邻近土体、桩和隧道的变形均符合高斯曲线模式,对桩基、隧道变形的控制效率高达55.6%和69.2%。相对于传统变形被动控制技术,在变形控制能力、节约造价、工期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最后,囊体扩张实时主动控制技术成功应用于邻近基坑地铁隧道的变形控制,不仅实时有效地控制了隧道变形,还取消了基坑分区开挖,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体扩张 主动控制 原位试验 基坑 桩基 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PKP与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伴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罗彬 熊宏林 +2 位作者 胡彪 苟光勇 曾晓勇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3期29-31,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经皮椎体成形术(PKP)与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伴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1月赤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伴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3...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经皮椎体成形术(PKP)与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伴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1月赤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伴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VP组(n=50,实施PVP)、PKP组(n=46,实施PKP)和编织囊袋组(n=42,实施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比较三组手术效果。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比较,PVP组<PKP组<编织囊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三组疼痛评分低于术前,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3个月,三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术前,伤椎Cobb角小于术前;组间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改善幅度比较,PVP组<PKP组<编织囊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PKP与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伴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有一定效果,其中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手术时间更短,在伤椎椎体解剖形态恢复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成形术 编织扩张成形术 周壁破损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多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煜 李自涛 +1 位作者 朱雷 孙明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多椎体压缩性骨折(OMVCFs)的效果。方法OMVCFs患者27例,骨折椎体共85节。行PKP手术治疗。术前24h、术后24h、术后6个月时,行疼痛视觉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测算术...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多椎体压缩性骨折(OMVCFs)的效果。方法OMVCFs患者27例,骨折椎体共85节。行PKP手术治疗。术前24h、术后24h、术后6个月时,行疼痛视觉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测算术后椎体Cobb角及伤椎椎体中间高度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69~146min,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VAS优良率为93%。术后无一例出现骨水泥渗漏进入椎管、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前24h、术后24h、术后6个月患者VAS分别为(7.83±1.66)、(2.94±0.60)、(1.86±0.43)分,Cobb角分别为17.35°±6.23°、8.21°±1.67°、9.52°±2.05°,术后24h、术后6个月患者VAS及Cobb角均低于术前(P均〈0.05)。结论PKP治疗OMVCFs疗效较好,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部分椎体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扩张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退旋转法穿刺技术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于亮 顾勇杰 +4 位作者 蒋伟宇 赵刘军 张吉辉 马维虎 徐荣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9期814-819,共6页
目的:探讨倒退旋转法穿刺技术辅助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 目的:探讨倒退旋转法穿刺技术辅助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取经皮穿刺球囊撑开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穿刺位置不良的100例OVCFs患者,均为单节段骨折,受伤或出现明显腰痛时间<1个月,伴有局部压痛、叩击痛,胸腰部活动受限。根据术中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倒退旋转法穿刺组及传统穿刺组,每组各50例。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放射透视次数、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00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随访均超过1年。倒退旋转法穿刺组手术时间(21.5±5.9)min,术中穿刺C形臂X线透视(7.7±1.3)次,每椎骨水泥注入量(4.6±0.8)ml;术前VAS评分为8.3±0.9,术后1年为2.3±0.8。传统穿刺组手术时间(30.2±7.5)min,术中穿刺C形臂X线透视(14.3±2.0)次,骨水泥注入量(4.3±1.0)ml;术前VAS评分为8.1±1.0,术后1年为2.6±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术后1年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穿刺C形臂X线透视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KP手术中对于首次穿刺位置不良者,运用倒退旋转法穿刺技术可以快速改变穿刺针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达到理想穿刺靶点,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X线透视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球扩张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孙长惠 岑建平 +1 位作者 陆炯 李鸿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7期67-68,共2页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23例(28个椎体),记录畸形纠正情况、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4-79周,所有患者椎体前壁...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23例(28个椎体),记录畸形纠正情况、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4-79周,所有患者椎体前壁和中壁较术前分别平均增高4.3、3.7mm;Cobb’s角平均减少3.15。;VAS评分较术前平均减少6.08分;骨水泥椎体外渗漏发生率为10.7%。结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可恢复椎体高度,能迅速缓解疼痛,增加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扩张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立兴 梁云川 +5 位作者 张斌 吴海龙 郭尔斐 宋亮亮 张帅 武建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2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3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骨二科因OVCFs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PKP手术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3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骨二科因OVCFs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PKP手术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椎体数目、骨密度、椎体压缩程度及骨水泥注入量。按年龄、性别、椎体数目、骨密度、椎体压缩程度、骨水泥注入量及手术方式的不同分别分组后,比较各组JOA评分的改善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最长随访时间61个月,平均25.8个月;男54例,女66例;年龄47~97岁,平均64.5岁;JOA评分改善率为(52.7±21.3)%。按骨密度、骨折椎体数目及术后椎体压缩程度的不同分组后,每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性别、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水泥注入量及手术方式的不同分组后,每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术后椎体压缩程度、骨折椎体数目是影响JOA评分改善率的主要因素(OR=5.217、3.163、1.924,P<0.05)。结论 PKP治疗OVCFs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确病椎数目并准确定位,尽可能恢复病椎高度,合理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扩张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 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4
8
作者 孔庆华 鲁彧 +1 位作者 王峰 秦祥德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3期84-85,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67个椎体)老年OVCF患者采用PKP治疗,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观察术前、术后骨折椎体后凸畸形角度的变...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67个椎体)老年OVCF患者采用PKP治疗,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观察术前、术后骨折椎体后凸畸形角度的变化及椎体高度的变化,评价伤椎的复位效果。结果 VAS评分术前平均8.5分,术后平均2.2分,术前与术后比较P<0.05。伤椎前缘高度术前(1.6±0.3)cm,术后(2.4±0.2)cm,术后随访为(2.3土0.3)cm,术前与术后比较P<0.05。Cobb角术前为28.1°±5.0°,术后为15.6°±3.8°,术后随访为16.7°±4.2°,术前与术后比较P<0.05。结论 PKP治疗老年新鲜OVCF能矫正后凸畸形,且止痛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扩张后凸成形术 压缩性骨折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AO-A型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勇 张征石 +2 位作者 陈吉 承彬 汤国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9期91-94,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PKP)治疗AO-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60例AO-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PKP)治疗AO-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60例AO-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采用Wiltse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KP治疗。记录患者手术创伤及出血情况、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术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变化及生活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高于术前,后凸Cobb角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7 d时VAS评分低于术前,术后7 d时VAS评分低于术后3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 d时VAS评分高于术前,术后7 d时VAS评分低于术后3 d时及术前;观察组术后1、3及7 d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AO-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经皮椎扩张成形术 AO-A型胸腰椎骨折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宏 陈小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3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5月收治的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30例患者,按照VAS评分、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5月收治的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30例患者,按照VAS评分、影像学资料、Oswestry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疼痛、椎体高度和Cobb角、日常活动功能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有7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术后患者腰痛均明显缓解,随访7~26个月,平均14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7.4±1.7)分下降至术后的(1.8±1.1)分,最终随访为(1.6±0.8)分;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为(40.00±1.16)分,术后为(17.00±2.11)分,末次随访为(15.00±1.41)分;椎体前缘的高度术前平均为(0.8±0.1)cm,术后为(1.2±0.3)cm,末次随访为(1.2±0.3)cm;伤椎后凸角度术前平均为(28.2±5.3)°,术后为(19.2±4.8)°,末次随访为(19.4±5.1)°。各指标术后与术前、最终随访时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最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并且远期稳定性较好,适用于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的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骨质疏松 脊柱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妍 掌孝荣 刘克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767-768,共2页
关键词 扩张后凸成形术 手术配合 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 微创 经皮穿刺 疼痛症状 压缩椎 后凸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4
12
作者 卞建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3期76-77,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选择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椎体成形术(PVP)组(20例)和PKP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两组脊柱功...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选择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椎体成形术(PVP)组(20例)和PKP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两组脊柱功能JOA评分均有升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有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JOA评分(16.85±1.30)分高于PVP组的(12.45±1.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伤椎前缘丢失高度、伤椎中缘丢失高度、Cobb角均出现明显下降,且PKP组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 PV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与PVP术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均有效果,但PKP能够更明显改善伤椎高度,缓解疼痛,有助于椎体高度及Cobb角改善,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 脊柱压缩骨折 扩张后凸成形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球囊扩张BKP治疗初次单一节段椎体强化术后新发OVCF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达玮 孟斌 +3 位作者 钮俊杰 陈广东 邹俊 杨惠林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2期2185-2187,共3页
目的探索二次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KP)治疗初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特点和疗效。方法共纳入29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历了初次椎体强化术后新发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且接受了二次BKP术治疗。其中24... 目的探索二次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KP)治疗初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特点和疗效。方法共纳入29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历了初次椎体强化术后新发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且接受了二次BKP术治疗。其中24例患者经历单一节段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5例患者为2节段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指数(ODI)分别用于评估患者的疼痛以及功能,局部后凸角和椎体高度百分比用于影像学测量和对比,并分别于二次BKP术前、二次BKP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间点记录和对比。结果纳入的29例患者,共34个椎体接受了二次BKP术。初次骨折节段21例,二次骨折节段26个椎体集中在胸腰段脊柱(T11-L2)。23个椎体为邻近节段椎体新发压缩性骨折,11例患者在远节节段椎体新发压缩性骨折。在VAS评分、ODI评分以及局部后凸角以及椎体高度百分比方面,较二次BKP术前,患者在二次BKP术后均获得了显著改善(P〈0.05),且在末次随访中均能够维持这一改善。结论二次BKP术对于初次BK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仍然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即刻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后凸成形术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指数 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对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卢斌 孟莉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2023-2026,共4页
目的 浅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对脊椎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 目的 浅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对脊椎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组间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影像学参数以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 d、1个月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ODI评分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影像学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影像学参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过程中,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扩张成形术 脊柱胸腰段 压缩性骨折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环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9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接受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均接受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时间最短50 min,最长123 min,平均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接受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均接受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时间最短50 min,最长123 min,平均手术时间(90.5±30.5)min;术中出血量最少15 ml,最多42 ml,平均术中出血量(28.5±9.5)ml.患者在围术期内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1.75±0.95)分、Cobb角为(12.98±2.65)°、椎体前缘高度为(73.55±12.44)%、椎体中缘高度为(76.55±12.86)%,均优于术前的(8.56±1.25)分、(23.65±3.55)°、(55.72±13.95)%、(57.62±16.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62例患者均骨折愈合良好,没有出现畸形愈合的情况.随访过程中有1例骨水泥渗漏、1例椎弓根内渗漏,并发症发生率为3.23%.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5期64-64,66,共2页
目的:探究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1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目的:探究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1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皮球扩张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左归丸配合双侧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江和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6期823-825,共3页
目的:探讨加减左归丸配合双侧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经皮双侧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组采用加减左... 目的:探讨加减左归丸配合双侧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经皮双侧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组采用加减左归丸口服配合经皮双侧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2组术后3d、2个月分别行VAS评分和疗效评价,比较治疗效果。结果:2组在术后3d,VAS评分基本相同,而2个月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个月后在临床疗效上,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加减左归丸配合双侧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优于单纯采用经皮双侧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左归丸 双侧球扩张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鹏程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9期192-193,共2页
目的 :研究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 目的 :研究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椎体前缘的高度、椎体中央的高度、胸椎脊柱的后凸角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使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经皮穿刺球扩张后凸成形术 胸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仙汤联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伟国 王想福 +3 位作者 叶丙霖 石瑞芳 陈晓娟 葛黁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二仙汤联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2例绝经后OVCF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PKP及钙尔奇D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 目的观察二仙汤联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2例绝经后OVCF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PKP及钙尔奇D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二仙汤,每日1剂,早晚2次口服,服药5 d停2 d。2组均6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椎体再骨折率、骨密度,监测不良反应。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明显降低,骨密度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体再骨折率为3.22%(1/31),对照组为16.12%(5/3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未见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结论二仙汤联合PKP治疗绝经后OVCFs,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骨量丢失,降低再骨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仙汤 经皮球扩张后凸成形术 绝经后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手术配合
20
作者 张晓燕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9年第12期64-65,共2页
总结10例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手术配合经验。包括术前完善各项检查,细致的心理护理,术中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手术体位的正确摆放和熟练的护理配合,认为娴熟的手术配合,细致的护理是手术安全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经皮球扩张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