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111)面上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倪哲明 施炜 +1 位作者 夏明玉 薛继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53-2362,共10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噻吩在Au(111)面上的吸附模式,并探讨了其在Au(111)面上可能的加氢脱硫反应机理,对不同机理下各个基元反应的过渡态进行了筛选,得到了各个步骤的能量变化及所需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噻吩在Au(111)面上以S端...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噻吩在Au(111)面上的吸附模式,并探讨了其在Au(111)面上可能的加氢脱硫反应机理,对不同机理下各个基元反应的过渡态进行了筛选,得到了各个步骤的能量变化及所需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噻吩在Au(111)面上以S端倾斜吸附在Top位时最稳定.直接脱硫机理表明,其所需活化能较低,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脱硫反应产率,但脱硫产物较难控制;间接脱硫机理表明,脱硫反应最可能按照加氢异构方式进行,降低温度有利于脱硫反应产率的提高.随着反应的进行,噻吩环中的C—S键键长逐渐增大,键能逐渐减小,有利于C—S键断裂,具体步骤为:(1)C4H4S+H2→α,α-C4H6S;(2)α,α-C4H6S+H2→C4H8S;(3)C4H8S+H2→C4H10+S,其中S原子的脱去步骤所需活化能最高,为反应的限速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Au(111)面 噻吩加氢脱硫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前驱液pH值对Au-Pd/SiO_2催化剂上噻吩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麻春艳 金明善 +2 位作者 廖卫平 何涛 索掌怀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57,共5页
考察了金前驱液的pH值对Au-Pd/SiO2双金属催化剂用于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活性的影响,应用N2吸附,X-光粉末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技术对该催化剂的物性与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当金前驱液的pH值为7时制得的双金属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加... 考察了金前驱液的pH值对Au-Pd/SiO2双金属催化剂用于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活性的影响,应用N2吸附,X-光粉末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技术对该催化剂的物性与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当金前驱液的pH值为7时制得的双金属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加氢脱硫活性,并具有最小的孔径,该催化剂以PdO相与Au0相共存.与Pd/SiO2催化剂相比,Au-Pd/SiO2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提高.虽然AuxPdy合金相的生成对提高双金属催化剂的脱硫活性不利,但能明显改善催化剂的抗硫中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Au-Pd双金属催化剂 溶液PH值 噻吩加氢脱硫
原文传递
Co、Mo掺杂对Ni/ZnO-ZrO_2催化剂催化噻吩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石秋杰 杨静 李包友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4,共5页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ZnO-ZrO2载体,并采用浸渍法制备了镍基催化剂,以噻吩加氢脱硫反应为探针考察了Co、Mo的掺杂对Ni/ZnO-ZrO2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NH3吸附红外光谱(IR)、程序升温脱附(TPD)、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ZnO-ZrO2载体,并采用浸渍法制备了镍基催化剂,以噻吩加氢脱硫反应为探针考察了Co、Mo的掺杂对Ni/ZnO-ZrO2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NH3吸附红外光谱(IR)、程序升温脱附(TPD)、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ZnO-ZrO2复合载体对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有一定的活性,反应温度为400℃时噻吩转化率为6.4%;Co的加入提高了Ni/ZnO-ZrO2的催化活性,噻吩转化率可达97.3%;相反,Mo的掺杂则降低了Ni/ZnO-ZrO2的催化活性,噻吩转化率为65.0%.这是由于Co的掺杂使活性组分Ni分散度提高,氧化态的Ni变得容易还原,在同样的还原条件下催化剂表面有更多的活性中心;而Mo掺杂则使Ni/ZnO-ZrO2催化剂中氧化态的Ni变得难以还原,部分以NiO形式存在,活性中心数量减少.三种催化剂表面均存在L酸中心,Co掺杂使Ni/ZnO-ZrO2催化剂表面弱酸中心和中等强度酸中心的强度及数量均增大,Mo掺杂则减弱了催化剂表面弱酸中心和中强酸中心的强度,对其酸量则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加氢脱硫 CO Mo掺杂 Ni/ZnO—ZrO2
原文传递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甲基噻吩在硫化钼团簇上的吸附行为
4
作者 凌明利 李强 +1 位作者 张晓彤 宋丽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0-55,共6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噻吩和甲基噻吩在硫化钼团簇的不饱和钼上的吸附行为,考察甲基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行吸附比垂直吸附更稳定;噻吩和甲基噻吩在Mo16S32团簇上的平行吸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3-二甲基噻吩>3-甲基噻...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噻吩和甲基噻吩在硫化钼团簇的不饱和钼上的吸附行为,考察甲基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行吸附比垂直吸附更稳定;噻吩和甲基噻吩在Mo16S32团簇上的平行吸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3-二甲基噻吩>3-甲基噻吩>3,4-二甲基噻吩>2,4-二甲基噻吩>噻吩>2-甲基噻吩>2,5-二甲基噻吩;噻吩上含有一个甲基时,甲基位于3位有利于吸附,位于2位不利于吸附;噻吩上含有两个甲基时,吸附能力随着两个甲基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通过键长、Mayer键级、Mulliken布局数分析可知,吸附后甲基噻吩环上C—S的键长增加、键级减弱,噻吩环上各原子杂化轨道上的电子流向Mo原子,Mo原子部分d轨道上的电子反馈到噻吩环的反键轨道,甲基噻吩得到活化,有利于后续的噻吩环加氢亲电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噻吩加氢脱硫 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化钼团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odesulfurization of dibenzothiophene over NiMoP/Al_(2)O_(3) bimetallic phosphide catalyst
5
作者 ZHANG Liangliang LU Jiaping +4 位作者 LI Wanxi LI Boqiong XUE Cailong KANG Hefei LIU Yajie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72-1080,共9页
Preparation of highly active hydrodesulfurization catalysts is extremely meaningful for the sulfur removal from thiophene substances.In this work,commercial nano-Al_(2)O_(3)with mesoporous structure supported monometa... Preparation of highly active hydrodesulfurization catalysts is extremely meaningful for the sulfur removal from thiophene substances.In this work,commercial nano-Al_(2)O_(3)with mesoporous structure supported monometallic phosphide(NiP/Al_(2)O_(3)and MoP/Al_(2)O_(3))and bimetallic phosphide(NiMoP/Al_(2)O_(3)with various Ni/Mo molar ratio)catalysts a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X-ray diffraction(XRD)result shows the Ni/Mo molar ratio affect the crystal phase in catalyst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characterizations co-confirm the interact between Ni and Mo elements in bimetallic phosphide.Catalyst evaluation in hydrodesulfurization of dibenzothiophene shows that bimetallic phosphide samples exhibit better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an monometallic phosphide.62.1%conversion and 86.3%biphenyl selectivity with 30 h stability are achieved over NiMoP/Al_(2)O_(3)(Ni/Mo=1∶1)catalyst at 400℃under 3 MPa H_(2).All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improved activity of bimetallic phosphide owes to the Ni-Mo synergistic effect in NiMoP/Al_(2)O_(3)(Ni/Mo=1∶1)catalyst.This finding provides a guide to the design of bimetallic catalyst with synergistic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etallic phosphide HYDRODESULFURIZATION DIBENZOTHIOPHENE synergistic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