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系统生物学与宿主靶向抗病毒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伯晓晨 杨静 王升启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以病毒蛋白为靶的抗病毒药物面临易产生耐药、抗病毒谱较窄等诸多问题,宿主分子靶向已经成目前抗病毒药物研究的重要策略,宿主靶标的辨识是宿主靶向药物设计的关键。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将成为抗病毒药物宿主靶标辨识和宿... 以病毒蛋白为靶的抗病毒药物面临易产生耐药、抗病毒谱较窄等诸多问题,宿主分子靶向已经成目前抗病毒药物研究的重要策略,宿主靶标的辨识是宿主靶向药物设计的关键。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将成为抗病毒药物宿主靶标辨识和宿主-病毒联合靶向治疗策略设计提供有力工具。近年来通过蛋白质组学、大规模基因沉默、基因芯片等实验得到了大量的病毒感染相关宿主分子和病毒-宿主分子相互作用关系,为在病毒-宿主分子网络水平揭示病毒生存策略奠定了基础。整合病毒感染基因表达谱和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可以构建病毒感染激活网络,进而通过网络分析获得关键的宿主因子。正在发展的动态蛋白质组学和动态网络分析技术将为建立更加真实的病毒-宿主分子网络模型,进而辨识有效的宿主靶标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药物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组学 宿主靶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C蛋白与宿主β-actin相互作用的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泓 李丹 +7 位作者 陈佳宁 李素 何文瑞 冯烁 贺番 廖亚金 孙元 胡永浩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95-1999,共5页
为了研究猪瘟病毒(CSFV)和宿主间的相互作用,采用Co-IP方法,利用CSFV C蛋白从PK-15细胞中钓取与其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质,经SDS-PAGE电泳,银染,选取差异条带,进行质谱分析,选取β-actin蛋白作为研究的对象。经内源性Co-IP试验和GST pulld... 为了研究猪瘟病毒(CSFV)和宿主间的相互作用,采用Co-IP方法,利用CSFV C蛋白从PK-15细胞中钓取与其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质,经SDS-PAGE电泳,银染,选取差异条带,进行质谱分析,选取β-actin蛋白作为研究的对象。经内源性Co-IP试验和GST pulldown试验进一步证实CSFV C蛋白和β-actin可以特异性结合,激光共聚焦试验表明两者共定位于细胞质。本研究表明CSFV C蛋白与宿主细胞β-actin蛋白存在相互作用,为深入研究CSFV蛋白质与宿主蛋白质间相互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C蛋白 Β-ACTIN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状噬菌体感染宿主早期的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熊理凤 阚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3-376,共4页
关键词 丝状噬菌体 相互作用 人体感染 宿主 细菌耐药性 早期 基因水平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对肿瘤的影响机制及其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肖宇洋 马毓阳 +3 位作者 张奕博 陈橙 孟阳 赵明一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0-477,共8页
癌症对人类健康威胁巨大,探索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和治疗策略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噬菌体是人体微生物组的组成部分,研究显示噬菌体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在肿瘤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从噬菌体与癌细胞的相互作用、... 癌症对人类健康威胁巨大,探索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和治疗策略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噬菌体是人体微生物组的组成部分,研究显示噬菌体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在肿瘤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从噬菌体与癌细胞的相互作用、对细菌的作用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3个方面阐述噬菌体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机制,并介绍了噬菌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策略及其应用潜力,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肿瘤 噬菌体-细菌相互作用 噬菌体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衣壳蛋白与宿主丝/苏氨酸蛋白激酶N1相互作用的鉴定
5
作者 何文瑞 廖亚金 +4 位作者 李素 冯烁 董泓 陈佳宁 仇华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95-498,共4页
为筛选并鉴定与猪瘟病毒(CSFV)衣壳(C)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研究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CSFV C蛋白为诱饵从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 DNA表达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共筛选到6种蛋白,分别为ATP5B、SON3、PKN1、PCBP1、R... 为筛选并鉴定与猪瘟病毒(CSFV)衣壳(C)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研究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CSFV C蛋白为诱饵从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 DNA表达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共筛选到6种蛋白,分别为ATP5B、SON3、PKN1、PCBP1、RPS20和IQGAP1,根据Gene Ontology分析结果,这些蛋白分别参与细胞的增殖和代谢等过程。本研究选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N1(PKN1)进行进一步验证,经酵母共转化试验、免疫共沉淀试验和GST pull-down试验证实,宿主PKN1蛋白与CSFV C蛋白之间存在特异性结合。本研究首次证明PKN1与CSFV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进一步研究PKN1蛋白在CSFV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C蛋白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N1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状病毒与昆虫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孟庆峰 刘晓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25-933,共9页
杆状病毒与昆虫宿主相互作用是一种基本的分子和生态问题,不仅在农业上,而且在真核表达系统、基因治疗、蛋白表面展示系统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杆状病毒还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病毒杀虫剂,而且对环境来说是安全的。... 杆状病毒与昆虫宿主相互作用是一种基本的分子和生态问题,不仅在农业上,而且在真核表达系统、基因治疗、蛋白表面展示系统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杆状病毒还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病毒杀虫剂,而且对环境来说是安全的。研究这些相互作用也产生了许多重要和有价值的发现。杆状病毒生命循环中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病毒,即包埋型病毒粒子(occlusion derived virus,ODV)和出芽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us,BV)。ODV包裹于多角体中,主要负责宿主的原发感染;而BV由感染的宿主细胞释放后引发继发感染。病毒侵染起始于敏感的昆虫宿主食用了污染包涵体病毒的植物。在宿主中肠的碱性环境中,多角体溶解释放ODV,ODV与宿主肠道柱状上皮细胞细胞膜融合,通过内吞体进入细胞。之后核衣壳从内吞体中逃脱并被转运到细胞核。病毒转录和复制在细胞核进行,新生的BV粒子从基底膜出芽引起全身感染。杆状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包括从病毒结合和进入时的相互作用,到宿主基因表达调节,以及修饰与调节细胞和机体所发生的生理和防御的相互作用的复杂和微妙的机制。本文主要以杆状病毒侵染昆虫宿主的过程为线索,总结和评述了杆状病毒与昆虫宿主相互作用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特别是杆状病毒基因在病毒入侵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昆虫 宿主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侵染过程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脑心肌炎病毒VP1蛋白与宿主RPS20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元峰 张昆丽 +3 位作者 薛娟 黄丽 杨玉莹 翁长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5-719,共5页
为筛选并鉴定与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 VP1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实验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BHK-21细胞cDNA酵母表达文库。酵母共转化和免疫共沉淀试验表明VP1和RPS20蛋白之间存在特异性相互作用。激光共聚焦试验显示,过表达的VP1和... 为筛选并鉴定与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 VP1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实验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BHK-21细胞cDNA酵母表达文库。酵母共转化和免疫共沉淀试验表明VP1和RPS20蛋白之间存在特异性相互作用。激光共聚焦试验显示,过表达的VP1和RPS20共定位于细胞质中。本研究初步证实了RPS20与EMCV VP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RPS20蛋白在EMCV感染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脑心肌炎病毒 VP1蛋白 核糖体蛋白S20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脑心肌炎病毒3AB蛋白与宿主蛋白RPL11相互作用的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薛娟 张昆丽 +3 位作者 张元峰 黄丽 杨玉莹 翁长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5-380,共6页
为了研究与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3AB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实验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BHK-21细胞cDNA酵母表达文库,获得6个与EMCV 3AB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RFC5、LRWD1、PIH1D1、RPL11、RPS20和LGALS1),经分析显示这些蛋白分别参与DNA... 为了研究与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3AB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实验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BHK-21细胞cDNA酵母表达文库,获得6个与EMCV 3AB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RFC5、LRWD1、PIH1D1、RPL11、RPS20和LGALS1),经分析显示这些蛋白分别参与DNA复制、有丝分裂和细胞凋亡等过程;酵母共转化试验与免疫共沉淀试验证实EMCV 3AB和RPL11两者之间存在特异性结合;激光共聚焦试验显示EMCV 3AB与RPL11共同过度表达时,二者共定位在细胞核中,而在EMCV感染状态下,3AB与RPL11主要共定位在细胞质中。另外,EMCV感染HeLa细胞能降低细胞中p53的蛋白水平,但3AB并不直接促进p53蛋白降解,表明EMCV 3AB对RPL11-MDM2-p53通路无影响。本研究发现并证实了RPL11与EMCV 3AB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RPL11蛋白在EMCV复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脑心肌炎病毒 3AB蛋白 60S核糖体蛋白L11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念珠菌细胞壁结构及其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梅一堃 谭镜璁 +2 位作者 王安君 王慧 刘宁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46-1251,共6页
白念珠菌是常见的人体条件致病真菌,其侵染人体造成的血液感染死亡率高达40%,在癌症患者中致死率高达70%,极大地增加了人体健康负担。白念珠菌细胞壁是抵御外界侵害的第一道防线,是真菌与宿主接触的第一靶点,因此细胞壁结构对于真菌-宿... 白念珠菌是常见的人体条件致病真菌,其侵染人体造成的血液感染死亡率高达40%,在癌症患者中致死率高达70%,极大地增加了人体健康负担。白念珠菌细胞壁是抵御外界侵害的第一道防线,是真菌与宿主接触的第一靶点,因此细胞壁结构对于真菌-宿主相互作用以及宿主免疫识别至关重要,是抗真菌治疗极具前景的靶点之一。当白念珠菌细胞壁的完整性遭受破坏时,细胞壁的分子结构就会受到干扰,从而导致细胞裂解和死亡。该文综述了白念珠菌细胞壁各成分的特点及其对真菌-宿主相互作用和免疫识别作用机制的影响,以期为寻找治疗白念珠菌感染的特异性靶点、筛选或鉴定更多经济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提供新的研究线索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细胞壁 真菌-宿主相互作用 免疫识别 抗真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食品中噬菌体多样性、辅助代谢功能及宿主互作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戚少含 谭贵良 +4 位作者 陈穗 李向丽 李琳 赵力超 董修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00-310,共11页
噬菌体是地球上多样性最高和最丰富的生物实体。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种生境中噬菌体组成和功能的研究日渐增多,发酵食品中噬菌体组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发酵食品中的噬菌体通过裂解循环和溶原循环两个生... 噬菌体是地球上多样性最高和最丰富的生物实体。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种生境中噬菌体组成和功能的研究日渐增多,发酵食品中噬菌体组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发酵食品中的噬菌体通过裂解循环和溶原循环两个生命周期与细菌宿主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扮演重要生态角色,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噬菌体也具有潜在辅助代谢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发酵食品风味物质形成。本文对发酵食品噬菌体研究现状和热点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发酵食品中噬菌体组成及多样性、噬菌体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辅助代谢功能以及噬菌体与宿主相互作用及机制(如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结合受体),最后对发酵食品领域噬菌体研究未来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以期为噬菌体在发酵食品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多样性 辅助代谢功能 相互作用 宿主 发酵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P32A物种特异性差异限制甲型禽流感病毒聚合酶在宿主中作用的研究
11
作者 Long J S 董晓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92-1392,共1页
当具有新抗原性的人畜共患流感病毒获得在人类中传播的能力时,流感大流行将随时可能发生。宿主范围变化受禽类病毒成分与人类宿主间兼容性的限制,包括受体偏好、病毒粒子稳定性及禽类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的在人类细胞中的低活性。哺... 当具有新抗原性的人畜共患流感病毒获得在人类中传播的能力时,流感大流行将随时可能发生。宿主范围变化受禽类病毒成分与人类宿主间兼容性的限制,包括受体偏好、病毒粒子稳定性及禽类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的在人类细胞中的低活性。哺乳动物在适应过程中,会自动选择异三聚体病毒聚合酶成分,尤其是PB2蛋白的突变体,但其作用方式尚不清楚。研究结果显示,宿主ANP32A蛋白的物种特异性差异是限制禽类病毒聚合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作用的因素。禽类ANP32A蛋白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与羧基端低复杂度酸性区结构域间还有33个氨基酸。禽类病毒侵染哺乳动物细胞后,禽类ANP32A蛋白促使禽类病毒聚合酶达到类似于哺乳动物适应聚合酶的水平。删除鸡ANP32A中禽类特异性序列可阻断该活性,但将其插入人体ANP32A或紧密相关的ANP32B,可强化禽类病毒聚合酶作用。H5N1或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迅速选择替换聚合酶蛋白,如PB2(E627K),从而将病毒聚合酶替换为较短的哺乳动物ANP32A。因此,ANP32A被认为是支持流感病毒复制的重要宿主合作伙伴,是新抗病毒药物的候选宿主靶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流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秀芝 王毅力 +1 位作者 高健 张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849-851,共3页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是严重危及受者生命, 与输血密切相关的一组疾病, 其发生的条件为输入的血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 供体与受体之间存在组织相容性及受者的免疫功能低下。供、受体淋巴细胞相互作...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是严重危及受者生命, 与输血密切相关的一组疾病, 其发生的条件为输入的血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 供体与受体之间存在组织相容性及受者的免疫功能低下。供、受体淋巴细胞相互作用, 激活并使供者的T细胞克隆性扩增, 导致细胞因子释放, 继而损伤受者的细胞和组织, 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肝炎、腹泻和全血细胞减少。本病虽少见但其病死率高达90%以上。输血前, 将血液或血细胞进行γ-射线或紫外线照射, 可预防TA-GVH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 TA-GVHD 免疫功能低下 细胞相互作用 细胞因子释放 全血细胞减少 组织相容性 克隆性扩增 紫外线照射 淋巴细胞 免疫活性 临床表现 γ-射线 受者 T细胞 输血前 血液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σNS蛋白与宿主TRAM1因子互作对鸭呼肠孤病毒复制的影响
13
作者 刘志艺 米晓云 +2 位作者 黄聪 李传峰 陈宗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96-1401,共6页
宿主因子TRAM1(translocation-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1,TRAM1)是一种参与I型膜蛋白质分解的蛋白,通过升高含量来缓解内质网(ER)在应激时的压力。前期研究发现,鸭呼肠孤病毒(duck reovirus,DRV)感染原代鸭成纤维细胞后,TRAM1宿主... 宿主因子TRAM1(translocation-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1,TRAM1)是一种参与I型膜蛋白质分解的蛋白,通过升高含量来缓解内质网(ER)在应激时的压力。前期研究发现,鸭呼肠孤病毒(duck reovirus,DRV)感染原代鸭成纤维细胞后,TRAM1宿主因子变化异常。为确定宿主细胞TRAM1因子与DRV非结构蛋白σNS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作用对DRV复制的影响,本实验首先表达σNS蛋白,通过GS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GST pull-down)发现TRAM1蛋白与σNS蛋白在细胞外存在相互作用;通过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试验证实二者在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过表达TRAM1能够从转录水平抑制DRVσNS的表达,而抑制TRAM1提高σNS的转录水平。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σNS蛋白在DRV复制过程中的功能以及为σNS蛋白与宿主因子TRAM1互作对DRV复制的影响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呼肠孤病毒 σNS蛋白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TR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寨卡病毒感染的辅助性宿主因子研究进展
14
作者 郭娇菡(综述) 徐建青(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4-148,158,共6页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感染可造成宿主神经系统损伤,与胎儿头小畸形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发生相关。有许多针对包括ZIKV在内的黄病毒疫苗与抗病毒药物正处于研发阶段。本文总结了辅助ZIKV感染的宿主因子研究现状,有助于揭示ZIKV的感...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感染可造成宿主神经系统损伤,与胎儿头小畸形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发生相关。有许多针对包括ZIKV在内的黄病毒疫苗与抗病毒药物正处于研发阶段。本文总结了辅助ZIKV感染的宿主因子研究现状,有助于揭示ZIKV的感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卡病毒(ZIKV) 黄病毒 生命周期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1和PP2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感染影响的研究
15
作者 孙邦耀 邵昱昊 +2 位作者 高琦 李海 刘胜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0-566,共7页
为研究化学小分子SRC抑制剂PP1和PP2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感染宿主细胞的影响,本研究将ILTV接种鸡细胞系LMH作为研究模型,检测了PP1和PP2对ILTV感染各阶段的作用。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ILTV感染细胞中,与DMSO处理组相比,PP1和PP... 为研究化学小分子SRC抑制剂PP1和PP2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感染宿主细胞的影响,本研究将ILTV接种鸡细胞系LMH作为研究模型,检测了PP1和PP2对ILTV感染各阶段的作用。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ILTV感染细胞中,与DMSO处理组相比,PP1和PP2处理组的细胞死亡均明显增多,表明PP1和PP2促进了ILTV感染介导的宿主细胞死亡;高内涵细胞筛选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在病毒感染24h时,PP1和PP2处理组EGFP荧光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PP1和PP2可以促进ILTV的扩散,并且该现象不受ILTV中和抗体的影响,提示PP1和PP2可以促进ILTV的细胞-细胞间扩散;病毒特异性qPCR检测显示,PP1和PP2处理组的病毒基因组拷贝数与DMSO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P1和PP2处理组之间的病毒基因组拷贝数也无显著差异(p>0.05),PP1和PP2对病毒复制无显著影响。为了进一步确定PP1和PP2促进ILTV细胞-细胞间扩散的具体作用方式,本研究利用多种颜色及理化性质不同的染料对LMH细胞膜、细胞质以及ILTV囊膜分别进行染色检测,结果显示PP1和PP2能够促进ILTV进入细胞,但对ILTV吸附细胞和细胞间胞质直接联系无显著影响。本研究初步确定了PP1和PP2影响ILTV感染的具体作用方式,为对其进一步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病毒吸附 病毒进入 病毒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内劳森菌鞭毛素蛋白FliC与猪肠上皮细胞互作蛋白的研究
16
作者 于振兴 张兰桥 +3 位作者 杨莹莹 张锦华 何后军 戴益民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24-1329,共6页
为鉴定胞内劳森菌鞭毛蛋白FliC与猪肠上皮细胞中的互作蛋白,本研究利用PCR方法从回肠炎疫苗提取的DNA中扩增胞内劳森菌鞭毛素基因LI0710,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2aLI0710,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 为鉴定胞内劳森菌鞭毛蛋白FliC与猪肠上皮细胞中的互作蛋白,本研究利用PCR方法从回肠炎疫苗提取的DNA中扩增胞内劳森菌鞭毛素基因LI0710,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2aLI0710,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并经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获得可溶且与硫氧还蛋白-6×His-S标签(Trx-His-S)融合表达的重组FliC蛋白(Trx-His-S-FliC)。采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Trx-His-S和Trx-His-S-FliC,并分别与猪肠上皮细胞(IPEC-J2)裂解液孵育后,利用anti-His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试验(Co-IP),并对沉淀物利用液质联用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分析与FliC互作的宿主蛋白,利用Proteome Discoverer 1.4软件在UniProtKB/Swiss-Prot数据库中对互作的宿主蛋白进行肽指纹图谱分析。Co-IP结果显示,检测到了多个与Trx-His-S-FliC互作的宿主蛋白,且通过LC/MS/MS技术共鉴定到50个与FliC互作的蛋白。这些互作蛋白包括蛋白酶、多个核糖体蛋白和线粒体蛋白,广泛参与了细胞质糖酵解、氨基酸代谢、ATP跨膜转运等功能。为了证明质谱数据的可靠性,选择与FliC互作最强的胰蛋白酶经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显示,胰蛋白酶与FliC蛋白确实存在互作,表明质谱数据可靠。本研究首次鉴定到多个与胞内劳森菌鞭毛蛋白FliC互作的宿主蛋白,为研究FliC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肠炎 胞内劳森菌 鞭毛素蛋白FliC 免疫共沉淀 病原菌-宿主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