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葛根素对急性低气压环境下噪声性听器损伤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
6
1
作者
纵亮
王锦玲
+1 位作者
冯悦
刘顺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4-106,118,共4页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模拟急性低气压环境下噪声性听器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 6 0只听力正常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阳性对照组、葛根素防治组和葛根素治疗组。后 3组置于模拟高原海拔 5 5 0 0m低气压环境 ,130dBSPL白噪声持续刺激 8小...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模拟急性低气压环境下噪声性听器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 6 0只听力正常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阳性对照组、葛根素防治组和葛根素治疗组。后 3组置于模拟高原海拔 5 5 0 0m低气压环境 ,130dBSPL白噪声持续刺激 8小时 ;防治组和治疗组每日腹腔注射葛根素注射液 (15 0mg/kg)。观察各组的听性脑干反应 (ABR)反应阈、耳蜗形态学改变、血液流变学和血清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含量的变化。结果 出舱后 8小时 ,各组ABR阈移最大 ,对照组、防治组在 1kHz的阈移分别为 33.6 7± 5 .4 0、2 6 .5 0± 4 .76dB ,在 8kHz的阈移分别为 5 9.33± 5 .2 0、4 8.6 7± 4 .70dB(P <0 .0 1) ;高频听力损失较低频严重 (P <0 .0 1)。以后各组ABR阈移逐渐恢复 ,给药两组恢复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 (P <0 .0 1)。形态学改变与听力变化一致。防治组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用药的两组血清SOD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值明显升高 ,与用药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葛根素对急性低气压环境下的听器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可能与其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聋
噪声性听器损伤
葛根素
急
性
低气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丹参对低气压环境下噪声性听器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冯悦
王锦玲
+2 位作者
纵亮
邱建华
刘顺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47-351,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丹参对模拟低气压环境下豚鼠噪声性听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48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低气压噪声暴露1d及7d两大组,又各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丹参治疗组及防治组。后3组均置于模拟高原5500m低气压环境,110dBSPL白...
目的探讨丹参对模拟低气压环境下豚鼠噪声性听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48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低气压噪声暴露1d及7d两大组,又各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丹参治疗组及防治组。后3组均置于模拟高原5500m低气压环境,110dBSPL白噪声刺激;防治组和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前3天和出舱当天开始每日肌肉注射丹参注射液(1.3mlkg)。然后检测各组的听性脑干反应(ABR)反应阈,观察耳蜗铺片的形态学改变,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粘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出舱后各组均有不同程度ABR阈移,暴露7d组较1d组重,以4kHz阈移明显。随出舱时间延长阈移减轻,暴露7d出舱14d后,治疗组和防治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各观察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形态学改变与听力变化一致。治疗组和防治组间无显著差异。血清MDA浓度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防治组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及治疗组(P<0.05),治疗组于7d及14d时亦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血清SOD活性则随暴露时间延长而下降;用药的两组SOD均高于阳性对照组。全血粘度值阳性对照组明显升高,暴露前用药可减轻血粘度的上升而且恢复较快。结论丹参对低气压噪声环境下的听器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可能与其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特性、抗氧化自由基作用,从而减轻低气压噪声暴露后的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气压
听
器
损伤
噪声
性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因的改变与噪声性聋的易感性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卫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338-341,共4页
噪声污染已被认为是世界性七大公害之首。噪声性听器损伤是工业、建筑业、军事、交通和娱乐业等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和听力致残因素。噪声性聋的发病率仅次于老年性聋,约占临床听力损伤的三分之一,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降低噪声性聋的...
噪声污染已被认为是世界性七大公害之首。噪声性听器损伤是工业、建筑业、军事、交通和娱乐业等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和听力致残因素。噪声性聋的发病率仅次于老年性聋,约占临床听力损伤的三分之一,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降低噪声性聋的发病率已成为当今听力学家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研究发现,噪声性聋的发病存在环境和基因双重因素。人们对噪声刺激的反应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性
聋
基因
易感
性
噪声性听器损伤
听
力
损伤
职业
性
伤害
职业病防治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葛根素对急性低气压环境下噪声性听器损伤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
6
1
作者
纵亮
王锦玲
冯悦
刘顺利
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科
出处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4-106,118,共4页
基金
全军十五指令性基金课题 (编号 0 1L0 47)
文摘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模拟急性低气压环境下噪声性听器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 6 0只听力正常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阳性对照组、葛根素防治组和葛根素治疗组。后 3组置于模拟高原海拔 5 5 0 0m低气压环境 ,130dBSPL白噪声持续刺激 8小时 ;防治组和治疗组每日腹腔注射葛根素注射液 (15 0mg/kg)。观察各组的听性脑干反应 (ABR)反应阈、耳蜗形态学改变、血液流变学和血清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含量的变化。结果 出舱后 8小时 ,各组ABR阈移最大 ,对照组、防治组在 1kHz的阈移分别为 33.6 7± 5 .4 0、2 6 .5 0± 4 .76dB ,在 8kHz的阈移分别为 5 9.33± 5 .2 0、4 8.6 7± 4 .70dB(P <0 .0 1) ;高频听力损失较低频严重 (P <0 .0 1)。以后各组ABR阈移逐渐恢复 ,给药两组恢复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 (P <0 .0 1)。形态学改变与听力变化一致。防治组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用药的两组血清SOD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值明显升高 ,与用药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葛根素对急性低气压环境下的听器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可能与其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特性。
关键词
聋
噪声性听器损伤
葛根素
急
性
低气压环境
Keywords
Low pressure hypoxia
Hearing loss,Noise
Purarine
分类号
R764.433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丹参对低气压环境下噪声性听器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冯悦
王锦玲
纵亮
邱建华
刘顺利
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耳鼻咽喉专科中心
出处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47-351,i0002,共6页
基金
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的分题项目(编号01L047)
文摘
目的探讨丹参对模拟低气压环境下豚鼠噪声性听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48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低气压噪声暴露1d及7d两大组,又各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丹参治疗组及防治组。后3组均置于模拟高原5500m低气压环境,110dBSPL白噪声刺激;防治组和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前3天和出舱当天开始每日肌肉注射丹参注射液(1.3mlkg)。然后检测各组的听性脑干反应(ABR)反应阈,观察耳蜗铺片的形态学改变,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粘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出舱后各组均有不同程度ABR阈移,暴露7d组较1d组重,以4kHz阈移明显。随出舱时间延长阈移减轻,暴露7d出舱14d后,治疗组和防治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各观察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形态学改变与听力变化一致。治疗组和防治组间无显著差异。血清MDA浓度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防治组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及治疗组(P<0.05),治疗组于7d及14d时亦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血清SOD活性则随暴露时间延长而下降;用药的两组SOD均高于阳性对照组。全血粘度值阳性对照组明显升高,暴露前用药可减轻血粘度的上升而且恢复较快。结论丹参对低气压噪声环境下的听器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可能与其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特性、抗氧化自由基作用,从而减轻低气压噪声暴露后的氧化损伤有关。
关键词
低气压
听
器
损伤
噪声
性
丹参
Keywords
Low pressure hypoxia
Hearing loss, noise
Salvia miltiorrhiza
分类号
R764.3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因的改变与噪声性聋的易感性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卫平
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出处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338-341,共4页
基金
解放军总医院苗圃基金(No.06MP29)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06BAI02B06)
文摘
噪声污染已被认为是世界性七大公害之首。噪声性听器损伤是工业、建筑业、军事、交通和娱乐业等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和听力致残因素。噪声性聋的发病率仅次于老年性聋,约占临床听力损伤的三分之一,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降低噪声性聋的发病率已成为当今听力学家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研究发现,噪声性聋的发病存在环境和基因双重因素。人们对噪声刺激的反应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关键词
噪声
性
聋
基因
易感
性
噪声性听器损伤
听
力
损伤
职业
性
伤害
职业病防治
发病率
分类号
R764.433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葛根素对急性低气压环境下噪声性听器损伤的防治作用
纵亮
王锦玲
冯悦
刘顺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丹参对低气压环境下噪声性听器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理研究
冯悦
王锦玲
纵亮
邱建华
刘顺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因的改变与噪声性聋的易感性
杨卫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