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中东部地震台站噪声互相关函数中面波前驱信号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伟涛 倪四道 王宝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3-512,共10页
利用中国中东部地震台网中430个宽频带台站2008和2009两年的垂直分量记录,我们计算了台站对之间的噪声互相关函数(Noise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NCF).在相当多的NCF中,沿大圆路径传播的瑞利面波信号之前存在一个较强的前驱信号,该... 利用中国中东部地震台网中430个宽频带台站2008和2009两年的垂直分量记录,我们计算了台站对之间的噪声互相关函数(Noise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NCF).在相当多的NCF中,沿大圆路径传播的瑞利面波信号之前存在一个较强的前驱信号,该信号持续时间约50s,频率范围为0.07~0.12Hz.此信号在同一台站对的NCF中稳定存在、到时相同,而在不同台站对的NCF中到时不一致,这表明该信号可能源于一个固定的较小区域内持续存在的噪声源.基于格点搜索方法的定位结果显示该噪声源位于日本九州岛附近,其激发出的信号传播速度约2.7km/s.假定该信号由一点产生,我们计算了合成地震图,合成地震图与观测到的前驱信号基本一致,验证了定位结果的可靠性.此噪声源会对特定路径上的面波信号产生干扰,在相关研究中需要采取一定措施避免.该噪声源的物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互相关函数 前驱信号 噪声源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径地震台阵噪声互相关函数中体波信号的研究——以ChinArray二期数据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芳 王伟涛 袁松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370-3386,共17页
本文利用ChinArray二期大孔径台阵677个台站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期间的垂直分量记录,计算了不同路径上的噪声互相关函数(Noise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NCF),观测到4~8 s和8~12 s频带内的NCF零时附近存在显著的高视速度信号.基于... 本文利用ChinArray二期大孔径台阵677个台站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期间的垂直分量记录,计算了不同路径上的噪声互相关函数(Noise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NCF),观测到4~8 s和8~12 s频带内的NCF零时附近存在显著的高视速度信号.基于NCF的慢度聚束分析表明,这些信号由背景噪声中的远震P、PP和PKPbc波干涉产生,且以P波能量为主.位置聚束图像表明,P波类型的噪声源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和南大洋凯尔盖朗深海高原,其位置对应于平均海浪波高较高的区域.同时,在阿拉斯加海岸及澳大利亚附近海域也存在P波噪声源.利用已识别的P波噪声源位置,计算了其在NCF中产生的干涉信号理论到时,结果与实际观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径台阵 噪声互相关函数 体波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的面波理论表达形式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良保 王清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35-1841,共7页
基于弹性动力学面波激发公式推导出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简称为NCF)的理论表达形式.证明了NCF等价于面波的震源激发公式,其中一个台站为等价震源的位置,另一个台站为接收点.本文提出的最重要的概念是等价震源相位,它直接影响群速度... 基于弹性动力学面波激发公式推导出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简称为NCF)的理论表达形式.证明了NCF等价于面波的震源激发公式,其中一个台站为等价震源的位置,另一个台站为接收点.本文提出的最重要的概念是等价震源相位,它直接影响群速度与相速度的测量误差.在噪声源均匀分布的条件下,等价震源相位等于-π/4.一般情况下,等价震源相位与噪声源分布有关,而不是简单的常数.在大信噪比的条件下,等价震源相位的最大可能取值等于信噪比的倒数.本文详细讨论了利用三台法测量相速度的可能性,并且给出了估算等价震源相位以及相速度测量误差的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NCF) 面波激发 等价震源相位函数 相速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对噪声互相关函数的影响——以ChinArray二期数据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赵玲云 王伟涛 +1 位作者 王芳 李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327-4340,共14页
噪声源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会对噪声互相关函数中的信号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选取了ChinArrry二期台阵南部的322个宽频带地震台,利用其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的垂直分量连续记录计算了台站间的互相关函数,进而通过背景噪声能量流的方法,分... 噪声源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会对噪声互相关函数中的信号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选取了ChinArrry二期台阵南部的322个宽频带地震台,利用其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的垂直分量连续记录计算了台站间的互相关函数,进而通过背景噪声能量流的方法,分析了周期频段4~8 s,8~12 s和12~20 s的噪声能量随时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频段,背景噪声的强度及优势来源方向均具明显的季节变化,且不同周期频段的噪声能量变化规律有所差异.总体而言,噪声能量在北半球冬季较强,夏季较弱,与全球海洋活动的季节性变化一致,能量优势来源方向也与全球海浪波高分布相符.同时,在10~20 s频段范围内,噪声互相关函数中存在较强的异常信号.该信号在环形台阵路径上的到时呈现随方位角的规律变化,且冬季较强,夏季较弱.基于走时的分析表明,该信号是由大西洋北部的一个强噪声源激发产生的.在特定路径上,该信号可能对频散提取产生干扰.研究表明,噪声源分布的不均匀性以及季节变化会对噪声互相关函数中信号的细节形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格林函数的收敛程度,相关精细化研究应对噪声源的特性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源分布 噪声互相关函数 背景噪声能量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的地震观测密集台阵时钟偏差分析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原 王伟涛 +2 位作者 李丽 于常青 张海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8-648,共11页
利用地震观测台阵中相邻台站间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随时间的偏移的特性,考虑参考互相关函数、噪声源变化、反演方法和数据误差的影响,给出基于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的密集台阵时钟偏差分析及其误差评价方法。对盐源短周期地震观测密集台阵... 利用地震观测台阵中相邻台站间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随时间的偏移的特性,考虑参考互相关函数、噪声源变化、反演方法和数据误差的影响,给出基于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的密集台阵时钟偏差分析及其误差评价方法。对盐源短周期地震观测密集台阵的单台时钟偏差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的时钟偏差分析方法可以给出连续的单台时钟偏差,并能够筛选出有明显时钟偏差的台站及偏差出现的时段。该台阵的209个台站中,有17个台站在观测期内出现大于1 s的时钟偏差,可能与仪器数据采集装置的硬件或软件故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观测密集台阵 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 时钟偏差分析 噪声源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贝叶斯学习用于噪声互相关提取格林函数
6
作者 郭启超 李风华 杨习山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5-511,共7页
在较窄频带条件下,传统的噪声互相关提取时域格林函数(Time Domain Green’s Function,TDGF)方法分辨率低,影响了海洋被动声层析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贝叶斯学习(Sparse Bayesian Learning,SBL)的噪声互相关提取TDG... 在较窄频带条件下,传统的噪声互相关提取时域格林函数(Time Domain Green’s Function,TDGF)方法分辨率低,影响了海洋被动声层析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贝叶斯学习(Sparse Bayesian Learning,SBL)的噪声互相关提取TDGF的方法。首先,构造了TDGF的稀疏表示模型,其中字典矩阵由傅里叶变换算子构成,观测矩阵由频域噪声互相关函数组成。然后,使用预累积处理来折中SBL估计TDGF的分辨率与稳定性。仿真与海试实验数据表明,联合预累积处理的SBL方法有效地从较窄频带的海洋环境噪声中提取了传统方法无法分辨的TDGF到达时间,从而为自适应选取噪声频段、实现快速海洋被动声层析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贝叶斯学习 噪声互相关函数 时域格林函数(TDGF) 海洋被动声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CF的台阵聚束方法分析噪声源的时空分布
7
作者 赵玲云 庞卫东 +3 位作者 王伟涛 袁松湧 王芳 李丹宁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3-421,共9页
基于密集台阵的背景噪声成像是目前研究地壳结构的重要技术手段,背景噪声的噪声源演化规律的分析可加深对噪声互相关中信号的认识。对密集台阵开展聚束分析可对其所记录到的噪声类型、来源方位和季节变化等做出分析。利用2013—2016年Ch... 基于密集台阵的背景噪声成像是目前研究地壳结构的重要技术手段,背景噪声的噪声源演化规律的分析可加深对噪声互相关中信号的认识。对密集台阵开展聚束分析可对其所记录到的噪声类型、来源方位和季节变化等做出分析。利用2013—2016年ChinArray二期台阵南部322个宽频带地震台的垂直分量数据,计算各台站对的噪声互相关函数(NCF),通过基于NCF的台阵聚束方法对4~30 s的噪声信号做慢度分析,得到了4~8、8~12、12~20、20~30 s 4个不同频段范围的聚束输出图像。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的周期频段,噪声信号成分并不相同:在周期较长的频段,信号主要为面波,在周期较短的频段,除了面波信号,还存在一定的体波信号;②在聚束输出图像上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不同频段信号成分的变化;③在不同的周期频段,噪声信号的优势来源方向各不相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来源方向对应于北半球海域的噪声能量呈现出冬季较强、夏季较弱的特征,而对应于南半球海域的噪声能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与全球海洋活动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噪声 噪声互相关函数 聚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分量宽频带台阵数据的福建地区地震背景噪声源分析
8
作者 张丽娜 刘祥龙 +2 位作者 董培育 陈智勇 宋政宏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1-546,共16页
背景噪声成像已经在地震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精度会受到噪声源分布的严重影响,亟待开展相关研究.本文选取2016年福建及其邻区的94个宽频带地震台的三分量连续记录,采用频率域偏振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该地区0.085~0.2Hz和0.2~0.5Hz两... 背景噪声成像已经在地震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精度会受到噪声源分布的严重影响,亟待开展相关研究.本文选取2016年福建及其邻区的94个宽频带地震台的三分量连续记录,采用频率域偏振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该地区0.085~0.2Hz和0.2~0.5Hz两个频段内噪声的主要来源方向,并对其季节变化进行分析,发现0.085~0.2Hz频段的噪声来源随季节变化较大,冬季噪声主要来源于阿拉斯加海域;夏秋两季噪声主要来源于印度洋南部以及南极洲附近的区域.0.2~0.5Hz频段噪声来源方向的季节变化较小,主要来自东南方向,表明其主要来源可能是我国东南沿海海域.部分台站方向估计存在较大偏差,分析表明是由偏振分析方法的180°模糊问题引起的.最后,本文结合噪声互相关函数的非对称性,以及莫兰蒂台风期间的台阵聚束分析结果,对偏振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偏振分析 噪声互相关函数非对称性 聚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研究云南地区面波速度非均匀性和方位各向异性 被引量:62
9
作者 鲁来玉 何正勤 +1 位作者 丁志峰 王椿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2-836,共15页
基于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项目一期在南北地震带南段架设的300多个地震台站,利用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的连续观测记录,采用基于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的面波层析成像技术,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云南地区面波群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分布.结... 基于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项目一期在南北地震带南段架设的300多个地震台站,利用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的连续观测记录,采用基于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的面波层析成像技术,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云南地区面波群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分布.结果显示,地壳的面波快波方向呈现近南北向,整体表现出围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和地表GPS速度场以及S波分裂的快波方位较为一致.小江断裂东西两侧的快波方位有一定差异.对反映深度大概在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长周期面波,快波方向从近南北向逐渐向北西向过渡,在菱形块体附近,26°N以南,快波方向和红河断裂的走向趋于一致;其他区域相比上地壳的快波方向也有较大变化,这种结果较为支持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云南地区壳幔变形的解耦.在滇西南,澜沧江向东弧形展布区域,中下地壳快波方位呈现局部的圆周旋转趋势,结合该区地震分布规律和应力主轴方向,推测这种现象和块体挤压及旋转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区 方位各向异性 噪声互相关函数 面波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科学探测台阵背景噪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44
10
作者 鲁来玉 何正勤 +1 位作者 丁志峰 姚志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66-2572,共7页
利用华北科学探测台阵180多个宽频带台站2007年的连续记录,得到了台站之间噪声互相关函数.通过对三个分量记录的相关运算,获得了Rayleigh波和Love波的经验格林函数,分析了其信噪比随周期的变化和高信噪比台站对的方位分布.利用经验格林... 利用华北科学探测台阵180多个宽频带台站2007年的连续记录,得到了台站之间噪声互相关函数.通过对三个分量记录的相关运算,获得了Rayleigh波和Love波的经验格林函数,分析了其信噪比随周期的变化和高信噪比台站对的方位分布.利用经验格林函数的非对称性和聚束方法,研究了华北科学探测台阵地震噪声的方位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尽管噪声源的分布随季节有轻微变化,但全年的分析结果表明,10-32 s周期内华北台阵的地震噪声源在各个方向上的分布近于均匀,这为利用噪声成像提供了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科学探测台阵 背景噪声 聚束分析 噪声互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盐源盆地短周期密集台阵背景噪声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田原 瞿辰 +2 位作者 王伟涛 于常青 李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48-2261,共14页
短周期密集台阵的高频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NCF)是探查地球浅层精细结构的重要数据.然而高频背景噪声成分复杂且容易分布不均,分析其对NCF信号提取的影响,有助于获取可靠成像结果.本文基于布设于川滇地区盐源盆地的209个短周期台站组成... 短周期密集台阵的高频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NCF)是探查地球浅层精细结构的重要数据.然而高频背景噪声成分复杂且容易分布不均,分析其对NCF信号提取的影响,有助于获取可靠成像结果.本文基于布设于川滇地区盐源盆地的209个短周期台站组成的盐源台阵,利用密集台阵的噪声水平评估以及基于NCF的相干噪声分析两种方法,分析了其记录到的噪声波场特征及其对NCF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源台阵的整体噪声水平呈现北低南高的不均匀分布,高频噪声水平的强弱受控于当地的人类活动,亦受到浅部松散沉积层的影响.台阵垂直分量NCF中主要信号为基阶Rayleigh波,且产生该信号的相干噪声源的优势方位在不同频带具有较大区别:0.3~0.5Hz的噪声源强度较强且随时间变化较为稳定,主要能量来自台阵的南侧;0.5~1Hz的相干噪声源强度较低,有两个优势方向,其中较强的一个来自于台阵南侧,可能与0.3~0.5 Hz的噪声同源,较弱的一个来自于台阵北偏东方向;1~1.5Hz的背景噪声有四个较弱的优势方向,在台阵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优势方向,可能受到不同的局部噪声源的控制.垂向NCF中Rayleigh波的信噪比主要受控于波场的复杂程度,台阵南部受人文活动及沉积层影响,噪声水平较高,且由于盆山边缘复杂的反射、散射作用,其NCF波形复杂,信噪比偏低.受高频噪声源分布不均与及复杂地质结构的共同影响,盐源台阵的高频NCF中的信号复杂,后续对面波频散特征的提取应充分考虑噪声源对NCF的影响以获取可靠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台阵 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 噪声 功率谱密度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地震背景噪声提取介质衰减:衰减介质中的空间相干表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凯明 鲁来玉 刘庆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237-3247,共11页
传统基于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的层析成像技术,主要利用了互相关函数的相位信息,即利用走时来反演地球介质的速度和各向异性特征.最近,开始有研究人员利用互相关函数的振幅信息提取介质的衰减.主要是将二维弹性情形下,互相关函数正比于第... 传统基于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的层析成像技术,主要利用了互相关函数的相位信息,即利用走时来反演地球介质的速度和各向异性特征.最近,开始有研究人员利用互相关函数的振幅信息提取介质的衰减.主要是将二维弹性情形下,互相关函数正比于第一类零阶贝塞尔函数J_0(k_0r)这一结论,通过引入指数衰减系数,直接推广到衰减介质情形,令衰减介质中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类比于J_0(k_0r)·e^(-α(ω)r),以此来反演介质的衰减系数α.然而,在衰减介质中,互相关受源的方位平均的影响,这种简单的推广,可能无法提取可靠的衰减系数.本文基于平面波的叠加模型,研究不同的互相关定义和坐标选择下,衰减介质中两点间互相关函数的理论表达式.结果表明,在平面波叠加模型下,互相关函数的表达形式随着坐标原点的选择,并因而随着源分布的变化而变化,对不同的归一化因子,表达式也不尽相同.利用J_0(k_0r)·e^(-α(ω)r)的形式拟合背景噪声的观测数据得到的衰减比实际值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互相关函数 振幅 衰减 相干 源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技术在被动源成像中的应用(特邀)
13
作者 王松 宋政宏 张丽娜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4-268,共15页
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技术(Distributed Fiber-optic Seismic Sensing,DFSS)是一种新兴的地震观测手段,以高空间分辨率、耐受极端环境、且具备实时监测能力及较低运维成本,在城市、深井、冰冻圈和海洋等环境中展现出独特优势。结合国内外... 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技术(Distributed Fiber-optic Seismic Sensing,DFSS)是一种新兴的地震观测手段,以高空间分辨率、耐受极端环境、且具备实时监测能力及较低运维成本,在城市、深井、冰冻圈和海洋等环境中展现出独特优势。结合国内外典型研究实例,回顾DFSS被动源成像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其在防灾减灾、资源勘探以及环境监测等研究方向中的最新应用与进展。防灾减灾方面,DFSS利用通讯光缆开展高密度被动源地震数据采集,实现了高分辨率的浅层结构成像,实现盲断层探测与场地效应评估,服务防震减灾。资源勘探方面,DFSS广泛用于深井监测,为油气和地热资源开发提供原位连续监测能力。在环境监测领域,DFS S在冰冻圈、海洋监测中提供了高时空分辨率的原位观测数据。除此之外,DFSS在多参数结构成像、动态结构成像以及行星科学研究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技术 地震被动源 地震背景噪声 噪声互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海洋环境噪声估计海流流速
14
作者 汪恺 李风华 杨习山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3-269,共7页
为了观测海流在短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基于被动声层析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浅海海洋环境噪声估计海流流速的方法。通过波束形成增加噪声互相关函数的能量积累,从环境噪声互相关函数提取出两个水平阵列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利用经验格林函数的... 为了观测海流在短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基于被动声层析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浅海海洋环境噪声估计海流流速的方法。通过波束形成增加噪声互相关函数的能量积累,从环境噪声互相关函数提取出两个水平阵列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利用经验格林函数的时间到达结构反演阵列间的浅海海流流速。海上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了2 h时间平均的经验格林函数和海流流速,可观测到海流流速的变化。通过仿真,论证了方法在该实验环境下的可行性,并分析了海水深度和传播距离失配带来的流速反演误差,其影响较小,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互相关函数 海流流速 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子带二值加权累积的经验格林函数提取
15
作者 郭启超 李风华 杨习山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0-76,共7页
提出一种采用子带二值加权累积的海洋环境噪声互相关函数(NCF)提取经验格林函数(EGF)方法。首先将每一快拍NCF在频域划分为多个子带,每个子带内根据“累积后提取的EGF信噪比增加”的准则,确定各快拍NCF的加权系数为0或1,将各子带的加权... 提出一种采用子带二值加权累积的海洋环境噪声互相关函数(NCF)提取经验格林函数(EGF)方法。首先将每一快拍NCF在频域划分为多个子带,每个子带内根据“累积后提取的EGF信噪比增加”的准则,确定各快拍NCF的加权系数为0或1,将各子带的加权累积结果谱白化后在频域拼接,再反傅里叶变换得到时域EGF。子带二值加权累积方法实现了每一快拍NCF累积前的频率自动选择,相比于已有的原始累积方法与时域二值加权累积算法,可以有效提高从较宽频率带宽的海洋环境噪声中提取EGF的信噪比。海试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格林函数 噪声互相关函数 子带二值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芦山地震震源区地壳介质地震波速变化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俊 郑定昌 +2 位作者 张金川 詹小艳 钱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7-531,共15页
为探究芦山M7.0级地震后5年多来,震源区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介质波速的变化规律,本文基于2012年4月至2018年4月共6年的连续波形数据,运用移动窗互谱与频域偏振等分析方法,结合背景噪声源的特性,对不同深度范围内的相对波速变化以及震后... 为探究芦山M7.0级地震后5年多来,震源区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介质波速的变化规律,本文基于2012年4月至2018年4月共6年的连续波形数据,运用移动窗互谱与频域偏振等分析方法,结合背景噪声源的特性,对不同深度范围内的相对波速变化以及震后的恢复过程与机制进行了研究.获得的主要认识包括:(1)年尺度而言,震源区周期为1~20s的背景噪声场相对稳定,但成分复杂、2~10s频带内至少存在2个能量相对稳定的噪声源;不同周期噪声的能量,在月变与季节性上的变化特征差异明显.(2)获得了长时间尺度、不同频带内介质相对波速的背景变化水平,1~2s、2~4s的波动幅度(约为±0.04%)与季节性变化规律强于4~10s、10~20s的,结合与降雨量相关的地下水位模型能很好地解释其变化规律.(3)震源区的同震波速降低现象清晰,降幅约为0.08%~0.1%;空间上,波速下降最为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两侧约70km范围内,其中四川盆地一侧平均约为0.1%,略高于青藏高原(0.08%)一侧;在断裂带内的降速不显著.对不同子频带进行测量的结果显示,震后除10~20s外,其余3个子频带的相对波速在震后较短时间内(约20天左右)均出现较大幅度的波速降低现象,其中4~10s的平均降速最大(约为0.08%),分析认为主震及大量余震的松弛效应是引起介质波速下降的主要原因.(4)震后大约1年左右,波速变化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且至2018年4月前未观察到大幅的波速变化现象,总体上各频带内的结果均沿零线小幅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 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 背景噪声源特性 同震波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