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耳聋病程对声源定位及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乔宇斐 郝文洋 +3 位作者 商莹莹 郭冰雅 徐春晓 倪道凤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探讨单侧耳聋患者的耳聋时间、发病年龄与声源定位及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30例重度至极重度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根据病程分为短期耳聋组(病程<5年,14例,患者PTA 91.07±15.17 dB HL)和长期耳聋组(≥5年,16例,... 目的探讨单侧耳聋患者的耳聋时间、发病年龄与声源定位及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30例重度至极重度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根据病程分为短期耳聋组(病程<5年,14例,患者PTA 91.07±15.17 dB HL)和长期耳聋组(≥5年,16例,患者PTA 109.30±12.30 dB HL),根据发病年龄分为4~18岁组(10例)、19~45岁组(10例)、46~60岁组(8例)以及>60岁组(2例);对各组进行声源定位测试(包括定位正确率和偏差角度均方根值)及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测试(包括言语识别率和言语识别信噪比阈值),比较不同病程及不同发病年龄的单侧耳聋患者的声源定位及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的差异。结果短期单侧耳聋患者的声源定位能力及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均低于长期单侧耳聋患者,单侧耳聋患者的耳聋病程与其声源定位能力及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单侧耳聋患者的发病年龄与声源定位能力及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均呈负相关趋势。结论单侧耳聋患者随耳聋时间的延长,其声源定位能力和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能够发生适应性改善,且发病年龄越小,这种听觉能力的改善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耳聋 病程 声源定位 噪声下言语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者使用索菲康软带骨导助听器前后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夏静宇 俞其囡 +1 位作者 郗昕 杨蓓蓓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比较单侧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患者配戴软带骨导助听器前后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方法 12例(12耳)单侧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16~63岁)患侧均配戴索菲康Alpha 2型软带骨导助听器并调试至最佳,测试助听听阈... 目的比较单侧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患者配戴软带骨导助听器前后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方法 12例(12耳)单侧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16~63岁)患侧均配戴索菲康Alpha 2型软带骨导助听器并调试至最佳,测试助听听阈,并以噪声下BKB语句测试(Bamford-Kowal-Bench speech in noise,BKB-SIN)检测配戴前后的信噪比损失(SNR loss),以此评估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结果 12耳配戴软带骨导助听器前后0.5、1、2 kHz平均气导听阈分别为60.97±18.82 dB HL和34.99±10.84 dB HL,佩戴后听阈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耳配戴软带骨导助听器时的平均信噪比损失为5.91±6.07 dB,较裸耳时(13.64±10.93 dB)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佩戴索菲康Alpha 2软带骨导助听器能显著提高本组单侧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患者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导助听器 传导性听力损失 混合性听力损失 噪声下言语识别 信噪比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助听器降噪技术对老年性听障者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佳燕 商莹莹 +3 位作者 倪道凤 王素菊 郝文洋 郭冰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5-598,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助听器降噪技术对老年性听障者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方法30例双侧中度至重度老年性听障者根据每天佩戴助听器(双侧佩戴)时长分为<4 h/d组(12例)与≥4 h/d组(18例)。在助听器降噪功能开启与关闭状态下,分别测试言语声... 目的探讨数字助听器降噪技术对老年性听障者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方法30例双侧中度至重度老年性听障者根据每天佩戴助听器(双侧佩戴)时长分为<4 h/d组(12例)与≥4 h/d组(18例)。在助听器降噪功能开启与关闭状态下,分别测试言语声信号均在正前方,噪声在0°与90°方位(较好耳一侧),信噪比为5和0 dB时的言语识别率,比较助听器降噪功能开启与关闭时患者的噪声下言语识别率以及两组间不同条件噪声下言语识别率的差异。结果①助听器降噪功能开启时受试者噪声下言语识别率得分高于关闭状态。<4 h/d组在信噪比为0 dB时,助听器降噪功能开启时患者的噪声下言语识别率较关闭时更高;≥4 h/d组各条件下开启助听器降噪功能时受试者的言语识别率均高于关闭降噪功能时;②无论助听器降噪功能开启与否,≥4 h/d组噪声下言语识别率得分均高于<4 h/d组。结论数字助听器降噪功能对于老年性听障者在噪声下的言语识别有帮助;日均佩戴助听器时长越长,降噪功能对其噪声下的言语识别帮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听力损失 数字助听器 降噪技术 噪声下言语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因素及听觉认知训练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贞 龚树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1-155,共5页
老年人多存在噪声下交流困难的情况,无论是否存在听力下降。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下降是听觉中枢处理能力下降的主要表现。同时,外周听力水平和认知水平与其明显相关,彼此相互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的机制包括:共同原因、降低-补偿假说、信... 老年人多存在噪声下交流困难的情况,无论是否存在听力下降。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下降是听觉中枢处理能力下降的主要表现。同时,外周听力水平和认知水平与其明显相关,彼此相互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的机制包括:共同原因、降低-补偿假说、信息退化假说、感觉剥夺假说和认知负荷假说。简而言之,听觉中枢处理能力同认知水平有明确的关系,随年龄的增长同时下降。降级的感觉输入(听力下降或者在噪声下交流)给认知系统带来更多的负荷,占据更多的认知资源,影响认知即时的处理。随着时间的流逝,长期的感觉剥夺会导致认知能力的全面下降。认知水平下降反过来从上而下影响对听觉中枢处理的补偿作用。明确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后,再探讨听觉训练和认知训练对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的康复效果。大量研究证实,听觉训练程序在改善听力损失患者的听觉中枢处理和认知功能方面的治疗意义,同时认知训练可以通过训练认知的部分领域(记忆能力)改善认知和听觉中枢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 听力下降 听觉中枢处理 认知 噪声下言语识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普通话双模式人工耳蜗使用者在竞争性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研究
5
作者 张欣怡 陈婧媛 +6 位作者 陈彪 邹馨悦 石颖 张李芳 刘萍 孔颖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8-945,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线索下汉语普通话双模式人工耳蜗(bimodal cochlear implant,BIM)使用者在竞争性言语噪声环境中对不同说话者性别和空间线索的利用情况。方法纳入11例汉语普通话BIM使用者,分别在双模式和单独佩戴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 目的探究不同线索下汉语普通话双模式人工耳蜗(bimodal cochlear implant,BIM)使用者在竞争性言语噪声环境中对不同说话者性别和空间线索的利用情况。方法纳入11例汉语普通话BIM使用者,分别在双模式和单独佩戴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时,在4种不同空间竞争性言语噪声下测试言语识别阈(speech reception threshold,SRT)。4种空间竞争性言语噪声环境根据掩蔽噪声的性别和方位的不同分别记为男声中间、女声中间、男声左右和女声左右。其中目标声为正前方向(0°)的一个男声,掩蔽声为2个男声或2个女声,来自正前方(0°)或左右两侧(±90°)。结果双模式(BIM组)及单独CI助听(CI组)组内和组间言语识别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IM组在性别线索、空间线索、性别+空间线索下均获得了掩蔽释放,CI组在性别线索下获得了掩蔽释放,但在空间线索及性别+空间线索下获得了掩蔽干扰,各组在3种线索下掩蔽释放量(masking release,M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IM组与CI组MR在性别线索及空间线索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性别+空间线索下,BIM组与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汉语普通话双模式使用者可利用性别线索及空间线索分离竞争性噪声,但双模式和单独CI助听条件下利用性别和空间线索的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模式助听对性别+空间线索利用能力优于单独人工耳蜗助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双模式人工耳蜗植入 言语识别 噪声下言语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经验对噪声下言语精细结构识别的影响
6
作者 吴迪 李葆明 胡旭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2-397,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具有不同音乐经历的听力正常青年人噪声下分析和拾取言语精细结构的能力,探讨音乐经验对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方法选择52名对音乐不同程度兴趣但未受专业音乐训练的正常听力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噪声下言语测试及金... 目的通过比较具有不同音乐经历的听力正常青年人噪声下分析和拾取言语精细结构的能力,探讨音乐经验对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方法选择52名对音乐不同程度兴趣但未受专业音乐训练的正常听力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噪声下言语测试及金·史密斯音乐多维指数(Goldsmiths musical sophistication index,GOLD-MSI)量表测试。噪声下言语测试设5个难度水平,即在言语声中时间包络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in temporal envelope,SNR in TE)为-18 dB的前提下,精细结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in temporal fine structure,SNR in TFS)设置为-18、-12、-6、0、6 dB这5种条件下测试受试者噪声下言语识别率(SRS in noise)。GOLD-MSI量表有“音乐参与”、“音乐感知”、“音乐训练”、“歌唱能力”、“音乐情感”、“一般能力”6个维度,前5个为分量表,最后一个为总量表。运用SPSS 22.0进行两变量相关分析。结果SNR in TE为-18 dB,SNR in TFS分别为-6、0、6 dB时的噪声下SRS与“积极参与”、“音乐情感”和“一般能力”得分呈正相关;SNR in TE为-18 dB,SNR in TFS分别为0、6 dB时的SRS in noise与“音乐感知”和“歌唱能力”得分呈正相关。结论音乐经验丰富的受试者能够根据噪声中的精细结构线索,更好地还原声音信息,提高噪声下的言语识别,提示对音乐的积极参与及强力感知可能利于言语听觉能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经验 精细结构信息 噪声下言语识别 听力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截止频率陡降型听力损失患者信噪比损失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梅红 王枫 苏倩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截止频率的陡降型听力损失患者的信噪比损失(SNR Loss),探讨高频信息缺失对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截止频率的陡降型听力损失患者(截止频率分别为1、2、3、4 kHz)和健听受试者各10耳,采用快速噪声下言...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截止频率的陡降型听力损失患者的信噪比损失(SNR Loss),探讨高频信息缺失对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截止频率的陡降型听力损失患者(截止频率分别为1、2、3、4 kHz)和健听受试者各10耳,采用快速噪声下言语测试(quick speech-in-noise,Quick SIN)获得受试者在舒适聆听强度下的信噪比损失,比较不同截止频率陡降型听力损失患者信噪比损失的差异。结果截止频率为1、2、3、4 kHz的陡降型听力损失组和健听组的SNR loss分别为11.41±2.24、3.70±0.79、3.20±0.94、3.17±1.62和1.90±1.16 dB,陡降型听力损失受试者的SNR loss大于健听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频率为1 kHz组SNR loss大于其余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频率为2、3、4 kHz三组间SNR lo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陡降型听力损失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下降,且截止频率越低,下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下言语识别 陡降型听力损失 信噪比损失 截止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