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器物文化视阈下宋代服饰审美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虹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5,共8页
文章从器物文化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图像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在古籍文献、传世图像与出土文物中钩沉索隐,撷取宋代家具、瓷器类型与服饰形制风格,或就色彩装饰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推理宋代服饰器物文化内涵及其审美价值。研究表明... 文章从器物文化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图像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在古籍文献、传世图像与出土文物中钩沉索隐,撷取宋代家具、瓷器类型与服饰形制风格,或就色彩装饰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推理宋代服饰器物文化内涵及其审美价值。研究表明:宋人对待家具、瓷器及服饰器物文化的态度,既有承续传统的“大道至简”思想的体现,也有文人精神与“世俗化”思想的体现。宋代服饰基本遵循清雅简素,但局部装饰却材美工巧、富丽雅致,其服饰形制风格具有一定的“近世化”特征,这是宋制汉服能够在当代社会流行的重要原因。文章为传统服饰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必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物文化 宋代服饰 造物思想 清雅简素 便身利事 近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器物维度——《物喻中华:器物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评述
2
作者 李兴华 邵晨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94-200,共7页
李松杰教授关于器物文化的学术专著《物喻中华:器物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基于对国家形象建设的思考,从具象、直观的器物维度总结了自古以来的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器物形象,以多重镜像的器物形象折射多变的国家形象,通过中国器物文... 李松杰教授关于器物文化的学术专著《物喻中华:器物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基于对国家形象建设的思考,从具象、直观的器物维度总结了自古以来的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器物形象,以多重镜像的器物形象折射多变的国家形象,通过中国器物文化的交流展示中华文明对外传播的影响力,揭示新时期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机制,提出构建新型中国国家形象的路径和提升国家形象的新模式。本文通过从器物层面探讨中国的国家形象的建设问题,剖析器物对国家形象的影响力,为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提供重要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物文化 国家形象 文化交流 文明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木器物文化历程中里程碑式经典之作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广杰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57,64,共6页
为确立白木器物文化在木材种群文化范畴中的地位,进一步在繁荣白木文化、促进白木产业健康发展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首先从解剖特征、物理特性和视觉特性三个方面阐述了白木之自然属性,讨论了白木与非白木文化特征及其表征,进而比较了两... 为确立白木器物文化在木材种群文化范畴中的地位,进一步在繁荣白木文化、促进白木产业健康发展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首先从解剖特征、物理特性和视觉特性三个方面阐述了白木之自然属性,讨论了白木与非白木文化特征及其表征,进而比较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最后,从白木特性、白木器物加工技艺、白木器物文化特征等视角出发,系统地论述了狭义白木器物文化发展历程中里程碑式经典作品的深邃内涵与精华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 器物文化 发展历程 经典作品 白木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族舞狮器物文化的研究——以田阳县舞狮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梦菲 刘昀 《体育科技》 2014年第1期31-32,共2页
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舞狮文化中壮族狮子与南北狮子外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深入探讨舞狮器物与地域文化的差异。研究表明:壮族舞狮是一项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所舞狮子的样貌特征是对狮子形态不同... 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舞狮文化中壮族狮子与南北狮子外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深入探讨舞狮器物与地域文化的差异。研究表明:壮族舞狮是一项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所舞狮子的样貌特征是对狮子形态不同的艺术诠释,更是其民族风情、哲学伦理、地域特点及文化特质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舞狮 器物文化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英贵《汉字形义与器物文化》读后
5
作者 常崇宜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器物文化 形义 汉字 朱英 人民出版社 出版发行 学术水准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物文化精神语境下包装的创意造型设计教学
6
作者 陈向峰 《艺海》 2018年第7期140-141,共2页
绿色、环保、一器两用、节约资源是器型创意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在中国,传统器物精神如"神不离器"、"既器见道"、"形不离道"、"器不离神"等内涵对当代包装设计教学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绿色、环保、一器两用、节约资源是器型创意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在中国,传统器物精神如"神不离器"、"既器见道"、"形不离道"、"器不离神"等内涵对当代包装设计教学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物文化精神 包装容器设计 绿色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谚语中的纺织器物文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蔡宗贵 《纺织报告》 2023年第1期119-122,共4页
中国纺织文化源远流长,纺织业与农业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得以发展。进入夏朝后,我国的纺织技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纺织业也初具规模。纺织业的不断成熟标志着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取得了较大进步,不管是各类涉及纺织或者被挖掘出土... 中国纺织文化源远流长,纺织业与农业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得以发展。进入夏朝后,我国的纺织技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纺织业也初具规模。纺织业的不断成熟标志着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取得了较大进步,不管是各类涉及纺织或者被挖掘出土的文物,或是古老的“丝绸之路”,无一不在向后人证明中国古代纺织文化的辉煌。中华谚语是一类流传在民间比较简练的话语,大多总结了人们的生活实践经验,通常是口头流传下来的。中华谚语中包含了大量纺织器物的内容,通过谚语能帮助人们更全面地理解纺织文化的内涵。文章通过搜寻相关文献和资料,就中华谚语中的纺织器物文化进行研究,以期为纺织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器物文化 中华谚语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木器物文化在琴筝乐器产品上的应用和创新
8
作者 田步高 《乐器》 2023年第10期12-15,共4页
在宇宙及大自然中,森林是人类文明进化的重要生态环境,是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生态安全的根本保障,是人类健康的守护神,森林是人类的氧库、碳库、水库、粮库、柴库,没有森林就没有人类及物种的安全。树木是人类维持生活的物质基础,不但能... 在宇宙及大自然中,森林是人类文明进化的重要生态环境,是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生态安全的根本保障,是人类健康的守护神,森林是人类的氧库、碳库、水库、粮库、柴库,没有森林就没有人类及物种的安全。树木是人类维持生活的物质基础,不但能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吸收粉尘,还能给人类提供居住材料和食物。木改变了人类生活,装点了人类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物文化 生态环境 应用和创新 文明进化 生态安全 防风固沙 守护神 根本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木文化论坛暨第三届白木器物文化研讨会在江苏句容召开
9
《乐器》 2023年第5期99-99,共1页
4月15日,白木文化论坛暨第三届白木器物文化研讨会在江苏句容召开。本次活动由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主办,扬州华夏琴筝艺术博物馆作为协办单位之一,给予了活动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名木文化研究和加工领域的专家、企业家与会。... 4月15日,白木文化论坛暨第三届白木器物文化研讨会在江苏句容召开。本次活动由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主办,扬州华夏琴筝艺术博物馆作为协办单位之一,给予了活动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名木文化研究和加工领域的专家、企业家与会。这些专家既有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也有研究所的研究员,更有各地林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可谓大咖云集,学术氛围爆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物文化 江苏句容 中国工程院 艺术博物馆 白木 学术氛围 博士生导师 协办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届白木器物文化研讨会成功召开
10
作者 伊博 《中国人造板》 2020年第12期43-44,共2页
2020年11月8日,第一届白木器物文化研讨会在浙江嘉善召开。本届研讨会主题为“夯实白木器物文化基础,搭建白木器物文化架构”。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木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企事业单位等50余名代表以线上线下联合方式参加了此次研讨... 2020年11月8日,第一届白木器物文化研讨会在浙江嘉善召开。本届研讨会主题为“夯实白木器物文化基础,搭建白木器物文化架构”。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木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企事业单位等50余名代表以线上线下联合方式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主办,由浙江裕华木业有限公司和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联合承办。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学者针对不同白木器物研究领域发表观点,共同探讨白木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系统阐述白木器物文化演变历程、材料特性及用材工艺、典型器物,领域涵盖鼓楼、家具、食具、行具、乐器、佛具、藏具、玩具、马具、道具、套娃、浴具、波罗古泽刻板、饰具、梳子、园林建筑小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物文化 白木 文化创意产业 线上线下 浙江理工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浙江嘉善 企事业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化起于何时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东屏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41-49,共9页
以往学界只有关于文化起源的论述而缺乏关于文化起点即文化起于何时的研究。既有的十类文化定义中,蕴含了三种潜在的文化起点观,即文化与人同时诞生,文化与生物同时诞生和文化在人之后诞生。前两种观点明显不对,后一种观点基本可以得到... 以往学界只有关于文化起源的论述而缺乏关于文化起点即文化起于何时的研究。既有的十类文化定义中,蕴含了三种潜在的文化起点观,即文化与人同时诞生,文化与生物同时诞生和文化在人之后诞生。前两种观点明显不对,后一种观点基本可以得到肯定,只是也没给出文化起于何时的具体时间。由于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果实,因而人类第一个创造物出现的时间就是文化的起点。人类创造物的种类甚多,出现的时间有先有后,不过最终可将所有的文化之物归为器物文化、符号文化和组织文化三大类。通过分别考察可知,最早出现的器物文化之物是300万年前直立人用工具制作的木棍、石斧,最早出现的符号文化之物是30万年前早期智人发明的声音语言,最早出现的组织文化之物是10万—7万年前晚期智人用制度创建的氏族社会。由此可知,器物文化在300万年前的起点,也就是人类文化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起源 文化起点 器物文化 符号文化 组织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冰上运动文化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宝强 陈彦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8-32,共5页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雪上、冰上运动源远流长。在国家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力申办冬奥运以及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古代冰雪运动文化具有现实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从器物层、制度层、精神层三个层...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雪上、冰上运动源远流长。在国家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力申办冬奥运以及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古代冰雪运动文化具有现实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从器物层、制度层、精神层三个层面对清代冰上运动文化的形式与内涵进行了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运动文化 器物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木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广杰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共5页
对白木概念及其基本文化特征进行探析。基于白木肌理解剖特征、感觉特性,讨论了白木狭义概念与广义概念;在白木广义概念范畴内,归纳了白木器物悠长的文化历程;以佛像用材从阔叶树材向针叶树材转变过程为线索,探讨了白木文化生成路径及... 对白木概念及其基本文化特征进行探析。基于白木肌理解剖特征、感觉特性,讨论了白木狭义概念与广义概念;在白木广义概念范畴内,归纳了白木器物悠长的文化历程;以佛像用材从阔叶树材向针叶树材转变过程为线索,探讨了白木文化生成路径及其转折点;以观念文化为主线阐述了白木文化结构特征;基于此,比较了白木文化与红木文化特征之间主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 肌理 白木文化 生成路径 器物文化 观念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迦因小传》中西洋器物的话语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红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87-94,160,共9页
器物是人为之作,在其物质功用之外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器物是一个时代文明程度的标志物,体现生产力程度、言说一代人的审美特征、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因而也是一种修辞符号,指向其背后的价值体系和制度文化。在杨紫麟和包天笑1901... 器物是人为之作,在其物质功用之外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器物是一个时代文明程度的标志物,体现生产力程度、言说一代人的审美特征、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因而也是一种修辞符号,指向其背后的价值体系和制度文化。在杨紫麟和包天笑1901年合译的英国通俗小说《迦因小传》中西洋器物形成了一个醒目的系列文学形象,连贯成一个独特的修辞话语场,参与了译本话语意义的建构。以批评话语研究视角分析《迦因小传》对西洋器物的译介特点,阐述其亦新亦旧的思想意识,揭示晚清文学翻译对社会意识重构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物文化 西洋器物 《迦因小传》 话语意义 社会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造学校文化
15
作者 刘良华 《今日教育》 2011年第11期28-30,共3页
学校文化由三个部分所构成:第一个是学校的器物文化,如:教学楼、走廊、操场、厕所、食堂、课桌、墙壁、黑板;第二个是制度文化;第三个是精神文化(生活习惯)。后面两个是非物质文化,也最重要。但学校的制度和精神文化中哪一个更... 学校文化由三个部分所构成:第一个是学校的器物文化,如:教学楼、走廊、操场、厕所、食堂、课桌、墙壁、黑板;第二个是制度文化;第三个是精神文化(生活习惯)。后面两个是非物质文化,也最重要。但学校的制度和精神文化中哪一个更重要呢?精神文化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文化 改造 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 非物质文化 器物文化 生活习惯 教学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与美学研究
16
作者 聂振斌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2年第6期4-6,共3页
文化是什么?众说纷纭,至今也没一致而公认的定义。因为它涵盖的范围太宽广了,它的结构关系太复杂了,任何一种定义都无法全面而恰当地概括它。没有公认的定义,不应妨碍对它的研究。因为研究的出发点是实际而不是定义,定义是研究的结果。... 文化是什么?众说纷纭,至今也没一致而公认的定义。因为它涵盖的范围太宽广了,它的结构关系太复杂了,任何一种定义都无法全面而恰当地概括它。没有公认的定义,不应妨碍对它的研究。因为研究的出发点是实际而不是定义,定义是研究的结果。从文化与美学研究的关系出发,首先要考虑是文化的本质是精神性的还是物质性的。也就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物文化 美学研究 规定性 物质世界 审美文化 文化本质 艺术创作 文化 中国现代美学 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描绘器物:物质、时间与空间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天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16,共8页
在宇宙学视野下,器物文化的形状是涵盖物质、时间与空间在内的艺术宇宙。在物质层面,器物文化主要包括知觉材料文化与艺术材料文化,并在数量、质量、结构、造型、功能等层面规约器物文化的叙事向度;在时间层面,时间知觉性并非由物质材... 在宇宙学视野下,器物文化的形状是涵盖物质、时间与空间在内的艺术宇宙。在物质层面,器物文化主要包括知觉材料文化与艺术材料文化,并在数量、质量、结构、造型、功能等层面规约器物文化的叙事向度;在时间层面,时间知觉性并非由物质材料刺激而产生的,它是通过物质材料所显露的历史、行为、情感、象征、仪式等建构器物文化;在空间层面,器物文化包括结构、场景、距离、界限、方向、深度等在内的实体文化或抽象文化。器物的宇宙学描绘策略不仅能拓宽器物文化书写疆域,还能提供器物文化批评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物文化 批评 物质 时间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设计中的文化整合
18
作者 张子平 《肉类研究》 2008年第6期2-,共1页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 1832--1917)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对文化作了最初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到20世...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 1832--1917)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对文化作了最初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各国文献对文化的定义已经达到250多种.概言之,文化作为人的创造性活动过程具有区别于自然天成的人为社会性,具有自身独特的内容与形式的规定性,并处于一定形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整合 产品设计 文化形态 器物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玉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19
作者 杨昕 《中国宝玉石》 2019年第6期116-121,共6页
中国玉文化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中国的玉文化有8千年的历史,比文字的历史还要长,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两种器物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是青铜文化,但是它在清代以后就逐渐消退了;一种是玉文化,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一直以来,研究与... 中国玉文化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中国的玉文化有8千年的历史,比文字的历史还要长,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两种器物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是青铜文化,但是它在清代以后就逐渐消退了;一种是玉文化,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一直以来,研究与探索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各个时期的玉器所承载的文化都是研究的重要载体。对于古代与近代玉文化的研究论述,专家学者的著述很多,在此不再赘述。本文将探讨关于中国当代玉文化的现状与创新发展,以及中国玉文化产品如何走向国际市场。1.承前启后——中国玉文化的传承中国玉文化,传承数千年而经久不衰,是因为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浩瀚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文化 器物文化 中华文明 中国玉文化 中华文化 现状与创新 重要载体 创新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韬的“道器说”及对近代中国历史前途的认识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守正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王韬 近代中国 道器 政治制度 洋务派 器物文化 制度文化 资本主义 学习西方 "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