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3D打印技术的水凝胶器官芯片及其灌注平台
1
作者 宋曙瞳 李松 +1 位作者 张黎明 王雨婕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针对水凝胶组织支架细胞球培养过程中存在着缺乏相关设备和实验平台的问题,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和动态灌注培养的方法,设计制作了一种双通道水凝胶器官芯片,并搭建了一套灌注培养平台。采用聚苯乙烯荧光微球模拟细胞球的灌注过程,通过有... 针对水凝胶组织支架细胞球培养过程中存在着缺乏相关设备和实验平台的问题,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和动态灌注培养的方法,设计制作了一种双通道水凝胶器官芯片,并搭建了一套灌注培养平台。采用聚苯乙烯荧光微球模拟细胞球的灌注过程,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了不同流速下(0.849、2.547、4.244 mm/s)微球灌注时,通道不同位置流速和剪切应力的变化。设计了聚苯乙烯荧光微球动态灌注实验,基于仿真结果分析了流速对微球流动状态与贴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灌注液在通道截面中心位置的流速最大,在通道周围趋近于静止,有利于微球沉降。灌注液流速为2.547 mm/s时,微球受到的最大剪切应力约为0.17 Pa,可以大量堆积在通道分支内。该研究可以为胰岛等细胞球在水凝胶器官芯片内的灌注和培养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3D打印 器官芯片 水凝胶 动态灌注 荧光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药物性肝损伤评价的人肝器官芯片技术规范专家共识
2
作者 用于药物性肝损伤评价的人肝器官芯片技术规范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组 顾忠泽 张娟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524,共12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当前的评价手段主要局限于体外二维细胞培养模型及动物模型,无法真实模拟人体复杂的生理环境,对药物代谢及毒性的预测也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发展能够准确再现人体正常肝组织功能及其对药...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当前的评价手段主要局限于体外二维细胞培养模型及动物模型,无法真实模拟人体复杂的生理环境,对药物代谢及毒性的预测也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发展能够准确再现人体正常肝组织功能及其对药物毒性反应的体外肝脏替代模型。人肝器官芯片技术应运而生,不仅具有比二维细胞模型更完善的生理微结构和功能,还能消除动物与人的种属差异,成为有效模拟人体肝脏生理或病理状态的平台。目前,人肝器官芯片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外拟人化模型,在DILI检测领域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尚未形成标准操作流程或指南体系,然而,其展现的巨大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引起了广泛关注。本共识聚焦于DILI的评价,依托人肝器官芯片平台,综合国内外相关模型构建方案、毒性检测指标和药物清单,以及实际研究报道和数据,形成这一专家共识,给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人肝器官芯片技术的持续优化与创新,加速其在DILI检测中的应用,为药物研发与安全评估提供更为可靠且高效的体外实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器官芯片 药物性肝损伤:技术规范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器官芯片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欣晨 陈友国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类器官芯片是利用先进的微流控技术模拟体内循环系统的状态下培养活细胞的技术,更好地重现人体内生理及病理过程,为生长发育、疾病状态和药物筛选等提供可靠及重复性高的临床前模型。它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的2D细胞、动物和类器官模型无法... 类器官芯片是利用先进的微流控技术模拟体内循环系统的状态下培养活细胞的技术,更好地重现人体内生理及病理过程,为生长发育、疾病状态和药物筛选等提供可靠及重复性高的临床前模型。它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的2D细胞、动物和类器官模型无法良好复现人体内生理及病理过程,预测药物等治疗能力较差的问题。类器官芯片中的活细胞可以来源于人多能干细胞,健康或患者成体干细胞等。本文重点探讨类器官及类器官芯片发展过程,制造类器官芯片材料的分类及现有新型技术,类器官芯片细胞培养中所遇到的问题及类器官芯片目前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类器官芯片作为一种新兴的融合技术具有无限应用前景,但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技术和材料上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芯片 器官 微流控 临床前模型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类器官芯片的药物筛选及其中的生物化学原理
4
作者 渠志倍 王昌鑫 +2 位作者 醴磊 李佳泽 张骏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7期278-286,共9页
类器官芯片是21世纪新兴前沿交叉技术,其通过对人体细胞进行三维体外培养,使之发育为具有符合人体生理、病理条件,以及具有类人体器官功能的类器官。类器官芯片可集成于电子化芯片,在药物筛选及安全性评价、个性化诊疗、体外诊断等方面... 类器官芯片是21世纪新兴前沿交叉技术,其通过对人体细胞进行三维体外培养,使之发育为具有符合人体生理、病理条件,以及具有类人体器官功能的类器官。类器官芯片可集成于电子化芯片,在药物筛选及安全性评价、个性化诊疗、体外诊断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空间。类器官芯片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前沿技术,和传统的基于细胞和实验动物的药物筛选方法相比,具备成本低廉、动物福利性好、准确性高、适用面广等优点,代表了药物筛选和安全性评估的未来发展方向。类器官芯片用于药物筛选,其背后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化学原理。将类器官芯片相关知识引入大学课堂,对医药类专业本科及研究生了解药物研发前沿热点,同时系统化理解原本零散的生物化学知识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类器官芯片为出发点,将介绍类器官芯片的概念、原理、构建方式及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同时立足类器官芯片在细胞生物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电子信息科学等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分析其背后的生物化学原理,并结合“生物化学”教学进行8课时的课程设计建议,以适应新时代医药类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芯片 药物筛选 器官培养 生物化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人体器官芯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小雪 李飞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2-261,共10页
目前空间站开展微重力损伤的机制研究以细胞和动物实验为主,这与人体器官的功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器官芯片作为一种可以在体外模拟人体器官功能与结构的新技术,可有效弥补细胞和动物实验的不足。综述美国空间芯片计划,涵盖从2017年至2... 目前空间站开展微重力损伤的机制研究以细胞和动物实验为主,这与人体器官的功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器官芯片作为一种可以在体外模拟人体器官功能与结构的新技术,可有效弥补细胞和动物实验的不足。综述美国空间芯片计划,涵盖从2017年至2018年项目征集期间入选的9个器官芯片种类、结构及与地面疾病的相关性;介绍已实现在轨实验的心脏芯片、肌肉芯片、肾脏芯片、肠道芯片等器官芯片,着重介绍微重力环境下器官芯片研究进展及国内开发的预期可应用于空间环境的肝脏芯片。最后对芯片在轨实验需要解决的技术挑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芯片 微流控芯片 组织工程 微重力 空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制备器官芯片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妍 杨清振 +2 位作者 陈小明 谷方伟 张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8,共12页
器官芯片是一种新兴的体外生物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是,相关研究的开展通常受限于器官芯片繁琐和昂贵的制备过程。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借助3D打印技术,实现器官芯片制备的简易化、低成本化,以及芯片结构复杂化和成型... 器官芯片是一种新兴的体外生物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是,相关研究的开展通常受限于器官芯片繁琐和昂贵的制备过程。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借助3D打印技术,实现器官芯片制备的简易化、低成本化,以及芯片结构复杂化和成型一体化。这一技术的突破,有力推动器官芯片相关研究的发展,为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有力支持。综述3D打印制备器官芯片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器官芯片的发展背景、传统制造方法的局限性、3D打印器官芯片的技术分类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列举5种基于不同成型原理的3D打印方法,归纳比较各方法的工艺特点以及制备器官芯片时的适用范围,探讨3D打印制备肝、肾、血管、心脏等器官芯片的具体实例和效果。最后分析该技术的不足之处,并展望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 器官芯片 3D打印 微流控芯片 仿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生微流控技术的肠道器官芯片构建 被引量:4
7
作者 向云青 权菲菲 +3 位作者 温慧 袁国栋 崔菊 黄术强 《集成技术》 2020年第3期56-65,共10页
人体肠道具有复杂的生理环境,存在肠上皮细胞形成的绒毛结构以及流体剪切力、肠道蠕动等力学条件,且肠道中与人体共生着大量微生物,这些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对于肠道的研究,传统的体外细胞培养手段不能完全模拟肠道复杂的生理环境,... 人体肠道具有复杂的生理环境,存在肠上皮细胞形成的绒毛结构以及流体剪切力、肠道蠕动等力学条件,且肠道中与人体共生着大量微生物,这些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对于肠道的研究,传统的体外细胞培养手段不能完全模拟肠道复杂的生理环境,具有局限性。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肠道器官芯片,通过将肠细胞培养于绒毛状基膜,结合流体剪切力来模拟人体肠道的结构与功能。结果显示,该肠芯片重现了肠道的绒毛结构与屏障功能,提高了黏液的表达量,并实现了肠道菌在肠芯片上的实时观察,可以成为在体外研究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芯片 肠道模型 器官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器官芯片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罗志明 邓国豪 +3 位作者 王祝兵 张玉洁 张杨 王华楠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9-601,共13页
器官芯片是一种将生物体活细胞植入精准设计的微流体芯片内,可特定再现生物体组织器官功能的仿生的微生理系统,在疾病模拟、毒性检测、新药研发、精准医疗等许多方面具有独特应用前景。3D生物打印技术与器官芯片技术相结合制作3D打印器... 器官芯片是一种将生物体活细胞植入精准设计的微流体芯片内,可特定再现生物体组织器官功能的仿生的微生理系统,在疾病模拟、毒性检测、新药研发、精准医疗等许多方面具有独特应用前景。3D生物打印技术与器官芯片技术相结合制作3D打印器官芯片,可实现芯片制造工艺的简易化和低成本化,同时满足对复杂异质三维微环境的精细需求。综述3D打印器官芯片在打印方式、打印墨水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其最新生物医学应用,总结器官芯片结构和功能单元的打印方式和打印墨水,探讨基于现有打印工艺实现器官芯片一体化制造的潜在可行性,概述3D打印器官芯片技术在心、肝、肺、肾、神经、肿瘤等组织和器官结构和功能仿生方面的最新进展,最后展望3D打印器官芯片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芯片 微流控 3D打印 生物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芯片在眼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樊倩 王雁 +4 位作者 段学欣 薛茜男 游睿 杨文拓 杨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78-981,共4页
器官芯片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兴前沿科学,它利用微流控技术构建以模拟人体组织和器官功能为目标的集成微系统,可以为药物筛选和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估以及其他多种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更接近人体真实生理和病理条件的低成本研究模型。器... 器官芯片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兴前沿科学,它利用微流控技术构建以模拟人体组织和器官功能为目标的集成微系统,可以为药物筛选和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估以及其他多种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更接近人体真实生理和病理条件的低成本研究模型。器官芯片不仅可以模拟人体目标器官的三维微环境,而且具备样品消耗少、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多功能集成、精度高、自动化和便携等优点,拥有简化采集标本及诊断流程,助力提高医疗效果的巨大潜力。目前,微流控器官芯片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心脏、肾脏、肝脏、肺脏以及血管等全身多个器官组织相关芯片产品陆续研发成功。眼科领域的器官芯片研究目前集中在角膜相关疾病、视网膜及脉络膜疾病等。本文就器官芯片在眼科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芯片 眼科 微流控技术 微生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器官芯片研究进展
10
作者 孙灵钰 郭佳慧 +2 位作者 汪雨 许冬雨 赵远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34,共17页
自然界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创造了大量具备优异特性的天然材料,为人工材料的设计和制备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得益于材料科学和微加工制造工艺的飞速发展,受自然界天然材料启发而构建的仿生材料受到科研界的广泛... 自然界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创造了大量具备优异特性的天然材料,为人工材料的设计和制备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得益于材料科学和微加工制造工艺的飞速发展,受自然界天然材料启发而构建的仿生材料受到科研界的广泛关注并随之蓬勃发展。基于精细的形貌加工和组分设计,仿生材料已经被赋予自适应、自修复、自清洁以及雾收集等实用的功能。迄今为止,这些性能优越的仿生材料已经在医学、航空航天、生物医学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将功能性仿生材料作为生物支架材料进行细胞培养后并进一步集成到微流控芯片中,由此构建出的器官芯片具有小型化、低消耗和提供仿生微环境等优势,有望取代传统的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成为药物筛选和疾病模型研究的新平台。本文首先介绍了仿生材料的制备以及所获得仿生材料的特性或功能,然后重点总结了仿生材料在器官芯片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该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改进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细胞培养 器官芯片 微流控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肺器官芯片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谭剑峰 周成斌 陈早早(审校)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期248-252,共5页
近年来随着微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微流控器官芯片模型的建立。微流控器官芯片作为一种能够模拟器官中的组织和细胞结构及生理环境的微流控设备,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其中微流控肺器官芯片是最早研究的微流控器官芯片之一,与... 近年来随着微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微流控器官芯片模型的建立。微流控器官芯片作为一种能够模拟器官中的组织和细胞结构及生理环境的微流控设备,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其中微流控肺器官芯片是最早研究的微流控器官芯片之一,与常规体外细胞和动物模型相比,微流控肺器官芯片模型模拟肺生理和病理条件更为精准,对呼吸系统疾病、药物开发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微流控肺器官芯片的原理、制造、模拟呼吸系统疾病和药物的研发及筛选,并总结微流控肺器官芯片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微流控肺器官芯片旨在阐明复杂的病理生理学的肺疾病,并加快药物开发和药物筛选。随着肺部疾病和药物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的增加,微流控肺器官芯片有望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平台,也能减少制药公司和研究人员对传统体外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器官芯片 呼吸系统疾病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器官芯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希斌 王金申 +1 位作者 李扬 王泽鑫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373-375,384,共4页
微流控芯片器官模型目前已是大量开放应用于肠道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该类模型在体外比2D细胞系统有更大的生理学相关性,而又比动物体内模型干扰因素更少,因其是通过体外3D培养细胞并与微流控芯片结合,通常又称其为肠... 微流控芯片器官模型目前已是大量开放应用于肠道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该类模型在体外比2D细胞系统有更大的生理学相关性,而又比动物体内模型干扰因素更少,因其是通过体外3D培养细胞并与微流控芯片结合,通常又称其为肠道器官芯片。笔者概述了肠道器官芯片的原理、材料、制作方法及其具体应用,通过应用肠道器官模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肠道的基本作用,并为未来在病理生理学、开发药物和个性化医疗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 微流控技术 器官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器官及器官芯片在生化武器战创伤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13
作者 周军 李玉娇(综述) 周国华(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1-714,共4页
性质恶劣的生化武器在战场上的杀伤力及危害性巨大,也是现在恐怖分子的主要手段。生化武器所造成的特殊战创伤相较于常规战创伤,其救治工作难度大、持续危害时间长,且可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使得战斗减员严重。针对此类特殊战创伤的研究... 性质恶劣的生化武器在战场上的杀伤力及危害性巨大,也是现在恐怖分子的主要手段。生化武器所造成的特殊战创伤相较于常规战创伤,其救治工作难度大、持续危害时间长,且可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使得战斗减员严重。针对此类特殊战创伤的研究不容忽视,且需提高相应的研究效率。类器官及器官芯片是一类基于干细胞技术和微流控系统构建的高仿生人体微器官模型,可用于开展高通量实验研究,实验条件可控性高。文章基于类器官及器官芯片的特点和适用性,对其作为特殊战创伤研究模型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 器官芯片 生化战剂 特殊战创伤 研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化器官芯片在模拟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应用
14
作者 刘宏婷 吉晓轩 +1 位作者 李菁 孙敏捷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4-272,共9页
随着仿生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外模型被应用于模拟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这些体外模型可以解决一些科学问题,例如,实时地、可视化地研究药物作用等。器官芯片作为一种体外模型,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提供了新型的手段和方法。而血管... 随着仿生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外模型被应用于模拟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这些体外模型可以解决一些科学问题,例如,实时地、可视化地研究药物作用等。器官芯片作为一种体外模型,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提供了新型的手段和方法。而血管化器官芯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器官芯片,能更好地模拟人体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本文概括了不同血管化器官芯片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了血管化器官芯片在模拟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应用,讨论了血管化器官芯片作为一种新型体外模型的优势与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对血管化器官芯片的应用前景提出了设想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芯片 血管系统 血管再生和血管发生 生理和病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在微流控芯片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丁瑞 张栩源 +4 位作者 靳聪 柏寒之 厉婉琪 张彩勤 陈翔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26-37,共12页
对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在微流控芯片领域的优势进行了简要概述,介绍了其技术原理以及数字微镜设备(DMD)的工作机制。分析了影响PμSL技术提高XY平面和Z轴打印分辨率的因素,重点讨论了通过优化光学系统、树脂配方、打印方式及图像... 对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在微流控芯片领域的优势进行了简要概述,介绍了其技术原理以及数字微镜设备(DMD)的工作机制。分析了影响PμSL技术提高XY平面和Z轴打印分辨率的因素,重点讨论了通过优化光学系统、树脂配方、打印方式及图像算法等途径以提高单步制作微流控封闭管道Z轴分辨率的技术方法,并介绍了PμSL技术在多材料打印领域的研究进展。此外,对近年来国内外利用PμSL技术制备微流控功能器件、器官芯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最后,对PμSL技术在微流控芯片领域当前面临的Z轴分辨率较低、靶面与精度较难平衡和器官芯片打印材料生物相容性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 微流控技术 高精度打印 多材料打印 器官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肠道细胞模型的宿主与食源性致病菌互作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徐晓庆 夏雪娟 +2 位作者 宋仪洋 董庆利 李卓思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8-389,共12页
体外肠道模型是研究食源性致病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传统二维肠道细胞模型是最常用的体外培养模型,但是由于其不能有效模拟人体的生理特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型三维肠道细胞模型,能更好地模拟人体肠道的微结构、生理功能和... 体外肠道模型是研究食源性致病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传统二维肠道细胞模型是最常用的体外培养模型,但是由于其不能有效模拟人体的生理特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型三维肠道细胞模型,能更好地模拟人体肠道的微结构、生理功能和微环境,已逐渐成为研究肠道生理病理、肠道微生物群、病原体与宿主互作的有力工具。该文首先介绍肠道的基本构造和主要细胞亚型的特征;其次,分析并讨论了典型食源性致病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重点综述并讨论了多细胞球体、肠道类器官、器官芯片和三维生物打印4种3D细胞培养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其在食源性致病菌中的研究进展和未来方向。该文将为食源性致病菌感染肠道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最优模型的选择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食源性致病菌 三维细胞模型 肠道类器官 器官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肺芯片体外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潘博凤 罗子纯 +1 位作者 师菁 庞龙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663-1669,共7页
微流控技术是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以在微纳米尺度空间中对流体进行操控为主要特征的生物技术^([1,2]),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可以构建各种微环境,实现多种细胞间共同培养,为细胞生长提供一种与人体高度近似的环境^([3... 微流控技术是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以在微纳米尺度空间中对流体进行操控为主要特征的生物技术^([1,2]),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可以构建各种微环境,实现多种细胞间共同培养,为细胞生长提供一种与人体高度近似的环境^([3,4]),如肺芯片^([5,6])、血管芯片^([7])、肠芯片^([8])、肝芯片^([9])、肌肉芯片^([10])等。芯片上的器官(organs-on-a-chip,OOC)是指使用3D培养技术对干细胞进行分化诱导进而形成类似于目标器官或组织的技术^([11]),相比于广泛使用的Transwell方法^([12]),它不需要使用专门设计的流动腔来模拟流体剪切力等生理特征,可以取代动物实验模型,降低药物开发成本,为药物递送和毒性筛选提供更好的平台^([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器官芯片 肺泡 肺毛细血管 气血屏障 器官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18
作者 郝竹静 杨晓蕾 +1 位作者 吕田 吕海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9期769-773,共5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现代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已成为全球首要死因。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CVD,占疾病死亡总数的40%以上,且其患病率与病死率仍有逐年上升趋势。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微流控芯片 器官芯片 即时检测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微流控肝芯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厉海笛 陈晓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5-630,共6页
仿生微流控器官芯片是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热点,它在微型芯片上建立起模拟人体器官的微组织,并带有高通量检测功能,在药物研发与毒性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肝脏是人体的代谢中枢,易于受到化合物毒害,其肝毒性是药物毒性评... 仿生微流控器官芯片是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热点,它在微型芯片上建立起模拟人体器官的微组织,并带有高通量检测功能,在药物研发与毒性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肝脏是人体的代谢中枢,易于受到化合物毒害,其肝毒性是药物毒性评价中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有关仿生微流控肝芯片的研究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概括和总结这种芯片的基本设计理念、微通道灌流方式、细胞体系,并讨论其主要应用前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微流控 器官芯片 肝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检测中药成分毒性的心脏芯片构建
20
作者 王帅 高志刚 +4 位作者 李晓瑞 曲玥阳 丛烨 张索楠 罗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8-164,共7页
为确定中药安全性,有必要对中药中各成分的量效毒关系进行研究.心脏毒性是新药研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器官毒性,为了解决孔板试验中缺少细胞间相互作用以及微环境与体内差异大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在体外模拟心肌细胞与毛细血管相互作用的心... 为确定中药安全性,有必要对中药中各成分的量效毒关系进行研究.心脏毒性是新药研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器官毒性,为了解决孔板试验中缺少细胞间相互作用以及微环境与体内差异大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在体外模拟心肌细胞与毛细血管相互作用的心脏芯片,并使用该芯片检测了雷公藤甲素、氯化两面针碱、莨菪碱3种中药成分的毒性.通过对比加药前后芯片和孔板里心肌细胞的搏动状态变化,以及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钙蛋白的含量变化,发现3种中药化学成分有剂量依赖的心脏毒性,同时发现芯片内的心肌细胞比孔板内的对于药物的耐受性更强,显示了本芯片用于检测药物心脏毒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毒性 器官芯片 中药 毒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