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临床”结合“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整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黄志坚 谭秋豪 +1 位作者 夏海坚 廖正步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7-680,共4页
目的:评估“早临床”结合“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整合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方法:以A小班作为实验组,采用“早临床”结合“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整合教学模式;B小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 目的:评估“早临床”结合“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整合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方法:以A小班作为实验组,采用“早临床”结合“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整合教学模式;B小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细胞生物学》《实验诊断学》两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及学生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评估《细胞生物学》教学效果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期末考试的客观题成绩提高不明显,主观题的成绩提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估《实验诊断学》教学效果中,与对照组相比,客观题的成绩提升(P<0.05)和主观题的成绩提升(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的主观题分数提升的程度高于客观题。在问卷调查中,77.78%的实验组同学认为“早临床”结合“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整合教学模式在理论知识学习、临床素质培养及职业规划上起到正向积极作用。结论:“早临床”结合“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整合教学模式在提升医学课程教学质量、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教学知识点,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素养和未来职业规划能力等多方面相较于传统医学课程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未来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临床 医学整合教学 医学教学改革 器官系统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系统的器官系统整合BOPPPS教学模式在新生研讨课中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5
2
作者 宋潼潼 杨巍 +2 位作者 于玲 李志平 陈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8-2641,共4页
大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新生的适应转变。为引导学生适应研究型学习的需要,吉林大学面向全校一年级本科生开设了新生研讨课,更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医学生而言,需要将学习的医学知识应用于临床问题分析,因此培... 大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新生的适应转变。为引导学生适应研究型学习的需要,吉林大学面向全校一年级本科生开设了新生研讨课,更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医学生而言,需要将学习的医学知识应用于临床问题分析,因此培养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建立从基础到临床的整合思维尤为重要。近年来,器官系统整合已在国内外医学院中逐步进行。在免疫系统与疾病整合课程中,免疫系统的形态学较为抽象、难于观察,学生在入学初期,尚缺乏器官系统整合思维,初始阶段的免疫系统整合课程难以进行。因此,教研组以新生研讨课引导学生向适应性和学术性的转换为目的,以免疫系统的器官系统整合为路径,以BOPPPS教学模式为手段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新生研讨课中以免疫系统的“形态结构-机制功能-疾病-诊断-治疗”为主线,帮助学生建立在免疫学和解剖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基础上融入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学习思维方式。应用BOPPPS改革教师的“教”,从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六个环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学生对碎片化知识思维方式的构建,内化医学人文素养,提升院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系统整合 免疫系统 BOPPPS 新生研讨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模式探讨 被引量:67
3
作者 向琳 董志 +2 位作者 徐晨 钟朝晖 陈戈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2-75,共4页
2010年重庆医科大学开始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通过课程重组与多学科整合、利用课程负责人制度建设教学团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等方式,建立起"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贯穿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多学科整合... 2010年重庆医科大学开始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通过课程重组与多学科整合、利用课程负责人制度建设教学团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等方式,建立起"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贯穿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多学科整合课程体系。实践证明,该课程体系能够减少交叉学科的重复学习、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锻炼,实现医学学科间的联系性、连续性、实用性,但在整合教材配套、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还需继续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系统 教学改革 整合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系统损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4
作者 傅川林 谢晓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06-508,共3页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器官系统损害 血液动力学 损害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本科教学中“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设置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会君 李红玉 刘涛时 《中国护理管理》 2006年第6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器官系统为中心 基础医学课程 护理学教育 课程设置 本科教学 医学教育理念 学科知识 设置模式 学科界限 预防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被引量:4
6
作者 黄霞丽 《职教论坛》 2004年第26期35-,共1页
  一、"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综合型课程教学模式   1."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来源.它是在爱丁堡会议上推荐的课程模式之一,它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采用整合课程,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根据临床需要...   一、"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综合型课程教学模式   1."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来源.它是在爱丁堡会议上推荐的课程模式之一,它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采用整合课程,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根据临床需要和重组医学基础课,实现机能和形态、微观利宏观、正常和异常、生理和病理等多种综合.将正常结构与功能的进行横向综合,止常状况再与异常病理的进行纵向综合,然后过渡到治疗方案的制订.它更重视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既有分散,又有相对集中,将各学科有机地融为一体,避免了传统医学教育的弊端,实现了临床与基础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系统 相互联系 综合型课程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整合
7
作者 袁修学 袁静萍 +2 位作者 陈星星 刘亚昆 曾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85-1885,共1页
课程整合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更是PBL教学的必然要求;它包括横向(基础-基础)和纵向(基础-临床)整合,受困于体制原因而难以真正实施。现行的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板块: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器官病理生理学,不成体系、前... 课程整合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更是PBL教学的必然要求;它包括横向(基础-基础)和纵向(基础-临床)整合,受困于体制原因而难以真正实施。现行的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板块: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器官病理生理学,不成体系、前后重复、缺乏完整性衔接,不利于学生整体临床知识构建,无法实行BL教学。由此,我们以器官系统为主线对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即打破传统的章节安排次序,以知识集约的形式将其整合为4个主单元:(1)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及肝、肾功能障碍;(2)缺氧、低氧血症、ARDS和呼吸功能障碍;(3)应激、休克、DIC和MODS;(4)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和心功能不全。教学过程中坚持"基于系统、面向临床"的原则,坚持以问题为基础、以疾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知识系统化、临床化,既减少了教学内容的重叠,又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实践证明该模式很好地促进了基础结合临床,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综合思维能力。应当指出,教学内容的整合程度不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帮助学生形成"整合学习"的能力而胜任岗位才是整合教学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疾病发生机制 器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系统教学——《内环境》教学方案设计刍议
8
作者 涂自智 肖献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85-1886,共2页
"器官系统教学"打破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学科界限,实现了形态与机能、生理与病理各学科的融合,对促进医学生学以致用、早期接触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深受我国医学教育界的重视和推崇。机体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新陈代... "器官系统教学"打破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学科界限,实现了形态与机能、生理与病理各学科的融合,对促进医学生学以致用、早期接触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深受我国医学教育界的重视和推崇。机体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按目前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分工,其内容包括血液、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等,主要由组胚、生理和病生3个学科在不同的时段讲授,以致内容不连贯而重复,与临床联系不紧密。如何借助器官系统教学平台,实现《内环境》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并加强与临床的结合,中南大学病理生理学系作为本课程的负责单位,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在设计本课程教学方案时,主要遵循2个基本原则:(1)切实整合组胚、生理和病生相关知识,去除重复内容,使本课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如病生教师在生理讲完生理性止血后,紧接着讲授DIC,丢掉原正常凝血过程的重复内容;(2)从理论课中匀出20%的课时,采用微课程讨论、PBL、文献赏析、病例报告或临床见习等多种形式进行研讨式教学,如与临床医生共同组织临床血气分析或DIC病例PBL等。这些设计原则将保证本课程内容设置连贯而不重复、紧密结合临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疾病发生机制 器官系统 《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动物园食草动物幼体器官系统疾病发生规律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曹菲 袁耀华 +2 位作者 桂剑峰 邓强 王瑜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7-165,共9页
上海动物园食草动物种类繁多,分属于4目、10科、26属,共33种食草动物。本文调查了上海动物园区及繁殖场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食草动物幼体的发病记录共352例,统计出每种食草动物的总发病数、主要发病情况、主要发病系统,比较分析同亚... 上海动物园食草动物种类繁多,分属于4目、10科、26属,共33种食草动物。本文调查了上海动物园区及繁殖场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食草动物幼体的发病记录共352例,统计出每种食草动物的总发病数、主要发病情况、主要发病系统,比较分析同亚科或同属动物的发病情况以找出规律。结果:白袋鼠(Macropus rufogriseus)、红颈袋鼠(Macropus rufogriseus)、赤大袋鼠(Macropus rufus)、灰大袋鼠(Macropus giganteus)都是大袋鼠属,幼体期已经表现出了粗颌病的倾向。斑羚(Naemorhedus goral)与红斑羚(Naemorhedus baileyi)都是斑羚属,肠炎是两者幼龄动物常见病。欧洲盘羊(Ovis aries musimon)和岩羊(Pseudois nayaur)是羊亚科的成员,幼体常见病是寄生虫性腹泻。旋角羚(Addax nasomaculatus)和弯角剑羚(Oryx dammah)是马羚亚科的成员,幼体期多患腹泻、关节皮肤磨损。白脸牛羚(Damaliscus pygargus)和蓝角马(Connochaetes taurinus)是狷羚亚科的成员,幼体在成熟过程中常受到雄性首领的攻击而受伤。从总体看,食草动物幼体消化系统疾病发生最多;大多数食草动物1月龄内是发病高峰。本文最后探讨了常见发病原因和防控措施。希望今后能根据动物的种属、日龄等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草动物幼体 器官系统疾病 发病年龄 发病系统 发病规律 发病原因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螫库蠓成虫内部器官系统组织学观察
10
作者 甯媛 李洪 +6 位作者 李佳豪 曾雯雯 邓均杰 李怡玲 卢雪 蒋晓红 侯晓晖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7-594,共8页
【目的】刺螫库蠓Culicoides punctatus是一种重要媒介蠓虫,是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的主要传播载体。通过石蜡切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技术观察刺螫库蠓成虫内部器官系统的组织结构。【方法】利用网扫法、灯诱法采集... 【目的】刺螫库蠓Culicoides punctatus是一种重要媒介蠓虫,是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的主要传播载体。通过石蜡切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技术观察刺螫库蠓成虫内部器官系统的组织结构。【方法】利用网扫法、灯诱法采集刺螫库蠓成虫,除足和翅外置于Duboscq-Brasil固定液中常温固定,然后经过逐级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连续切片以及苏木素-伊红染色等过程制成玻片,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和拍照。【结果】刺螫库蠓成虫消化系统不存在性别差异,由消化道及唾液腺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腹神经索组成。脑可划分为前脑、中脑和后脑3个功能区。复眼和触角是刺螫库蠓主要的感觉器官。腹神经索可分为咽下神经节、胸神经节和腹神经节。呼吸系统主要由气管组成,气管遍布全身,无肺组织,胸部具有2对气门,分别位于中胸和后胸;腹支囊组织呈泡状,着色不明显。生殖系统包括内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官,其中雌性内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及生殖附腺,雄性内生殖器官包括精巢、输精管、射精管及生殖附腺。【结论】本研究明确了刺螫库蠓成虫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以及感觉器官的结构特征,为库蠓的发育研究提供了更为直接、准确的证据,有助于提高蠓媒监测、预报及防制的全面性和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螫库蠓 器官系统 组织结构 石蜡切片 苏木素-伊红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什么“狼”病偏偏爱上你?
11
作者 《协和医学杂志》编辑部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49,共1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简称SLE,人们常称之为“狼”病。当我们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以后,原本应该保卫机体的免疫细胞“士兵”魔化,变为主动攻击自身器官和系统的“杀手”,导致身体器官发生了病变。患者在反复复发与缓解之...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简称SLE,人们常称之为“狼”病。当我们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以后,原本应该保卫机体的免疫细胞“士兵”魔化,变为主动攻击自身器官和系统的“杀手”,导致身体器官发生了病变。患者在反复复发与缓解之间交替,深遭“恶狼”侵害,饱受煎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免疫性疾病 身体器官 免疫细胞 器官系统 免疫系统 主动攻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科危重症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与母婴结局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晓宇 宋岩峰 +2 位作者 黄惠娟 许波 余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5-216,共2页
目的 :探讨产科危重症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与母婴结局的关系 ,以提高产科危重症合并MODS的救治水平。方法 :对 4 8例产科危重症按 1995年重修MODS疾病评分标准进行诊断分析 ,并行多学科综合监护和救治。结果 :4 8例产... 目的 :探讨产科危重症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与母婴结局的关系 ,以提高产科危重症合并MODS的救治水平。方法 :对 4 8例产科危重症按 1995年重修MODS疾病评分标准进行诊断分析 ,并行多学科综合监护和救治。结果 :4 8例产科危重症 ,产妇死亡 12例 (2 5 .0 % ) ,围生儿死亡 14例 (2 9.17% ) ,母、婴病死率随脏器衰竭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P <0 .0 0 5 ,P <0 .0 5 ) ,与终止妊娠的方式无关 ;围生儿死亡与终止妊娠的时机有关 ,孕周越小病死率越高(P <0 .0 0 5 )。结论 :产科危重症合并MODS的母婴死亡率高 ,抢救难度大 ,采用MODS评分进行产科危重症监护 ,结合产科处理与多学科综合救治方法 ,有利于提高临床监护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妊娠 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器官捐献补偿系统”的构想及相关伦理思考 被引量:8
13
作者 司小北 王丽宇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9-20,共2页
器官移植技术日趋成熟,应用日益广泛,供体器官来源不足成为推广应用这项新技术的瓶颈,适当合理的器官移植补偿是缓解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建立一套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且行之有效的人体器官捐献补偿系统有助于保护器官移植供受双方的利益... 器官移植技术日趋成熟,应用日益广泛,供体器官来源不足成为推广应用这项新技术的瓶颈,适当合理的器官移植补偿是缓解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建立一套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且行之有效的人体器官捐献补偿系统有助于保护器官移植供受双方的利益,缓解移植器官供体来源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人体器官捐献补偿系统"的构想,并阐述了其伦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器官捐献补偿系统 器官移植 商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的器官捐献激励机制初探 被引量:6
14
作者 滕黎 彭涛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7-189,共3页
我国于2013年面向全国推行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要求所有的捐献器官都必须进入到该系统进行分配,该系统的职能发挥势必会影响我国的器官捐献工作,器官捐献的激励机制不应该脱离COTRS单独探讨。结合我国COTRS运行状况及其对器... 我国于2013年面向全国推行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要求所有的捐献器官都必须进入到该系统进行分配,该系统的职能发挥势必会影响我国的器官捐献工作,器官捐献的激励机制不应该脱离COTRS单独探讨。结合我国COTRS运行状况及其对器官捐献的影响,借鉴美国器官分配网络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构建我国器官捐献激励机制应在充分发挥COTRS的职能的前提下,完善OPO的职能,发挥人体器官协调员的作用,加大社会宣传,推行行之有效的器官捐献补偿、激励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 器官捐献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严重烧伤伴多系统器官衰竭抢救成功一例报告
15
作者 刘世康 朱世辉 +3 位作者 陈玉林 葛绳德 徐可吟 汤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56-56,共1页
老年严重烧伤伴多系统器官衰竭抢救成功一例报告刘世康,朱世辉,陈玉林,葛绳德,徐可吟,汤媛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3岁。既往有冠心病史。于1991年9月因液化气起火而烧伤。伤后1h开始复苏补液,伤后2h心绞痛发作,伤后5... 老年严重烧伤伴多系统器官衰竭抢救成功一例报告刘世康,朱世辉,陈玉林,葛绳德,徐可吟,汤媛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3岁。既往有冠心病史。于1991年9月因液化气起火而烧伤。伤后1h开始复苏补液,伤后2h心绞痛发作,伤后56h转入我院。诊断:(1)烧伤(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灼伤 衰竭 系统器官 判别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恙虫病的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害2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世林 李树才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9-59,共1页
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害(下称MSOF)是恙虫病常见的合并症及主要的死亡之一.
关键词 恙虫病 系统器官 功能损害 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骨骼与系统器官的内分泌对话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丞贵 宋纯理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1-516,共6页
传统的观念认为骨骼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维持体内钙-磷平衡的惰性器官。近几年来,骨骼的概念发生了颠覆性改变,骨骼其实是一种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可与系统器官进行密切对话。事实上,骨骼可通过分泌特殊的激素(骨钙素、成纤维细胞生长... 传统的观念认为骨骼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维持体内钙-磷平衡的惰性器官。近几年来,骨骼的概念发生了颠覆性改变,骨骼其实是一种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可与系统器官进行密切对话。事实上,骨骼可通过分泌特殊的激素(骨钙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脂质运载蛋白2等)作用于系统器官,调节肌肉功能、能量代谢、认知功能和男性生殖等。为了更好地认识骨骼作为内分泌器官的重要功能,本文对骨骼与肌肉、脑、肾脏、肝脏、胰腺及生殖腺等器官之间的相互对话及其对话机制进行系统阐述,为治疗系统器官疾病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 系统器官 内分泌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重症肺炎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附192例观察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大勋 卢秀英 +4 位作者 何骅 马如存 黄振康 张立新 马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38-339,共2页
本文报道高海拔地区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MSOF 192例,结果合并呼吸及心力衰竭100%,脑水肿81.6%,DIC 25.5%,胃肠功能衰竭0.7%。MSOF均在呼吸衰竭基础上发生,提示肺部重症感染、严重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是MSOF的重要原因;器官功能衰竭与预... 本文报道高海拔地区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MSOF 192例,结果合并呼吸及心力衰竭100%,脑水肿81.6%,DIC 25.5%,胃肠功能衰竭0.7%。MSOF均在呼吸衰竭基础上发生,提示肺部重症感染、严重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是MSOF的重要原因;器官功能衰竭与预后呈正相关。器官衰竭数增多,病死率明显增高。病理资料表明,免疫功能障碍是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MSOF致死的重要原因。有效的控制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浓度给氧,及时气管插管是防治重症肺炎MSOF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istane诱导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沈立军 孔永 邱玉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0-903,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而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在SLE患者的体内,细胞异常凋亡,细胞因子分泌失衡,T、B细胞过度活化,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以及造成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而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在SLE患者的体内,细胞异常凋亡,细胞因子分泌失衡,T、B细胞过度活化,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以及造成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IC)沉积,最终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造成损害([2-7])。虽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8]),但一般认为SLE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诱发,其中环境因素在SLE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PRISTANE ERYTHEMATOSUS 自身免疫性疾病 过度活化 细胞因子分泌 器官系统 自身抗体 免疫功能 Immu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人体防御和监视系统”整合课程的初步尝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一 付海英 +2 位作者 杨巍 刘畅 陈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9-540,553,共3页
多年来对临床医学生所采用的大多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然而随着全球医学教育的发展和不断变革,这种模式也逐渐凸显出形态与功能、正常与异常、基础与临床脱节的问题.因此,人们开始逐渐关注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以“器... 多年来对临床医学生所采用的大多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然而随着全球医学教育的发展和不断变革,这种模式也逐渐凸显出形态与功能、正常与异常、基础与临床脱节的问题.因此,人们开始逐渐关注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学习(Organ-System-based Learning,OSBL)”的教学模式[1].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先后开展了以器官系统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将基础学科、临床学科以及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形成跨学科模块课程模式,以期达到形态和机能、正常与异常、基础和临床间有机结合的目的[2,3].我校在2012年秋对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从课程整体优化出发,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主线,对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构建了人体健康和疾病基础融合的整合课程体系,进行了从结构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的整合课程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课程 监视系统 医学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生 防御 全球医学教育 器官系统 基础医学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