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鸭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的研究 Ⅳ.大肠杆菌耐药性质粒提取和转化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尔亮 吴永林 +2 位作者 周述君 廖德惠 谢镜怀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7,共3页
本文报道了使用电泳和转化技术对分离自四川省10个县(市)的113株种鸭生殖器官病耐药性大肠杆菌R质粒研究的过程。结果表明这些耐药性是由可转化的R质粒所介导。R质粒的检出率为71.68%。并对R质粒的基因链锁、AP转座子与R质粒的演变和指... 本文报道了使用电泳和转化技术对分离自四川省10个县(市)的113株种鸭生殖器官病耐药性大肠杆菌R质粒研究的过程。结果表明这些耐药性是由可转化的R质粒所介导。R质粒的检出率为71.68%。并对R质粒的基因链锁、AP转座子与R质粒的演变和指示性耐药现象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鸭 大肠杆菌性 生殖器官病 R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呼吸器官病毒病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丁伯良 黄金海 《天津畜牧兽医》 1998年第1期4-6,共3页
鸡呼吸器官病毒病最新研究进展(待续)丁伯良黄金海(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300112)鸡呼吸器官病毒病主要包括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禽肺病毒病与禽副粘病毒病。这些疾病严重困扰着世界养禽业发展。... 鸡呼吸器官病毒病最新研究进展(待续)丁伯良黄金海(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300112)鸡呼吸器官病毒病主要包括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禽肺病毒病与禽副粘病毒病。这些疾病严重困扰着世界养禽业发展。尽管新城疫的研究在病原分子基础、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器官病 新城疫 禽流感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鸭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的研究 3.大肠杆菌耐药性及其R质粒接合传递的研究
3
作者 吴永林 张尔亮 +2 位作者 周述君 廖德惠 谢镜怀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6-28,共3页
从患生殖器官病的病鸭生殖道和肠道中分离大肠杆菌530株,在用TC、SD、CM、KM、GM、SM、AP、Fu、Rif等9种药物进行细菌药敏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R质粒接合传递试验和质粒DNA电泳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耐药率为59.4%,其中多重耐药... 从患生殖器官病的病鸭生殖道和肠道中分离大肠杆菌530株,在用TC、SD、CM、KM、GM、SM、AP、Fu、Rif等9种药物进行细菌药敏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R质粒接合传递试验和质粒DNA电泳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耐药率为59.4%,其中多重耐药菌株占56.5%,细菌对TC抗性最高(54.0%);耐药菌的R质粒接合传递率为42.6%,对AP抗性的菌株,其R质粒传递率达75.0%。本文还对抗菌药物在该菌R质粒形成与发展中起的作用、鸭生殖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可能起源、K_(99)抗原基因与R质粒的连锁,以及细菌抗TC、AP、SD、CM、SM等几种药物基因的连锁遗传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官病 大肠杆菌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鸭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病原特性的研究
4
作者 谢镜怀 廖德惠 +4 位作者 周述君 吴永林 张尔亮 李玉华 程安春 《四川畜牧兽医》 1992年第1期3-5,共3页
近年来,我省部分市县从国内外引进的纯种鸭及其杂交种鸭群中,发生一种以种鸭产蛋率突然下降,种蛋孵化率和雏鸭成活率极低,有的种鸭急性死亡,其病变局限于生殖器官为主要特征的疫病。发病鸭群用各种抗生素和化学药物进行防治,效果均不明... 近年来,我省部分市县从国内外引进的纯种鸭及其杂交种鸭群中,发生一种以种鸭产蛋率突然下降,种蛋孵化率和雏鸭成活率极低,有的种鸭急性死亡,其病变局限于生殖器官为主要特征的疫病。发病鸭群用各种抗生素和化学药物进行防治,效果均不明显。经病原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和人工感染等试验,证实该病是由有致病力的大肠杆菌引起种鸭生殖器官病。本文报告是从我省10个市县部分鸭场分离的生殖道大肠杆菌的血清型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性 生殖器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鸭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的研究 Ⅱ、鸭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周述君 吴永林 +2 位作者 张尔亮 廖德惠 谢镜怀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4,共3页
本研究对四川省10个县(市)的鸭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分离的534株细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其结果是:1、鉴出的253株大肠杆菌分属于12个O抗原组,其中主要为08,占76.3%(193/253),其次为O1、O15g和O28;2、在253株大肠杆菌中,44株具有K88抗原,... 本研究对四川省10个县(市)的鸭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分离的534株细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其结果是:1、鉴出的253株大肠杆菌分属于12个O抗原组,其中主要为08,占76.3%(193/253),其次为O1、O15g和O28;2、在253株大肠杆菌中,44株具有K88抗原,占17.4%,38株具有K99抗原,占15.0%;3、在253株大肠杆菌中,106株无运动力,占41.9%,有运动力的147株,占58.1%,分属于17个H抗原组,主要是H38 (29.2%)、H7 (12.9%)和H3 (12.1%),其次H24、H29和H37;4.O8∶H-(56株)、O8∶H38(25株)、O8∶K88∶H-(15株)、O8∶H7(12株)等血清型为本次传染病的常见致病血清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鸭 大肠杆菌 生殖器官病 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状态病与器官病——客观存在与主观认识的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有和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X期58-59,65,共3页
中医的证,是人类疾病客观存在的一种形式;证的本质,是人体全身的综合反应状态。因此,用现代的语言,把证称之为状态病,它与器官病是临床疾病性质迥异的两大类别。
关键词 状态-证 器官病 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赖清金 黄印尧 洪节省 《畜牧兽医杂志》 1990年第1期7-8,共2页
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一日,漳州市种鸡场41周龄红布罗产蛋种鸡发生一起以侵害生殖器官为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诊观察,剖检、病原分离、人工复制、药物及疫苗防治的结果证实,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现报告如下: 一、... 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一日,漳州市种鸡场41周龄红布罗产蛋种鸡发生一起以侵害生殖器官为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诊观察,剖检、病原分离、人工复制、药物及疫苗防治的结果证实,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现报告如下: 一、流行病学调查漳州市种鸡场建于一九八五年,有三幢较标准的种鸡舍,四周有砖砌围墙与外界隔离。饲料由本场饲料厂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鸡 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在开发猪呼吸器官病诊断药盒
8
作者 孙国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9-19,共1页
日本制粉公司与全农共同开发猪慢性呼吸器官病的DNA探针诊断药,打算今年进入治疗试验。如果产品化,使用DNA探针的动物用诊断药将是首创产品。利用邻近夹层杂交法(AHM)检测病原菌的核酶RNA(rRNA)的诊断药仅用碱中和处理菌液,不需要进行... 日本制粉公司与全农共同开发猪慢性呼吸器官病的DNA探针诊断药,打算今年进入治疗试验。如果产品化,使用DNA探针的动物用诊断药将是首创产品。利用邻近夹层杂交法(AHM)检测病原菌的核酶RNA(rRNA)的诊断药仅用碱中和处理菌液,不需要进行特别处理,在2~3小时就能检测出10~4~10~5菌。特异性高,容易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呼吸 器官病 治疗试验 中和处理 制粉 药盒 萎缩性鼻炎 杂交法 DNA 支原体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猪生殖器官病变性繁殖障碍之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与防治
9
作者 王河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5年第8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母猪 生殖器官病变性繁殖障碍 子宫内膜炎 原因 临床症状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硒对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亚军 王建福 +6 位作者 海强 吕娜娜 罗志源 郸彩霞 李洁 刘哲 余海涛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5,共9页
为研究纳米硒对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抗性的影响,在水温17~18℃下,将体质量(20±2)g的虹鳟养殖在直径1.2 m、高0.6 m的圆形鱼池中,水深0.3 m,投喂纳米硒含量为0(对照)、1、2、5 mg/kg的饲料7 d,腹腔注射1×10^(5)pfu/mL... 为研究纳米硒对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抗性的影响,在水温17~18℃下,将体质量(20±2)g的虹鳟养殖在直径1.2 m、高0.6 m的圆形鱼池中,水深0.3 m,投喂纳米硒含量为0(对照)、1、2、5 mg/kg的饲料7 d,腹腔注射1×10^(5)pfu/mL的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0.2 mL,放回原池继续饲养,分别在饲喂第7天和攻毒后的第1、2、3天,采集肝脏和尾静脉血液样品,比较各组虹鳟肝脏免疫和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以及血清抗体水平差异。试验结果显示:攻毒前,添加1 mg/kg纳米硒可使虹鳟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显著升高(P<0.05),添加5 mg/kg纳米硒可使MX-1和IL-1β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攻毒后,添加纳米硒各组虹鳟第1~3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补体蛋白3和白介素-1β水平以及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出现显著升高(P<0.05);而第3天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2、5 mg/kg纳米硒可使虹鳟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VIG-1、MX-1、TNF-α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综上,饲料中添加纳米硒可提高虹鳟肝脏免疫和抗氧化能力以及血清抗体水平,增强对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 纳米硒 酶活性 血清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11
作者 李守湖 张雪青 石建高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5,共10页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是以感染鲑科鱼类为主的两种传染病。为克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G基因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VP2基因,并构建其重组腺病毒载体。利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出IHNVG基因和IPNVVP2基因,...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是以感染鲑科鱼类为主的两种传染病。为克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G基因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VP2基因,并构建其重组腺病毒载体。利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出IHNVG基因和IPNVVP2基因,通过多基因片段同源重组技术将IHNVG基因和IPNVVP2基因克隆到pAdTrack-CMV载体上,经过线性化后与pAdEasy-1载体在BJ5183菌体内同源重组,构建出重组腺病毒质粒,经PCR及Not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后,再经PacⅠ线性化后用于转染HEK-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表达来监控重组腺病毒的复制情况,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糖蛋白(G蛋白)和VP2蛋白的表达,并测定重组病毒的滴度。结果显示,克隆出的IHNVG基因和IPNVVP2基因总长度为3036 bp。该病毒在HEK-293细胞中分别表达出蛋白分子质量约为58 kD和54 kD的产物,其滴度为1.0×10^(9.5)mL^(-1)TCID_(50)。结果表明,研究成功获得IHNVG基因和IPNVVP2基因重组腺病毒,该病毒在HEK-293细胞中滴度较高,能够稳定表达。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研发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二联疫苗奠定了基础,并为进一步防控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 传染性胰腺坏死 G基因 VP2基因 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鳟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杰 张涛 《甘肃畜牧兽医》 2024年第4期132-136,共5页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 necrosis,IHN)是虹鳟鱼养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病毒性疾病,目前针对该病尚无可行的治疗方法,研发相应疫苗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NCBI中获得基因登录号,使用ProParam软件...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 necrosis,IHN)是虹鳟鱼养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病毒性疾病,目前针对该病尚无可行的治疗方法,研发相应疫苗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NCBI中获得基因登录号,使用ProParam软件分析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N蛋白、P蛋白、M蛋白、G蛋白和NV蛋白的理化性质,并用SOMPA软件对5种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预测,使用ABCpred软件和SYFPEITHI软件预测5种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和T细胞抗原表位,并用VaxiJen 2.0软件评估抗原性。结果表明:N蛋白和G蛋白为稳定蛋白,5种蛋白均具有良好的亲水性,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N蛋白、P蛋白和NV蛋白α螺旋占比较高,分别为59.34%、56.96%和40.54%,M蛋白和G蛋白无规则卷曲占比较高,分别为37.95%和55.51%;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结果表明N蛋白有11个、P蛋白有5个、M蛋白有3个、G蛋白有9个、NV蛋白有1个;T细胞抗原表位预测结果表明N蛋白有CTL表位9个、Th表位9个,P蛋白有CTL表位1个、Th表位5个,M蛋白有CTL表位1个、Th表位4个,G蛋白有CTL表位4个、Th表位5个,NV蛋白有CTL表位2个、Th表位3个。综上所述,N蛋白和G蛋白为稳定蛋白,具备良好的亲水性,抗原表位丰富,有良好的疫苗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鱼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
13
作者 潘勇 张文 +2 位作者 李英 梁金婷 徐立蒲 《中国水产》 2025年第3期31-33,共3页
我国的动物疫病名录中将虹鳟传染性胰脏坏死病列为三类动物疫病,其对养殖虹鳟危害极大。本文在连续4年调查监测我国养殖虹鳟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发生情况基础上,结合我国引进虹鳟养殖后IPN发生情况,总结了IPN在我国流行情况、流行特点... 我国的动物疫病名录中将虹鳟传染性胰脏坏死病列为三类动物疫病,其对养殖虹鳟危害极大。本文在连续4年调查监测我国养殖虹鳟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发生情况基础上,结合我国引进虹鳟养殖后IPN发生情况,总结了IPN在我国流行情况、流行特点,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控措施,以供我国水产病害防控技术研究人员和广大虹鳟从业者开展防控工作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疾 虹鳟 金鳟 防控措施 大量死亡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 I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鲤疱疹病毒研究进展
14
作者 林润鑫 李活 +1 位作者 郑佩明 张婧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3期271-275,共5页
鲫(Cyprinus auratus)作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因Ⅱ型鲤疱疹病毒(Cyprinid herpesvirusⅡ, CyHV-Ⅱ)引发的造血器官坏死病面临严重威胁,其暴发可导致80%~90%的死亡率,对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文章系统综述了CyHV-Ⅱ的病原学特性... 鲫(Cyprinus auratus)作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因Ⅱ型鲤疱疹病毒(Cyprinid herpesvirusⅡ, CyHV-Ⅱ)引发的造血器官坏死病面临严重威胁,其暴发可导致80%~90%的死亡率,对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文章系统综述了CyHV-Ⅱ的病原学特性、传播机制、宿主免疫应答及防控策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CyHV-Ⅱ属异样疱疹病毒科,为双链DNA病毒,直径约90 nm~120 nm,表面含gB、gL等关键膜糖蛋白。病毒通过水平(水体)和垂直(亲代至子代)传播扩散,其中gB蛋白与宿主鳃组织Nectin受体结合是其入侵宿主细胞的关键步骤。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利用DNA聚合酶完成复制,并通过出芽释放新病毒粒子。研究发现,30 d龄异育银鲫感染后致死率高达90%~100%,而180 d龄个体则表现为典型病理症状,如肝组织黄化、体表充血等。宿主免疫机制方面,鲫通过先天性免疫(Toll样受体识别病毒DNA、干扰素通路激活)和适应性免疫(T/B淋巴细胞介导的抗体产生及细胞凋亡)双重途径抵御感染。然而,黑鲫等品种因炎症因子表达不足导致免疫应答延迟,易感性较高。针对病毒免疫逃逸,研究鉴定出ORF92、ORF25等8种免疫原性蛋白,为疫苗研发提供了靶点。检测技术方面,基于ELISA和PCR的方法已广泛应用。巢式PCR技术灵敏度达3×10~2 bp/μL,可实现早期快速诊断。防控策略以免疫增强剂和疫苗为核心:甘露寡糖、紫锥菊提取物等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通路提升宿主免疫力;灭活疫苗、重组口服疫苗(如展示ORF132的酵母疫苗)可使存活率提升至64%~71.4%。药物治疗中,穿心莲、黄芪等中草药及小檗碱通过调节免疫显著降低死亡率,其中穿心莲定制饲料投喂60 d后存活率达85%。未来研究需聚焦以下方向:1)解析CyHV-Ⅱ基因组特性及进化规律,比较不同毒株遗传差异;2)探究水质、温度等环境因子对病毒传播及宿主免疫的影响;3)开发高灵敏度检测技术;4)优化疫苗设计以提高保护效价。通过多学科交叉攻关,有望为鲫鱼健康养殖及CyHV-Ⅱ的精准防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Cyprinus auratus) Ⅱ型鲤疱疹毒(Cyprinid herpesvirusⅡ CyHV-Ⅱ) 造血器官坏死 免疫机制 疫苗开发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检测及其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红岩 刘文青 赵宝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0-94,共5页
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为线性单链RNA病毒,是鱼类病毒性病原体的一种,能引起野生及养殖鲑鱼或鳟鱼的急性系统病。鱼类感染该病毒后会造成内脏器官的坏死,引起死亡。造血器官坏死病(IHV)是鱼类病害中较为难治的一种病毒病,截止到目前... 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为线性单链RNA病毒,是鱼类病毒性病原体的一种,能引起野生及养殖鲑鱼或鳟鱼的急性系统病。鱼类感染该病毒后会造成内脏器官的坏死,引起死亡。造血器官坏死病(IHV)是鱼类病害中较为难治的一种病毒病,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对IHN的防控,主要集中在预防及对IHN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方面;根据病毒生物学特性开发出有效的防控方法成为目前主要的研究重点。论文主要阐述了IHN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的临床症状等,综合近几年国内外对IHNV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几种包括细胞培养、PCR、LAMP等技术在内的几种快速有效的IHNV检测技术,以及病毒疫苗、免疫佐剂、病毒干扰物等在内的主要防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器官坏死 检测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CJ-13株糖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吉尚雷 张培军 +2 位作者 卢玉婷 王建超 李月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14,共7页
【目的】克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CJ-13株糖蛋白(G蛋白)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表达情况,为IHNV诊断试剂盒和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设计1对G基因特异引物对G基因进行RT-PCR扩增,将扩增产... 【目的】克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CJ-13株糖蛋白(G蛋白)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表达情况,为IHNV诊断试剂盒和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设计1对G基因特异引物对G基因进行RT-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GEM-T Easy-G,经双酶切鉴定、核苷酸序列分析后,将G基因亚克隆到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G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32a-G,转化至宿主菌BL21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采用SDS-PAGE、Western blot和ELISA等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克隆了IHNV G蛋白基因,该基因长度为1 527bp。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2a-G,诱导表达出约76ku的产物,与预期分子质量大小相符。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所表达的G蛋白能够被小鼠抗IHNV血清识别。间接ELISA结果显示,小鼠抗G蛋白血清能够识别IHNV全病毒。【结论】成功构建了IHNV G蛋白原核表达系统,重组G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 G蛋白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境鱼传播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风险分析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斌 孙铭英 +1 位作者 于畅 蔡晓萍 《水产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56-59,共4页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本文运用风险分析理论,从危害确定(流行地区、传播方式和传染源、临床症状和潜伏期、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等)、传入概率、社会经济...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本文运用风险分析理论,从危害确定(流行地区、传播方式和传染源、临床症状和潜伏期、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等)、传入概率、社会经济危害、风险管理(产地选择、时间限制、预防免疫、实验室检疫等)和风险交流(主要为检疫系统评价)等角度切入,建立了进境鱼传播IHN的风险分析模型。风险分析结果:从IHN流行地区进口一尾鲑传入IHN的概率为4.2×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 鱼苗 风险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分离株病原学研究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焦雪 吉尚雷 +3 位作者 张培军 冷东泽 茆安亭 李月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42,共4页
为初步了解东北地区某虹鳟养殖场的一株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株的病原学特征,将该病毒株进行虹鳟鱼苗人工回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一周内人工感染试验鱼均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将病死虹鳟鱼苗研磨过滤除菌后接种到胖头鱼肌肉细胞系(... 为初步了解东北地区某虹鳟养殖场的一株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株的病原学特征,将该病毒株进行虹鳟鱼苗人工回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一周内人工感染试验鱼均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将病死虹鳟鱼苗研磨过滤除菌后接种到胖头鱼肌肉细胞系(FHM),出现了特征性病变(CPE),用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4组水生动物病毒的6对特异性引物对该毒株进行race-PCR,扩增其全长。结果显示,该病毒基因组全长为11 132 nt,基因组序列中4种核苷酸G、A、T、C含量分别为24.28%、28.67%、19.46%、27.59%。将序列与多株GenBank中已发表的IHNV毒株相应基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分离株G基因与韩国株ChYa07和PcKw11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7.8%和97.5%,其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CJ-13株与韩国株和日本株在遗传进化关系上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毒(IHNV) 流行原学 全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糖蛋白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三磊 温书香 +6 位作者 罗琳 马志宏 李桂萍 李铁梁 姜娜 邢薇 孙惠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4-860,共7页
为研究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主要结构蛋白糖蛋白(G),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IHNV中提取RNA并进行反转录,经PCR方法扩增获得1 380bp的G蛋白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FB-LIC-Bse杆状病毒... 为研究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主要结构蛋白糖蛋白(G),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IHNV中提取RNA并进行反转录,经PCR方法扩增获得1 380bp的G蛋白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FB-LIC-Bse杆状病毒载体中,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FB-LIC-Bse-G,转化到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获得了重组杆粒rBacmid-G。将重组杆粒转染至Sf9昆虫细胞,获得了重组杆状病毒。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重组G蛋白可与抗组氨酸单抗(Anti-His)、抗IHNV鼠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本研究克隆的IHNV G蛋白在真核表达系统中得到正确表达,且该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本试验结果为研究G蛋白的功能及开发IHNV新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 糖蛋白 重组杆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抗原捕获ELISA建立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宁 高志强 +5 位作者 谷强 张旻 景宏丽 江育林 张利峰 刘金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2,I0001,共4页
使用差速离心浓缩的病毒免疫山羊,获得高免血清并提取IgG,即为抗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EHNV)多克隆抗体。利用纯化的EHNV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有限稀释法亚克隆,获得杂交瘤细胞株。将杂交瘤接种小鼠诱... 使用差速离心浓缩的病毒免疫山羊,获得高免血清并提取IgG,即为抗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EHNV)多克隆抗体。利用纯化的EHNV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有限稀释法亚克隆,获得杂交瘤细胞株。将杂交瘤接种小鼠诱生腹水获得单抗3A4。以抗EHNV多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单抗3A4为检测抗体,使用HRP标记的羊抗鼠IgG作为酶标二抗,建立了EHNV的抗原捕获ELISA方法。该方法可检出103TCID_(50)的病毒液上清和0.0056!g的MCP重组蛋白。对纯化的GCRV、IHNV、IPNV、VHSV及SVCV病毒液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交叉反应。本研究建立的EHNV抗原捕获ELISA方法,具有敏感、特异和重复性好的特点。通过应用于人工感染样品和临床样品的检测进一步证实了本检测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 抗原捕获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