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腺相关病毒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薇霖 邵文威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2-1237,共6页
腺相关病毒(AAV)是一种依赖于其他辅助病毒才能自我复制的小病毒,近年来随着对基因治疗的深入研究,AAV因具有免疫原性低、宿主范围广等优点,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被广泛使用。许多研究表明AAV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动物模型中均能起到较... 腺相关病毒(AAV)是一种依赖于其他辅助病毒才能自我复制的小病毒,近年来随着对基因治疗的深入研究,AAV因具有免疫原性低、宿主范围广等优点,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被广泛使用。许多研究表明AAV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动物模型中均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如多发性硬化、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减缓疾病进展并降低其严重程度。通过AAV传递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基因可能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方式。本综述将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探讨AAV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方式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相关病毒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34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程苕莼 李民 +2 位作者 李晗 邵建国 卞兆连(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924-2928,共5页
白介素34(IL-34)存在于包括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在内的所有脊椎动物中,其序列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提示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IL-34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其生物学功能的认识也逐渐拓宽。研究发现IL-34是一种... 白介素34(IL-34)存在于包括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在内的所有脊椎动物中,其序列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提示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IL-34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其生物学功能的认识也逐渐拓宽。研究发现IL-34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分化、炎症、血管生成、黏附和迁移等。IL-34可由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在许多组织中均有表达。最近研究发现,IL-34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调控IL-34的基因表达能够影响疾病的进展及转归,提示IL-34可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将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探讨IL-34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34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O/TPO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赵树君 田恩江 陈祖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65-1167,共3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TPOAB 甲状腺疾病 自身抗体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甲状腺功能异常 AITD 器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海 王夕文 +1 位作者 王艳萍 战同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147-3148,共2页
在过去的30年中。通过研究不同的实验模型发现免疫抑制存在,并发现一些具有抑制作用的T细胞亚群能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性,这些抑制性T细胞可以在外周监视自身反应性T细胞,使其不至于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 在过去的30年中。通过研究不同的实验模型发现免疫抑制存在,并发现一些具有抑制作用的T细胞亚群能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性,这些抑制性T细胞可以在外周监视自身反应性T细胞,使其不至于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抑制性T细胞。并将这些抑制性T细胞的亚群命名为“调节性T细胞(Treg)”。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最常见的两种是Graves病和桥本氏甲状腺炎。两者均为人类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致病机制至今尚未研究清楚。下面就调节性T细胞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致病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调节性T细胞 自身反应性T细胞 抑制性T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桥本氏甲状腺炎 GRAVES病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与中枢神经脱髓鞘性神经免疫性疾病 被引量:7
5
作者 符青青 刘诗英 吴晓牧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7-710,共4页
2004年Lennon等[1]首次发现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种能与小鼠血脑屏障及其附近组织结合的抗体——NMO-IgG,随后的研究证实NMO-IgG的靶抗原为水通道蛋白4(AQP4)[2]。由于NMO特异性抗体AQP4-IgG的发现,使NMO也由原来归类... 2004年Lennon等[1]首次发现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种能与小鼠血脑屏障及其附近组织结合的抗体——NMO-IgG,随后的研究证实NMO-IgG的靶抗原为水通道蛋白4(AQP4)[2]。由于NMO特异性抗体AQP4-IgG的发现,使NMO也由原来归类为MS的严重变异型重新定义为有别于MS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 水通道蛋白4 异性抗体 神经免疫性疾病 视神经脊髓炎 血脑屏障 NMO 靶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罗秀娜 任军 +1 位作者 贾凌云 姬芳玲(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177,共6页
自身抗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AD)发病进程中的重要因素,诱导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进而破坏自身组织是AD的主要特征。AD治疗一般以对症治疗及控制病情发展为主,可选临床药物存在一定限制。近年人们对自身抗原的研究不断深入,通过抗原特... 自身抗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AD)发病进程中的重要因素,诱导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进而破坏自身组织是AD的主要特征。AD治疗一般以对症治疗及控制病情发展为主,可选临床药物存在一定限制。近年人们对自身抗原的研究不断深入,通过抗原特异性免疫疗法精准防治AD能够避免影响机体正常免疫应答,有望为AD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将结合近期研究进展,对AD的自身抗原及针对自身抗原的治疗方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抗原 异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与ITP发病、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马静瑶 陈振萍 吴润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71-1774,共4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目前认为血小板自身抗体的形成是本病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其一线治疗中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均主要通过抑制自身抗体产生、封闭网状内皮系统FC受体等作用以减...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目前认为血小板自身抗体的形成是本病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其一线治疗中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均主要通过抑制自身抗体产生、封闭网状内皮系统FC受体等作用以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但有部分患者对一线治疗无效,病程迁延,预后不良,最终进展为慢性/难治性ITP(chronic/refractory ITP,C/RITP)。研究发现,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IIIa和GPIbα是本病最常见的抗原靶位,而一线治疗对具有抗GPIbα的ITP患者疗效欠佳。进一步研究发现抗GPIIb/IIIa抗体与抗GPIbα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的途径不尽相同:前者主要为依赖FC途径,而后者主要通过FC非依赖性途径清除血小板。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早期发现ITP血小板抗体类型对于治疗和预后该疾病起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ITP特异性血小板抗体与疾病的发生、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异性抗体 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炎性因子表达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影 李洋 +3 位作者 毕宏生 滕达 李姣 崔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7-652,共6页
背景C57BL/6(B6)小鼠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动物模型常用的小鼠种系,以往研究证明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与辅助性T(Th)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相关,但各种Th细胞在EAU发病中的相互作用并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光感受器... 背景C57BL/6(B6)小鼠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动物模型常用的小鼠种系,以往研究证明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与辅助性T(Th)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相关,但各种Th细胞在EAU发病中的相互作用并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RBP)诱导不同天数后EAU小鼠脾脏和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各种炎性因子在EAU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IRBP及完全弗氏佐剂(CFA)的乳化液在小鼠的尾根部及躯干部均匀注射5个点以免疫B6小鼠44只,免疫后每周3次用间接检眼镜观察小鼠的EAU发病情况,并参照Thurau的评分标准进行炎症评分。于注射后第30天摘取20只模型小鼠眼球,于瞳孔视神经平面制备切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第2、5、10、15、20、25、30天取模型小鼠脾脏,提取RNA,逆转录扩增并行凝胶电泳,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叮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等因子的mRNA含量,同时收集相同时间点小鼠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上述因子的质量浓度。结果IRBP及CFA乳化液免疫B6小鼠后第12天可见轻度葡萄膜炎症,炎症评分为0.5分,炎症反应在免疫后第13~15天最重,评分为1.0分,至第30天炎症明显减轻,评分为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注射后第30天模型鼠眼部反应与间接检眼镜检查结果吻合,病理评分为0.5。模型鼠血清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显示,注射后第5天,小鼠血清中IL-17的质量浓度达到峰值,为(51.85±2.42)ng/L,随着时间的延长开始降低。到第15天时降到最低,为(4.01±0.06)ng/L,但在第25天时再次升高至(25.00±0.94)ng/L,之后逐渐下降,第30天时,血清中IL-17的质量浓度为(6.01±0.21)ng/L,与免疫前的(0.98±0.05)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小鼠免疫前血清中IFN-γ的质量浓度为(1.02±0.09)ng/L,在注射后第5天达到(50.54±0.48)ng/L,于注射后第10天达到峰值,为(73.21±0.12)ng/L,然后逐渐降低。到第30天时,血清中IFN-γ的质量浓度为(5.15±0.18)ng/L,与免疫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0)。注射后模型鼠血清中TNF—α质量浓度升高迅速,免疫后第2天质量浓度较免疫前明显升高,第5天达到峰值,质量浓度为(134.25±0.59)ng/L,但至第15天降到最低。注射后第20天再次升高,达到(60.54±0.62)ng/L,之后又逐渐下降,第30天时和免疫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IL-10在免疫后第5天可以被检测到,并且随着注射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到第15天时达到高峰,随后开始降低,第30天与免疫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脾脏中IL-10、IL-17、TNF-α、IFN-14种炎性因子mRNA表达变化趋势和血清中的变化一致。结论在B6小鼠的EAU中,Th1、Th2、Th17相关炎性因子IFN-γ、TNF—α、IL-10及IL-17具有特征性变化规律,IFN-γ可能与EAU的急性期病理过程相关;IL-17、TNF—α可能与葡萄膜炎的慢性化、复发性有关;IL-10可缓解EAU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 免疫 异性自身免疫疾病 辅助T细胞 炎性因子 白细胞介素 γ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C57BL 6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蛋白星形细胞病 被引量:6
9
作者 龙友明 高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21-1723,共3页
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对于异己成分或者变异的自体成分做出的防御反应。针对机体自身成分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常导致靶器官的损伤,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产生。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autoimmune-inflammatorydiseases,AID)是发... 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对于异己成分或者变异的自体成分做出的防御反应。针对机体自身成分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常导致靶器官的损伤,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产生。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autoimmune-inflammatorydiseases,AID)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综合征,包括了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opticaspectrumdisorders,NMOSD)、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Balo硬化等疾病。由于NMOSD、MS和Balo硬化均与抗体引起的星形细胞免疫异常有关,被认为是抗体依赖性星形细胞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星形 胶质纤维 异性免疫反应 细胞病 免疫性炎症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多发性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国英 朱志颖 +2 位作者 金意华 田国力 方林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0,62,共3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器官异性 自身免疫疾病 异性抗体 异性抗体 胰岛细胞抗体 胰岛素抗体 研究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相关免疫负调控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玉娇 瞿文 邵宗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59-1262,共4页
ITP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包括血小板消耗过多及产生不足,两者皆主由IgG抗血小板抗体介导[1],自身免疫的主靶点是血小板糖蛋白,如GPⅡb/Ⅲa和GPⅠb/Ⅸ。已经证实,ITP与血小板自身抗原的失耐受有关,而失耐受的原因仍不清楚。
关键词 免疫性疾病 血小板糖蛋白 负调控因子 自身免疫 抗体介导 相关免疫 细胞免疫 自身反应性 抗原异性 Ig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的近期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佳 彭福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436-3438,共3页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骨骼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数量缺失和功能异常所引起。自从在血清学反应阴性的MG患者(seronegative MG,SNMG)中发现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骨骼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数量缺失和功能异常所引起。自从在血清学反应阴性的MG患者(seronegative MG,SNMG)中发现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异性酪氨酸激酶 重症肌无力 抗体阳性 神经肌肉接头处 自身免疫性疾病 酪氨酸激酶抗体 乙酰胆碱受体 血清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受体(BCR)抗原特异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清群 杨卓轩 石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63-670,共8页
B细胞受体(BCR)是B细胞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产生适应性体液免疫应答的关键分子。B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基因重排和体细胞高频突变是形成BCR多样化的主要机制。BCR极大的多样性和独特的分子结构决定了抗原识别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形成了具有... B细胞受体(BCR)是B细胞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产生适应性体液免疫应答的关键分子。B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基因重排和体细胞高频突变是形成BCR多样化的主要机制。BCR极大的多样性和独特的分子结构决定了抗原识别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形成了具有广泛抗原特异性的复杂B细胞库。因此,BCR抗原特异性信息是理解不同疾病适应性免疫特征的关键。随着B细胞相关研究技术的发展,如单细胞分选技术、高通量测序(HTS)技术、 B细胞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测序(LIBRA-seq)等,提高了将BCR序列与抗原特异性联系起来的能力。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体液免疫反应、探索疾病发病机制、监测疾病进展、设计疫苗、研发治疗性抗体和药物。我们主要总结了感染、疫苗接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的抗原特异性BCR相关研究,并以SLE为例对其自身抗体序列进行分析,其序列特征使自身抗原的识别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受体(BCR) 抗原异性 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诱导的染色质修饰介导炎症反应的基因特异性调控
14
作者 张迁 苏小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2-502,共1页
关键词 介导炎症反应 异性调控 染色质 TLR 模式识别受体 免疫细胞分泌 自身免疫性疾病 TOLL样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在斑秃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博 杨淑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70-672,共3页
斑秃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生长期毛囊丧失免疫赦免、T淋巴细胞介导的针对毛囊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等多个方面。该文就以上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斑秃的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斑秃 自身免疫性疾病 器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赵素贤 赵景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95-397,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发病机制 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反应性T细胞 类风湿性关节炎 胆汁淤积性 抗线粒体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相关抗体及白细胞介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邱少波 梁燕 刘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205-1208,共4页
重症肌无力(Myathenia gravis,MG)是由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nti-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ies,AChR-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AchR的一种少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表现为:朝轻暮重、... 重症肌无力(Myathenia gravis,MG)是由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nti-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ies,AChR-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AchR的一种少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表现为:朝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的骨骼肌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机制 重症肌无力 白细胞介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 神经肌肉接头处 相关抗体 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患者 血清 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细胞在Graves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珂 胡蕴 毛晓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7-419,共3页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GD)是一类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现代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的增加,GD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已达1%~2%。免疫缺陷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和病理进展中起重...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GD)是一类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现代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的增加,GD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已达1%~2%。免疫缺陷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和病理进展中起重要作用[1]。GD患者体内同时存在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紊乱,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免疫紊乱 GRAVES病 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调节性 生发 激素分泌 工作节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急性心肌梗死确诊的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2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益红 徐朝焰 庄彦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3期236-237,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确诊 SYNDROME 自身免疫性疾病 器官异性 血栓形成 A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与抗磷脂综合征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解鸿翔 周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89-892,896,共5页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为一种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动静脉血栓、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其中血栓形成是APS的主要病理基础和最突出临床表现,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血栓形成 TLR4 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 动静脉血栓 血小板减少 习惯性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