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渗透压负荷对兔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牛朋彦 熊伟 +3 位作者 李锋 周松 陈文坚 霍喜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29-734,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体外研究椎间盘退变的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探讨渗透压负荷对模型椎间盘细胞活力和代谢的影响。方法:4~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0只,均分为两组,处死后立即手术切取胸腰段椎间盘,每只9个,分别在等渗(300mOsm/kg,等渗组)...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体外研究椎间盘退变的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探讨渗透压负荷对模型椎间盘细胞活力和代谢的影响。方法:4~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0只,均分为两组,处死后立即手术切取胸腰段椎间盘,每只9个,分别在等渗(300mOsm/kg,等渗组)或高渗(410mOsm/kg,高渗组)培养基中进行整体器官培养,在培养前和培养后第7、14、21、28天,利用MitotrackerGreen荧光探针、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评估两组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活力、结构的完整性以及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取材后培养前椎间盘髓核细胞的荧光强度为11503±402,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高渗组第14天荧光强度为9202±907,与培养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7、21和28天分别为10504±710、10860±711、10713±953,与培养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等渗组第7、14、21、28天分别为11350±351、11207±385、10914±300、10862±229,与培养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第7、21和28天时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培养过程中,两组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的组织结构能够基本保持完整,髓核蛋白多糖含量在培养第7天高渗组和等渗组分别为3.33±0.28mg/100mg和2.83±0.25mg/100mg,均较培养前(5.03±0.37mg/100mg)明显降低(P<0.01),第14、21、28天时与第7天相比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相同时间点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可以在等渗或高渗环境中有效维持兔椎间盘结构的完整性和髓核细胞的活力至少4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器官培养模型 渗透压 细胞活力 蛋白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疱疮的器官培养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聂祝湘 刘荣卿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天疱疮 器官培养模型 免疫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膜类天疱疮的体外器官培养模型
3
作者 王智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3年第6期446-446,共1页
粘膜类天疱疮(MMP)又称瘢痕性类天疱疮,是一种较少见的粘膜疱性疾病,好发于口腔、眼结合膜等体窍粘膜。本研究的目的:①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证实MMP忠者血浆中的自身循环抗体(抗基底膜抗体)与正常人口腔颊粘膜有无特异性结合;
关键词 粘膜类天疱疮 体外器官培养模型 间接免疫荧光法 免疫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终板通透性对体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牛朋彦 熊伟 +3 位作者 李锋 张帆 姚广清 张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97-602,共6页
目的:观察软骨终板营养通路通透性对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20只,处死后立即手术切取腰段椎间盘(包括邻近的软骨终板),每只6个,随机分为A、B、C 3组,其中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用骨蜡封闭上软骨终板,C... 目的:观察软骨终板营养通路通透性对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20只,处死后立即手术切取腰段椎间盘(包括邻近的软骨终板),每只6个,随机分为A、B、C 3组,其中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用骨蜡封闭上软骨终板,C组用骨蜡封闭上、下软骨终板,3组椎间盘在体外进行整体器官培养。于培养前和培养7d、14d时,分别用Mitotracker Green荧光探针和RT-PCR方法评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活力和髓核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mRNA的表达;于培养前和培养14d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髓核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表达。结果:取材后培养前髓核细胞的荧光强度最高;在体外培养7d,3组髓核细胞的荧光强度较培养前变化均不明显,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14d时A、B、C组荧光强度较培养前分别降低约19%、22%和30%,与培养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C组与A、B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显示在培养14d时3组髓核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染色强度与培养前比较均有所降低,MMP-3阳性染色增加,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和MMP-3染色强度的变化以C组最为明显。3组髓核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mRNA的表达在培养7d和14d时均较培养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7d时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4d时A、B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低体外培养大鼠椎间盘上下软骨终板的通透性,可在短期内影响髓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加速椎间盘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器官培养模型 营养通路 终板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