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供器官切取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于立新 叶俊生 +7 位作者 徐健 付绍杰 杜传福 邓文锋 王亦斌 余玉明 魏强 李川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6-568,共3页
目的:总结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供器官的切取方法,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999~2006年共行肝肾联合移植18例,肝胰联合移植1例,胰肾联合移植6例,均采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优先灌注腹主动脉,于小肠系膜根部分离肠系膜上静脉,插管... 目的:总结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供器官的切取方法,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999~2006年共行肝肾联合移植18例,肝胰联合移植1例,胰肾联合移植6例,均采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优先灌注腹主动脉,于小肠系膜根部分离肠系膜上静脉,插管灌注肝门静脉,整块切取肝、脾、肾、以及胰腺和部分十二指肠。结果:腹腔多器官联合切取时间为(16.0±3.0)min,热缺血时间(3±1.2)min,所有供器官、血管无损伤,灌注良好。术后移植物功能恢复顺利,无移植肝原发无功能发生,无严重胆道并发症发生。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ALT恢复正常时间为(8±3.2)d,Scr恢复正常时间为(6±2.8)d)。肝胰联合移植患者1周内ALT恢复正常并脱离胰岛素治疗。胰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1周内脱离胰岛素治疗,2周内Scr功能恢复正常。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存活1~7年,移植物功能正常。结论:采用尸体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能快速优质切取肝、脾、肾、以及胰腺和部分十二指肠,缩短热缺血时间,减少动脉损伤,提高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联合 肝移植 肾移植 胰腺移植 联合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尸体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TAE)技术的改进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于立新 刘小友 +9 位作者 徐健 徐达传 马俊杰 付绍杰 邓文锋 杜传福 王亦斌 叶桂荣 姚冰 苗芸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8-390,共3页
目的 :探讨尸体多器官联合切取的最佳方法。方法 :1998~ 2 0 0 2年采用改进后的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进行了 65例次多器官联合切取术 ,主要改进点有 :①采用纱布填塞导尿管内腔用以灌注腹主动脉 ;②气囊注水 ,堵塞腹主动脉上段 ;③回血... 目的 :探讨尸体多器官联合切取的最佳方法。方法 :1998~ 2 0 0 2年采用改进后的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进行了 65例次多器官联合切取术 ,主要改进点有 :①采用纱布填塞导尿管内腔用以灌注腹主动脉 ;②气囊注水 ,堵塞腹主动脉上段 ;③回血由下腔静脉肾静脉开口以下引入 3升袋内 ;④优先灌注腹主动脉而后灌注肝门静脉 ;⑤体内整块切取肝、胰、脾、肾、十二指肠等器官。结果 :建立腹主动脉灌注的时间为(1.0± 0 .3 )min ,建立肝门静脉灌注的时间为 (1.0± 0 .7)min ,腹腔多器官联合切取时间为 (10 .0± 3 .0 )min ,热缺血时间 (2 .0± 1.2 )min。本院行肝移植 4例 ,肝肾联合移植 2例 ,供外院行肝移植 12例 ,所有肝移植病人肝功能在 3周内恢复正常 ;胰肾联合移植 1例 ,术后 2周脱离胰岛素和透析治疗 ;肾移植 12 7例 ,术后肾功能恢复时间 (4 .82± 3 .73 )d ,急性肾小管坏死 4例 (3 .2 % )。结论 :优先灌注腹主动脉优于优先灌注肝门静脉 ;改进后的尸体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能快速优质切取供器官 ,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联合 灌洗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方法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小友 徐健 +9 位作者 杜传福 邓文峰 王亦斌 付绍杰 余玉明 魏强 苗芸 李川江 叶俊生 于立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技术方法及其对获取的器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胸部U型切口联合腹部大"十"切口,分别建立胸部器官和腹部器官原位灌注,在灌注的同时进行多器官游离和切取。结果 2003年至今采用此方法行胸、腹... 目的探讨胸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技术方法及其对获取的器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胸部U型切口联合腹部大"十"切口,分别建立胸部器官和腹部器官原位灌注,在灌注的同时进行多器官游离和切取。结果 2003年至今采用此方法行胸、腹腔多器官联合切取术8次,获得供心、肝、胰各8个,供肺8对及供肾16个。热缺血时间为(2±1.2)min,器官切取时间约(20±3)min。未出现任何影响器官质量和功能的手术意外损伤。临床行心脏移植6例、心肺联合移植2例、双肺移植3例、单肺移植5例、肝移植6例、肝肾联合移植2例、胰肾联合移植3例、肾移植11例,所有移植器官均在术后立即发挥功能。结论采用胸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技术方法能够快速优质的获取胸部和腹部供器官,缩短热缺血时间,减少手术损伤,提高供器官的质量和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器官 腹部器官 器官联合 器官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技术改进 被引量:1
4
作者 陆森 黄新立 +4 位作者 李相成 孙倍成 孔连宝 鲁佩 王学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95-1398,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与保存的技术改进经验。方法:采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首先原位灌注腹主动脉,其次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十二指肠上缘分离出门静脉主干并插管灌注,整体切取腹部肝、双肾和胰腺并保存48例。结果:48例获取... 目的:探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与保存的技术改进经验。方法:采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首先原位灌注腹主动脉,其次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十二指肠上缘分离出门静脉主干并插管灌注,整体切取腹部肝、双肾和胰腺并保存48例。结果:48例获取器官的热缺血时间是(3.4±1.8)min,肝脏的冷缺血时间是(8.1±4.3)h,发现肝动脉变异3例,起源于胃左动脉的变异肝左动脉1例,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变异肝右动脉2例,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共干1例,双支肾动脉2例,未发生血管损伤和输尿管损伤,48例供肝的组织学检查43例为正常肝组织表现,5例为轻度脂肪肝表现,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48例,所有病例均于无肝期结束开放血流后胆总管有金黄色胆汁流出,无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2例移植后胆道并发症,96例肾移植后患者恢复顺利。结论:采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是保证器官有效利用的重要前提,快速切取技术是器官移植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联合 肝移植 肾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腹腔多器官簇移植器官联合切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范磊 李元新 +3 位作者 郭明晓 王凯 王剑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总结和建立猪改良多器官簇移植(包括胃、十二指肠、胰腺和小肠)器官联合切取和修整的方法。方法:先游离多器官簇器官,原位低温灌注后整块切取移植物,将其置于0~4℃高渗枸橼酸盐嘌呤(HCA)液中修整和保存。结果:器官联合切取时间为(... 目的:总结和建立猪改良多器官簇移植(包括胃、十二指肠、胰腺和小肠)器官联合切取和修整的方法。方法:先游离多器官簇器官,原位低温灌注后整块切取移植物,将其置于0~4℃高渗枸橼酸盐嘌呤(HCA)液中修整和保存。结果:器官联合切取时间为(133.38±10.25)min,无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为(198±13.66)min,器官修整时间为(32.75±4.9)min。结论:本动物实验器官联合切取方法,无热缺血时间,可获取高质量的移植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腹腔多器官簇移植 腹腔多器官簇移植 器官联合 猪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灌注肝肾联合快速切取方法的改进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昌 吕毅 +3 位作者 田普训 于良 仵正 潘承恩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8-89,96,共3页
目的 探索适用于临床的肝肾联合切取方法。方法 在动物原位灌注肝肾联合快速切取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 1 2例次肝肾联合切取 ,其中 7例肝脏切取前未行灌注 ,5例实施原位灌注后肝肾联合快速切取。结果 成功获取可资利用的大器官 2 7... 目的 探索适用于临床的肝肾联合切取方法。方法 在动物原位灌注肝肾联合快速切取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 1 2例次肝肾联合切取 ,其中 7例肝脏切取前未行灌注 ,5例实施原位灌注后肝肾联合快速切取。结果 成功获取可资利用的大器官 2 7个 ,施行 5例同种异体肝脏移植和 2 2例肾移植。所切取的器官 5例肝移植通血后 1 0min内有金黄色的胆汁泌出 ,术后每日分泌胆汁约 2 0 0mL ;2 2例肾移植通血后 1~ 1 0min内有尿液泌出 ,术后每日排出尿液约 2 0 0 0mL。结论 原位灌注肝肾联合快速切取是理想的临床供器官 (肝、肾 )切取方法 ,不仅充分利用了供体器官 ;而且可缩短热缺血时间 ,提高移植器官保存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切取 同种供体 肝脏移植 肾移植 供体器官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肾胰十二指肠联合切取及修整的技术改进 被引量:4
7
作者 褚志强 宋文利 沈中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肝肾胰十二指肠联合切取及修整的技术改进。方法:采用原位灌注联合切取和体外修整的方法完成6例尸体供肝肾胰十二指肠联合切取及修整。结果:6例获取器官的热缺血时间为(3.0±1.5)min,冷缺血时间为(7.0±3.0)h。修整时... 目的:探讨肝肾胰十二指肠联合切取及修整的技术改进。方法:采用原位灌注联合切取和体外修整的方法完成6例尸体供肝肾胰十二指肠联合切取及修整。结果:6例获取器官的热缺血时间为(3.0±1.5)min,冷缺血时间为(7.0±3.0)h。修整时动脉重建方式既保证了肝脏血供又改善了胰腺十二指肠血供。同时为6例乙肝肝硬化病人实施原位肝移植,术后病人恢复顺利;为6例I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病人实施胰液膀胱引流式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术,手术顺利,术后病人移植胰腺和肾脏功能恢复良好;为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病人实施肾移植术,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结论:肝肾胰十二指肠联合切取和修整的质量是器官移植成功的关键之一,采用原位灌注联合切取和保留胰腺的胃十二指肠动脉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胰腺 移植 器官切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及肾联合切取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泽宽 张炜 +5 位作者 刘训良 吴宏飞 苗毅 刘华 徐正铨 眭元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及肾联合移植尸体供移植物的获取、保存和修剪。方法 :采用原位插管、低温灌注、整块快速切取及体外修剪获得可供移植的胰十二指肠及肾移植物。结果 :8例尸体获取移植物 ,热缺血时间平均为 4min 5 0 s,获...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及肾联合移植尸体供移植物的获取、保存和修剪。方法 :采用原位插管、低温灌注、整块快速切取及体外修剪获得可供移植的胰十二指肠及肾移植物。结果 :8例尸体获取移植物 ,热缺血时间平均为 4min 5 0 s,获取时间为 18min2 0 s,其中 2例用于临床移植 ,胰肾移植物功能均于术后 1周内恢复正常。第 1例受体胰肾有功能存活 2年余。结论 :此方法适合于尸体供胰十二指肠及肾的获取和保存 ,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切取 器官移植 肾移植 胰肾联合移植 胰腺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及肾联合切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训良 吴宏飞 +5 位作者 徐泽宽 张炜 钱祝银 戴存才 徐正铨 武正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22-322,共1页
采用原位灌注、整块切取的方法进行了4例尸体胰十二指肠及肾联合快速切取。平均热缺血时间4分48秒,从脑死亡开始到置入冰水袋中保存平均18分40秒。3例进行剪修成适用于临床的胰十二指肠及肾移植物,平均用时2.0小时。结果... 采用原位灌注、整块切取的方法进行了4例尸体胰十二指肠及肾联合快速切取。平均热缺血时间4分48秒,从脑死亡开始到置入冰水袋中保存平均18分40秒。3例进行剪修成适用于临床的胰十二指肠及肾移植物,平均用时2.0小时。结果表明,采用原位灌注、整快切取可获得供临床应用的完整的胰十二指肠及肾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移植 器官切取 十二指肠移植 肾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供肝的切取及修剪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礼金 余德刚 +1 位作者 彭慈军 杨占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1-372,共2页
目的总结尸肝供肝切取和修剪技术。方法采用原位腹主动脉、门静脉双路灌注及肝肾联合快速法切取供肝及肾16例次。结果全组供肝平均热缺血时间为3MIN,切取时间为30MIN,保存时间为5H30MIN,全组肝移植成活。结论原位腹主动脉、门静脉双路... 目的总结尸肝供肝切取和修剪技术。方法采用原位腹主动脉、门静脉双路灌注及肝肾联合快速法切取供肝及肾16例次。结果全组供肝平均热缺血时间为3MIN,切取时间为30MIN,保存时间为5H30MIN,全组肝移植成活。结论原位腹主动脉、门静脉双路灌注及肝肾联合快速法切取供肝及肾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取得满意的效果,为移植手术的成功提供可靠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器官切取 供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