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3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1
作者 蒋本华 林颖 +2 位作者 许磊波 李珏菁 丘小红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294,共7页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内器官捐献者的临床特征,分析ICU综合治疗对器官功能维护及捐献效率的影响,为优化器官捐献管理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ICU内263例经过积极治疗无效后进...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内器官捐献者的临床特征,分析ICU综合治疗对器官功能维护及捐献效率的影响,为优化器官捐献管理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ICU内263例经过积极治疗无效后进行器官捐献的捐献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ICU内主要治疗措施及捐献器官情况。结果 263例器官捐献者外院住院时间2(1,5)d,本院住院时间为4(3,6)d,入院时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为(21±5)分。有心肺复苏史的器官捐献者占16.7%,有高血压病史的占30.4%,有颅脑手术史的占48.7%。ICU内给予肠内营养的时长为18(8,32)h,每日肠内营养提供能量160(0,320)kcal;肠外营养每日提供非蛋白热量877(710,1 058)kcal。每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0.25(0,0.50)次。90.1%进行了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日均时间为10(6,16)h。每日人血白蛋白使用量为40(30,50)g,每日甲泼尼龙使用量为120(80,160)mg。最常用的经验性抗感染方案包括头孢哌酮舒巴坦59例(22.4%)、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31例(11.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9例(11.0%)。最常用的目标导向抗感染调整方案为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21例(8.0%)。经过ICU的综合治疗后,心功能、部分肝功能、部分凝血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感染指标改善。263例器官捐献者共捐献器官981个,废弃器官23个,平均器官产出率为3.64,获取器官利用率为97.7%。结论 ICU综合治疗显著改善了器官捐献者的心功能、部分肝功能、凝血功能及感染指标,提升了器官功能维护效果,为优化ICU内器官捐献管理和提高器官利用率提供了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重症监护室 器官功能维护 器官产出率 获取器官利用率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OPO对器官捐献和获取质量控制指标的影响——基于福建省单中心数据 被引量:2
2
作者 谢贤宇 魏琴 +4 位作者 张蕙 吴勇 吴勤德 黄发云 陈燕凌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7-763,共7页
目的探讨联合器官获取组织(OPO)对器官捐献工作及器官捐献质量控制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合OPO牵头医疗机构联合前、后器官捐献成功的36例、33例案例在器官捐献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情况以及器官捐献质量控制和管理指标的差异。结果... 目的探讨联合器官获取组织(OPO)对器官捐献工作及器官捐献质量控制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合OPO牵头医疗机构联合前、后器官捐献成功的36例、33例案例在器官捐献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情况以及器官捐献质量控制和管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联合OPO成立后器官捐献工作量和工作效率均得到进一步提升,年捐献例数、年器官获取数、日均获取器官数、每百万人口捐献率(PMP)、协调员工作效率指数等指标进一步提高。器官捐献转化率由联合前的26.5%提升至联合后的29.0%,平均器官产出率在联合OPO成立前后相差不大,维持在3.3以上的高水平,与联合OPO成立前比较,联合OPO成立后获取器官利用率、边缘供器官比例、器官保存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率、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PNF)发生率、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联合OPO成立前、后的捐献器官获取后活组织检查率分别为27.7%和58.3%,而器官外流率分别为83.1%和4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联合OPO建设有助于推动器官捐献和获取工作高效发展,降低器官捐献和获取成本,提高器官捐献和获取工作成效和质量控制与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器官获取组织 质量控制指标 器官移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器官外流率 活组织检查率 器官产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