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上古器具观念的哲学发生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成纪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0-96,共7页
在现代形态的中国美学和艺术史研究中,传统工艺性器具的价值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实用,二是审美。但就中国上古器具作为礼器的特性看,它更重要的价值却在于象征。换言之,在中国社会早期,人类制器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实用和好看,而是要以... 在现代形态的中国美学和艺术史研究中,传统工艺性器具的价值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实用,二是审美。但就中国上古器具作为礼器的特性看,它更重要的价值却在于象征。换言之,在中国社会早期,人类制器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实用和好看,而是要以此为基础引申出更深广的哲学意义。像《周易》的"制器尚象"和孔子的"器以藏礼"之论,均是将器具作为天地人神之思的载体来看待。同时,由于器具价值所展现的哲学性,与此直接相关的器具制作活动也不是一般的技术或艺术劳动,而是包含着对道器和道技关系的深刻省察。这样,对于中国先秦器具及相关制作技艺的哲学研究,就成为对一般美学和艺术学研究的重要深化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西周 《周易》 礼器美学 器具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