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器乐表演与原型:以二胡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林东坡 郁茜茜 赵烨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315-318,共4页
分析心理学认为,原型是人类情感产生张力的深层内驱力,而器乐表演则是情感张力的艺术转化,因而对演奏技法、艺术表现的审美追求会受原型心理制约。从哲学角度看,原型的内在特性与"道"相通,因此审美追求的过程即接近原型的过程... 分析心理学认为,原型是人类情感产生张力的深层内驱力,而器乐表演则是情感张力的艺术转化,因而对演奏技法、艺术表现的审美追求会受原型心理制约。从哲学角度看,原型的内在特性与"道"相通,因此审美追求的过程即接近原型的过程,也是"体道"的过程。受中国哲学的影响,中国的艺术家一般不将演奏当作一种简单的技艺,而是将之视为与宇宙之道相通的艺术。中国的书法、建筑、园林艺术如此,音乐如此,以二胡为代表的器乐表演亦如此,器乐演奏不外乎是对上述对应范畴的学习体验和综合运用。二胡演奏是"道"之艺,学习和运用其实是"体道"的过程,也是接近原型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二胡演奏 器乐表演 艺术创作 原型 体道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琴演奏在茶艺馆民族器乐表演中的艺术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祎 《福建茶叶》 2018年第3期113-114,共2页
在我国整个茶文化元素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文化艺术元素,无论是茶艺文化,还是扬琴演奏,乃至民族器乐表演艺术等等,其都与我国文化发展机制之间形成重要关联,但是随着当前整个时代发展不断成熟,各种艺术之间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本文... 在我国整个茶文化元素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文化艺术元素,无论是茶艺文化,还是扬琴演奏,乃至民族器乐表演艺术等等,其都与我国文化发展机制之间形成重要关联,但是随着当前整个时代发展不断成熟,各种艺术之间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本文拟从茶艺馆的功能定位认知入手,结合民族器乐表演的艺术特点和价值内涵认知,通过分析扬琴演奏的具体内涵和艺术特点,从而全面探究扬琴演奏在茶艺馆民族器乐表演过程中的具体艺术应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琴演奏 茶艺馆 民族器乐表演 艺术探讨 价值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乐表演在二度创作中的联想功效 被引量:8
3
作者 郭华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8-139,共2页
器乐表演是一种音乐活动形式,是演奏者在音乐作品基础上的二度创作,是音乐思想意识行为,又是一个相对抽象的音乐行为,由于抽象就需要借用联觉、联想活动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相对容易被接受的具象的音乐活动,从而达到快速认识和了解音乐... 器乐表演是一种音乐活动形式,是演奏者在音乐作品基础上的二度创作,是音乐思想意识行为,又是一个相对抽象的音乐行为,由于抽象就需要借用联觉、联想活动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相对容易被接受的具象的音乐活动,从而达到快速认识和了解音乐的目的,完成音乐作品器乐表演的二度创作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乐表演 联想 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声乐课程设置的有效思路——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定海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10-I0010,共1页
声乐教学是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的重点,是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但部分传统的声乐教育理念较为保守刻板,教学方法较为僵化落后,实践能力经验较为缺乏,严重影响高校声乐教学质量,进而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声乐人才的需求。对此,高... 声乐教学是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的重点,是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但部分传统的声乐教育理念较为保守刻板,教学方法较为僵化落后,实践能力经验较为缺乏,严重影响高校声乐教学质量,进而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声乐人才的需求。对此,高校音乐专业声乐课程应在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教学中,优化设置、更新教学策略等,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胜任声乐和器乐表演等艺术生产、服务与管理一线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技术技能型音乐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课程 音乐人才 高校声乐教学 声乐人才 声乐教育 器乐表演 信息化教学 职业生涯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吹乐小史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8年第3期42-43,共2页
鼓吹乐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乐种,数千年来特别是秦汉以后,它取代了占据统治地位的钟鼓之乐,而成为上至宫廷、下至民间的主要的器乐表演形式.鼓吹可以追溯到很远的传说时代,《礼记》中就有其记载,秦末汉初之际,这种演奏形式已在北方汉族... 鼓吹乐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乐种,数千年来特别是秦汉以后,它取代了占据统治地位的钟鼓之乐,而成为上至宫廷、下至民间的主要的器乐表演形式.鼓吹可以追溯到很远的传说时代,《礼记》中就有其记载,秦末汉初之际,这种演奏形式已在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居住区流行.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说:“鼓吹未知其始也.汉班壹雄朔野而有之矣.鸣笳以和箫声,非八音也.”据记载,班壹乃“始皇之末”时人,后“以牧起家”成为富户,“当孝惠高后时,以财雄边.出入弋猎,旌旗鼓吹.”鼓吹因是用鼓、箫(排箫)、笳等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演奏而得名,又因是骑在马上演奏亦称为“马上乐”.最初在民间游牧队伍中应用,传入中原地区后,为汉代宫廷所采用,以后为历代统治阶段所利用.由于乐队编制和应用场合的不同,鼓吹又可分为几种类型:(一)鼓吹,主要以排箫和笳为主要乐器,在仪仗、道路行进时所用,它兴起于汉初;(二)横吹,又称鼓角横吹,一般由鼓、角、横吹(横笛)等组成,有时可加用笳与排箫.它兴起于汉武帝时,音乐家李延年以张骞从西域带回的乐曲《摩诃兜勒》为素材,创作出最初的横吹曲调;(三)“箫鼓”,因它用排箫与建鼓合奏而得名,一般也用作仪仗音乐,有时乐工可以坐在鼓车中演奏,这种鼓车大都有楼,又叫楼车.箫鼓也可用作军乐.以上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吹乐 少数民族 黄门鼓吹 民间音乐 应用场合 音乐文化 《乐府诗集》 明清时期 器乐表演 传说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