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
作者 钟志娟 吉训琦 +1 位作者 陈玉雯 冯小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0-372,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儿童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症(PNP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PNP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儿,1岁9月龄,因面色苍白伴发热、咳嗽入院,既往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史,运动发育迟缓。血红蛋白88 g/L,网织红细... 目的分析总结儿童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症(PNP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PNP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儿,1岁9月龄,因面色苍白伴发热、咳嗽入院,既往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史,运动发育迟缓。血红蛋白88 g/L,网织红细胞11.35%,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CD^(4+)/CD^(8+)T细胞比值低,尿酸水平低。胸部CT示胸腺发育不良。基因测序发现患儿PNP基因存在c.722T>C(p.I 241T)纯合变异,其父母均为该变异携带者。患儿确诊为PNPD,于2岁3月龄死于多脏器严重感染。文献检索到78例PNPD病例,发病无性别差异,发生反复感染53例,神经功能障碍51例,自身免疫病21例,继发肿瘤性疾病6例。结论对反复感染、神经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CD^(4+)/CD8+T细胞比值降低、血尿酸水平低的患儿,需考虑基因缺陷致免疫缺陷病可能,基因序列分析可协助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P基因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症 免疫缺陷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检测体系优化及芒果苷对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袁丽仙 牛艳芬 +3 位作者 高丽辉 董馨怡 李玲 刘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66-969,共4页
目的优化体外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PNP)活性检测体系,研究芒果苷及芒果苷元对PNP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考察酶浓度、底物浓度、二硫苏糖醇(DTT)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确定检测酶活性的... 目的优化体外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PNP)活性检测体系,研究芒果苷及芒果苷元对PNP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考察酶浓度、底物浓度、二硫苏糖醇(DTT)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确定检测酶活性的最适反应条件,以此为基础研究芒果苷和芒果苷元对PNP活性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并优化了体外PNP活性检测体系,反应温度为25℃时,在磷酸钾盐缓冲液中,当PNP浓度为250 U·L-1、底物鸟苷为400μmol·L-1、DTT为0.5 mmol·L-1的反应条件下于波长258nm处动态监测15 min,芒果苷及其代谢产物苷元在浓度高达100μmol·L-1时,对PNP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以优化的PNP活性检测体系研究发现芒果苷及芒果苷元体外对PNP活性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磷酸化酶 鸟苷 芒果苷 芒果苷元 酶活性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活性和外源性透明质酸吸收率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少伟 刘永锋 +1 位作者 梁健 何三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活性和外源性透明质酸(HA)吸收率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及常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将大鼠肝脏在UW﹑Celsior和HTK3种不同保存液中低温保存16、24h后,用37°CKrebs-Henseleit液连续循环灌注90min... 目的:探讨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活性和外源性透明质酸(HA)吸收率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及常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将大鼠肝脏在UW﹑Celsior和HTK3种不同保存液中低温保存16、24h后,用37°CKrebs-Henseleit液连续循环灌注90min,分别于不同灌注时间检测灌洗液中PNP活性和外源性HA吸收率的变化。结果:低温保存16h和24h,UW和Celsior组再灌注60min与15min比较,PNP活性明显增高(P<0.05),而HTK组再灌注30min则显著增高;低温保存16h,UW和Celsior组再灌注60min与15min比较外源性HA吸收率明显下降(P<0.05),而HTK组再灌注30min出现外源性HA吸收率明显下降;低温保存24hUW组再灌注60min外源性HA吸收率明显下降,而Celsior和HTK组30min即出现外源性HA吸收率明显下降。结论:PNP和HA吸收率可作为评价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磷酸化酶 透明质酸 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自杀基因对人胃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颖 曹岩 郑永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自杀基因对胃癌细胞MKN-45的抑制及杀伤作用,并证实旁观者效应。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PNP,将重组载体转染MKN-45细胞获得高表达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基因(ePNP)的MKN-45细胞克隆。在MK...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自杀基因对胃癌细胞MKN-45的抑制及杀伤作用,并证实旁观者效应。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PNP,将重组载体转染MKN-45细胞获得高表达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基因(ePNP)的MKN-45细胞克隆。在MKN-45/ePNP细胞培养物中加入前体药物MePdR,观察MePdR对该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结果:随MePdR浓度的增大,MKN-45/ePNP细胞的生存率逐步下降,在MePdR浓度达到1 mg.L-1时MKN-45/ePNP细胞全部被杀灭,而未经转染的MKN-45细胞的生存率则不受影响,MePdR对MKN-45/ePNP有显著的抑制及杀灭作用;当MKN-45/ePNP细胞占总细胞的10%时,全部细胞被杀死。结论:ePNP/MePdR自杀基因系统对胃癌细胞有生长抑制及杀伤作用并具有旁观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自杀基因 旁观者效应 大肠杆菌 核苷磷酸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自杀基因系统的体外杀瘤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庆军 陆应麟 +3 位作者 李庶心 刘爽 王涛 王志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2-303,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基因治疗 自杀基因 核苷磷酸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温敏型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应用于腺苷转化的研究
6
作者 李晓晖 徐珠洁 +2 位作者 梁胜华 蒋欣茵 任大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9-413,共5页
通过双酶切方法将重组质粒上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ase)基因克隆到pBV220表达载体上,构建了温敏型PNPase的表达载体pBV 220-PNP,转化大肠杆菌DH5α并使之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出明显的特异表达条带,其分子量约为26 kDa.在... 通过双酶切方法将重组质粒上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ase)基因克隆到pBV220表达载体上,构建了温敏型PNPase的表达载体pBV 220-PNP,转化大肠杆菌DH5α并使之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出明显的特异表达条带,其分子量约为26 kDa.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诱导条件对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分别以肌苷和尿苷为核糖供体研究重组菌转化腺苷的条件,发现肌苷最适合作为核糖供体,在30 mmol.L-1pH 7.5的Na2HPO4-KH2PO4缓冲液中,以30 mmol.L-1肌苷和10 mmol.L-1腺嘌呤作底物,加入0.5%基因工程湿菌体60℃反应3 h,腺苷的转化率为85.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核苷磷酸化酶 PBV220 肌苷 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介导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红梅 张爱华 +4 位作者 黄松明 丁桂霞 张维真 鲍华英 陈荣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41-1546,共6页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活化蛋白(AP-1)信号通路活化及系膜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来源。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应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和细胞计数测定系膜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活化蛋白(AP-1)信号通路活化及系膜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来源。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应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和细胞计数测定系膜细胞增殖;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DCFDA)检测细胞内ROS的产生;化学发光法检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活性;WesternBlot检测JNK活化。结果:AngⅡ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ROS产生。AngⅡ刺激3min,系膜细胞内ROS产生明显增加,至60min达到高峰。AT1R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氯沙坦完全阻断了AngⅡ诱导的ROS产生。NADPH氧化酶抑制剂夹竹桃麻素和二联苯碘(DPI)几乎完全阻断AngⅡ诱导的ROS产生,而线粒体复合体Ⅰ抑制剂鱼藤酮、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醇、环氧化酶抑制剂吲哚美辛、脂氧化酶抑制剂去甲二氢化愈创木酸、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抑制剂酮康唑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AngⅡ诱导的ROS产生均无明显影响。AngⅡ显著刺激NADPH氧化酶活化及p47phox和p67phox膜转位。氯沙坦、乙酰半胱氨酸(NAC)、夹竹桃麻素和DPI阻断AngⅡ诱导的JNK/AP-1活化和系膜细胞增殖。结论:NADPH氧化酶来源的ROS调控AngⅡ诱导的JNK/AP-1信号通路活化及系膜细胞增殖。NADPH氧化酶抑制剂能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系膜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核苷磷酸化酶 尼克酸 活性氧 JNK丝裂原活化蛋白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核苷磷酸化酶的重组表达和活性 被引量:2
8
作者 谭黎 欧阳立明 +1 位作者 丁庆豹 欧伶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0-664,共5页
将大肠杆菌K-12菌株来源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尿苷磷酸化酶和胸苷磷酸化酶基因分别克隆到pET-11a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宿主菌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和酶的活性测定,重组菌诱导表达后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7%以上,与产... 将大肠杆菌K-12菌株来源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尿苷磷酸化酶和胸苷磷酸化酶基因分别克隆到pET-11a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宿主菌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和酶的活性测定,重组菌诱导表达后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7%以上,与产核苷磷酸化酶的野生菌比较,酶的活性也有显著提高。在特异反应条件下,构建的工程菌可以用来高效催化核苷的转糖基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核苷磷酸化酶 尿苷磷酸化酶 胸苷磷酸化酶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表达的枯草芽孢杆菌腺苷磷酸化酶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慧莉 高淑红 陈长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4期64-67,共4页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基因deoD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所得到的蛋白为酶液,催化核苷、2′-脱氧核苷与嘌呤及其类似物之间的反应。结果表明,嘌呤类核苷与嘧啶类核苷相比,前者达到反应平衡的时间较短、产物的得率(或底物...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基因deoD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所得到的蛋白为酶液,催化核苷、2′-脱氧核苷与嘌呤及其类似物之间的反应。结果表明,嘌呤类核苷与嘧啶类核苷相比,前者达到反应平衡的时间较短、产物的得率(或底物的转化率)较高;腺苷磷酸化酶对核苷类的催化活性要比对脱氧核苷类的催化活性强;就碱基而言,对嘌呤和嘌呤类似物的催化活性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磷酸化酶 核苷 脱氧核苷 类似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禽烟酸缺乏症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之勇 刘国辉 杨洪成 《家禽科学》 2007年第8期24-25,共2页
烟酸又名尼克酸,包括烟酸(吡啶-3-羧酸)和烟酰胺(动物体内烟酸的主要存在形式)两种物质,均具有烟酸活性。烟酸易变成烟酸酰胺(小肠粘膜上),在组织中与蛋白质结合,变成辅酶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NADP+(烟酰胺腺... 烟酸又名尼克酸,包括烟酸(吡啶-3-羧酸)和烟酰胺(动物体内烟酸的主要存在形式)两种物质,均具有烟酸活性。烟酸易变成烟酸酰胺(小肠粘膜上),在组织中与蛋白质结合,变成辅酶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态辅酶。烟酸在能量的生成、贮存以及组织生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外,烟酸对机体脂肪代谢有重要的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酸缺乏症 烟酰胺腺核苷 家禽 氧化还原反应 组织生长 蛋白质结合 NAD^+ 动物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酵母对嘌呤类化合物吸收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常姝 李红 +1 位作者 崔云前 王吉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51-155,共5页
为研究酵母吸收嘌呤对降低啤酒嘌呤含量的影响,通过检测多种麦汁经酵母发酵后残余嘌呤的含量,分析了酵母对不同存在形式和种类的嘌呤物质吸收能力的差异。研究发现,酵母能且只能利用游离形式存在的嘌呤,其吸收量与游离嘌呤含量显著相关... 为研究酵母吸收嘌呤对降低啤酒嘌呤含量的影响,通过检测多种麦汁经酵母发酵后残余嘌呤的含量,分析了酵母对不同存在形式和种类的嘌呤物质吸收能力的差异。研究发现,酵母能且只能利用游离形式存在的嘌呤,其吸收量与游离嘌呤含量显著相关;在一定范围内(游离鸟嘌呤<19.8mg/L,游离腺嘌呤<20.1mg/L)酵母对游离态嘌呤的吸收率维持在一定水平,超过该范围酵母对游离嘌呤的吸收率下降。该发现对低嘌呤啤酒生产用麦汁中嘌呤物质的处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其可行性通过检测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对麦汁核苷的水解效果得到进一步验证。利用酵母对麦汁中嘌呤的吸收特征确实可以降低啤酒中的嘌呤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吸收 啤酒 核苷磷酸化酶(P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仔鸡维生素B_2缺乏症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
12
作者 叶希培 李振秋 吴文兴 《浙江畜牧兽医》 2008年第1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维生素B2缺乏症 发病特点 仔鸡 黄素腺核苷 治疗 黄素单核苷 碳水化合物 微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抗高尿酸血症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潘红英 时乐 +4 位作者 徐立 尹莲 曾宛平 张光际 杨凡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0-385,共6页
目的探讨加味四妙丸(MSW)有效部位群(EFC)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由次黄嘌呤和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钾制备持续性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记录每日摄食量,收集末次造模后12 h尿液,ig给予模型大鼠MSW 50 g&#... 目的探讨加味四妙丸(MSW)有效部位群(EFC)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由次黄嘌呤和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钾制备持续性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记录每日摄食量,收集末次造模后12 h尿液,ig给予模型大鼠MSW 50 g·kg-1以及EFC 12.5,25和50 g·kg-1,连续5 d;采用尿酸排泄抑制剂烟酸制备高尿酸血症模型,ig给予模型大鼠MSW 50 g·kg-1以及EFC50 g·kg-1,连续3 d。末次给药后,取血和肝组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大鼠血清和尿液中尿酸水平,酶比色法测定血清、肝组织中黄嘌呤氧化酶(XOD)、分光光度法检测红细胞、肝组织中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和尿酸酶等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种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MSW和EFC 50 g·kg-1均可显著降低2种模型大鼠血尿酸水平(P<0.01)。EFC 12.5和25 g·kg-1可降低由氧嗪酸钾制备的持续性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水平(P<0.05),MSW和EFC各剂量组均可明显升高模型动物红细胞PNP活性(P<0.01),EFC 25和50 g·kg-1还可显著降低血清XOD活性(P<0.05,P<0.01)。对由烟酸复制的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MSW 50 g·kg-1和EFC 50 g·kg-1均能升高肝组织尿酸酶活性(P<0.05),EFC50 g·kg-1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XOD活性(P<0.01)。结论 EFC能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的尿酸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血清XOD活性使尿酸合成减少以及激活尿酸酶活性促进尿酸分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四妙方 中草药提取物 高尿酸血症 氧化酶 核苷磷酸化酶 尿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ac PNP基因密码子优化及在枯草芽胞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越 王新秀 +5 位作者 吴思 陈作慧 张会 惠觅宙 李杰 双宝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53-59,共7页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PNP)是嘌呤补救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嘌呤降解途径涉及氧化嘌呤环裂解,在人体中形成尿酸作为最终产物,增加患痛风的风险。为提高PNP的发酵水平,将来源于乳酸克鲁维酵母的PNP基因进行...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PNP)是嘌呤补救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嘌呤降解途径涉及氧化嘌呤环裂解,在人体中形成尿酸作为最终产物,增加患痛风的风险。为提高PNP的发酵水平,将来源于乳酸克鲁维酵母的PNP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分别将优化前后的目的PNP基因连接至分泌表达载体pBSA43,并在枯草芽胞杆菌WB600中重组表达PNP-YP-pBSA43、PNP-YO-pBSA43。结果显示,密码子优化前的酶活力为333.69 U/mL,优化后的酶活力达到351.61 U/mL。为进一步提高重组蛋白表达量,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出优化后重组菌株产PNP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6.67、发酵时间55 h、发酵温度28.7℃。在该条件下,重组PNP活力为372.79 U/mL,相比未优化前提高了12%。来源于乳酸克鲁维酵母的PNP基因经密码子优化后重组表达,酶活力显著提高,对PNP在枯草芽胞杆菌中高效表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磷酸化酶 枯草芽胞杆菌 密码子优化 异源表达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全细胞催化高效合成2′-脱氧腺苷
15
作者 陈伟 陈令伟 +1 位作者 李文超 郑玲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36-2444,共9页
以枯草芽孢杆菌168(简写为BS)为宿主,以脱氧胸苷和腺嘌呤为底物,异源表达组合来源于大肠杆菌(E.coli)的嘧啶核苷磷酸化酶(PyNP)与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作为催化酶源,全细胞催化合成2′-脱氧腺苷(dA)。首先,以BS敲除内源性的PNP(由基因d... 以枯草芽孢杆菌168(简写为BS)为宿主,以脱氧胸苷和腺嘌呤为底物,异源表达组合来源于大肠杆菌(E.coli)的嘧啶核苷磷酸化酶(PyNP)与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作为催化酶源,全细胞催化合成2′-脱氧腺苷(dA)。首先,以BS敲除内源性的PNP(由基因deoD编码,Gene ID:940038)后的菌株BS0为出发菌株,经过PyNP1酶(来源于E.coli,Gene ID:948901)与PNP3酶(来源于E.coli,Gene ID:945654)的重组表达得到CW3,再优化PyNP1与PNP3的对核糖体结合位点(RBS)序列得到重组菌株CW3-3,在CW3-3作用下,dA的产量为133.4 g/L,脱氧胸苷的转化率为64.3%;其次,以CW3-3为出发菌株,利用互作短肽构建自组装多酶复合物,经过PyNP1酶N端融合RIAD,PNP3酶C端融合RIDD(其中RIAD和RIDD为互作短肽标签)处理后,PyNP1酶N端融合4个RIAD标签得到重组菌株CW17,在其作用下,dA的产量达到179.6 g/L,显著提升了底物转化率;最后,对重组菌株CW17全细胞催化条件细胞添加质量浓度及催化反应温度进行了优化,在细胞添加质量浓度为150g/L,反应温度50℃条件下,dA的产量达到200.3g/L,脱氧胸苷的转化率为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脱氧腺苷 嘧啶核苷磷酸化酶 核苷磷酸化酶 互作短肽 枯草芽孢杆菌 全细胞催化 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