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传佛教活佛官邸的建筑形制与美学特征——以甘肃拉卜楞寺嘉木样寝宫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黄跃昊 杨林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159-165,共7页
嘉木样寝宫是拉卜楞寺一组非常重要的古建筑群,也是藏传佛教次层区域汉、藏建筑技术融合的典型实例。文章以夏河拉卜楞寺嘉木样寝宫为研究对象,对其建筑规模、形制、构造做法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嘉木样寝宫古建筑群的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估。
关键词 拉卜楞寺 嘉木样寝宫 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历史上的《佛历表》(bstan-rtsis)——兼谈第一世嘉木样《佛历表》的内容与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丹曲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7-10,共4页
藏族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佛历表》,它是研究藏传佛教尤其藏族历史的一种重要的工具书。本文根据藏文文献,对藏族历史上出现的不同的《佛历表》及其特点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第一世嘉木样的《佛历表》。
关键词 《佛历表》 第一世嘉木样 松巴堪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世嘉木样协巴生平考略
3
作者 夏吾李加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31,共10页
在《四世嘉木样协巴·格桑土登旺秋自传》为主的史料基础上,准确考证出四世嘉木样协巴出生地为今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拉布乡那云村,进而纠正了过去一百多年来史家认为是德格人的误区。四世嘉木样协巴游学参访蒙、藏、汉等地,一路... 在《四世嘉木样协巴·格桑土登旺秋自传》为主的史料基础上,准确考证出四世嘉木样协巴出生地为今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拉布乡那云村,进而纠正了过去一百多年来史家认为是德格人的误区。四世嘉木样协巴游学参访蒙、藏、汉等地,一路建寺讲学;他常怀护国利民的思想,践行弘法利民的大乘菩提之道,坚定不移地维护清廷在藏区至高无上的地位,光绪皇帝颁赐"广济禅师"册印,其最为突出的宏愿是以理塘为据点,向康区各地推广拉卜楞寺的法脉及学统,以便教化边地众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卜楞寺 四世嘉木样协巴 丹玛嘎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世嘉木样活佛的抗日爱国义举
4
作者 赵学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11-14,共4页
五世嘉木样活佛在他短暂的生涯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精神。他的抗日爱国义举,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安多藏族同胞与全国人民一道,团结抗战、抵御外侮的意志和决心,在全民族抗战史上写下了值得铭记的一页。
关键词 五世嘉木样 抗日战争 爱国义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窟寺考古与美术学研究的互鉴——《文殊山石窟研究》评介
5
作者 刘丹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20,共7页
文殊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祈丰藏族乡所在的嘉峪山中,这里地处河西走廊西部,祁连山北麓,周边与青海省以及酒泉、玉门、嘉峪关市等地接壤。文殊山石窟始建于东晋明帝太宁时期,经过魏、晋时期的建设修缮,到唐、宋时期... 文殊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祈丰藏族乡所在的嘉峪山中,这里地处河西走廊西部,祁连山北麓,周边与青海省以及酒泉、玉门、嘉峪关市等地接壤。文殊山石窟始建于东晋明帝太宁时期,经过魏、晋时期的建设修缮,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名扬四方。文殊寺,藏语称“嘉木样贡巴”,汉语即“文殊大寺”之意,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据《安多政教史》载,文殊菩萨曾显灵于此,故名为“文殊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多政教史 文殊菩萨 嘉木样 文殊山 甘肃省张掖市 晋明帝 石窟寺 祁连山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世班禅与拉卜楞寺间的史实考究
6
作者 罗藏才让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30,共7页
九世班禅在藏时认定了四世嘉木样的转世灵童,出走内地后与拉卜楞寺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多次与黄正清互通电报,指引拉卜楞寺的政教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班禅大师在塔尔寺时拜拉卜楞高僧拉科活佛为师研习佛法,并于1936年亲临拉卜楞寺,举行了... 九世班禅在藏时认定了四世嘉木样的转世灵童,出走内地后与拉卜楞寺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多次与黄正清互通电报,指引拉卜楞寺的政教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班禅大师在塔尔寺时拜拉卜楞高僧拉科活佛为师研习佛法,并于1936年亲临拉卜楞寺,举行了第九次时轮灌顶法会,宣教化民,利益众生,加深了与五世嘉木样的师徒情谊,这是班禅系统第一次莅临拉卜楞寺,意义深远。纵观九世班禅与拉卜楞寺间的史实渊源,可知大师多次救拉卜楞寺于危难中,为其政教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世班禅 拉卜楞寺 五世嘉木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