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乳中嗜冷假单胞菌可视化快速检测装置及方法研究
1
作者 唐璎 杨晓楠 +2 位作者 马婷婷 黄佳 邓展瑞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72,共7页
文章为实现生乳中嗜冷假单胞菌现场即时可视化检验,以4种嗜冷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莓实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隆德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设计密封便携快速提取DNA装置,内置膜富集与磁珠富集核酸提取功能,从而取代传统检验及PCR快... 文章为实现生乳中嗜冷假单胞菌现场即时可视化检验,以4种嗜冷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莓实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隆德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设计密封便携快速提取DNA装置,内置膜富集与磁珠富集核酸提取功能,从而取代传统检验及PCR快检技术中的增菌培养过程,缩短检验时间。并基于4种嗜冷假单胞菌gyr B、car A基因设计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体系。结果表明,使用密封便携快速提取DNA装置和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体系检测生乳中的嗜冷假单胞菌,可将现行标准的检验时间由7~12 d缩短至2 h内,方法特异性好,检出限为10 CFU/mL,Ct值变异系数<5%,重复性好,实现可视化观测检验结果。研究建立的密封便携快速提取DNA装置和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体系实现现场即时可视化快速检测生乳中嗜冷假单胞菌,打破核酸检验实验室、设备和人员能力的限制,为嗜冷假单胞菌在基层快速检验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乳 假单 提取DNA装置 磁珠纯化DNA 可视化扩增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单胞菌AT18的染色体DNA高活性启动子的克隆
2
作者 刘变芳 阿萨斯 郭蔼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8-23,共6页
将从嗜麦芽单胞菌AT18的染色体DNA获得一段约1.4kb的DNA片段克隆进启动子探针载体pKK232-8,转化大肠杆菌HB101获得重组质粒PAS1(具有很强启动活性),可抗Cm达1000μg/mL。实验采用亚克隆技术,经过提取质粒、酶切、电泳、回收、连接等步... 将从嗜麦芽单胞菌AT18的染色体DNA获得一段约1.4kb的DNA片段克隆进启动子探针载体pKK232-8,转化大肠杆菌HB101获得重组质粒PAS1(具有很强启动活性),可抗Cm达1000μg/mL。实验采用亚克隆技术,经过提取质粒、酶切、电泳、回收、连接等步骤将该有启动活性的插入片段缩小,欲获得一段有强的启动功能的最小活性片段。首先通过单酶切图谱发现该插入片段上有3个单酶切位点即kpnI、Bgl 和PstI;再将双酶切所得各DNA片段设计为不同的方案,或直接连接,或末端补平连接,或亚克隆处理,以启动子探针质粒pKK232-8为载体,转化大肠杆菌HB101,利用氯霉素平板筛选重组质粒。结果表明,该插入片段的活性功能存在于Kpn1和Hind 双酶切所得的一段约300bp的DNA片段,将该小片段进行亚克隆所得重组质粒PAS1-3仍有很强的Cm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假单胞菌at18 启动子 高活性片段 亚克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诸葛青云 黄支密 +5 位作者 糜祖煌 仵蕾 秦玲 陈榆 吴晶 单浩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77-681,共5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湖州解放军第98医院自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中抗菌药物相关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2003年9月至2004年10月间从临床分离28株IRPa和19株Sm,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浙江省湖州解放军第98医院自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中抗菌药物相关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2003年9月至2004年10月间从临床分离28株IRPa和19株Sm,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8种β-内酰胺酶基因(blaIM P、blaV IM、blaTEM、blaSHV、blaOXA、blaPER、blaVEB和blaGES)、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 E s基因)[aac(3)-Ⅰ、aac(3)-Ⅱ、aac(3)-Ⅲ、aac(3)-Ⅳ、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和aph(3′)-Ⅵ]、外膜孔蛋白D 2基因(op rD)、消毒剂-磺胺耐药相关基因(qacE△1-su l1)、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ca tB)、氯霉素外排蛋白基因(cm l1)。结果28株IRPa中blaTEM、blaOXA、aac(3)-Ⅱ、aac(6′)-Ⅱ、ant(3")-Ⅰ、ant(2")-Ⅰ和qacE△1-su l1基因的阳性株数(%)分别为20株(71.4%)、1株(3.6%)、23株(82.1%)、10株(35.7%)、15株(53.6%)、8株(28.6%)和24株(85.7%),AM E s基因总阳性率为89.3%,blaOXA基因经序列分析确认为blaOXA-10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25株(89.3%)发生op rD基因缺失突变。19株Sm中aac(6′)-Ⅱ、ant(2")-Ⅰ及qacE△1-su l1基因的阳性株数(%)均为2株(10.5%);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IRPa中存在blaTEM、blaOXA-10、aac(3)-Ⅱ、aac(6′)-Ⅱ、ant(3")-Ⅰ、ant(2")-Ⅰ和qacE△1-su l1基因,op rD基因缺失突变率很高。Sm中存在aac(6′)-Ⅱ、ant(2")-Ⅰ及qacE△1-su l1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 麦芽寡养单 Β-内酰胺酶类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药物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糖假单胞菌麦芽四糖淀粉酶的枯草芽孢杆菌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韦云萍 赵云 +5 位作者 张金龙 张利 杨芳 潘盈盈 吴自荣 黄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76,共7页
麦芽四糖淀粉酶是淀粉酶中第3种外切型酶,可以顺序地从淀粉非还原性末端依次切割第4个α-1,4糖苷键,产物为麦芽四糖,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保健等领域。该研究采用含有P43启动子和SacB信号肽的pWB980枯草芽孢杆菌表达载体,连接嗜糖假单... 麦芽四糖淀粉酶是淀粉酶中第3种外切型酶,可以顺序地从淀粉非还原性末端依次切割第4个α-1,4糖苷键,产物为麦芽四糖,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保健等领域。该研究采用含有P43启动子和SacB信号肽的pWB980枯草芽孢杆菌表达载体,连接嗜糖假单胞菌来源的麦芽四糖淀粉酶基因,获得了重组菌pWB980-G4/1A747,实现了麦芽四糖淀粉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外分泌表达,并具有生物学活性。对表达产物进行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麦芽四糖淀粉酶可广泛作用于7种不同来源的淀粉,生成单一产物麦芽四糖。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为7.0。进一步对pWB980-G4/1A747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得到其最佳活化时间为5 h,接种量为5%(v/v),通气量为20 mL/150 mL,培养时间为24 h,培养温度为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 麦芽四糖淀粉酶 枯草芽孢杆 酶学性质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感染病学会关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ESBL-E)、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难治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DTR-PA)、产AmpC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AmpC-E)、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抗感染治疗指引(2022版)摘要 被引量:23
5
作者 肖园园 谭彩霞 +1 位作者 李春辉 吴安华(编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67-1276,共10页
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致力于为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感染的治疗提供最新指引。两份指引文件分别针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ESBL-E)、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难治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DTR-PA)和产AmpCβ-内酰胺酶肠杆... 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致力于为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感染的治疗提供最新指引。两份指引文件分别针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ESBL-E)、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难治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DTR-PA)和产AmpC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AmpC-E)、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指导建议。与之前的指南比,已发表的关于AmpC-E、CRAB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最佳治疗的数据相对较少,因此指引文件是基于临床经验、专家意见和对现有文献的回顾而提供的“指引”。在全球范围内,由于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和特定抗感染药物的可获得性存在地区差异,指引文件主要侧重于美国的抗感染治疗,适用于成人和儿童。对于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感染的治疗,建议咨询感染病专家。此指引将每年更新。最新版本于2022年3月7日发布于https://www.idsociety.org/practice-guideline/amr-guidance/和2022年3月31日发布于https://www.idsociety.org/practice-guideline/amr-guidance-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C 革兰阴性 多重耐药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目细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目细 难治性耐药铜绿假单 产AmpCβ-内酰胺酶肠杆目细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 麦芽窄食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假单胞菌hCG结合蛋白抗体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6
作者 李兴海 陈曼玲 蓝天鹤 《生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21-424,共4页
用纯化的嗜麦芽假单胞菌hCG结合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免疫沉淀实验证明,该抗体能识别细菌hCG结合蛋白hCG复合物;配体印迹分析及免疫印迹分析发现,该蛋白能与hCG发生特异的结合,其结合位置与抗体识别一致,为70k... 用纯化的嗜麦芽假单胞菌hCG结合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免疫沉淀实验证明,该抗体能识别细菌hCG结合蛋白hCG复合物;配体印迹分析及免疫印迹分析发现,该蛋白能与hCG发生特异的结合,其结合位置与抗体识别一致,为70kD蛋白带;同时,该抗体不能特异地抑制细菌hCG结合蛋白、大鼠睾丸或卵巢组织细胞膜制剂与hCG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假单 抗体 HCG 结合蛋白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糖假单胞菌麦芽四糖酶基因在地衣芽孢杆菌中的异源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楼志华 刘翔 张劲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0-54,共5页
为了考察重组地衣芽孢杆菌的异源表达特性,进一步提高麦芽四糖酶的发酵水平,以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研究构建了木糖诱导型的重组地衣芽孢表达系统,表达了来源于嗜糖假单胞菌的麦芽四糖酶基因,并进行了初步发酵优化。结果显示,构建的表达系... 为了考察重组地衣芽孢杆菌的异源表达特性,进一步提高麦芽四糖酶的发酵水平,以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研究构建了木糖诱导型的重组地衣芽孢表达系统,表达了来源于嗜糖假单胞菌的麦芽四糖酶基因,并进行了初步发酵优化。结果显示,构建的表达系统经过核酸电泳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鉴定均正确,该系统在发酵过程中经过木糖诱导,重组酶能够成功地分泌至发酵液中,然后通过对诱导剂添加时间、诱导温度和发酵时间优化后,摇瓶水平的最大酶活力可达(168. 2±9. 41) U/m L。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在24 h添加诱导剂,诱导温度30℃,发酵至稳定期结束停止发酵。该研究为重组地衣芽孢杆菌的异源表达研究以及麦芽四糖酶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四糖酶 地衣芽孢杆 假单 发酵优化 异源表达 木糖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例气管切开术后嗜麦芽假单胞菌交叉感染
8
作者 邵海枫 李珍大 +1 位作者 张晓红 宋永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3期52-53,共2页
嗜麦芽假单胞菌属于非发酵菌群,假单胞菌属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人类的支气管肺炎、败血症、尿道感染等疾病。我们从同一病室3名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到3株生化、药物敏感特性完全相同的嗜麦芽假单胞菌,3名患者出现体温... 嗜麦芽假单胞菌属于非发酵菌群,假单胞菌属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人类的支气管肺炎、败血症、尿道感染等疾病。我们从同一病室3名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到3株生化、药物敏感特性完全相同的嗜麦芽假单胞菌,3名患者出现体温升高、气管内分泌物增多等临床症状。现报告如下: 病例简介例1 男性,54岁,因胸部外伤于1989年3月11日入院,诊断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当晚行气管切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假单 气管切开术 非发酵 条件致病 尿道感染 气管内分泌物 气管切开患者 气管分泌物 支气管肺炎 胸部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选假单胞菌株 M18 防治大棚黄瓜枯萎病害 被引量:32
9
作者 许煜泉 唐玮宁 +2 位作者 郑有丽 钟仲贤 徐悌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0-213,共4页
设计了一种新的高效筛选程序,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促生拮抗双功能假单胞菌株M18.在培养皿中,M18能有效地抑制黄瓜枯萎病菌以及多种其他枯萎病原菌和植物病原菌的生长.M18活菌浸种处理春黄瓜... 设计了一种新的高效筛选程序,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促生拮抗双功能假单胞菌株M18.在培养皿中,M18能有效地抑制黄瓜枯萎病菌以及多种其他枯萎病原菌和植物病原菌的生长.M18活菌浸种处理春黄瓜种子以及在大棚定植后根际土壤浇灌的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黄瓜枯萎病的株发病率降低70%~80%,霜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同时平均下降70%左右,黄瓜产量提高20%以上,每公顷可增加产值0.9万元以上,M18的生物防治效果达到极显著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假单 M18 黄瓜 枯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产物对斑点叉尾损伤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耿毅 汪开毓 +2 位作者 肖丹 陈德芳 黄锦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5-352,共8页
采用硫酸铵盐析从嗜麦芽假单胞菌培养物中提取其胞外产物,通过腹腔注射方式,进行了嗜麦芽假单胞菌(P.maltophilia)胞外产物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损伤的系统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嗜麦芽假单胞菌胞外产物具有较强的毒力,对... 采用硫酸铵盐析从嗜麦芽假单胞菌培养物中提取其胞外产物,通过腹腔注射方式,进行了嗜麦芽假单胞菌(P.maltophilia)胞外产物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损伤的系统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嗜麦芽假单胞菌胞外产物具有较强的毒力,对斑点叉尾(42.5±4.4)g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3.21mg蛋白/kg体重。病鱼出现神经症状,腹部和下颌充血、出血,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满大量淡黄色或带血的腹水,胃肠道黏膜充血、出血,肠套叠,肝、脾、肾肿大等临床病变。组织学病变主要表现为全身多组织、器官水肿,出血、变性、坏死以及炎症反应,特别是脑、骨骼肌、肝、脾、肾和胃肠道的损伤较为严重。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病鱼肝、脾、肾和骨骼肌等器官的细胞的超微结构均有较为严重的破坏,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溶解消失,呈空囊状,内质网扩张,细胞核变形,染色质溶解或固缩;研究中还发现嗜麦芽假单胞菌胞外产物可致淋巴细胞凋亡,脾和肾间质内淋巴细胞均表现为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移,或核固缩成一个或数个团块凝聚在核膜周边,形成凋亡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假单 外产物 致病性 病理学 斑点叉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嗜铁素恶臭假单胞菌A3菌株的鉴定及其对黄瓜的促生作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艳萍 滕松山 赵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07-1514,共8页
从大棚蔬菜根际土中分离到一株嗜铁素高产菌株A3,铬天青(CAS)法定量检测其嗜铁素相对含量达93.40%,Shenker's实验确定为羧酸型嗜铁素。在不同底物诱导下,该菌株可不同程度地产生吲哚乙酸(IAA)及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并... 从大棚蔬菜根际土中分离到一株嗜铁素高产菌株A3,铬天青(CAS)法定量检测其嗜铁素相对含量达93.40%,Shenker's实验确定为羧酸型嗜铁素。在不同底物诱导下,该菌株可不同程度地产生吲哚乙酸(IAA)及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并具有一定的溶磷能力。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API系统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A3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在缺铁Hoagland营养液中添加难溶性铁及菌株A3嗜铁素发酵滤液的处理组,能够显著提高黄瓜幼苗的株高、根长、叶长、鲜重及叶绿素含量,表明菌株A3产生的嗜铁素在低铁条件下对黄瓜幼苗具有促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 鉴定 铁素 黄瓜 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单胞菌株M18分泌羧基吩嗪抑制黄瓜枯萎病害 被引量:30
12
作者 王灿华 祝新德 +1 位作者 许煜泉 冯镇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574-1578,共5页
设计并应用新的高效筛选程序 ,从植物根际土壤分离出同时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抑制黄瓜枯萎病害的假单胞菌株 M1 8.它对黄瓜幼苗的根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培养皿中 ,M1 8能有效地抑制黄瓜枯萎病菌以及多种其他植物病原菌菌丝体的生长 ... 设计并应用新的高效筛选程序 ,从植物根际土壤分离出同时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抑制黄瓜枯萎病害的假单胞菌株 M1 8.它对黄瓜幼苗的根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培养皿中 ,M1 8能有效地抑制黄瓜枯萎病菌以及多种其他植物病原菌菌丝体的生长 .经 M1 8活菌浸种处理春黄瓜种子并在大棚内浇灌定植后的根际土壤 ,与对照相比 ,黄瓜枯萎病的株发病率降低 70 %~ 80 % ,霜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同时平均下降 70 %左右 ,黄瓜产量提高 2 0 %以上 .M1 8的生物防治效果达到极显著程度 .对培养液中纯化的抗真菌物质进行光谱分析和 LC- MC测定的结果表明 ,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假单株M18 羧基吩嗪 黄瓜枯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株M18防治甜瓜蔓枯病害 被引量:18
13
作者 祝新德 冯镇泰 +1 位作者 许煜泉 张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062-1065,共4页
荧光假单胞菌株 M1 8在离体条件下 ,能有效抑制甜瓜蔓枯病菌的菌丝生长 .经甜瓜蔓枯病菌的苗期接种试验 ,M1 8的菌悬液 (1 0 8CFU/m L )对甜瓜蔓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 80 %左右 .在苗期接种抗性诱导试验中 ,发现荧光假单胞菌株 M1 8还具... 荧光假单胞菌株 M1 8在离体条件下 ,能有效抑制甜瓜蔓枯病菌的菌丝生长 .经甜瓜蔓枯病菌的苗期接种试验 ,M1 8的菌悬液 (1 0 8CFU/m L )对甜瓜蔓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 80 %左右 .在苗期接种抗性诱导试验中 ,发现荧光假单胞菌株 M1 8还具有诱导甜瓜幼苗产生系统性抗甜瓜蔓枯病菌感染的能力 .从 M1 8培养液中 ,提取并纯化了抗生物质吩嗪 - 1 -羧酸 (PCA) ,该物质对甜瓜蔓枯病菌具有强力抑菌作用 ,EC50 值仅为 3.2 4 μg/m L.在大田试验中 ,M1 8可以保持 80 %的防治效果 ,显著提高甜瓜产量 ,并且还发现在蔓枯病发病初期 ,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甜瓜蔓枯病 荧光假单 吩嗪-1-羧酸 M18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株M18产吩嗪-1-羧酸的条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罗鹏 许煜泉 陈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50-653,共4页
在摇瓶发酵条件下 ,研究了产吩嗪 - 1 -羧酸 ( PCA)的荧光假单胞菌 M1 8在各种碳源、氮源、盐类、温度、接种量下 PCA的分泌量 ,确定了适合 PCA分泌的最佳培养基 ( 1 L) :葡萄糖 2 0 g,肉胨2 2 g,KNO3 1 0 g;最佳培养条件 :温度 2 8... 在摇瓶发酵条件下 ,研究了产吩嗪 - 1 -羧酸 ( PCA)的荧光假单胞菌 M1 8在各种碳源、氮源、盐类、温度、接种量下 PCA的分泌量 ,确定了适合 PCA分泌的最佳培养基 ( 1 L) :葡萄糖 2 0 g,肉胨2 2 g,KNO3 1 0 g;最佳培养条件 :温度 2 8°C,起始 p H 7.0 ,装瓶量 2 0 0 /5 0 0 ( m L) ,接种量 5 % ;最佳培养时间 72 h.在此条件下 ,PCA在发酵液中的浓度可达到 82 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M18 吩嗪—1—羧酸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内宽嗜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分离筛选 被引量:5
15
作者 代芳芳 赵秀英 +4 位作者 于艳华 张立丽 陈铭 袁星星 李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727-732,共6页
目的从未经处理的医院下水道污水中分离筛选宽嗜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检测其对临床常规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嗜性覆盖范围,探究其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用双层琼脂噬菌斑形成法对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进行分离鉴定和感染谱的筛选,并... 目的从未经处理的医院下水道污水中分离筛选宽嗜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检测其对临床常规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嗜性覆盖范围,探究其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用双层琼脂噬菌斑形成法对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进行分离鉴定和感染谱的筛选,并用重复片段PCR基因指纹方法 (repetitive element PCR genomic fingerprinting,Rep-PCR)进行感染谱内宿主菌同源性分析,确认噬菌体的感染谱;用双层琼脂噬菌斑形成法检测筛出的宽嗜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对临床常规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嗜性覆盖范围。结果从16家医院未经处理的下水道污水中分离到14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确定其中4株感染谱较广,4株宽嗜性噬菌体的交叉组合对临床日常分离30株铜绿假单胞菌吞噬覆盖率为96.7%(29/30);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12株,对药敏实验全部药物敏感菌株5株,其他耐药菌株13株,4株宽嗜性噬菌体交叉组合对耐亚胺培南菌株吞噬覆盖率为91.7%(11/12),对药敏实验敏感菌株的吞噬覆盖率为100%(5/5),对其他耐药菌株交叉吞噬覆盖率为100%(13/13)。结论从分离鉴定的14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中筛选出4株宽嗜性噬菌体,其交叉组合能够吞噬型解临床日常筛出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的29株,对耐亚胺培南和其他临床常规药物的耐药菌株的交叉吞噬覆盖率在90%以上,交叉组合吞噬覆盖率高,为其进一步在临床抗菌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铜绿假单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臭假单胞菌株HZ-2产嗜铁素的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梁建根 施跃峰 +1 位作者 竺利红 吴吉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266-269,共4页
为明确恶臭假单胞菌株HZ-2产嗜铁素的发酵条件,采用摇瓶发酵法,通过CAS检测分析,对影响嗜铁素分泌的几种发酵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合嗜铁素分泌的最佳培养条件是:pH值为6.5,接种量为2%,发酵时间为48 h,装瓶量为50/150 mL,Fe3+浓... 为明确恶臭假单胞菌株HZ-2产嗜铁素的发酵条件,采用摇瓶发酵法,通过CAS检测分析,对影响嗜铁素分泌的几种发酵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合嗜铁素分泌的最佳培养条件是:pH值为6.5,接种量为2%,发酵时间为48 h,装瓶量为50/150 mL,Fe3+浓度为0.1 mg/L,Al3+浓度为2.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 铁素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的密码使用偏嗜性与tRNA基因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克斌 金晓琳 +3 位作者 陈志瑾 朱军民 饶贤才 胡福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 检索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的遗传密码使用偏嗜性及其tRNA基因的关系。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网上生物信息学工具 ,检索分析PaP3的遗传密码使用偏嗜性 ;并与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遗传密码使用偏嗜性进行对比分析 ;检索PaP... 目的 检索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的遗传密码使用偏嗜性及其tRNA基因的关系。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网上生物信息学工具 ,检索分析PaP3的遗传密码使用偏嗜性 ;并与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遗传密码使用偏嗜性进行对比分析 ;检索PaP3基因组中tRNA基因并分析其与遗传密码使用偏嗜性的关系。结果 遗传密码偏嗜性分析发现噬菌体PaP3和铜绿假单胞菌优势码一致的氨基酸有F uuc ,I auc ,V guc ,A gcc ,Y uac ,H cac ,N aac ,K aag和T acc ;PaP3单独具有偏嗜性密码的氨基酸有A gcu ,G ggu ,T acu和V gua ;铜绿假单胞菌PAO1单独具有偏嗜性密码的氨基酸有L cug ,V gug ,P ccg ,V gcg ,Q cag ,D gac ,E gag ,C ugc ,R cgc ,S agc和G ggc。tRNA基因查询发现了PaP3基因组中存在三段tRNA编码序列 ,分别编码tRNAAsn,tRNAAsp,tRNAPro;它们的反密码子分别为“gtt” ,“gtc”和“tgg” ,分析结果没有表明这三个tRNA基因与优势转运氨基酸有关。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遗传密码偏嗜性更为明显 ,而PaP3的遗传密码偏嗜性相对较弱 ,两者在遗传密码偏嗜性方面并未表现出一致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P3 基因组 密码偏 TRNA基因 铜绿假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株M18产PCA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鹏 许煜泉 +1 位作者 张霞 陈峰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66-71,共6页
在摇瓶发酵条件下 ,研究了产吩嗪 1 羧酸 (phenazine 1 carboxylicacid ,PCA)的荧光假单胞菌M 18在各种碳源、氮源、盐类、温度、接种量下PCA的积累情况 ,确定了适合PCA分泌的最佳培养基 (1L)为 :葡萄糖 2 0 g ,肉胨 2 2 g ,KNO310 g ,... 在摇瓶发酵条件下 ,研究了产吩嗪 1 羧酸 (phenazine 1 carboxylicacid ,PCA)的荧光假单胞菌M 18在各种碳源、氮源、盐类、温度、接种量下PCA的积累情况 ,确定了适合PCA分泌的最佳培养基 (1L)为 :葡萄糖 2 0 g ,肉胨 2 2 g ,KNO310 g ,NaCl 0 g ;最佳培养温度为 2 9℃、接种量为5 % ;最佳培养时间为 4 4h左右。在此条件下 ,PCA在发酵液中的浓度可达到 75 0mg/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 M18 PCA 发酵条件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乳中嗜冷假单胞菌危害及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煜 任婧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80-384,共5页
假单胞菌是对原料乳危害最大的嗜冷菌之一,极易在冷藏条件下成为优势菌群。大多数嗜冷假单胞菌有分泌蛋白酶和脂肪酶的能力,并导致原料乳及产品变质。本文对原料乳假单胞菌的危害特点,快速检测和新型控制工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探... 假单胞菌是对原料乳危害最大的嗜冷菌之一,极易在冷藏条件下成为优势菌群。大多数嗜冷假单胞菌有分泌蛋白酶和脂肪酶的能力,并导致原料乳及产品变质。本文对原料乳假单胞菌的危害特点,快速检测和新型控制工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探讨了嗜冷假单胞菌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 危害 检测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5-氨基乙酰丙酸的嗜酸红假单胞菌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忠勇 程菊娥 +3 位作者 罗源华 刘勇 成飞雪 张德咏 《湖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4-6,9,共4页
为了检验嗜酸红假单胞菌合成5-氨基乙酰丙酸(5-ALA)的能力,测定发酵液中5-ALA的含量,首先对5-ALA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其次对嗜酸红假单胞菌合成5-ALA的时间和产量进行了试验,并对5-ALA在其发酵液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Ehr... 为了检验嗜酸红假单胞菌合成5-氨基乙酰丙酸(5-ALA)的能力,测定发酵液中5-ALA的含量,首先对5-ALA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其次对嗜酸红假单胞菌合成5-ALA的时间和产量进行了试验,并对5-ALA在其发酵液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Ehrlich’s试剂比色法的基础上,采取70℃水浴显色5 min,便能较好地满足检测要求;5-ALA的最佳合成时期处于菌株的对数生长期,5-ALA的产量最高可达50.2 mg/L;发酵液pH值为4.2,室温避光保存可以使5-ALA在嗜酸红假单胞菌发酵液中稳定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红假单 光合细 5-氨基乙酰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