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5例嗜酸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懿卓 王翠红 +1 位作者 叶蕊 赵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8-370,共3页
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35例确诊嗜酸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首发症状以呼吸系统受累多见,占85.71%;病程中哮喘占85.71%,鼻窦炎占96.15%,神经系统受累占81.48%,皮肤受累占54.29%,消化系统受累占25.71%,... 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35例确诊嗜酸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首发症状以呼吸系统受累多见,占85.71%;病程中哮喘占85.71%,鼻窦炎占96.15%,神经系统受累占81.48%,皮肤受累占54.29%,消化系统受累占25.71%,循环系统受累占37.14%,泌尿系统受累占31.43%。病理阳性率为66.67%。因此认为嗜酸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诊断及治疗困难,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支气管哮喘合并嗜酸细胞增高、且有神经系统受累或肺部游走影像的患者,应考虑存在嗜酸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临床特征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例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
作者 詹明烺 姜林娣 刘云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描述并总结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33例EGPA患者,诊断参照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 目的描述并总结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33例EGPA患者,诊断参照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关于EGPA的分类标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等。结果33例EGPA患者中男性22例(66.7%),女性11例(33.3%),确诊时平均年龄(47.42±15.83)岁。首诊科室以风湿免疫科(23例,69.7%)为主,其次是呼吸内科(6例,18.2%)。临床表现以皮肤受累最多见(皮疹、溃疡、坏疽和梗死,23例,69.7%),其次为哮喘(17例,51.5%)、浸润性肺炎(14例,42.4%)、周围神经病变(9例,27.3%)、血栓形成(9例,27.3%)。所有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平均数为(3.43±3.52)×10^(9)/L,有8例(24.2%)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和ANCA阴性患者相比,ANCA阳性患者伯明翰血管炎活动度评分(Birmingham Vasculitis Activity Score,BVAS)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肾脏受累更常见(P<0.05)。32例(97%)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1例(33.3%)患者使用过生物制剂或托法替尼治疗,6例接受托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有5例获得了疾病缓解。结论EGPA临床表现多样,ANCA阳性患者疾病活动性更高,应建立多学科的EGPA诊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多血管(EGPA) 抗中细胞胞浆抗体(ANCA) 托法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张隽 李杰 +2 位作者 王晶 华琳 张黎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523,共9页
目的分析老年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确诊的EGP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 目的分析老年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确诊的EGP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并随访预后。结果共纳入101例EGPA患者,其中老年组42例(41.6%),非老年组59例(58.4%)。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合并高血压病(40.5%vs 16.9%,P=0.008)、血嗜酸性粒细胞>10%(90.5%vs 72.9%,P=0.029)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降低[eGFR<80 mL·min^(-1)·(1.73 m^(2))^(-1)](61.9%vs 16.9%,P<0.001)的患者比例更高,老年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20(10,56.25)mm/h vs 12(5,32.25)mm/h,P=0.028]及肺功能指标残气量/肺总量(residual volume/total lung capacity,RV/TLC)[(48.84±11.43)%vs(41.92±9.06)%,P=0.009]更高。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相比,心脏受累(73.8%vs 32.2%,P<0.001)、中枢神经系统受累(23.8%vs 5.1%,P=0.006)、周围神经系统病变(83.3%vs 64.4%,P=0.036)、肾脏受累(69.0%vs 47.5%,P=0.031)及五因子评分(five-factor score,FFS)≥2分(61.9%vs 15.3%,P<0.001)的发生率均更高。随访中位时间41(19,59)个月,6例患者死亡,老年组病死率高于非老年组(13.9%vs 1.92%,P=0.032)。结论老年EGPA患者合并高血压病、血嗜酸性粒细胞>10%、eGFR降低、脏器受累及FFS≥2分的患者比例更高,ESR、RV/TLC及病死率更高。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老年EGPA患者疾病特征的认识,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多血管 老年患者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鸟分枝杆菌复合群肺病一例
4
作者 高瑞月 王政 安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489,共5页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所有分枝杆菌,迄今已鉴定190余种^([1])。由于其表面富含脂质外膜,自然界中无处不在。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avium-intra...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所有分枝杆菌,迄今已鉴定190余种^([1])。由于其表面富含脂质外膜,自然界中无处不在。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avium-intracellular complex,MAC)是NTM肺病中最常见的菌种之一^([2]),常罹患于有基础肺疾病或免疫抑制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变应肉芽 细胞 分枝杆菌 误诊 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临床与胸部影像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晓莉 宋伟 +3 位作者 隋昕 宋兰 杜倩妮 王晓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7-620,共4页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及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的一种,以哮喘、浸润性坏死性血管炎、血管外肉芽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和多器官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EGPA临床罕见,本文就该病的临床...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及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的一种,以哮喘、浸润性坏死性血管炎、血管外肉芽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和多器官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EGPA临床罕见,本文就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胸部影像特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URG-STRAUSS综合征 肉芽多血管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马珠单抗在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马圆 崔博 陈智鸿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39,共6页
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a granulomatosis polyangiitis,EGPA)是一种临床少见但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前诱导EGPA缓解和预防复发的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复发和皮质... 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a granulomatosis polyangiitis,EGPA)是一种临床少见但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前诱导EGPA缓解和预防复发的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复发和皮质类固醇依赖相关的问题,因此亟需新的治疗方法。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OMA)是一种人源化抗IgE单克隆抗体,在我国于2017年8月获批用于中重度变应性哮喘的治疗,已有超过3万例哮喘患者接受治疗,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OMA在EGPA中的应用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使用OMA治疗EGPA的临床研究包括潜在药理机制、临床获益及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为奥马珠单抗的相关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珠单抗(OMA) 细胞肉芽多血管(EGPA) 疗效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肾受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杰 张隽 +2 位作者 王晶 华琳 张黎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4-500,共7页
目的分析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患者肾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5年5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确诊EGP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GPA患者肾受累的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患者肾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5年5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确诊EGP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GPA患者肾受累的临床特点,通过慢性肾病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分析,发现EGPA合并肾受累的危险因素。结果104例EGPA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9例,确诊时中位年龄56(46,65)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哮喘,共99例(95.2%)。82例(78.8%)患者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超过10%。20例(19.2%)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肾受累患者共59例(56.7%),其中镜下血尿30例(28.8%),蛋白尿11例(10.6%),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下降[eGFR<80 mL/(min·1.73 m 2)]38例(36.5%),慢性肾病[eGFR<60 mL/(min·1.73 m 2)]11例(10.6%)。ANCA阳性组患者中的肾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伴有慢性肾病的EGPA患者中血红蛋白浓度有显著下降(U=212.50,P=0.002),心脏受累发生率显著增加(χ^(2)=5.610,P=0.018)。多因素分析提示,高龄及ANCA阳性是EGPA肾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中位时间41(19,59)个月,6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伴有肾受累。结论EGPA患者中肾受累主要表现为镜下血尿、蛋白尿和轻度肌酐清除率下降。慢性肾病患者同时伴有贫血和心脏受累的发生率增高。高龄及ANCA阳性是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多血管 肾受累 肾小球滤过率 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8
作者 王俊慧 曾雪 崔炳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16-619,共4页
报告1例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男,27岁。双足背红斑伴瘙痒半年,双下肢环形瘀斑及结节2个月。既往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病史4个月。皮肤科检查:双足背散在红斑,双下肢多发黄豆至鸡蛋大结节,浸润明显,表面可见紫癜样改变,... 报告1例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男,27岁。双足背红斑伴瘙痒半年,双下肢环形瘀斑及结节2个月。既往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病史4个月。皮肤科检查:双足背散在红斑,双下肢多发黄豆至鸡蛋大结节,浸润明显,表面可见紫癜样改变,部分皮损呈环状,少数皮损破溃及结痂。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总IgE 712 kIU/L,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3.0×109/L,白细胞分类:EOS 0.29。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及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MPO)均(-)。鼻窦CT:鼻窦炎。肌电图:双下肢周围神经中度受损,双下肢感觉神经中度受损。下肢血管超声:右侧足背动脉闭塞。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血管周围及皮下脂肪组织可见大量EOS浸润,局部区域可见嗜酸性肉芽肿结构。诊断:E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血管 多血管 肉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合并感染情况及预后 被引量:3
9
作者 邓天慈 杨映强 +6 位作者 钟永 周亚欧 孟婷 唐荣 肖湘成 周巧玲 肖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51-957,共7页
目的分析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过程中合并感染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1月—2019年4月新诊断为EGPA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病理数据,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根据抗中性粒细胞胞... 目的分析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过程中合并感染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1月—2019年4月新诊断为EGPA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病理数据,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根据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分为阳性和阴性组,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感染发生状况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对EGPA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患者治疗反应和生存状况。结果25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共12例(48.0%),发热和(或)肌肉痛15例(60.0%),神经系统受累17例(68.0%),肾脏受累17例(68.0%)。8例(32.0%)患者ANCA阳性,ANCA阳性组患者发热及肌痛受累率较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15例患者发生感染,以肺部受累最为常见(11例),其中5例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检出病原体,以细菌多见。与未感染组患者相比,感染组患者确诊EGPA时血浆球蛋白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EGPA患者中1例未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患者接受单纯免疫抑制剂治疗,7例患者接受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16例(64%)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3例患者同时行血浆置换治疗,1例患者同时予以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随访过程中10例失访,余1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5(9~70.5)个月,截至最后一次随访时均存活,6例(24.0%)仍有哮喘症状,12例(48.0%)仍需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EGPA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治疗过程中感染发生率高,病变部位以肺部最为常见,病原体以细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多血管 抗中细胞胞质抗体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累及肺部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欧彦汝 张莲华 +2 位作者 周莉 沈冲 欧阳若芸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55-1364,共10页
目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血管炎,常以哮喘等呼吸系统症状起病,临床早期诊断困难。本研究通过分析累及肺部的EGP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过,以提高临床诊疗... 目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血管炎,常以哮喘等呼吸系统症状起病,临床早期诊断困难。本研究通过分析累及肺部的EGP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过,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14年2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并确诊为EGPA的患者,对肺部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3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7:6,确诊中位年龄为52(46~68)岁,6例患者曾诊断为“支气管哮喘”。肺部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肺外表现主要有皮疹和皮下包块、发热、肢体麻木、肌肉痛、关节痛、腹痛等。11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10%,10例炎症指标升高,3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肺部影像学主要有斑片或条索状密度增高影、双肺多发结节影、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渗出影、纵隔淋巴结增大等表现。8例患者合并鼻窦炎、9例肌电图异常。9例患者病理学检查发现血管外嗜酸粒细胞浸润,其中6例肺活体组织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3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累及小血管,1例肉芽肿。7例行肺功能检查,5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4例弥散功能障碍。激素和免疫抑制药治疗有效。结论:EGPA临床上较为罕见,累及多个系统、危害性大且可合并哮喘样表现,肺部受累较为常见,但临床上对该病的认知不足且肺部影像学表现异质性大,故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应尽早行相关实验室、影像学及活体组织检查,并综合考虑肺外的受累情况,早期识别EGPA对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多血管 临床特征 肺部 影像学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鼻腔、肺部及胃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例
11
作者 董伟 郑丽 +2 位作者 胡红光 黄金 赵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116,共2页
患者男性,60岁。因鼻塞、流脓涕8年,复发半年于2018年10月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和气喘病史10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4年及多次鼻息肉手术史。鼻内镜检查示双中鼻道见荔肉样新生物,中鼻道及鼻腔后部见脓性分泌物。血常规:白细胞5.09&#... 患者男性,60岁。因鼻塞、流脓涕8年,复发半年于2018年10月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和气喘病史10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4年及多次鼻息肉手术史。鼻内镜检查示双中鼻道见荔肉样新生物,中鼻道及鼻腔后部见脓性分泌物。血常规:白细胞5.09×10^(9)/L,嗜酸性粒细0.64×10^(9)/L(参考值0.05~0.5×10^(9)/L),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granulocyte,EOS)占12.5%(参考值0.05%~0.5%),CEA 9.65 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多血管 多部位 细胞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例报道
12
作者 解金晓 阎艾慧 +2 位作者 曹弘薇 于寒冰 姜菲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7-1050,共4页
鼻腔鼻窦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报道了我院收治的1例鼻腔鼻窦GPA患者的诊治经过,旨在为耳鼻咽喉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及与鼻NK/T细胞淋巴瘤鉴别提供参考。
关键词 鼻腔鼻窦 肉芽多血管 鼻NK/T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崔聪明 傅自力 刘秀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559-2560,F0003,F0004,共4页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是一种以过敏性鼻炎、哮喘起病,以原发性血管炎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点的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治疗EGPA的主要药物,但对部分重症患者无效,需寻找新的替代方案。随着对EGPA...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是一种以过敏性鼻炎、哮喘起病,以原发性血管炎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点的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治疗EGPA的主要药物,但对部分重症患者无效,需寻找新的替代方案。随着对EGPA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药物进入我们的视野,现将目前靶向药物研究新进展作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血管 发病机制 治疗方案 靶向生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2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健华 刘知陶 李寅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848-3850,共3页
病例1,男,46岁。因“发作性咳嗽伴喘息5年,再发伴腹部不适1个月”于2015年11月入院。诊断支气管哮喘5年,规律吸入“舒利迭50/250”治疗,近2年哮喘发作3~4次/年,外院多次胸片提示肺炎,且血EOS明显升高,抗感染无效,激素治疗有效。1个月前... 病例1,男,46岁。因“发作性咳嗽伴喘息5年,再发伴腹部不适1个月”于2015年11月入院。诊断支气管哮喘5年,规律吸入“舒利迭50/250”治疗,近2年哮喘发作3~4次/年,外院多次胸片提示肺炎,且血EOS明显升高,抗感染无效,激素治疗有效。1个月前咳喘再发伴上腹痛,呈持续性加重至剧烈上腹痛,进食尤甚,严重时不能进食,制酸解痉止痛疗效不佳。体查: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清,闻及少许干湿性啰音。腹平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血管 肉芽 支气管哮喘 腹部不适 激素治疗 肺呼吸音 哮喘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骨嗜酸细胞性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颖 李洪秋 +1 位作者 赵群 张立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对我院22例儿童骨嗜酸细胞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学改变,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0年以来我院22例骨嗜酸细胞性肉芽肿病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2例临床诊断... 目的对我院22例儿童骨嗜酸细胞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学改变,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0年以来我院22例骨嗜酸细胞性肉芽肿病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2例临床诊断为骨嗜酸细胞性肉芽肿,15例经病理证实,予手术刮除病灶或病灶加植骨治疗;7例采取非手术治疗,全部病例随访2个月~3年,其中2例合并韩-薛-柯病的患儿检查化疗,2例手术病人于2年后复发,予再次手术治疗,其余病例复查X光片病灶愈合良好。结论骨嗜酸细胞性肉芽肿多见于儿童与青少年,以骨质破坏、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特点,临床症状不典型,X线片是主要诊断方法,CT和MRI对其诊断帮助不大,治疗上应依据病灶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细胞肉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弥漫型嗜酸细胞性肉芽肿(附3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云宝 刘光彦 +1 位作者 吴铭 潘功茂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230-231,共2页
关键词 小肠弥漫型细胞肉芽 钡剂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部位骨嗜酸肉芽肿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
17
作者 王学文 刘海宁 庄昱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77-78,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14岁。因皮肤大块瘀斑5个月,于1997-07-16入院。1997年2月颈部皮肤有瘀斑。4月鼻衄加重。5月30日因下肢疼痛,在当地医院股骨摄片示双侧股骨有散在分布的多个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透光区,骨皮... 1临床资料患者,女,14岁。因皮肤大块瘀斑5个月,于1997-07-16入院。1997年2月颈部皮肤有瘀斑。4月鼻衄加重。5月30日因下肢疼痛,在当地医院股骨摄片示双侧股骨有散在分布的多个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透光区,骨皮质变薄,诊断为“骨纤维结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 肉芽 弥散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表现为IgA肾病的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光 张欢 +4 位作者 边琪 傅鹏 于建平 崔若兰 郭志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28-1231,共4页
目的报道国内首例以IgA肾病为病理表现的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1例。方法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成立诊断的依据,并复习有关文献加以探讨。结果女性39岁患者,6年前因"肉眼血尿、蛋白尿"于我科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 目的报道国内首例以IgA肾病为病理表现的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1例。方法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成立诊断的依据,并复习有关文献加以探讨。结果女性39岁患者,6年前因"肉眼血尿、蛋白尿"于我科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IgA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实验室检查偶见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增加,c-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阳性各1次;给予足量泼尼松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18个月,基本治愈。5年后,因血肌酐932μmol/L而行腹膜透析治疗。透析后一般状况无改善,先、后出现咳嗽、腹泻并伴有低热;经反复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持续增高;p-AN-CA和MPO-ANCA阳性;CT示慢性鼻窦炎;既往有"皮疹"史;据此诊断为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给予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3d,泼尼松每日30mg口服。体温立即降至正常,一般状况显著好转,出院随访。结论 IgA肾病可能是CSS肾损伤的一种罕见的病理类型,在诊断时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肉芽血管 IGA肾病 抗中细胞胞质抗体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伴复发性急性胰腺炎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邹龙 王强 +2 位作者 吴晰 王志伟 杨爱明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1100-1104,共5页
本文报道1例具有阿司匹林加重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和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此病例具有多系统受累临床特征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织学表现,故临床疑诊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合并出现急性胰腺炎是该疾... 本文报道1例具有阿司匹林加重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和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此病例具有多系统受累临床特征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织学表现,故临床疑诊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合并出现急性胰腺炎是该疾病非常少见的临床表现;此外,患者存在胰腺假性囊肿,囊肿穿刺引流术后出现迟发性假性动脉瘤出血,经血管造影栓塞治疗后成功止血,术后1年复查病情稳定。该病例的诊断和处理过程复杂,其诊治经验值得临床医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胰腺 阿司匹林加重呼吸系统疾病 肉芽多血管 动脉瘤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乳腺受累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
作者 廖思敏 赵玉荣 +1 位作者 朱剑 邓小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2-807,共6页
目的报道1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合并乳腺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GPA乳腺受累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综合文献结果,总结GPA乳腺受累的临床特点。结果本例为53岁女性,因&qu... 目的报道1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合并乳腺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GPA乳腺受累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综合文献结果,总结GPA乳腺受累的临床特点。结果本例为53岁女性,因"眼睑红肿8个月,听力下降6个月,乳腺硬结4个月"至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住院,乳腺表现为双侧乳腺痛性硬结伴破溃,蛋白酶3(PR3)抗体阳性,乳腺病理检查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经醋酸泼尼松及环磷酰胺治疗后复发,后改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缓解。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数据库(截至2021年3月),英文文献共有28例GPA乳腺受累的病例,中文文献未见相关病例。GPA乳腺受累好发于40~60岁女性(60.7%,17/28),以单侧乳腺(75.0%,21/28)受累多见,常出现PR3(69.2%,9/13)抗体阳性,病理表现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血管炎及肉芽肿。结论GPA乳腺受累罕见,且乳腺症状缺乏特异性,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及病理检查可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多血管 乳腺 抗中细胞胞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