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黏蛋白水平的差异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罗炜 杨超培 +1 位作者 王慧 陈如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815-2818,共4页
目的:分析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与哮喘患者的诱导痰黏蛋白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其差异机制。方法:通过ELISA法检测20例EB、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的痰上清液黏蛋白MUC5AC、MUC5B及LTC4和PGE2水平,分析上述炎症介质在EB与哮喘患者的黏蛋白... 目的:分析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与哮喘患者的诱导痰黏蛋白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其差异机制。方法:通过ELISA法检测20例EB、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的痰上清液黏蛋白MUC5AC、MUC5B及LTC4和PGE2水平,分析上述炎症介质在EB与哮喘患者的黏蛋白差异机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哮喘组的MUC5AC[(26.8±8.5)μg/m L]显著高于EB组[(17.6±7.0)μg/m L]和对照组[(12.5±4.3)μg/m L](P<0.01),MUC5B[(1.1±0.5)μg/m L]与EB组[(2.6±0.5)μg/m L]和对照组[(2.6±0.4)μg/m L]相比,显著降低(P<0.01),EB组的MUC5AC和MUC5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其他组相比,哮喘组的LTC4[(700.8±172.3)pg/m L]和EB组的PGE2[(433.8±118.1)pg/m L]均显著升高(P<0.01)。受试者的痰上清LTC4与MUC5AC呈正相关(r=0.785,P<0.01),与MUC5B呈负相关(r=-0.703,P<0.01)。结论:哮喘与EB患者的大气道黏蛋白MUC5AC与MUC5B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而LTC4和PGE2之间的失衡可能是引起该差异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MUC5AC MUC5B LTC4 PG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 被引量:41
2
作者 张媛 张铁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E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观察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800μg/d,同时予孟鲁司特10 mg/d;对照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800μg...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E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观察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800μg/d,同时予孟鲁司特10 mg/d;对照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800μg/d,一共4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分类、呼出气一氧化氮值(FENO),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治疗有效者继续随访半年,比较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L-5、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分类、FENO值明显低于治疗前,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高,P<0.05,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24.24%)较对照组复发率(48.28%)低,P<0.05。结论:在治疗EB方面,布地奈德及孟鲁司特具有协同抗炎作用,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孟鲁司特 布地奈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卫红齐 陈伟 +4 位作者 徐夏媛 刘志勇 莫江伟 邢洪瑜 曹忠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 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ECR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用普通抗原卵清蛋白(OVA)联合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来诱导小鼠ECRS,建立小鼠ECRS实验模型。方法 将24只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PBS组[腹腔注射及鼻腔滴... 目的 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ECR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用普通抗原卵清蛋白(OVA)联合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来诱导小鼠ECRS,建立小鼠ECRS实验模型。方法 将24只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PBS组[腹腔注射及鼻腔滴入磷酸缓冲盐(PBS)]、SEB组(腹腔注射PBS,鼻腔滴入SEB)、OVA组(腹腔注射及鼻腔滴入OVA)及SEB+OVA组(腹腔注射OVA,鼻腔滴入SEB+OVA),每组6只。在d103获取小鼠鼻腔灌洗液(NLF),采用ELISA检测NLF中IFN-γ、IL-4、IL-5和IL-17A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鼻腔鼻窦黏膜息肉样病变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表达水平。结果 OVA组和SEB+OVA组IL-4、IL-5浓度显著高于PBS组及SEB组(P<0.05);SEB+OVA组与OVA组比较,IL-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SEB+OVA组小鼠鼻腔鼻窦见息肉样病变伴明显EOS浸润,息肉样病变以及EOS计数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OVA组和SEB+OVA组鼻-鼻窦黏膜组织中均有较强表达ECP的阳性信号,表达ECP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PBS组及SEB组,且SEB+OVA组表达ECP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OVA组(P<0.05)。结论 持续暴露OVA联合SEB可成功诱导ECRS,该模型的建立为ECRS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性鼻-鼻窦炎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6例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爱英 林三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25-427,共3页
目的 :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其胃肠双重造影、超声及内镜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6例患者中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3 3~ 66岁 ,平均 47岁。临床表现腹痛 5例 ,腹泻 3例 ,恶心 4例 ,呕吐 3例。 6例全部进行... 目的 :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其胃肠双重造影、超声及内镜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6例患者中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3 3~ 66岁 ,平均 47岁。临床表现腹痛 5例 ,腹泻 3例 ,恶心 4例 ,呕吐 3例。 6例全部进行了胃镜和小肠造影检查 ,4例进行结肠镜检查 ,2例进行胃超声检查。结果 :本组病理证实病变累及食道 1例 ,胃部 5例 ,十二指肠 4例 ,小肠 3例 ,结肠 2例。结论 :胃肠道双重造影和内镜检查时 ,胃肠道粘膜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临床表现 双重造影 超声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性肠炎2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楠 朱建华 +2 位作者 陈伟 王艳梅 沙立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728-728,共1页
嗜酸粒细胞性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病,以消化道任一部位管壁的嗜酸粒细胞浸润,管壁水肿、增厚为特征[1]。本病按浸润程度分为黏膜型、肌层型和浆膜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很难作出判断,极易误诊[2]。... 嗜酸粒细胞性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病,以消化道任一部位管壁的嗜酸粒细胞浸润,管壁水肿、增厚为特征[1]。本病按浸润程度分为黏膜型、肌层型和浆膜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很难作出判断,极易误诊[2]。现总结我院近期收治的2例嗜酸粒细胞性肠炎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性肠炎 粒细胞浸润 浸润程度 临床表现 患者资料 少见病 消化道 管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对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认识 被引量:2
6
作者 阎玥 李友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5期1134-1136,共3页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是一种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独立疾病,其属于中医内伤咳嗽的讨论范畴,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一个重要原因。鉴于西医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寻求中医中药的有效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成为...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是一种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独立疾病,其属于中医内伤咳嗽的讨论范畴,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一个重要原因。鉴于西医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寻求中医中药的有效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成为临床的迫切需求。试从中医对EB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的原则、相关治法方药的选择及临床研究现状等几方面对该疾病进行论述,以期从中医的角度加深对其的理解与认识,有助于日后建立起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内伤咳嗽 咳嗽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镜合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智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03-1604,共2页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以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独立疾病。目前的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而既往的研究提示中医药治疗对该病有良好效果。文章从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角度,结合陈镜合教...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以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独立疾病。目前的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而既往的研究提示中医药治疗对该病有良好效果。文章从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角度,结合陈镜合教授的经验心得和作者的临证实践,探讨中医对该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咳嗽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伴腹水一例
8
作者 李霖 季峰 彭清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5-15,24,共2页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并发症 腹水 少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血管圆线虫致嗜酸粒细胞性脑膜脑炎1例诊治体会
9
作者 王志强 王华燕 李智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4-145,共2页
关键词 广州血管圆线虫 嗜酸粒细胞性脑膜炎 寄生虫病 诊断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误诊5例分析
10
作者 宋鸿 赵亚刚 孙大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1期3317-3317,共1页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上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腹痛、腹泻、腹部不适等为常见.伴有消化道不同程度的嗜酸粒细胞增多(或浸润)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等.极易误漏诊。现对我院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误诊的5例病例分析如下。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误诊 粒细胞增高 粒细胞增多 临床表现 腹部不适 病例分析 误漏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相关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1
作者 蔡士铭 燕宇 +3 位作者 赵慧萍 武蓓 左力 王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7-751,共5页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重要且常见的并发症。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eosinophilic peritonitis)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非感染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目前病因未明,通常与患者对透析系统的组成成分(...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重要且常见的并发症。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eosinophilic peritonitis)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非感染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目前病因未明,通常与患者对透析系统的组成成分(如管路或透析液)过敏,或与细菌、真菌、结核等感染相关,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腹膜透析液(简称腹透液)混浊、低热、轻度腹痛、腹透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多具有自限性。腹膜透析相关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在1967年由Lee等[1]首次报道。近年来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推广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表型与疗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陈颖 黄俊文 +3 位作者 杨淑銮 彭显如 王燕红 赵海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851-1855,共5页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和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是慢性咳嗽常见原因。CVA患者具有气道高反应性,而EB患者以嗜酸粒细胞气道炎症为主要特征,无肺功能异常。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治疗两种疾病最主要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疾病症状及临床...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和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是慢性咳嗽常见原因。CVA患者具有气道高反应性,而EB患者以嗜酸粒细胞气道炎症为主要特征,无肺功能异常。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治疗两种疾病最主要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疾病症状及临床预后。但ICS具体治疗时长与疾病进展的关联尚不甚清楚,各种指南也存在推荐差异,本文重点阐述CVA和EB的不同表型与预后,分析ICS治疗时长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哮喘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疗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性中耳炎患者前庭功能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月 王鹏军 +4 位作者 王慧 于栋祯 陈正侬 吴雅琴 时海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10-914,共5页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中耳炎(eosinophilic otitis media,EOM)对患者前庭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8例确诊的EOM患者(EOM组)资料,另外纳入年龄、性别、病程匹配的1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中耳炎(eosinophilic otitis media,EOM)对患者前庭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8例确诊的EOM患者(EOM组)资料,另外纳入年龄、性别、病程匹配的1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患者(CSOM组)、1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所有对象均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动态姿势描记图(dynamic posturography,DPG)检查,分析组间差异。结果·EOM组与对照组相比,听力损失类型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CSO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2)。vHIT中EOM组水平半规管增益值与CSO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EOM组上、后半规管增益值与CSOM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07,P=0.971,P=0.683,P=0.610)。颈源性VEMP(cVEMP)检测与眼源性VEMP(oVEMP)检测中,EOM组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2,P=0.033);而与CSOM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31,P=0.352)。在cVEMP波形中,EOM组的P1、N1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00,P=0.000),P1-N1振幅较对照组、CSOM组均显著降低(P=0.000,P=0.000)。在oVEMP波形中,EOM组的P1-N1振幅较对照组、CSOM组均显著降低(P=0.005,P=0.003)。DPG检测中,EOM组的总体平衡分(P=0.025)、视觉感觉分(P=0.017)、前庭感觉分(P=0.040)、视觉依赖分(P=0.00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CSOM组相比,EOM组的总体平衡分显著降低(P=0.024)。结论·与中性粒细胞介导的感染性中耳炎症相比,EOM倾向于导致更为严重的内耳神经毒性。由于前庭功能障碍具有代偿缓解的特性,EOM患者自身可能缺乏相应主诉,系统全面的前庭功能评估有助于揭示功能残障,进而开展针对性的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性中耳炎 前庭功能损害 内耳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雪琴 张明顺 +1 位作者 黄茂 吉宁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4-739,共6页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点的异质性疾病,而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是基于气道炎症分型中最常见的一种亚型。作为诱导痰的替代生物标志物,血嗜酸粒细胞、呼出气一氧化氮、血清骨膜蛋白等被广泛应用于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的研究,但这些生物...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点的异质性疾病,而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是基于气道炎症分型中最常见的一种亚型。作为诱导痰的替代生物标志物,血嗜酸粒细胞、呼出气一氧化氮、血清骨膜蛋白等被广泛应用于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的研究,但这些生物标志物预测嗜酸性气道炎症的能力饱受争议,联合使用或许能提高诊断的准确度。此外,随着组学技术的开展以及对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未来新型生物标志物有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性哮喘 生物标志物 粒细胞 呼出气一氧化氮 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息肉样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刁德昌 卢新泉 +3 位作者 万进 王伟 赵敏 赵小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288-3288,共1页
患者男.58岁.因“反复上腹饱胀不适6个月”于2014年3月入院。6个院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上腹饱胀不适、嗳气、反酸,以进食后明显,大便无特殊。既往体健。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慢性胃炎”,予法莫替丁、吗丁啉口服后缓解不明湿。2... 患者男.58岁.因“反复上腹饱胀不适6个月”于2014年3月入院。6个院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上腹饱胀不适、嗳气、反酸,以进食后明显,大便无特殊。既往体健。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慢性胃炎”,予法莫替丁、吗丁啉口服后缓解不明湿。2014年3月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见2枚直径约1cm椭圆形肿物,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误诊分析 息肉样 上腹饱胀 医院就诊 十二指肠球 胃炎 法莫替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管圆线虫病所致的嗜酸粒细胞性脊神经根脑膜炎
16
作者 王小同 黄汉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06-307,共2页
关键词 脑膜脑炎 脊神经根 线虫病 病因 嗜酸粒细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的CT诊断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燕绒 滕陈迪 +3 位作者 郑汉朋 王旭荣 王军 邱乾德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6期613-615,共3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ICEP)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1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特发性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临床和CT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10例均有咳嗽、咳痰史,其中伴发热5例,胸闷气促3例,胸痛2例。10例外... 目的:探讨特发性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ICEP)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1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特发性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临床和CT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10例均有咳嗽、咳痰史,其中伴发热5例,胸闷气促3例,胸痛2例。10例外周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痰液内均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0例病灶累及两肺9例,其中病灶位于两肺中外带7例;累及右肺1例。10例中CT表现为小斑片状5例,大片状1例,结节状1例,肿块型1例,混合型2例;伴磨玻璃影5例,伴空洞2例;糖皮质激素治疗后CT复查见病灶明显吸收好转7例,病灶无明显吸收好转2例,病灶增多1例。结论:ICEP有一定CT特点,结合外周血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粒细胞增高,可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性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1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傅武 曾文军 +1 位作者 李顺凡 吴国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65-665,共1页
关键词 皮炎 粒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mura病、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肾损伤发生于同一病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韫宏 尹洪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5-407,共3页
目的:报道1例少见的同时合并Kimura病和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ALHE)的患者,并有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导致的肾病综合征;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方法:对患者的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以及电镜检查。结... 目的:报道1例少见的同时合并Kimura病和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ALHE)的患者,并有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导致的肾病综合征;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方法:对患者的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以及电镜检查。结果:患者为37岁男性,5年来反复发作皮疹、皮肤结节、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和肾病综合征,经病理检查证实,肿大的淋巴结为Kimura病,皮下结节为ALHE,肾病变为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结论:Kimura病和ALHE可能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病理表现,并可合并肾小球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MURA病 血管淋巴样增生 粒细胞增多 肾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环状红斑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昕彤 陈喜雪 涂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6-218,共3页
报告1例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环状红斑。患者女,58岁。躯干和上肢反复出现红色环状皮损3年。已排除药物、虫咬、自身免疫及肿瘤等原因。皮肤科检查:躯干散在环形红斑,边缘隆起,中央呈褐色斑片。外周血中未见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皮损组织病理... 报告1例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环状红斑。患者女,58岁。躯干和上肢反复出现红色环状皮损3年。已排除药物、虫咬、自身免疫及肿瘤等原因。皮肤科检查:躯干散在环形红斑,边缘隆起,中央呈褐色斑片。外周血中未见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全层血管周围及脂肪小叶明显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环状红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环状红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