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和类胰蛋白酶测定 被引量:5
1
作者 沈志鸿 吴伊旋 +2 位作者 陆平 毛维翰 许以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4,共2页
为研究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类胰蛋白酶(tryptase)在慢性荨麻疹中的变化,采用PHARMACIAUNICAP-100系统酶免疫荧光检测仪,分别对1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29名正常人作ECP和tryptase检测。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组ECP测定值为7.74... 为研究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类胰蛋白酶(tryptase)在慢性荨麻疹中的变化,采用PHARMACIAUNICAP-100系统酶免疫荧光检测仪,分别对1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29名正常人作ECP和tryptase检测。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组ECP测定值为7.74±9.35ng/L,阳性率为27.8%。正常对照组ECP测定值为2.33ng/L,阳性率为0。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1)。慢性荨麻疹患者组tryptase测定值为7.34±5.02ng/L,阳性率为72.2%。正常对照组tryptase测定值为4.15±1.52ng/L,阳性率为10.34%。两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P<0.01)。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存在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激活,其释放的ECP和tryptase可分别作为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激活的标志物,并可能提示与I型变态反应的延缓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蛋白 慢性荨麻疹 E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青春期自然缓解者血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类胰蛋白酶和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的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朱丽君 邵莉 +1 位作者 姚苏杭 许以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75-376,379,共3页
目的 :对哮喘青春期自然缓解甚而自愈的现象进行探讨 ,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Phar maciaUnicap 10 0系统酶免疫荧光检测仪 ,分别对 2 3例哮喘青春期缓解者、15例哮喘患者和 2 9例正常人进行吸入性过敏原的特异性Ig... 目的 :对哮喘青春期自然缓解甚而自愈的现象进行探讨 ,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Phar maciaUnicap 10 0系统酶免疫荧光检测仪 ,分别对 2 3例哮喘青春期缓解者、15例哮喘患者和 2 9例正常人进行吸入性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抗体 (phadiatop)、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及类胰蛋白酶 (Tryptase)检测。结果 :哮喘青春期缓解组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为 6 6 6 6 %、哮喘组阳性率 71 42 %、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 6 89%。哮喘青春期缓解组与哮喘组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接近 ,几无差别 ,但两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5 )。血清ECP值 ,2 0 %哮喘患者增高 ,而哮喘青春期缓解者和正常人ECP均无一例增高。哮喘组与缓解组比较 ,哮喘组与正常人比较均有差异 (P <0 0 5 )和 (P <0 0 2 5 ) ,而青春期哮喘缓解组与青春期正常人比较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哮喘青春期缓解组Tryptase增高率为 30 43% ,而哮喘患者的增高率为 5 3 33% ,青春期正常对照组Tryptase增高率为 10 34 %。 3组Tryptase测定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青春期哮喘缓解组Tryptase增高率明显低于青春期哮喘组 ,但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青春期哮喘缓解者虽临床缓解 3年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特异性IGE 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在鼻部慢性炎症疾病中的分泌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康厚墉 杨玉成 洪苏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550-553,共4页
大量研究指出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是活化嗜酸性粒细胞 (EOS)检出的敏感标记 ,它在嗜酸性炎症 (如哮喘、变应性疾病等 )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了解ECP在鼻部常见慢性炎症 (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 )中的表达和意义 ,... 大量研究指出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是活化嗜酸性粒细胞 (EOS)检出的敏感标记 ,它在嗜酸性炎症 (如哮喘、变应性疾病等 )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了解ECP在鼻部常见慢性炎症 (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 )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查阅了与此有关的大量文献 ,结果发现ECP与这些疾病关系密切 ,检测鼻分泌物ECP浓度有助于对此类疾病的病情估计、转归和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 炎症 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鼻息肉 鼻窦炎 变应性鼻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与早期婴儿特应性皮炎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海婷 邵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探讨脐血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脐血特异性IgE(sIgE)与父母特应质、婴儿特应性皮炎和食物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之间的相关性,为婴儿早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提供前瞻性检测指标。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期间分娩的健... 目的探讨脐血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脐血特异性IgE(sIgE)与父母特应质、婴儿特应性皮炎和食物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之间的相关性,为婴儿早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提供前瞻性检测指标。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期间分娩的健康新生儿及其母亲,调查父母特应质情况。收集并检测脐血中ECP、鸡蛋和牛奶sIgE的含量。随访婴儿,记录出生后6周、3个月、6个月时的特应性皮炎发生情况,并在婴儿出生后3、6个月时实施食物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调查并随访146例婴儿及其母亲。父母为特应质与非特应质的婴儿比较,其脐血EC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脐血中鸡蛋、牛奶sIgE均为阴性。按脐血中ECP含量是否>10μg/L将婴儿分为2组,婴儿出生后6周、3个月、6个月时,特应性皮炎发病率在ECP增高婴儿中均高于正常者(P<0.01)。脐血ECP含量与婴儿3、6个月时的食物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父母特应质对脐血ECP水平无影响。新生儿脐血中鸡蛋、牛奶sIgE均为阴性,故孕末期回避饮食依据不足。脐血ECP增高与婴儿早期特应性皮炎发生有显著相关性,而脐血ECP含量与婴儿3、6个月时的食物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特应性皮炎 皮肤点刺试验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哮喘青春期缓解者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及IgE的变化
5
作者 刘文艳 陈文魁 +2 位作者 周书林 汪杏巧 陈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862-863,共2页
目的 :阐明过敏性哮喘青春期缓解者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及IgE的变化。方法 :检测血清嗜酸性粒细胞 (EOS)、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免疫球蛋白 (IgA、IgM、IgG)和IgE ,分别对 16例青春期缓解者 ,2 6例哮喘发作期及 2 2例... 目的 :阐明过敏性哮喘青春期缓解者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及IgE的变化。方法 :检测血清嗜酸性粒细胞 (EOS)、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免疫球蛋白 (IgA、IgM、IgG)和IgE ,分别对 16例青春期缓解者 ,2 6例哮喘发作期及 2 2例哮喘缓解期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1)青春期缓解者EOS未显著升高 ,明显低于哮喘发作期患者 (P <0 0 1)和缓解期患者 (P <0 0 5 ) ,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2 )青春期缓解者ECP较哮喘发作期患者明显降低 (P <0 0 1) ,与缓解期患者和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3 )IgE浓度比发作期明显降低(P <0 0 1) ,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还未明显低于哮喘缓解期患者 (P >0 0 5 )。结论 :过敏性哮喘青春期缓解者血清EOS、ECP明显降低 ,IgE有一定程度下降 ,提示EOS、E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青春期缓解 酸性粒细胞 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免疫球蛋白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大疱性类天疱疮激素应用剂量间的关系 被引量:12
6
作者 左亚刚 刘冰 +2 位作者 李丽 晋红中 孙秋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大疱性类天疱疮(BP)激素应用剂量间的关系。方法对82例门诊(33例)和住院(49例)的未经任何治疗的B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BP治疗所需激素量及治疗前后外周血EOS的数量,评价EOS水平与激素应用剂...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大疱性类天疱疮(BP)激素应用剂量间的关系。方法对82例门诊(33例)和住院(49例)的未经任何治疗的B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BP治疗所需激素量及治疗前后外周血EOS的数量,评价EOS水平与激素应用剂量间的相关性。结果 82例初发BP患者中,EOS增高者69例(84.15%),与正常对照(1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9,P<0.001);44例BP患者住院后经激素治疗,病情控制前EOS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病情控制后EOS很快恢复正常,EOS数量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EOS水平和激素治疗的最大剂量间具有直线相关性(r=0.496,P<0.001)。5例患者应用非激素疗法,治疗后EOS水平随病情好转亦随之下降。结论 EOS水平可作为激素应用剂量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天疱疮 酸性粒细胞 病情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_3上调蛋白1在哮喘嗜酸粒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活化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蔡绍曦 高枫 +3 位作者 丁彦青 赵海金 李文军 邹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0-1124,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3上调蛋白1(VDUP1)在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中的表达及与EOS活化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哮喘发作组和缓解组。抽取外周静脉血15mL,计算诱导痰EOS%,测定第1秒最大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和最大呼... 目的:探讨维生素D3上调蛋白1(VDUP1)在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中的表达及与EOS活化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哮喘发作组和缓解组。抽取外周静脉血15mL,计算诱导痰EOS%,测定第1秒最大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ELISA法检测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外周血EOSVDUP1表达情况。IL-5与EOS共孵育,检测EOSVDUP1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ECP浓度。结果:哮喘发作组外周血EOSVDUP1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及缓解组,与诱导痰EOS%及血清ECP浓度呈明显负相关;缓解组基因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上述指标也无明显相关。IL-5刺激下,EOSVDUP1表达明显降低,同时伴上清ECP明显升高。结论:哮喘发作时外周血EOSVDUP1表达明显下调,EOSVDUP1表达与血清ECP及诱导痰EOS%呈明显负相关,IL-5促进EOS活化可能与VDUP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细胞 维生素D3上调蛋白1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LL-37激活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炎性递质对哮喘的发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利玲 吴强鹏 程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6,共7页
目的抗菌肽LL-37(LL-37)是人源性阳离子抗菌18 000多肽(h CAP18)的成熟形式,对哮喘的发病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文中旨在研究LL-37在诱导人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炎性递质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影响哮喘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 目的抗菌肽LL-37(LL-37)是人源性阳离子抗菌18 000多肽(h CAP18)的成熟形式,对哮喘的发病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文中旨在研究LL-37在诱导人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炎性递质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影响哮喘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就诊的16例轻度或中度过敏性哮喘患者,16名健康志愿者。从研究对象的外周血中提取原代嗜酸性粒细胞,将细胞分别分为哮喘组和对照组。依据干预嗜酸性粒细胞的方式将哮喘组和健康组细胞分别分为:哮喘a亚组、对照a亚组;哮喘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亚组、对照PAF亚组;哮喘15μg/m L LL-37亚组、对照15μg/m L LL-37亚组;哮喘30μg/m L LL-37亚组、对照30μg/m L LL-37亚组;哮喘IL-5亚组、对照IL-5亚组;哮喘IL-5+15μg/m L LL-37亚组、对照IL-5+15μg/m L LL-37亚组;哮喘IL-5+30μg/m L LL-37亚组、对照IL-5+30μg/m L LL-37亚组。依据嗜酸性粒细胞中添加抑制剂种类及抗菌肽将哮喘组和健康组细胞分别分为:哮喘b亚组、对照b亚组;哮喘PTX亚组、对照PTX亚组;哮喘WRW4亚组、对照WRW4亚组;哮喘苏拉明亚组、对照苏拉明亚组;哮喘LL-37亚组、对照LL-37亚组;哮喘PTX+LL-37亚组、对照PTX+LL-37亚组;哮喘WRW4+LL-37亚组、对照WRW4+LL-37亚组;哮喘苏拉明+LL-37亚组、对照苏拉明+LL-37亚组。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的半胱氨酸白三烯(Cysteinyl leukotrienes,Cys-LTs)浓度;Western blot分析健康组细胞内加入PTX、WRW4后PLA2、磷酸化c PLA2、磷酸化ERK水平变化以及白三烯刺激后h CAP18水平。结果 LL-37诱导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15、30 min后,对照30μg/m L LL-37亚组Cys-LTs表达量较对照15μg/m L LL-37亚组均显著升高[(54.02±7.15)pg/105vs(37.86±6.33)pg/105、(53.30±6.99)pg/105vs(36.27±6.46)pg/105,P<0.05]。对照组嗜酸粒细胞中Cys-LTs表达量的比较,对照IL-5+15μg/m L LL-37亚组[(59.97±6.83)pg/105]、对照IL-5+30μg/m L LL-37亚组[(81.44±13.70)pg/105]较对照IL-5亚组[(26.18±4.86)pg/105]均明显升高(P<0.05)。哮喘15μg/m L LL-37亚组、哮喘30μg/m L LL-37亚组Cys-LTs表达量较对照a亚组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LL-37亚组Cys-LTs表达量比较,对照PTX亚组、对照WRW4亚组、对照苏拉明亚组、对照PTX+LL-37亚组、对照WRW4+LL-37亚组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L-37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可促进ERK1/2的活化及磷酸化;当同时使用PTX或WRW4可抵消LL-37诱导的p ERK1/2的上调;抑制剂PD处理可阻断LL-37诱导的c PLA2的磷酸化及Cys-LTs的释放;嗜酸性粒细胞中h CAP18表达量比较,哮喘组较对照组升高。结论 LL-37可作为嗜酸性粒细胞激活肽触发炎症介质的释放,通过调节ERK1/2的磷酸化激活c PLA2磷酸化,进而引起Cys-LTs的合成,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提示LL-37、h CAP18及其信号通路可作为临床治疗哮喘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抗菌肽 白三烯 酸性阳离子蛋白 人原代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莫特罗对过敏性哮喘大鼠气道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朱建波 许成芳 王文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302-2305,共4页
目的:研究福莫特罗对过敏性哮喘大鼠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炎症的作用,探讨影响肺组织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机制。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A)、哮喘模型组(B)、小剂量(0.08mg/kg)~莫特罗... 目的:研究福莫特罗对过敏性哮喘大鼠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炎症的作用,探讨影响肺组织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机制。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A)、哮喘模型组(B)、小剂量(0.08mg/kg)~莫特罗组(c)、中剂量(0.12mg/蚝)福莫特罗组(D)、大剂量(O.16mg/kg)福莫特罗组(E)、地塞米松(0.5mg/kg)组(F),每组8只。卵蛋白致敏诱发建立哮喘大鼠模型,福莫特罗口服,地塞米松腹腔注射给药7d。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肺组织匀浆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ECP)的含量。结果:(1)A组气道炎症没有明显变化;B组炎症变化明显,大量EOS浸润,较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用药组炎症有所减轻,浸润EOS数量明显减少(P〈0.01)。(2)B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活化因子(eotaxin)较A组显著升高(P〈0.01);各用药组下降(P〈0.05)。各用药组eotaxin与EOS数量呈正相关。(3)B组ECP含量较A组显著升高(P〈0.01);各用药组均低于B组(尸〈0.01)。结论:(1)哮喘气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福莫特罗能够明显降低气道中EOS数量。与抑制EOS趋化有关。(2)福莫特罗可能是通过减少肺组织内eotaxin的表达来抑制EOS趋化的。(3)福莫特罗能够抑制EOs活化,减少肺组织中的ECP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福莫特罗 酸性粒细胞 酸性粒细胞趋化活化因子 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倩玥 余红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特应性皮炎(AD)是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嗜酸性粒细胞(EOS)与AD发病有重要关联。EOS主要在由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分泌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作用下,活化、分化和增长,从骨髓和血液中迁移到真皮层,分泌颗粒蛋白... 特应性皮炎(AD)是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嗜酸性粒细胞(EOS)与AD发病有重要关联。EOS主要在由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分泌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作用下,活化、分化和增长,从骨髓和血液中迁移到真皮层,分泌颗粒蛋白、细胞因子等炎症递质,造成胶原沉积和皮肤增厚等改变。文章概述了EOS在AD发病中的主要作用与机制,以期对AD的发病有更深入的认识,也望对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酸性粒细胞 发病机制 TH2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蕾蕾 王德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85-1189,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比较外周血EOS的水平在合并有Hp(+)与Hp(-)的AMI患者中的不同,探讨Hp(+)在其中可能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9至2016-05在我... 目的:研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比较外周血EOS的水平在合并有Hp(+)与Hp(-)的AMI患者中的不同,探讨Hp(+)在其中可能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9至2016-05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662例,其中AMI患者269例(AMI组),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93例(SAP组)。所有患者均行13C呼气试验,再分为Hp(+)组(n=276,Hp感染值≥4.0)和Hp(-)组(n=386,Hp感染值<4.0)。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Hp(+)和Hp(-)AMI患者外周血EOS的水平,分析Hp(+)AMI患者外周血EOS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结果:AMI组Hp(+)阳性率为46.5%,高于SAP组的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Hp(+)组中AMI患者外周血EOS水平明显低于SAP患者,hs-CRP水平高于SAP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Hp(+)AMI患者外周血EOS与hs-CRP呈负相关(r=-0.202,P=0.024,P<0.05)。结论:Hp(+)AMI患者外周血EOS水平明显减低、hs-CRP水平升高,EOS与hs-CRP之间呈负相关。考虑Hp(+)可能通过加重AMI的炎症反应影响外周血中EOS水平,EOS可能在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幽门螺杆菌 酸性粒细胞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病例报告
12
作者 李金鑫 黄薇 于咏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122,共5页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是一种在犬较为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特点是机体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数量异常升高,多个组织器官内发生EOS浸润,浸润在组织中的EOS通过释放阳离子...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是一种在犬较为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特点是机体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数量异常升高,多个组织器官内发生EOS浸润,浸润在组织中的EOS通过释放阳离子蛋白、促炎细胞因子、蛋白酶、活性氧等物质,对组织、细胞造成损伤[1]。IHES的发病机制尚待研究,其确诊需要排除感染、过敏、肿瘤、药物反应等引起机体EOS升高的继发性因素[2]。现报告1例犬IHES病例,希望增加临床兽医师们对该疾病的了解,并为未来类似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兽医 病例报告 酸性粒细胞 药物反应 阳离子蛋白 促炎细胞因子 血液系统疾病 继发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薇 周乃慧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2型炎症在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度普利尤单抗特异性结合白细胞介素4受体亚基α(IL-4Rα)后,可阻断白细胞介素(IL)-4和IL-13的信号转导,抑制B细胞的增殖、类别转化,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募集并抑制IL-4R-Janus激酶(JAK)1通路... 2型炎症在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度普利尤单抗特异性结合白细胞介素4受体亚基α(IL-4Rα)后,可阻断白细胞介素(IL)-4和IL-13的信号转导,抑制B细胞的增殖、类别转化,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募集并抑制IL-4R-Janus激酶(JAK)1通路。目前已有较多应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报道。该文对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可能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天疱疮 度普利尤单抗 生物制剂 2型炎症 酸性粒细胞 lgE型自身抗体 细胞介素4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粪类圆线虫重症感染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丹 谭洪毅 +2 位作者 潘频华 牛瑞超 胡成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8-432,共5页
目的:提高对肺粪类圆线虫感染的认识。方法:分析湖南省湘雅医院呼吸ICU确诊的2例肺粪类圆线虫重度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1973年至2013年国内报道的87个案例。结果:本次发现的2例患者均为消化道症... 目的:提高对肺粪类圆线虫感染的认识。方法:分析湖南省湘雅医院呼吸ICU确诊的2例肺粪类圆线虫重度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1973年至2013年国内报道的87个案例。结果:本次发现的2例患者均为消化道症状起病,仅在肺发现粪类圆线虫。89例死亡病例血常规检测中有嗜酸性粒细胞(EOS)的13例,其中10例EOS≤0.05×109/L。结论:农民为主要感染者。患有基础疾病或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使机体免疫低下的患者感染粪类圆线虫后容易发展成重症感染致死。患者EOS减少提示预后较差,需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线虫 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抵抗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沈佳 元慧杰 潘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0-144,共5页
目的:依据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外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抵抗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BP患者64例,其中外用激素治疗有效组(即外用激素治疗4周内,连续3 d,每日新发水疱数<3个,以下简称有效组)22例,外用激... 目的:依据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外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抵抗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BP患者64例,其中外用激素治疗有效组(即外用激素治疗4周内,连续3 d,每日新发水疱数<3个,以下简称有效组)22例,外用激素治疗无效组(即外用激素治疗4周内皮损未控制,连续3 d,每日新发水疱数≥3个,以下简称无效组)42例。对2组BP患者的皮损类型进行统计,比较2组患者的大疱性类天疱疮疾病面积指数(BPDAI)评分、外周血中白蛋白浓度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以及外周血中抗BP180和抗BP230 IgG抗体、总IgE、抗BP180和抗BP230 IgE抗体浓度。结果:有效组患者的皮损以单纯水疱为主(68%),无效组则以红斑水疱为主(63%)。无效组患者的BPDAI评分、EOS计数、总IgE、抗BP180 IgG抗体、抗BP230 IgG抗体浓度及抗BP230 IgE抗体浓度均较有效组患者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白蛋白水平及抗BP180 Ig E抗体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除BPDAI评分及特异性IgG水平之外,还可根据BP患者的皮损类型、外周血EOS计数、总IgE及抗BP230 IgE抗体的水平指导BP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大疱性 免疫球蛋白E 酸性粒细胞 抗BP180抗体 抗BP230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总IgE变化规律及与病情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冰 左亚刚 李军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患者血清中总IgE变化规律以及与BP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的BP患者59例,对其血清总IgE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并对血清总IgE与... 目的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患者血清中总IgE变化规律以及与BP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的BP患者59例,对其血清总IgE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并对血清总IgE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最大剂量、嗜酸性粒细胞总数及间接免疫荧光滴度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59例BP患者中,53例(89.83%)血清总IgE升高,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后IgE下降,但多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BP患者总IgE水平与激素应用的最大剂量、嗜酸性粒细胞数量、间接免疫荧光滴度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BP患者血清中总IgE水平明显升高,但BP病情好转后IgE不能恢复正常,IgE水平与BP病情严重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天疱疮 IGE 酸性粒细胞 皮质固醇 间接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类圆线虫病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进波 孙莉 +2 位作者 曹琳 聂明 朱贵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73-1873,共1页
患者男,66岁,务农,因长期腹部疼痛,腹泻入院,患者主诉“慢性腹泻及恶心两年多,长期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体检查患者粪便呈黏液稀便,并伴营养不良,消瘦,发热,恶心呕吐。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29%,肠镜检查提示黏膜充血,肠壁增厚,水肿严重... 患者男,66岁,务农,因长期腹部疼痛,腹泻入院,患者主诉“慢性腹泻及恶心两年多,长期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体检查患者粪便呈黏液稀便,并伴营养不良,消瘦,发热,恶心呕吐。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29%,肠镜检查提示黏膜充血,肠壁增厚,水肿严重,局部出现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线虫病 酸性粒细胞 黏膜充血 涂片镜检 慢性腹泻 稀便 杆状蚴 肠镜检查 腹部疼痛 条件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例结节性类天疱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 被引量:2
18
作者 盖晓磊 李思哲 +2 位作者 左亚刚 杜伟 何春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6例结节性类天疱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住院部6例结节性类天疱疮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结节性类天疱疮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58±16)岁。4例嗜酸性粒... 目的探讨6例结节性类天疱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住院部6例结节性类天疱疮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结节性类天疱疮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58±16)岁。4例嗜酸性粒细胞升高,5例进行了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均升高,平均(530±672)KU/L。直接免疫荧光均提示基底膜带IgG和/或C3沉积,间接免疫荧光示抗基底膜带IgG抗体阳性,滴度1∶40~1∶320。5例患者抗BP180阳性[(24~85)U/ml,平均(43±26)U/ml],未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6例患者中1例失访,5例可随访的患者中3例出现复发,2例仍口服激素维持治疗。结论结节性类天疱疮发病年龄相对较轻,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升高,抗BP180抗体滴度低,容易复发但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天疱疮 酸性粒细胞 免疫球蛋白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似酮咯酸氨丁三醇致Kounis综合征一例
19
作者 蒋琳琳 罗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5-336,共2页
患者,女,27岁,158 cm,50 kg,ASAⅠ级。因“正颌术后9个月余,要求取出钛板钛钉”入院。患者9个月前于我院全麻下行正颌手术(右侧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右侧下颌角整形术及隆颏术)。入院查体:体温36.2℃,HR 85次/分,BP 102/57 mmHg,RR... 患者,女,27岁,158 cm,50 kg,ASAⅠ级。因“正颌术后9个月余,要求取出钛板钛钉”入院。患者9个月前于我院全麻下行正颌手术(右侧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右侧下颌角整形术及隆颏术)。入院查体:体温36.2℃,HR 85次/分,BP 102/57 mmHg,RR 17次/分,各系统查体无特殊。既往否认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合并症,对花粉、尘螨及磺胺类药物过敏,3年前于全麻下行乳腺纤维瘤摘除术。术前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Hb 123 g/L,嗜酸性粒细胞0.09×10^(9)/L,血钾4.08 mmol/L。CT示:颏部钛板钛钉在位,未见松动移位。ECG无异常。入院诊断为:正颌术后取钛板。拟行“颏部钛板钛钉取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纤维瘤 酮咯酸氨丁三醇 正颌手术 系统查体 颏部 心血管系统 酸性粒细胞 磺胺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窍鼻炎丸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及ECP、TIgE、hs-CRP等因子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郭艳梅 李永伟 +3 位作者 孙麦青 李泳文 牛小斌 刘严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6-409,共4页
目的:分析通窍鼻炎丸治疗慢性鼻窦炎对患者体内炎症因子、血清和鼻腔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鼻窦炎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克拉霉素+通... 目的:分析通窍鼻炎丸治疗慢性鼻窦炎对患者体内炎症因子、血清和鼻腔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鼻窦炎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克拉霉素+通窍鼻炎丸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鼻塞、嗅觉减退、流涕、头痛及面部胀痛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1β、hs-CRP、TNF-α、IL-8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1β、hs-CRP、TNF-α、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ECP、TIgE、鼻腔EC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CP、TIgE、鼻腔EC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复查鼻腔CT正常率74.51%,对照组正常率43.17%,观察组患者复查鼻腔CT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鼻炎丸辅助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体内血清炎症因子、血清和鼻腔ECP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窍鼻炎丸 慢性鼻窦炎 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