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测定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中娟 任艳丽 +1 位作者 林嘉友 倪安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38例过敏哮喘患者、28例非哮喘过敏体质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Eotaxin水平。结果哮喘患者血清Eotaxin水平较非哮喘过敏体质患者及...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38例过敏哮喘患者、28例非哮喘过敏体质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Eotaxin水平。结果哮喘患者血清Eotaxin水平较非哮喘过敏体质患者及正常对照者显著增高(P<0.01)。哮喘急性发作患者Eotaxin水平较哮喘稳定组患者明显升高(P<0.001);哮喘急性期血清Eotaxin水平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总数正相关(r=0.4196熏P<0.001)。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负相关(r=-0.3746熏P<0.001)。结论Eotaxin可能通过对过敏性炎性细胞的激活和从血中向支气管粘膜浸润过程的调控,与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尤其与哮喘急性发作和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Eotaxin有可能成为哮喘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 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和类胰蛋白酶测定 被引量:5
2
作者 沈志鸿 吴伊旋 +2 位作者 陆平 毛维翰 许以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4,共2页
为研究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类胰蛋白酶(tryptase)在慢性荨麻疹中的变化,采用PHARMACIAUNICAP-100系统酶免疫荧光检测仪,分别对1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29名正常人作ECP和tryptase检测。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组ECP测定值为7.74... 为研究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类胰蛋白酶(tryptase)在慢性荨麻疹中的变化,采用PHARMACIAUNICAP-100系统酶免疫荧光检测仪,分别对1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29名正常人作ECP和tryptase检测。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组ECP测定值为7.74±9.35ng/L,阳性率为27.8%。正常对照组ECP测定值为2.33ng/L,阳性率为0。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1)。慢性荨麻疹患者组tryptase测定值为7.34±5.02ng/L,阳性率为72.2%。正常对照组tryptase测定值为4.15±1.52ng/L,阳性率为10.34%。两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P<0.01)。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存在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激活,其释放的ECP和tryptase可分别作为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激活的标志物,并可能提示与I型变态反应的延缓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类胰蛋白 慢性荨麻疹 E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白介素-5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含量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金可 张海邻 +2 位作者 陈小芳 董琳 李昌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4期1196-1197,共2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鼻咽分泌物(NPS)中白介素-5(IL-5)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恢复期NPS中IL-5、Eotaxin的含量。结果RSV毛...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鼻咽分泌物(NPS)中白介素-5(IL-5)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恢复期NPS中IL-5、Eotaxin的含量。结果RSV毛支患儿急性期NPS中IL-5、Eotaxin的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P<0·001)。结论NPS中IL-5、Eotaxin含量可以作为衡量RSV毛支患儿呼吸道炎症的一个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细支气管炎 白介素-5 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2/维生素D3上调蛋白1在哮喘病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枫 蔡绍曦 +2 位作者 邹飞 李文军 赵海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维生素D3上调蛋白1(VDUP1)在不同时期哮喘病人嗜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哮喘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抽取正常自愿受试者14例,急性发病未经任何治疗的16例轻到中度哮喘病人和通过吸入糖皮质激素而处于哮喘缓解期...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维生素D3上调蛋白1(VDUP1)在不同时期哮喘病人嗜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哮喘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抽取正常自愿受试者14例,急性发病未经任何治疗的16例轻到中度哮喘病人和通过吸入糖皮质激素而处于哮喘缓解期的35例病人的外周静脉血15 ml进行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和诱导痰嗜酸细胞计数,随后行肺功能检查测定FEV1.0%和PEF%。分离纯化静脉血嗜酸细胞,提取总RNA。RT-PCR同时扩增特异性片段 VDUP1和内参β-Actin。取10μl反应物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用Gel-Pro软件分析凝胶成像,测定VDUP1和β-Actin灰度值,求VDUP1/β-Actin比值,并比较不同组别之间VDUP1表达的变化,分析VDUP1/β-Actin比值与诱导痰嗜酸细胞、FEV1.0%、PEF%的相关性。结果急性期未经治疗的哮喘病人嗜酸细胞(0.314±0.242)与正常人比较(0.532± 0.279)显著降低,而经吸入糖皮质激素处于缓解期哮喘病人嗜酸细胞VDUP1/β-Actin比值(0.612±0.381)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急性发作未经治疗哮喘组嗜酸细胞VDUP1表达与FEV1.0%(r=0.587,P=0.046)和PEF%(r=0.563. P=0.033)呈正相关,而与诱导痰嗜酸细胞计数呈负相关关系(r=0.436,P=0.049)。结论嗜酸细胞VDUP1的表达与哮喘嗜酸细胞活化相关,并影响哮喘病人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3上调蛋白1 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 哮喘 酸性粒细胞 FEV1.0% PE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在鼻部慢性炎症疾病中的分泌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康厚墉 杨玉成 洪苏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550-553,共4页
大量研究指出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是活化嗜酸性粒细胞 (EOS)检出的敏感标记 ,它在嗜酸性炎症 (如哮喘、变应性疾病等 )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了解ECP在鼻部常见慢性炎症 (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 )中的表达和意义 ,... 大量研究指出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是活化嗜酸性粒细胞 (EOS)检出的敏感标记 ,它在嗜酸性炎症 (如哮喘、变应性疾病等 )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了解ECP在鼻部常见慢性炎症 (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 )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查阅了与此有关的大量文献 ,结果发现ECP与这些疾病关系密切 ,检测鼻分泌物ECP浓度有助于对此类疾病的病情估计、转归和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 炎症 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鼻息肉 鼻窦炎 变应性鼻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马晓峰 柴丽 +1 位作者 陈冬 康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7-927,共1页
鼻息肉(nasal polyps)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成人发病率为1%~2%,虽经鼻内窥镜彻底手术治疗,但仍会复发。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细胞因子在鼻息肉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鼻息肉形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酸性粒细胞 分子生物学技术 耳鼻咽喉科 经鼻内窥镜 手术治疗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豚鼠嗜酸性粒细胞神经趋化及气管平滑肌毒蕈碱受体、主要碱性蛋白的异常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史亮 罗雅玲 陈剑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726-729,共4页
目的:研究哮喘豚鼠气管平滑肌毒蕈碱受体(MR)mRNA及嗜酸性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major basic protein,MBP)mRNA的表达及嗜酸性粒细胞(Eos)向迷走神经的趋化作用。方法:2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哮喘组。哮喘组制作成哮喘豚鼠模型,再... 目的:研究哮喘豚鼠气管平滑肌毒蕈碱受体(MR)mRNA及嗜酸性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major basic protein,MBP)mRNA的表达及嗜酸性粒细胞(Eos)向迷走神经的趋化作用。方法:2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哮喘组。哮喘组制作成哮喘豚鼠模型,再激发用药。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乙酰胆碱酯酶及HE染色观察Eos神经趋化情况,进行气管平滑肌的M2R mRNA、M3RmRNA、MBP mRNART-PCR半定量分析。结果:两组BALF的Eos计数,哮喘组[(29.2±7.3)%]与正常组[(2.8±3.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哮喘组肺组织充血水肿明显,Eos肺组织浸润较正常组明显,Eos具有明显的神经趋化现象。气管平滑肌的MR mRNA、MBP mRNART-PCR半定量分析显示,M2RmRNA,哮喘组(1.26±0.24)与正常组(0.50±0.1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3R mRNA,哮喘组(0.12±0.055)与正常组(0.42±0.06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BP mRNA,哮喘组(1.46±0.208)与正常组(0.25±0.08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哮喘豚鼠Eos具有迷走神经趋化现象,M2R表达增加,M3R表达减少,MBP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受体 毒蕈碱 酸性粒细胞 主要碱性蛋白 神经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IL-5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金可 张海邻 +2 位作者 陈小芳 董琳 李昌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5期1749-1750,共2页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鼻咽分泌物(NPS)中白介素-5(IL-5)、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恢复期NPS中IL-5、eotaxin的含量。结果:RS...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鼻咽分泌物(NPS)中白介素-5(IL-5)、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恢复期NPS中IL-5、eotaxin的含量。结果:RSV毛支患儿急性期NPS中IL-5、eotaxin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P<0.001);且急性期IL-5、eotaxin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中、重度组两者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0.01)。结论:NPS中IL-5、eotaxin含量能反映RSV毛支患儿呼吸道炎症活动情况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 鼻咽分泌物 细胞介素 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并发Waldenstrm巨球蛋白血症 被引量:1
9
作者 柳萍 葛峥 +8 位作者 仇红霞 尤东山 张建富 张智弘 乔纯 吴雨洁 仇海荣 张苏江 李建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95-398,共4页
首次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ypereosinophilic dermatitis,HED)并发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WM)。患者男,74岁。皮肤科检查:皮损为红斑、丘疹、斑块、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 首次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ypereosinophilic dermatitis,HED)并发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WM)。患者男,74岁。皮肤科检查:皮损为红斑、丘疹、斑块、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剧烈瘙痒。HED诊断依据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4.53x10^9/L(正常值≤0.5×10~9/L),皮损活检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WM诊断依据为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M增高、骨髓中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浸润及流式细胞分析示特征性免疫表型等。经联合化疗后,血清IgM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下降及骨髓、皮肤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消失相伴随,提示HED和WM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酸性细胞增多综合征 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与早期婴儿特应性皮炎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海婷 邵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探讨脐血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脐血特异性IgE(sIgE)与父母特应质、婴儿特应性皮炎和食物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之间的相关性,为婴儿早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提供前瞻性检测指标。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期间分娩的健... 目的探讨脐血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脐血特异性IgE(sIgE)与父母特应质、婴儿特应性皮炎和食物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之间的相关性,为婴儿早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提供前瞻性检测指标。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期间分娩的健康新生儿及其母亲,调查父母特应质情况。收集并检测脐血中ECP、鸡蛋和牛奶sIgE的含量。随访婴儿,记录出生后6周、3个月、6个月时的特应性皮炎发生情况,并在婴儿出生后3、6个月时实施食物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调查并随访146例婴儿及其母亲。父母为特应质与非特应质的婴儿比较,其脐血EC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脐血中鸡蛋、牛奶sIgE均为阴性。按脐血中ECP含量是否>10μg/L将婴儿分为2组,婴儿出生后6周、3个月、6个月时,特应性皮炎发病率在ECP增高婴儿中均高于正常者(P<0.01)。脐血ECP含量与婴儿3、6个月时的食物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父母特应质对脐血ECP水平无影响。新生儿脐血中鸡蛋、牛奶sIgE均为阴性,故孕末期回避饮食依据不足。脐血ECP增高与婴儿早期特应性皮炎发生有显著相关性,而脐血ECP含量与婴儿3、6个月时的食物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特应性皮炎 皮肤点刺试验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对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白介素8的影响
11
作者 卢红艳 陈远东 +1 位作者 文昱 毛旭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探讨锌对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SD大鼠32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A组为缺锌饲料+卵清蛋白(OVA)激发组,B组为补... 目的探讨锌对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SD大鼠32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A组为缺锌饲料+卵清蛋白(OVA)激发组,B组为补锌饲料+OVA激发组,C组为正常锌饲料+OVA激发组,D组为正常锌饲料+生理盐水激发组。诱喘后24 h取BALF进行细胞分类,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BALF中eotaxin、MCP-1及IL-8。结果与C组相比,A组大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而B组则明显减少(P<0.05);B组上述炎性细胞较D组仍有明显增加(P<0.05)。A组大鼠BALF中eotaxin[(178.97±23.40)pg/ml]及MCP-1[(3.11±0.86)ng/ml]较C组[eotaxin(147.20±39.35)pg/ml,MCP-1(2.39±0.59)ng/ml]明显增加(P<0.05),而B组eotaxin[(112.85±27.62)pg/ml]及MCP-1[(1.66±0.74)ng/ml]则明显减少(P<0.05);A、B、C三组BALF中IL-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锌对哮喘大鼠气道eotaxin及MCP-1具有抑制作用,但对IL-8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白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在青年输血不良反应危险因素分析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楠 张怡宇 +1 位作者 谢双锋 黎燕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5-341,共7页
[目的]探讨青年患者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及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66例青年患者资料,做为观察组;对照组则随机选取未发生输血反应,且入院年... [目的]探讨青年患者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及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66例青年患者资料,做为观察组;对照组则随机选取未发生输血反应,且入院年月、科室、疾病、血制品类型、性别与观察组分别对应的66例青年患者。分析两组患者年龄、输血史、过敏史、输血前静脉血CRP及EO%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输血前静脉血CRP与EO%对输血不良反应预测的效能,并使用回归分析对危险因素进一步验证。[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患者输血前CRP更高;观察组发生过敏性输血反应(ATR)患者输血前CRP更高,有输血史者占比更高,输血前EO%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入不同血液品种对发生ATR和FNHTR具有差异性(P<0.05)。输血前CRP对诊断FNHTR的ROC曲线下面积0.889,最佳截断值18.05 mg/L(P<0.05);输血前CRP对诊断ATR的ROC曲线下面积0.749,最佳截断值为17.6 mg/L(P<0.05)。[结论]输血前C反应蛋白水平是青年患者发生FNHTR和ATR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诊断价值;EO%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 输血不良反应 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C反应蛋白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IL-18及其结合蛋白和受体水平增加 被引量:6
13
作者 袁磊磊 陆思静 +4 位作者 张慧云 王君灵 胡雅琳 王玲 何韶衡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6-530,共5页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和白细胞介素18受体(IL-18R)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哮喘患者和门诊正常人群的外周静脉血,用蒿草花粉、尘螨和梧桐花粉粗提液刺...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和白细胞介素18受体(IL-18R)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哮喘患者和门诊正常人群的外周静脉血,用蒿草花粉、尘螨和梧桐花粉粗提液刺激血液,流式细胞术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IL-18、IL-18BP及IL-18R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IL-18+细胞比例较正常人升高达15倍。尘螨、梧桐花粉粗提液刺激哮喘患者血液后,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IL-18+细胞比例分别升高约1.3倍和1.5倍;梧桐花粉粗提液刺激哮喘患者血液后,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IL-18BP^+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升高约1.5倍,IL-18R+细胞比例升高约2倍。此外,哮喘患者血液经过敏原激发后嗜酸性粒细胞群中IL-18BP+细胞和IL-18R^+细胞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9)。然而,正常人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IL-18、IL-18BP和IL-18R的变化不明显。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表达的IL-18、IL-18BP和IL-18R可能与哮喘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酸性粒细胞 细胞介素18(IL-18) 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 细胞介素18受体(IL-18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中IL-18、IL-18结合蛋白和IL-18受体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义侠 张慧云 +2 位作者 王维 杨蕊铭 何韶衡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74-1180,共7页
目的:检测银屑病(psoriasis)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群中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IL-18结合蛋白(binding protein,BP)和IL-18受体(receptor,R)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收集17例银屑病患者和18例健康人血液,用蒿草花粉... 目的:检测银屑病(psoriasis)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群中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IL-18结合蛋白(binding protein,BP)和IL-18受体(receptor,R)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收集17例银屑病患者和18例健康人血液,用蒿草花粉、尘螨和梧桐花粉粗提液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IL-18、IL-18BP及IL-18R的表达,SPSS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静息状态下,银屑病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IL-18+、IL-18R+细胞比例较正常人分别升高了3.7倍和4.1倍(Z=-3.070,P=0.002;Z=-4.753,P=0.000),而IL-18BP+细胞降低了87%(Z=-4.556,P=0.000);尘螨过敏原刺激银屑病患者血液后,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IL-18+细胞比例升高约1.5倍(Z=-3.548,P=0.000);梧桐花粉刺激银屑病患者血液后,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IL-18BP+细胞升高约1.1倍(Z=-3.445,P=0.000)。此外,静息状态下银屑病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群中IL-18BP+细胞比例和IL-18+细胞比例均呈高度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r=0.587,P=0.013。结论:上述结果提示嗜酸性粒细胞表达的IL-18、IL-18BP和IL-18R极可能参与银屑病。抗IL-18制剂和IL-18R阻断剂可能是治疗银屑病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酸性粒细胞 白介素-18 白介素-18结合蛋白 白介素-18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LL-37激活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炎性递质对哮喘的发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利玲 吴强鹏 程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6,共7页
目的抗菌肽LL-37(LL-37)是人源性阳离子抗菌18 000多肽(h CAP18)的成熟形式,对哮喘的发病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文中旨在研究LL-37在诱导人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炎性递质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影响哮喘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 目的抗菌肽LL-37(LL-37)是人源性阳离子抗菌18 000多肽(h CAP18)的成熟形式,对哮喘的发病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文中旨在研究LL-37在诱导人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炎性递质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影响哮喘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就诊的16例轻度或中度过敏性哮喘患者,16名健康志愿者。从研究对象的外周血中提取原代嗜酸性粒细胞,将细胞分别分为哮喘组和对照组。依据干预嗜酸性粒细胞的方式将哮喘组和健康组细胞分别分为:哮喘a亚组、对照a亚组;哮喘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亚组、对照PAF亚组;哮喘15μg/m L LL-37亚组、对照15μg/m L LL-37亚组;哮喘30μg/m L LL-37亚组、对照30μg/m L LL-37亚组;哮喘IL-5亚组、对照IL-5亚组;哮喘IL-5+15μg/m L LL-37亚组、对照IL-5+15μg/m L LL-37亚组;哮喘IL-5+30μg/m L LL-37亚组、对照IL-5+30μg/m L LL-37亚组。依据嗜酸性粒细胞中添加抑制剂种类及抗菌肽将哮喘组和健康组细胞分别分为:哮喘b亚组、对照b亚组;哮喘PTX亚组、对照PTX亚组;哮喘WRW4亚组、对照WRW4亚组;哮喘苏拉明亚组、对照苏拉明亚组;哮喘LL-37亚组、对照LL-37亚组;哮喘PTX+LL-37亚组、对照PTX+LL-37亚组;哮喘WRW4+LL-37亚组、对照WRW4+LL-37亚组;哮喘苏拉明+LL-37亚组、对照苏拉明+LL-37亚组。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的半胱氨酸白三烯(Cysteinyl leukotrienes,Cys-LTs)浓度;Western blot分析健康组细胞内加入PTX、WRW4后PLA2、磷酸化c PLA2、磷酸化ERK水平变化以及白三烯刺激后h CAP18水平。结果 LL-37诱导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15、30 min后,对照30μg/m L LL-37亚组Cys-LTs表达量较对照15μg/m L LL-37亚组均显著升高[(54.02±7.15)pg/105vs(37.86±6.33)pg/105、(53.30±6.99)pg/105vs(36.27±6.46)pg/105,P<0.05]。对照组嗜酸粒细胞中Cys-LTs表达量的比较,对照IL-5+15μg/m L LL-37亚组[(59.97±6.83)pg/105]、对照IL-5+30μg/m L LL-37亚组[(81.44±13.70)pg/105]较对照IL-5亚组[(26.18±4.86)pg/105]均明显升高(P<0.05)。哮喘15μg/m L LL-37亚组、哮喘30μg/m L LL-37亚组Cys-LTs表达量较对照a亚组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LL-37亚组Cys-LTs表达量比较,对照PTX亚组、对照WRW4亚组、对照苏拉明亚组、对照PTX+LL-37亚组、对照WRW4+LL-37亚组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L-37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可促进ERK1/2的活化及磷酸化;当同时使用PTX或WRW4可抵消LL-37诱导的p ERK1/2的上调;抑制剂PD处理可阻断LL-37诱导的c PLA2的磷酸化及Cys-LTs的释放;嗜酸性粒细胞中h CAP18表达量比较,哮喘组较对照组升高。结论 LL-37可作为嗜酸性粒细胞激活肽触发炎症介质的释放,通过调节ERK1/2的磷酸化激活c PLA2磷酸化,进而引起Cys-LTs的合成,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提示LL-37、h CAP18及其信号通路可作为临床治疗哮喘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抗菌肽 白三烯 酸性阳离子蛋白 人原代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_3上调蛋白1在哮喘嗜酸粒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活化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蔡绍曦 高枫 +3 位作者 丁彦青 赵海金 李文军 邹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0-1124,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3上调蛋白1(VDUP1)在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中的表达及与EOS活化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哮喘发作组和缓解组。抽取外周静脉血15mL,计算诱导痰EOS%,测定第1秒最大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和最大呼... 目的:探讨维生素D3上调蛋白1(VDUP1)在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中的表达及与EOS活化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哮喘发作组和缓解组。抽取外周静脉血15mL,计算诱导痰EOS%,测定第1秒最大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ELISA法检测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外周血EOSVDUP1表达情况。IL-5与EOS共孵育,检测EOSVDUP1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ECP浓度。结果:哮喘发作组外周血EOSVDUP1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及缓解组,与诱导痰EOS%及血清ECP浓度呈明显负相关;缓解组基因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上述指标也无明显相关。IL-5刺激下,EOSVDUP1表达明显降低,同时伴上清ECP明显升高。结论:哮喘发作时外周血EOSVDUP1表达明显下调,EOSVDUP1表达与血清ECP及诱导痰EOS%呈明显负相关,IL-5促进EOS活化可能与VDUP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细胞 维生素D3上调蛋白1 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莫特罗对过敏性哮喘大鼠气道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建波 许成芳 王文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302-2305,共4页
目的:研究福莫特罗对过敏性哮喘大鼠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炎症的作用,探讨影响肺组织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机制。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A)、哮喘模型组(B)、小剂量(0.08mg/kg)~莫特罗... 目的:研究福莫特罗对过敏性哮喘大鼠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炎症的作用,探讨影响肺组织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机制。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A)、哮喘模型组(B)、小剂量(0.08mg/kg)~莫特罗组(c)、中剂量(0.12mg/蚝)福莫特罗组(D)、大剂量(O.16mg/kg)福莫特罗组(E)、地塞米松(0.5mg/kg)组(F),每组8只。卵蛋白致敏诱发建立哮喘大鼠模型,福莫特罗口服,地塞米松腹腔注射给药7d。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肺组织匀浆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ECP)的含量。结果:(1)A组气道炎症没有明显变化;B组炎症变化明显,大量EOS浸润,较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用药组炎症有所减轻,浸润EOS数量明显减少(P〈0.01)。(2)B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活化因子(eotaxin)较A组显著升高(P〈0.01);各用药组下降(P〈0.05)。各用药组eotaxin与EOS数量呈正相关。(3)B组ECP含量较A组显著升高(P〈0.01);各用药组均低于B组(尸〈0.01)。结论:(1)哮喘气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福莫特罗能够明显降低气道中EOS数量。与抑制EOS趋化有关。(2)福莫特罗可能是通过减少肺组织内eotaxin的表达来抑制EOS趋化的。(3)福莫特罗能够抑制EOs活化,减少肺组织中的ECP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福莫特罗 酸性粒细胞 酸性粒细胞趋化活化因子 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一凡 方羚 +1 位作者 黄巧 邱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52-1254,共3页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及其谱系疾病(NMO spectrum disorder,NMOSD)是一种具有复发-缓解倾向,主累及视神经与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自身免疫疾病。长期以来关于NMOSD是一独立疾病单元...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及其谱系疾病(NMO spectrum disorder,NMOSD)是一种具有复发-缓解倾向,主累及视神经与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自身免疫疾病。长期以来关于NMOSD是一独立疾病单元,还是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亚型或变异型一直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酸性粒细胞 多发性硬化 细胞免疫应答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病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因子 水通道蛋白 脱髓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ase-3、caspase-9在哮喘大鼠模型嗜酸性粒细胞中的表达及糖皮质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陆洋 孔灵菲 耿秀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33-1035,共3页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 支气管哮喘 CASPASE-3 CASPASE-9 糖皮质激素 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 大鼠模型 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哮喘青春期缓解者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及IgE的变化
20
作者 刘文艳 陈文魁 +2 位作者 周书林 汪杏巧 陈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862-863,共2页
目的 :阐明过敏性哮喘青春期缓解者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及IgE的变化。方法 :检测血清嗜酸性粒细胞 (EOS)、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免疫球蛋白 (IgA、IgM、IgG)和IgE ,分别对 16例青春期缓解者 ,2 6例哮喘发作期及 2 2例... 目的 :阐明过敏性哮喘青春期缓解者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及IgE的变化。方法 :检测血清嗜酸性粒细胞 (EOS)、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免疫球蛋白 (IgA、IgM、IgG)和IgE ,分别对 16例青春期缓解者 ,2 6例哮喘发作期及 2 2例哮喘缓解期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1)青春期缓解者EOS未显著升高 ,明显低于哮喘发作期患者 (P <0 0 1)和缓解期患者 (P <0 0 5 ) ,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2 )青春期缓解者ECP较哮喘发作期患者明显降低 (P <0 0 1) ,与缓解期患者和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3 )IgE浓度比发作期明显降低(P <0 0 1) ,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还未明显低于哮喘缓解期患者 (P >0 0 5 )。结论 :过敏性哮喘青春期缓解者血清EOS、ECP明显降低 ,IgE有一定程度下降 ,提示EOS、E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青春期缓解 酸性粒细胞 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免疫球蛋白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