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作用和意义 被引量:21
1
作者 易阳 钟闻燕 +4 位作者 熊建新 钱金强 虞斌 涂国华 姚圣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血、痰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象为轻、中度毛支患儿22例和重度毛支患儿11例,选择无喘息病毒性肺炎1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血、痰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象为轻、中度毛支患儿22例和重度毛支患儿11例,选择无喘息病毒性肺炎1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患儿血清和痰中Eotaxin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轻、中度毛支组和重度毛支组血清、痰Eotax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轻、中度毛支组和重度毛支组血清Eotaxin水平高于对照组。轻、中度毛支组和重度毛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SV毛支患儿血和痰液中Eotaxin增高,Eotaxin在毛支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毛细支气管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鼻内镜术腔粘膜中表达变化的研究
2
作者 施祝良 张学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866-1868,共3页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eotaxin)在鼻内窥镜术腔粘膜转归过程中表达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Westernblot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otaxin在 10例Ⅰ型Ⅱ型慢性鼻窦炎患者功能性鼻窦开放术后术腔粘膜恢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Eo...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eotaxin)在鼻内窥镜术腔粘膜转归过程中表达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Westernblot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otaxin在 10例Ⅰ型Ⅱ型慢性鼻窦炎患者功能性鼻窦开放术后术腔粘膜恢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Eotaxin蛋白在正常鼻粘膜中少量表达 ,而在慢性鼻窦炎粘膜或息肉中明显升高 ,且随时间呈现如下变化规律 :①术后 1~ 2周较术前明显降低 (P <0 .0 1) ;②术后 4~ 6周达高峰 ,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 ;③术后 10~ 12周回落 ,接近于术后 1~ 2周水平。结论 Eotaxin在内窥镜鼻窦术腔粘膜转归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 术后 表达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术前 转归 慢性鼻窦炎 水平 过程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对早期婴儿湿疹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林裕庆 王文革 +2 位作者 唐学武 谭汉旭 杨云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35-938,943,共5页
目的分析脐血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的影响因素,探讨脐血Eotaxin水平对42 d婴儿湿疹的预测意义。方法采集188例新生儿的脐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脐血Eotaxin的水平,登记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及家族过敏史等基本信息,随访42 ... 目的分析脐血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的影响因素,探讨脐血Eotaxin水平对42 d婴儿湿疹的预测意义。方法采集188例新生儿的脐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脐血Eotaxin的水平,登记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及家族过敏史等基本信息,随访42 d婴儿的湿疹患病情况。结果家族有过敏性疾病史组的新生儿脐血Eotaxin水平明显高于家族无过敏性疾病史组(P <0.05);与无湿疹组比较,婴儿患有湿疹组脐血Eotaxin水平显著升高(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脐血Eotaxin高表达水平、家族过敏史是影响婴儿湿疹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脐血Eotaxin的ROC曲线的结果为:AUC为0.773,95%CI为0.704~0.841,特异度为52.9%,灵敏度为88.8%。结论脐血Eotaxin高表达水平是影响婴儿湿疹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脐血Eotaxin水平对婴儿湿疹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婴儿 湿疹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预测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5与屋尘螨协同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哮喘过敏反应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4
作者 徐丽娜 何小双 刘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9-655,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5在嗜酸性粒细胞哮喘过敏反应中的核心作用。方法40只4~5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WT+shRNA NT组,WT+HDM组,IL-25 shRNA+IL-25组和IL-25 shRNA+IL-25+HDM组。对应于各分组,采用鼻内滴注法,使用屋尘螨和(或)I...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5在嗜酸性粒细胞哮喘过敏反应中的核心作用。方法40只4~5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WT+shRNA NT组,WT+HDM组,IL-25 shRNA+IL-25组和IL-25 shRNA+IL-25+HDM组。对应于各分组,采用鼻内滴注法,使用屋尘螨和(或)IL-25处理小鼠。采用HE染色和PAS染色进行肺组织染色和病理学分析。采用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肺组织浸润辅助性T细胞2(Th2)、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变化。采用鼻内滴注法,使用FITC-标记的DQ-卵清蛋白(DQ-OVA)处理小鼠,测定其肺内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的抗原呈递能力。结果HE染色和PAS染色结果显示,与WT+shRNA NT组相比,IL-25 shRNA+IL-25+HDM组小鼠肺部存在大量黏液,肺血管、肺泡导管及全肺泡均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炎症性气道上皮下增厚;IL-25 shRNA+IL-25组小鼠肺部仅有少量黏液,肺血管、肺泡导管及全肺泡均可见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炎症性气道上皮下增厚;而WT+HDM组则无明显差异。与WT+shRNA NT组相比,IL-25 shRNA+IL-25+HDM组小鼠BALF中IL-25、IL-4、IL-5、IL-13、IL-33、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明显升高;肺内浸润的Th2、ILC2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明显升高;小鼠肺部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内FITC-标记的DQ-OVA荧光水平明显升高(P<0.05);IL-25 shRNA+IL-25组上述指标也显示升高,但幅度有限(P<0.05);而WT+HDM组则无明显差异。结论IL-25在嗜酸性粒细胞哮喘的致敏过程和嗜酸性粒细胞抗原呈递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哮喘 IL-25 TH2 ILC2 过敏 2型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嗜酸性胃肠炎小鼠各组织中的浸润情况分析
5
作者 徐龙薇 王亚丹 +1 位作者 周敏思 吴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6-313,共8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嗜酸性胃肠炎小鼠各组织中的浸润情况。方法选取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30只,应用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和灌胃给予OVA的方式诱导野生型小鼠建立嗜酸性胃肠炎模型。通过测量小鼠体质量...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嗜酸性胃肠炎小鼠各组织中的浸润情况。方法选取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30只,应用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和灌胃给予OVA的方式诱导野生型小鼠建立嗜酸性胃肠炎模型。通过测量小鼠体质量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肠道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方法验证小鼠嗜酸性胃肠炎是否造模成功。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例,检测脾脏、肠系膜淋巴结、小肠和结肠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比例。结果OVA腹腔致敏和灌胃激发可成功诱导小鼠嗜酸性胃肠炎模型。嗜酸性胃肠炎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脾脏、肠系膜淋巴结和小肠、结肠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浸润增多,中性粒细胞在嗜酸性胃肠炎小鼠的外周血及小肠、结肠组织中浸润比例增加。结论巨噬细胞在酸性胃肠炎小鼠外周血、肠道引流淋巴结及肠组织中浸润增多,中性粒细胞在嗜酸性胃肠炎小鼠外周血和肠组织中浸润也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酸性胃肠炎 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治疗靶点及药物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心怡 姜胤如 +4 位作者 赵子源 王珑睿 孙闻婧 杜冠华 孔令雷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8-549,共12页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罕见疾病。由于EG发病机制不清,缺少有效治疗药物,开展其新机制、新靶点和新药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EG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Ⅰ型速发型过敏反...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罕见疾病。由于EG发病机制不清,缺少有效治疗药物,开展其新机制、新靶点和新药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EG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Ⅰ型速发型过敏反应和辅助型T细胞2介导的迟发性过敏反应。EG治疗的相关靶点主要是辅助型T细胞2细胞因子和调节嗜酸性粒细胞功能的相关因子,但针对这些靶点的治疗仍未取得突破。目前EG的治疗药物以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和生物制剂为主,各类药物优缺点,目前尚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求,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治疗药物。本文对EG发病机制、治疗靶点和治疗药物的系统综述,提出多靶点治疗是EG理想的治疗策略,中药及天然产物可作为未来EG治疗药物的主要研发方向。期望为EG的临床治疗策略和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胃肠炎 酸性粒细胞 过敏反应 治疗靶点 治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出现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的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一例
7
作者 梅琦敏 戴佳原 +2 位作者 刘业成 沈敏 朱华栋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6-262,共7页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aHUS)是一种由补体异常所引发的罕见病,临床表现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和急性肾损伤为主要特征。本文报道1例以严重肾功能不全伴双眼视力急进性下降起病的患者,...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aHUS)是一种由补体异常所引发的罕见病,临床表现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和急性肾损伤为主要特征。本文报道1例以严重肾功能不全伴双眼视力急进性下降起病的患者,病程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排除其他疾病后诊断为aHUS。予以激素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降至正常,血浆置换联合依库珠单抗治疗后肾脏功能趋于稳定,血小板恢复正常,但视力无明显改善。本文回顾该患者的诊治历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 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肾功能不全 视力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脑膜脑炎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
8
作者 吴双 张宸睿 +2 位作者 毕莹 徐艳 何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1,共3页
本文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脑炎的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头痛及记忆力减退,查体可见精神紧张,言语稍含糊,认知功能减退。实验室检查提示外周血及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考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改... 本文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脑炎的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头痛及记忆力减退,查体可见精神紧张,言语稍含糊,认知功能减退。实验室检查提示外周血及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考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改善认知功能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回顾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资料及诊疗经过,探讨以脑膜脑炎为表现形式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鉴别,借此提高临床医师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并发脑膜脑炎的认识,为此类疾病提供临床诊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脑膜脑炎 认知功能下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流产母胎界面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T淋巴细胞激活上调性表达分泌因子S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肖世金 董倩 赵爱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CCR3、T淋巴细胞激活上调性表达分泌因子S(RANTES)/CCR5在正常妊娠免疫耐受及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例自然流产患者(AP组)和20例正常早孕妇女(NP组)的蜕膜和绒毛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CCR3、T淋巴细胞激活上调性表达分泌因子S(RANTES)/CCR5在正常妊娠免疫耐受及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例自然流产患者(AP组)和20例正常早孕妇女(NP组)的蜕膜和绒毛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蜕膜和绒毛组织Eotaxin/CCR3、RANTES/CCR5的表达,并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NP组蜕膜、绒毛组织Eotaxin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和80%,显著高于AP组的35%和30%(P=0.011,P=0.001);NP组阳性表达强度亦显著高于AP组(P=0.003,P=0.002)。NP组蜕膜、绒毛组织RANTES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和45%,显著低于AP组的80%和85%(P=0.01,P=0.008),NP组阳性表达强度亦显著低于AP组(P=0.002,P=0.002)。两组蜕膜、绒毛组织CCR5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P组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NP组(P=0.018,P=0.029)。两组CCR3的表达阳性率及阳性表达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P组中,蜕膜、绒毛RANTES的表达与CCR5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679,P=0.001;r=0.478,P=0.033);在AP组中,蜕膜、绒毛RANTES的表达与CCR5的表达均为正相关(r=0.610,P=0.004;r=0.620,P=0.004);两组蜕膜、绒毛Eotaxin和CCR3的表达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趋化因子及其受体Eotaxin/CCR3、RANTES/CCR5在妊娠免疫耐受形成和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CCR3 T淋巴细胞激活上调性表达分泌因子S CCR5 自然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在不同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10
作者 邢国静 邓渊 +7 位作者 王丽菲 罗龙龙 王振 张照杰 杨妹霞 张婷 于晓辉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6-1460,共5页
肝脏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且长期临床预后较差,已成为全球疾病负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公共卫生构成了严峻挑战。嗜酸性粒细胞(Eos)是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多效性免疫细胞,在过敏性疾病中发挥关键的效应功能。近年来... 肝脏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且长期临床预后较差,已成为全球疾病负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公共卫生构成了严峻挑战。嗜酸性粒细胞(Eos)是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多效性免疫细胞,在过敏性疾病中发挥关键的效应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os在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在不同的肝脏疾病中表现出保护性或有害性作用,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阐述Eos在不同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为深入探究肝脏疾病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为开发针对Eos的治疗策略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粒细胞 酸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息肉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与嗜酸粒细胞活化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潮兵 方平 +1 位作者 里晓红 杨克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鼻息肉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表达与嗜酸粒细胞(Eos)活化的关系;糖皮质激素对其抑制作用。方法设置三组分别为鼻息肉组、鼻息肉地塞米松治疗组及正常鼻黏膜对照组;其中鼻息肉地塞米松治疗组入院后,术前接受地塞米松20... 目的探讨鼻息肉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表达与嗜酸粒细胞(Eos)活化的关系;糖皮质激素对其抑制作用。方法设置三组分别为鼻息肉组、鼻息肉地塞米松治疗组及正常鼻黏膜对照组;其中鼻息肉地塞米松治疗组入院后,术前接受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qd×5。Pharma-ciaCAP系统测定样本血清中ECP的水平;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Eos和Eotaxin在标本黏膜中的表达;分别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地塞米松治疗组、正常对照组比较,鼻息肉组血清中ECP水平(16.47±5.38μg/L)及组织中Eotaxin(50.85±32.22)表达明显增强(P<0.05),Eos活化增多;ECP水平与Eotaxin表达相互间呈正相关性(r=0.647);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血清中ECP水平(6.26±3.13μg/L)及组织中Eotaxin(15.21±11.32)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正常对照组血清中ECP水平(3.57±1.49μg/L)及组织中Eotaxin(13.08±10.62)表达水平低;鼻息肉地塞米松治疗组及正常黏膜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鼻息肉血清中ECP水平升高,组织中Eotaxin表达增强,且相互之间呈正相关。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外周血中Eos、组织中Eotaxin表达和Eos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粒细胞 糖皮质激素类 鼻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嗜酸性粒细胞哮喘诊治进展
12
作者 张心悦 邵子建 +4 位作者 练康 吴德美 袁斌 吴芳 唐兰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非嗜酸性粒细胞哮喘(non-eosinophilic asthma,NE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表型,其气道炎症的特征是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缺乏嗜酸性粒细胞。NEA发病与环境及宿主因素均有关,例如职业暴露、环境... 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非嗜酸性粒细胞哮喘(non-eosinophilic asthma,NE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表型,其气道炎症的特征是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缺乏嗜酸性粒细胞。NEA发病与环境及宿主因素均有关,例如职业暴露、环境污染、吸烟、感染和肥胖,上述风险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可以激活特定的细胞和分子途径,导致NEA发生。NEA的临床特征是对标准哮喘治疗的反应不佳,尤其是对吸入性皮质类固醇,导致疾病更严重和难以控制的哮喘。虽然NEA不是最普遍的哮喘表型,但重度哮喘患者中NEA比例高,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就近年来NEA的流行病学现状、致病因素、发病机制和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酸性粒细胞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及肺组织和骨髓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静 李玉琴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及其受体(CCR3)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哮喘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哮喘组采用卵蛋白(OVA)激发哮喘,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OVA。于末次激发后4...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及其受体(CCR3)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哮喘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哮喘组采用卵蛋白(OVA)激发哮喘,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OVA。于末次激发后4~6h断尾取血,涂片。麻醉动物,制备肺组织标本与骨髓细胞涂片。计数外周血、骨髓细胞涂片及肺组织嗜酸粒细胞(Eos)百分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肺组织中Eotaxin蛋白表达及肺组织和骨髓组织中CCR3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肺组织中Eotaxin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大鼠外周血、骨髓、肺组织Eos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中Eotaxin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且和肺组织中Eos百分率呈正相关(P〈0.05);肺组织及骨髓中CCR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Eotaxin及其受体CCR3参与了哮喘的发病机制;在Eos从骨髓迁徙到外周血再募集到肺组织这一过程中,Eotaxin与CCR3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哮喘 粒细胞 粒细胞趋化因子 粒细胞趋化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黏膜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及白细胞介素5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哈再古丽.贾汉 雍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06-1609,共4页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nasal polyps,CRSwNP)为常见慢性鼻鼻窦炎,是引起患者嗅觉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1]。研究发现,CRSwNP患者病变组织常伴有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浸润,且EOS浸润在鼻息肉的形成及进...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nasal polyps,CRSwNP)为常见慢性鼻鼻窦炎,是引起患者嗅觉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1]。研究发现,CRSwNP患者病变组织常伴有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浸润,且EOS浸润在鼻息肉的形成及进展中有重要作用[2]。然而目前CRSwNP患者发生EOS浸润的原因尚未明确。Ba等[3]研究发现,虽然人外周血中EOS占白细胞比例不及10%,但其对变应原、致炎因子引起的炎性反应有重要的介导作用。EOS为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的关键效应细胞,IL5在EOS浸润过程中有促使其趋化、活化和抑制凋亡作用[4]。也有研究发现,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是引起细胞活化、EOS浸润的主要原因,而细胞因子IL-5在IgE生成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5-6]。目前对于CRSwNP患者鼻黏膜EOS趋化因子(Eotaxin2)在息肉形成过程中的机制及其与IL5的关系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CRSwNP患者展开分析,以探讨CRSwNP患者鼻息肉黏膜Eotaxin-2及IL-5表达及其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鼻窦炎 鼻息肉 粒细胞 细胞介素5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血嗜酸性粒细胞与变应性鼻炎的因果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鑫龙 邓国豪 +2 位作者 林娜 谭国林 刘鸿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5-711,共7页
目的:既往研究揭示了嗜酸性粒细胞与变应性鼻炎之间的相关性,但其因果关系尚未得到充分证实。本研究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对血嗜酸性粒细胞与变应性鼻炎之间的因果联系进行评估。方法:先汇总嗜酸性粒细胞计... 目的:既往研究揭示了嗜酸性粒细胞与变应性鼻炎之间的相关性,但其因果关系尚未得到充分证实。本研究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对血嗜酸性粒细胞与变应性鼻炎之间的因果联系进行评估。方法:先汇总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暴露变量)和变应性鼻炎(结局变量)的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Catalog,GWAS)数据,其中暴露变量的GWAS数据来源于布里斯托大学的综合流行病学部门(Integrative Epidemiology Unit,IEU)所开发的IEU Open GWAS Project,结局变量的GWAS数据则来源于芬兰基因生物银行(FinnGen Biobank)数据库;再采用逆方差加权(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的双样本MR方法分析嗜酸性粒细胞与变应性鼻炎的因果关系,并通过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回归法、留一法(leave-one-out)和漏斗图来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加与变应性鼻炎风险的增加存在潜在因果关系(OR=1.187,95%CI 1.051~1.341,P=0.006)。加权中位数法和MR-Egger回归法也得到相同的结果。留一法结果显示没有单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因果推断产生显著影响。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加与变应性鼻炎风险的增加或病情的加重有因果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 变应性鼻炎 因果分析 孟德尔随机化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对评估糖尿病肾病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江南 唐莎 +4 位作者 王渊 杨莉莉 田易 赵婷婷 张静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218-2224,共7页
目的 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eripheral eosinophil count, PEC)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的220例DN患者的血常规、肾功能相关指标等临... 目的 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eripheral eosinophil count, PEC)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的220例DN患者的血常规、肾功能相关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X-tile 3.6.1生物信息软件计算PEC的最佳截点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肾脏预后。结果 PEC水平与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r=0.245)、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r=0.237)和血尿酸(blood uric acid, UA)(r=0.252)水平呈正相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r=-0.236)呈负相关。根据PEC的最佳截点值(0.29×10^(9)/L)将DN患者分为高水平组(>0.29×10^(9)/L)(n=41)和低水平组(≤0.29×10^(9)/L)(n=179)。与低水平组比较,高水平PEC组患者的Scr(P<0.001)、BUN(P=0.001)和UA(P=0.005)水平明显高于低水平组患者,eGFR低于低水平组患者(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PEC与肾脏预后不良相关(HR=2.20,95%CI:1.05~4.60,P=0.03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高水平PEC组患者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水平组患者(P=0.024)。结论 PEC水平与DN的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是预测DN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炎症 酸性粒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梦蝶(综述) 秦厚应(综述) 赵卉(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3-927,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全球的主要健康和经济负担之一。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COPD潜在的炎症模式与既往认为的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不同,嗜酸性炎症大约占据COPD的1/3。尽管与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的嗜酸性粒细胞阈值尚未得到统一,但...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全球的主要健康和经济负担之一。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COPD潜在的炎症模式与既往认为的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不同,嗜酸性炎症大约占据COPD的1/3。尽管与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的嗜酸性粒细胞阈值尚未得到统一,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仍可以作为一种内在表型标志物指导治疗,参与评估COPD急性加重风险、吸入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以及临床转归。该文综述在描述嗜酸性粒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详细阐明其作为COPD临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 慢性阻塞性肺病 生物标志物 吸入糖皮质激素 临床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测定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中娟 任艳丽 +1 位作者 林嘉友 倪安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38例过敏哮喘患者、28例非哮喘过敏体质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Eotaxin水平。结果哮喘患者血清Eotaxin水平较非哮喘过敏体质患者及...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38例过敏哮喘患者、28例非哮喘过敏体质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Eotaxin水平。结果哮喘患者血清Eotaxin水平较非哮喘过敏体质患者及正常对照者显著增高(P<0.01)。哮喘急性发作患者Eotaxin水平较哮喘稳定组患者明显升高(P<0.001);哮喘急性期血清Eotaxin水平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总数正相关(r=0.4196熏P<0.001)。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负相关(r=-0.3746熏P<0.001)。结论Eotaxin可能通过对过敏性炎性细胞的激活和从血中向支气管粘膜浸润过程的调控,与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尤其与哮喘急性发作和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Eotaxin有可能成为哮喘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 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晓蕊 骆嵩 +3 位作者 邹良玉 屈洪党 崔雪 赵玉洁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5-1033,共9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eosinophil-to-monocyte ratio,EMR)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11例接受...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eosinophil-to-monocyte ratio,EMR)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11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 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个月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组和预后不良(mR S评分>2分)组,根据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 og i sti c回归分析评估EMR与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对EM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的预测准确率进行比较。依据ROC曲线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EMR组与低EMR组,分析EMR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MR(OR 0.406,95%CI 0.277~0.597,P<0.001)与AI S静脉溶栓患者的不良预后独立相关。ROC曲线显示EMR的AUC为0.773(95%CI 0.711~0.836,P<0.001),优于NLR、PLR,最佳截断值为0.435,灵敏度为90.2%,特异度为55.8%。高EMR组(81例)的预后不良率(P<0.001)和死亡率(P=0.009)与低EMR组(130例)相比均降低。结论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中,较低的EMR与3个月不良预后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酸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静脉溶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白介素-5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含量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金可 张海邻 +2 位作者 陈小芳 董琳 李昌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4期1196-1197,共2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鼻咽分泌物(NPS)中白介素-5(IL-5)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恢复期NPS中IL-5、Eotaxin的含量。结果RSV毛...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鼻咽分泌物(NPS)中白介素-5(IL-5)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恢复期NPS中IL-5、Eotaxin的含量。结果RSV毛支患儿急性期NPS中IL-5、Eotaxin的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P<0·001)。结论NPS中IL-5、Eotaxin含量可以作为衡量RSV毛支患儿呼吸道炎症的一个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细支气管炎 白介素-5 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