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1例
1
作者 贺亚杰 李琛 +4 位作者 聂磊 李小燕 郭伟 陈栋 张银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718-1720,共3页
患者女,56岁,头皮结节伴痒30 a,再发2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层血管增生,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增厚,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治疗:激光联合小剂量... 患者女,56岁,头皮结节伴痒30 a,再发2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层血管增生,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增厚,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治疗:激光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2
作者 梅册芳 黎娟 林宝珠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1年第6期376-378,共3页
报告2例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分别为28岁男性和26岁女性,病程分别为5年和1年,临床表现为主要分布在头面部的紫红色丘疹、结节。组织病理检查均有真皮层血管的增生,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呈特征性的上皮样,可内衬血管腔... 报告2例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分别为28岁男性和26岁女性,病程分别为5年和1年,临床表现为主要分布在头面部的紫红色丘疹、结节。组织病理检查均有真皮层血管的增生,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呈特征性的上皮样,可内衬血管腔,突入血管腔内生长,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丰富酸染,1例还可见特征性的空泡。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根据临床及皮肤组织病理,诊断为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淋巴样增生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血管 内皮细胞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铭华 石平荣 +3 位作者 童金荣 杨军 陈焕生 钟学军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7年第5期309-311,共3页
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30岁男性患者头顶多发暗红色圆形丘疹、结节3年,无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外,余常规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头皮结节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血管显著增生,伴有... 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30岁男性患者头顶多发暗红色圆形丘疹、结节3年,无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外,余常规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头皮结节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血管显著增生,伴有以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浸润。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mura病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报道)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弋超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97-97,共1页
Kimura病(kimura’s disease,kd)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病因未明的多发于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局部慢性炎症性病变。病理上有明显的细胞增生和肿块形成,对放射治疗较为敏感,与皮肤肿瘤相似。本病早期治疗效果良好,但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Kimura病(kimura’s disease,kd)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病因未明的多发于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局部慢性炎症性病变。病理上有明显的细胞增生和肿块形成,对放射治疗较为敏感,与皮肤肿瘤相似。本病早期治疗效果良好,但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较易误诊和病变范围扩大,影响预后。现报告1例,结合文献,就其诊断和治疗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MURA病 细胞增生 皮下肿块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