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吴志敏 孙晓燕 王玉莹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4期87-91,共5页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Eos)、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7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n=126),根据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Eos)、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7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n=126),根据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及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临床一般资料及输血前后Eos、WBC、CRP水平,并分析各指标联合检测对输血后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度。结果发生组输血次数、Eos、CRP、WBC水平高于未发生组(P<0.05);输血前后Eos、WBC、CRP水平联合预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0.788,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输血前血清Eos、WBC、CRP高水平患者发生输血不良的危险度是低水平的2.236、2.542、2.188倍,输血后血清Eos、WBC、CRP高水平患者发生输血不良的危险度是低水平的3.000、3.960、3.436倍(P<0.05)。结论Eos、WBC、CRP水平联合检测可对评估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进行有效预警,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 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输血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表现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梦梅 周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114-1119,共6页
目的:评估视网膜色素变性(RP)并发白内障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探讨其与RP并发白内障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8-01/2018-12在我院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的RP并发白内障患者79例125眼,排除发病年龄较早... 目的:评估视网膜色素变性(RP)并发白内障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探讨其与RP并发白内障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8-01/2018-12在我院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的RP并发白内障患者79例125眼,排除发病年龄较早的RP并发白内障患者选取其中63例63眼纳入RP并发白内障组,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同期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63例63眼纳入ARC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NLR值,分析RP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表现与NLR相关性。结果:RP并发白内障组患者NLR显著高于ARC组[1.79(1.32,2.27)vs 1.58(1.32,1.98),P=0.032]。NLR与后囊下白内障(PSC)严重程度、悬韧带薄弱程度、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LogMAR)相关。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NLR≥1.36可预测RP并发较严重的PSC(>P1)(AUC=0.803,95%CI 0.672-0.934,P=0.002),NLR≥2.12可以预测RP并发白内障患者悬韧带薄弱(AUC=0.796,95%CI 0.665-0.928,P=0.002),NLR≥1.51可以预测术前较差的BCVA(AUC=0.667,95%CI 0.540-0.793,P=0.015)。结论:RP并发白内障患者NLR明显高于ARC患者,且与RP并发白内障临床表现存在相关性。NLR可作为评估RP并发白内障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的潜在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后囊下白内障 视网膜色素变性 悬韧带薄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联合检测用于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
3
作者 顾笑泓 吴晓立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7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32例作为细菌组,...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32例作为细菌组,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共24例)、重症组(共8例);选择同期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者35例作为病毒组;选择同期来无锡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NLR、WBC、CRP及ESR指标情况,并绘制ROC曲线,分析上述4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性肺炎的价值。结果:细菌组NLR、WBC、CRP、ESR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与病毒组(P<0.05);病毒组WBC、ESR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NLR、WBC、CRP、ESR指标均高于轻症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NLR、WBC、CRP及ESR联合检测细菌性肺炎的灵敏度为0.985,特异度为0.967,曲线下面积(AUC)为0.989,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的NLR、WBC、CRP、ESR指标存在差异,可用于鉴别诊断这两种疾病;NLR、WBC、CRP、ESR联合检测还可有效诊断细菌性肺炎,并进一步判断细菌性肺炎病情程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细胞沉降率 检测 细菌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睾酮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吴顺文 俞银娟 陈婷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691-169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于我院确诊的30例BPH... 目的:探讨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于我院确诊的30例BPH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于本院体检的健康男性30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血液样本,检测血清T水平和NLR,并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T和NLR水平对BPH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T与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和NLR与BPH有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和NLR均对BPH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诊断BPH的AUC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T与NLR均对BPH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辅助BPH的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筛查 睾酮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夷复方口服液对过敏性哮喘豚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徐立 许冬青 +3 位作者 俞晶华 时乐 何胜旭 范欣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77-378,共2页
目的观察辛夷复方口服液对过敏性哮喘豚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EOS)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从细胞水平探讨辛夷口服液对卵蛋白(OA)致敏的豚鼠过敏性哮喘的作用机理。结果辛夷复方口服液能抑制卵蛋白所致豚鼠哮喘模型气道内EOS的... 目的观察辛夷复方口服液对过敏性哮喘豚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EOS)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从细胞水平探讨辛夷口服液对卵蛋白(OA)致敏的豚鼠过敏性哮喘的作用机理。结果辛夷复方口服液能抑制卵蛋白所致豚鼠哮喘模型气道内EOS的浸润(P<0.05),提高致敏豚鼠淋巴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辛夷复方口服液的平喘作用与抑制炎症细胞浸润、控制气道炎症、增加淋巴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夷复方口服液 过敏性哮喘 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细胞遗传学异常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4预后的影响:GIMEMA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健民 邵宇 佘妙容 《循证医学》 CSCD 2009年第5期281-283,286,共4页
1 文献来源 M4 acute myeloid leukemia:The role of eosinophilia and cytogenetics in treatment response and survival The GIMEMA experience [J]. Haematologica, 2008, 93(7) : 1025 -1032.
关键词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4 酸性粒细胞 细胞遗传学 16号染色体的倒置或突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转为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毅力 邓秀芝 +1 位作者 高健 张静 《罕少疾病杂志》 2004年第3期55-57,F003,共4页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呼出气一氧化氮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8
作者 雒志明 高赏 +2 位作者 任魁 张霖 冯志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039-1043,共5页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的计数,及其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诱导痰EOS百分比的相关性,从而寻找与哮喘相关的炎症因子,预防哮喘急性发作。方法收集2015-09~2016-12期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哮喘患者100例,其中...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的计数,及其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诱导痰EOS百分比的相关性,从而寻找与哮喘相关的炎症因子,预防哮喘急性发作。方法收集2015-09~2016-12期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哮喘患者100例,其中急性发作期72例,非急性发作期28例,收集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外周血EOS计数和诱导痰EOS百分比,测定呼出气FeNO水平和FEV1%水平。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与非急性发作组外周血EOS、呼出气FeNO、诱导痰EOS百分比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组外周血EOS计数与呼出气FeNO水平和诱导痰EOS百分比均呈现正相关(r=0.392,P<0.05;r=0.321,P<0.05);非急性发作组外周血EOS计数与呼出气FeNO水平和诱导痰EOS百分比均呈现正相关(r=0.435,P<0.05;r=0.439,P<0.05)。而对照组外周血EOS计数与呼出气FeNO水平和诱导痰EOS比例无相关性(r=-0.357,P>0.05;r=0.170,P>0.05)。结论哮喘患者外周血EOS计数增高,并且与呼出气FeNO、诱导痰EOS比例呈现正相关。外周血EOS水平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明显高于非急性发作期,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哮喘患者气道炎症水平,并预测哮喘的急性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酸性粒细胞计数 诱导痰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呼出气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和异常淋巴细胞的检出率升高在诊断恙虫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春明 谢仁岐 +1 位作者 王健华 李翠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5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和异常淋巴细胞的检出率升高对恙虫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已明确诊断的40例恙虫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分别记录两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和减少率,以...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和异常淋巴细胞的检出率升高对恙虫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已明确诊断的40例恙虫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分别记录两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和减少率,以及异常淋巴细胞水平和检出率,观察组经多西环素治疗5~10d后,复查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和减少率,以及异常淋巴细胞水平和检出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率为87.50%(35/40),异常淋巴细胞检出率为92.50%(37/4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异常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减少率、异常淋巴细胞百分比和检出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和异常淋巴细胞的检出率升高对恙虫病有重要诊断意义,检测手段方便快捷,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 异常淋巴细胞 恙虫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在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荣敏 张高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0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在溃疡性结肠炎(UC)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95例UC患者(设为观察组)和同期在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名健康人(...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在溃疡性结肠炎(UC)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95例UC患者(设为观察组)和同期在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名健康人(设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这95例患者的病情均经结肠镜检查被确诊.对两组受检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测,然后对比对照组受检者和观察组患者中处于不同病情时期、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病变累及范围不同的患者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的计数、淋巴细胞(L)的计数及NLR.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处于病情活动期的患者其N计数及NLR均高于该组中处于病情缓解期的患者和对照组受检者,其外周血L的计数低于该组中处于病情缓解期的患者和对照组受检者,P<0.05.观察组患者中处于病情缓解期的患者其N计数及NLR均高于对照组受检者,其外周血L的计数低于对照组受检者,P<0.05.观察组处于病情活动期的患者中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的患者其外周血N的计数及NLR均高于其中病情严重程度为中度和轻度的患者,其外周血L的计数均低于其中病情严重程度为中度和轻度的患者,P<0.05.观察组处于病情活动期的患者中病情严重程度为中度的患者其外周血N的计数及NLR均高于其中病情严重程度为轻度的患者,其外周血L的计数低于其中病情严重程度为轻度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中病变累及的范围为E1、E2、E3的患者其外周血N的计数、L的计数及NLR相比,P>0.05.结论:UC患者外周血N的计数及NLR可随着其病情的活动和加重而升高,其外周血L的计数可随着其病情的活动和加重而降低.临床上可将UC患者的NLR作为对其病情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病情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勇 张影 +1 位作者 宋镇 孙少杰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在结直肠癌中临床意义。方法比较53例结直肠癌患者与50例对照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结直肠癌组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低于正常对照组(t=2.017,P=0.038;t=2.055,P...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在结直肠癌中临床意义。方法比较53例结直肠癌患者与50例对照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结直肠癌组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低于正常对照组(t=2.017,P=0.038;t=2.055,P=0.042),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正常组(t=2.222,P=0.029;t=2.494,P=0.014)。结论周围血中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结直肠癌的肿瘤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细胞 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胸腺肽α_(1)治疗难治性沙门菌感染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12
作者 夏宜兰 耿嘉蔚 +1 位作者 张茹薏 梁晓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7期138-139,共2页
目的:分析用胸腺肽α_(1)治疗难治性沙门菌感染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23例沙门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23例患者均采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目的:分析用胸腺肽α_(1)治疗难治性沙门菌感染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23例沙门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23例患者均采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对其进行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治疗1周后,患者的病情无明显的好转,加用胸腺肽α_(1)对其进行治疗。然后观察23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其T淋巴细胞亚群的值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23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前及治疗后,23例患者的CD3^(+)CD45^(+)、CD3^(+)CD4^(+)CD45^(+)、CD4^(+)/CD8^(+)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相比,P>0.05。加用胸腺肽α_(1)治疗后,23例患者的CD3^(+)CD45^(+)、CD3^(+)CD4^(+)CD45^(+)、CD4^(+)/CD8^(+)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单用抗生素治疗前后,P<0.05。结论:用胸腺肽α_(1)对难治性沙门菌感染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提高其机体的免疫功能,维持其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感染 胸腺肽Α1 T淋巴细胞亚群 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对沙门菌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嗜酸性粒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
13
作者 黄定珠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1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为沙门菌感染患者应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进行治疗对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嗜酸性粒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23例沙门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入院后,均为... 目的:探讨为沙门菌感染患者应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进行治疗对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嗜酸性粒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23例沙门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入院后,均为其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其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为其加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进行治疗。观察这些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在这些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无效的患者分别有15例、6例、2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0%。与使用抗生素治疗前后相比,加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后,这些患者外周血CD3^(+)、CD4^(+)、嗜酸性粒细胞的表达水平及CD4^(+)/CD8^(+)值均更高,P<0.05;其外周血CD8^(+)的表达水平更低,P<0.05。结论:为沙门菌感染患者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基础上,为其加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提高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嗜酸性粒细胞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感染 脾氨肽口服冻干粉 T淋巴细胞亚群 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振华 张华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第7期498-501,共4页
目的:探讨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e NO)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方法:选择COPD患者48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诱导痰细胞分类及计数,EOS≥3%者为A组,EOS<3%者为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布地奈德吸入剂... 目的:探讨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e NO)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方法:选择COPD患者48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诱导痰细胞分类及计数,EOS≥3%者为A组,EOS<3%者为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布地奈德吸入剂,每次200μg,每日2次,连用8周。记录治疗前后各组的EOS、Fe NO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结果:治疗前A组Fe NO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EOS和Fe NO比治疗前下降,FEV1%pre比治疗前升高(P<0.05)。B组治疗前后EOS、Fe NO、FEV1%pr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痰EOS升高的COPD患者的Fe NO升高,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但对诱导痰EOS不高的COPD患者则无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计数 呼出气一氧化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志刚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3期46-48,共3页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外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其临床转归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入住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以其入院时血清嗜酸性...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外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其临床转归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入住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以其入院时血清嗜酸性粒细胞2%为cut-off值将患者分为非嗜酸性粒细胞组(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低于2%)与嗜酸性粒细胞组(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并等于2%)。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合并症以及激素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嗜酸性粒细胞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为(11.4±0.8)mg/L,明显低于非血清嗜酸性粒细胞组患者的(29.2±1.7)mg/L(P<0.05);血清嗜酸性粒细胞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为0.00%,略低于非血清嗜酸性粒细胞组患者的的2.86%(P>0.05);非血清嗜酸性粒细胞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3±0.7)d,长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组患者的(8.6±0.3)d(P<0.05)。结论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较高的AECOPD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更低、住院时间更短,提示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可作为评判AECOPD病症预后的一项重要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酸性粒细胞 细胞计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30抗体检测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诊断血吸虫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德春 张先禄 《安徽医学》 2000年第2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血吸虫病 诊断 NP30 抗体 酸性粒细胞 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鼻温敏凝胶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邱彩霞 郑健 +5 位作者 林东红 艾斯 吴博 庄翔莉 翁珂涵 李旭微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7-50,共4页
目的观察醒鼻温敏凝胶剂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卵清白蛋白加氢氧化铝腹腔注射基础致敏,局部以2%卵清白蛋白激发成功复制A... 目的观察醒鼻温敏凝胶剂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卵清白蛋白加氢氧化铝腹腔注射基础致敏,局部以2%卵清白蛋白激发成功复制AR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醒鼻低、中、高剂量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比较各组大鼠症状评分,检测血清IL-4、TGF-β1含量和鼻黏膜EOS计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4、TGF-β1含量明显升高(P<0.01),鼻黏膜组织EOS计数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醒鼻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血清IL-4、TGF-β1含量明显降低(P<0.01),鼻黏膜组织EOS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醒鼻温敏凝胶剂可能通过下调IL-4、TGF-β1等炎症因子水平及减少鼻黏膜EOS浸润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鼻温敏凝胶剂 细胞介素-4 转化生长因子-Β1 酸性粒细胞计数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传利 王延群 郭淼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Eotaxin-1)、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将淄博矿业集团中心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8名,同时期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6名... 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Eotaxin-1)、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将淄博矿业集团中心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8名,同时期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6名,健康人对照者53名纳入本研究。收集其肿胀关节计数、压痛关节计数和DAS28评分评价RA的活动度。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RF水平,ELISA检测Eotaxin-1和抗CCP抗体的水平,不同组间因子水平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其水平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RA组Eotaxin-1、RF和抗CCP抗体的水平分别为(96.02±21.07)pg/m L、(183.42±87.45)U/m L、(119.09±62.30)RU/m L,较非RA组和健康人对照组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患者血清Eotaxin-1水平与其肿胀关节计数、压痛关节计数和DAS28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1);抗CCP抗体的水平与其压痛关节计数和DAS28评分有相关性;RF仅与DAS28评分有相关性。结论 RA患者血清Eotaxin-1和抗CCP抗体的水平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相关,有望发展成为监测RA疾病活动度的新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肿胀关节计数 压痛关节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娜 张祎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儿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将96例CVA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孟鲁司特,对照组口服博利康尼;治疗前后比较两组EOS计数变化,比较观察组体液免疫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近期疗...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儿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将96例CVA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孟鲁司特,对照组口服博利康尼;治疗前后比较两组EOS计数变化,比较观察组体液免疫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近期疗效及体液免疫指标明显改善,EOS计数明显降低,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见。结论孟鲁司特治疗CVA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 白三烯拮抗剂 咳嗽变异型哮喘 体液免疫 酸性粒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慢性咳嗽与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江先锦 李莹 刘启星 《北方药学》 2016年第1期128-128,127,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Ig 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慢性咳嗽儿童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有完整的血清总Ig E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资料,将其按照引起慢性咳嗽的...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Ig 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慢性咳嗽儿童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有完整的血清总Ig E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资料,将其按照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分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和非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分别有50例和54例,比较主要检测指标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不同类型儿童慢性咳嗽与Ig 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和非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患儿血清总Ig E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检测结果,可见,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同时,血清总Ig E在咳嗽变异性哮喘组中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正确率显著优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Ig 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检测,可以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进行有效诊断,但是血清总Ig E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及诊断正确率均显著优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更具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慢性咳嗽 血清总IGE 酸性粒细胞计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