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酸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不同季节儿童过敏性哮喘的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步美玲 刘玲玲 +5 位作者 范卫华 刘可可 袁梦 姜荷云 冯绛楠 王金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40-1743,共4页
目的:探究嗜酸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ELR)预测不同季节儿童过敏性哮喘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呼吸科门诊及住院的哮喘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外周血细胞... 目的:探究嗜酸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ELR)预测不同季节儿童过敏性哮喘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呼吸科门诊及住院的哮喘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外周血细胞分析检查结果完整。以sIgE≥0.35 kUA/L入过敏性哮喘组,sIgE<0.35 kUA/L且过敏原总IgE<60 kUA/L入非过敏性哮喘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外周血细胞变化。结果:符合条件者1378人次,其中过敏性哮喘组999(72.5%)人次,非过敏性哮喘组379(27.5%)人次;过敏性哮喘组就诊人次呈季节性变化,秋季最多;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MPH)、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ELR均高于非过敏性哮喘患儿(P<0.05);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低于非过敏性哮喘患儿(P<0.05);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LYMPH、PLT、EOS及ELR四季间有差异,EOS和ELR每个季节均高于非过敏性哮喘患儿,LYMPH在秋季显著高于非过敏性哮喘患儿,PLT在春季显著低于非过敏性哮喘患儿(P<0.05);EOS预测过敏性哮喘患儿春、夏、秋、冬季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0.77、0.71和0.64;ELR预测过敏性哮喘患儿春、夏、秋、冬季AUC分别为0.72、0.48、0.73和0.68。结论:儿童过敏性哮喘呈季节性变化,且高峰在秋季。过敏性哮喘儿童外周血细胞中EOS和ELR在全年每个季节均高于非过敏性哮喘儿童,LYMPH在秋季显著高于非过敏性哮喘患儿,PLT在春季低于非过敏性哮喘儿童,提示过敏性哮喘Ⅱ型炎症持续存在,EOS和ELR对不同季节儿童过敏性哮喘均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蕊 骆嵩 +3 位作者 邹良玉 屈洪党 崔雪 赵玉洁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5-1033,共9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eosinophil-to-monocyte ratio,EMR)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11例接受...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eosinophil-to-monocyte ratio,EMR)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11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 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个月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组和预后不良(mR S评分>2分)组,根据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 og i sti c回归分析评估EMR与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对EM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的预测准确率进行比较。依据ROC曲线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EMR组与低EMR组,分析EMR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MR(OR 0.406,95%CI 0.277~0.597,P<0.001)与AI S静脉溶栓患者的不良预后独立相关。ROC曲线显示EMR的AUC为0.773(95%CI 0.711~0.836,P<0.001),优于NLR、PLR,最佳截断值为0.435,灵敏度为90.2%,特异度为55.8%。高EMR组(81例)的预后不良率(P<0.001)和死亡率(P=0.009)与低EMR组(130例)相比均降低。结论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中,较低的EMR与3个月不良预后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酸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静脉溶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夷复方口服液对过敏性哮喘豚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徐立 许冬青 +3 位作者 俞晶华 时乐 何胜旭 范欣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77-378,共2页
目的观察辛夷复方口服液对过敏性哮喘豚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EOS)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从细胞水平探讨辛夷口服液对卵蛋白(OA)致敏的豚鼠过敏性哮喘的作用机理。结果辛夷复方口服液能抑制卵蛋白所致豚鼠哮喘模型气道内EOS的... 目的观察辛夷复方口服液对过敏性哮喘豚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EOS)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从细胞水平探讨辛夷口服液对卵蛋白(OA)致敏的豚鼠过敏性哮喘的作用机理。结果辛夷复方口服液能抑制卵蛋白所致豚鼠哮喘模型气道内EOS的浸润(P<0.05),提高致敏豚鼠淋巴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辛夷复方口服液的平喘作用与抑制炎症细胞浸润、控制气道炎症、增加淋巴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夷复方口服液 过敏性哮喘 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种痘样水疱病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被引量:2
4
作者 罗颖 黄海燕 +3 位作者 杜鹃 戴林 陈定宝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59-662,共4页
报告1例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种痘样水疱病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患者男,18岁。发现全身淋巴结及肝脾大4个月,面部、四肢皮疹20d。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至皮下纤维脂肪层中可见多灶性浸润的淋巴样细胞。细胞小至中等... 报告1例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种痘样水疱病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患者男,18岁。发现全身淋巴结及肝脾大4个月,面部、四肢皮疹20d。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至皮下纤维脂肪层中可见多灶性浸润的淋巴样细胞。细胞小至中等大小,胞质透明,没有明显异形性。小血管增生,可见血管壁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根据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诊断为种痘样水疱病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痘样水疱病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酸性粒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变异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基础与临床 被引量:3
5
作者 龚若兰 陈同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03-707,共5页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表现为血液以及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持续性增多,并因嗜酸性粒细胞增殖所产生的炎症物质而造成微环境的改变和慢性不可逆的器官损害。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有无器官受累,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分...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表现为血液以及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持续性增多,并因嗜酸性粒细胞增殖所产生的炎症物质而造成微环境的改变和慢性不可逆的器官损害。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有无器官受累,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除家族性HE外,又分为继发性(反应性)、原发性(克隆性)和特发性HE。而淋巴细胞变异型HE是继发性HE的一种特殊类型。随着对淋巴细胞变异型HE发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其诊断逐渐明确,并且一些靶向治疗药物如抗IL-5单克隆抗体Mepolizumab、抗CD 52单克隆抗体Alemtuzumab也相继出现。文章综述淋巴细胞变异型HE的基础与临床现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变异型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流产母胎界面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T淋巴细胞激活上调性表达分泌因子S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肖世金 董倩 赵爱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CCR3、T淋巴细胞激活上调性表达分泌因子S(RANTES)/CCR5在正常妊娠免疫耐受及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例自然流产患者(AP组)和20例正常早孕妇女(NP组)的蜕膜和绒毛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CCR3、T淋巴细胞激活上调性表达分泌因子S(RANTES)/CCR5在正常妊娠免疫耐受及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例自然流产患者(AP组)和20例正常早孕妇女(NP组)的蜕膜和绒毛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蜕膜和绒毛组织Eotaxin/CCR3、RANTES/CCR5的表达,并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NP组蜕膜、绒毛组织Eotaxin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和80%,显著高于AP组的35%和30%(P=0.011,P=0.001);NP组阳性表达强度亦显著高于AP组(P=0.003,P=0.002)。NP组蜕膜、绒毛组织RANTES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和45%,显著低于AP组的80%和85%(P=0.01,P=0.008),NP组阳性表达强度亦显著低于AP组(P=0.002,P=0.002)。两组蜕膜、绒毛组织CCR5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P组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NP组(P=0.018,P=0.029)。两组CCR3的表达阳性率及阳性表达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P组中,蜕膜、绒毛RANTES的表达与CCR5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679,P=0.001;r=0.478,P=0.033);在AP组中,蜕膜、绒毛RANTES的表达与CCR5的表达均为正相关(r=0.610,P=0.004;r=0.620,P=0.004);两组蜕膜、绒毛Eotaxin和CCR3的表达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趋化因子及其受体Eotaxin/CCR3、RANTES/CCR5在妊娠免疫耐受形成和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CCR3 T淋巴细胞激活上调性表达分泌因子S CCR5 自然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CD40在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付强 封其华 +2 位作者 余孔贵 唐临飞 李爱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儿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40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5例EG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和15例健康对照儿童的外周血CD 40表达及淋巴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儿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40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5例EG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和15例健康对照儿童的外周血CD 40表达及淋巴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4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结果急性期EG患儿外周血CD40、CD3^+、CD4^+、CD4^+/CD 8^+、CD19^+CD 23^+表达,血清IL-4水平和EOS计数均高于缓解期EG患儿和对照组,CD8^+低于缓解期EG患儿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EG患儿和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EG患儿外周血CD40的表达与CD4^+,IL-4表达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CD 40可能参与了EG的发病。CD 40介导CD 4^+T细胞分泌IL-4增多,导致EOS异常增多可能是EG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亚群 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流式细胞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临床预测诊断指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婷 李吉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3-907,共5页
目的·在同一体系中比较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ECRS)预测诊断的临床评估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内镜下鼻腔鼻窦开放手术的89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 目的·在同一体系中比较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ECRS)预测诊断的临床评估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内镜下鼻腔鼻窦开放手术的89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术中所取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诊断ECRS患者35例,非ECRS(non-ECRS)患者54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绝对值、外周血EOS百分比(EOS%)、E/M比值(筛窦与上颌窦Lund-Mackay评分比值)和日本难治性鼻窦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协会(Japanese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Refractory 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JESREC)评分。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来比较各预测指标的优劣。结果·①ECRS患者的外周血EOS绝对值、外周血EOS%、E/M比值和JESREC评分显著高于non-ECRS患者(均P<0.01)。②JESREC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93,外周血EOS%的AUC为0.877,外周血EOS绝对值的AUC为0.870,E/M比值的AUC为0.724。结论·①采取JESREC评分、外周血EOS%、外周血EOS绝对值、E/M比值这些临床指标对于ECRS均有一定的预测诊断价值。②同一体系中比较,JESREC评分、外周血EOS%、外周血EOS绝对值具有较高的预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鼻窦炎 诊断 酸性粒细胞 JESREC评分 E/M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巨噬细胞对屋尘螨诱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的影响
9
作者 程百合 杨文婷 +1 位作者 侯飞 唐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80,286,共6页
目的:研究屋尘螨(HDM)诱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模型中免疫细胞的变化,并对肺泡巨噬细胞(AM)在其中的效应功能进行初步探索。方法:气管注射HDM诱导过敏性气道炎症,并在建模前通过气管注射氯膦酸盐脂质体(CL)特异性地对AM进行清除;心脏... 目的:研究屋尘螨(HDM)诱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模型中免疫细胞的变化,并对肺泡巨噬细胞(AM)在其中的效应功能进行初步探索。方法:气管注射HDM诱导过敏性气道炎症,并在建模前通过气管注射氯膦酸盐脂质体(CL)特异性地对AM进行清除;心脏灌注分离小鼠全肺免疫细胞;气管灌洗分离小鼠肺泡灌洗液免疫细胞;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Ⅱ型细胞因子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肺脏或肺泡灌洗液免疫细胞的变化;HE染色、PAS染色评价HDM建模后肺脏炎症粒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以及黏液分泌情况。结果:在HDM诱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中,Ⅱ型免疫反应的效应细胞如Ⅱ型先天性淋巴细胞(ILC2)、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加,组织学分析表明肺组织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加。而清除AM减缓了HDM诱导的Ⅱ型免疫反应,但促进了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加重了肺脏的病理损伤。结论:AM在HDM诱导过敏性气道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尘螨 过敏性气道炎症 肺泡巨噬细胞 酸性粒细胞 Ⅱ型先天性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武 仉建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7-309,共3页
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是临床少见病,通常认为其与Letterer-Siwe(LS)病、Hand-Schfjler-Christian(HSC)病是一种疾病在不同年龄、不同系统的不同表现,各型间可转化或重叠。其共同的病理学特点为光学显微镜... 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是临床少见病,通常认为其与Letterer-Siwe(LS)病、Hand-Schfjler-Christian(HSC)病是一种疾病在不同年龄、不同系统的不同表现,各型间可转化或重叠。其共同的病理学特点为光学显微镜下病变组织中有大量郎格罕斯细胞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1953年,Lichtenstein提出了“组织细胞增多症-X”的概念,使得EG与LS病、SHC的临床病理病种得到统一。因为这些病种都是由于郎格罕斯细胞的增生和播散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酸性肉芽肿 LICHTENSTEIN 组织细胞增多症 治疗 诊断 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浸润 郎格罕斯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息肉的组织细胞学变化和形成机理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滕霞娟 潘巳奋 叶燕芬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观察鼻息肉的细胞学变化 ,探讨鼻息肉的形成机制。 方法应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及甲苯胺蓝特殊染色法观察 4 2例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状况 ,并进行计数及统计学分析。 结果 4 2例鼻息肉中以嗜酸性粒... 目的观察鼻息肉的细胞学变化 ,探讨鼻息肉的形成机制。 方法应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及甲苯胺蓝特殊染色法观察 4 2例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状况 ,并进行计数及统计学分析。 结果 4 2例鼻息肉中以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为主的有 12例 ,占 2 8.5 7% ,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有 3 0例 ,占 71.4 3 % ,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很少 ,而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为主的鼻息肉 ,两者间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似乎与肥大细胞及过敏反应无关 ,免疫功能紊乱在鼻息肉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息肉 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肥大细胞 组织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马立克氏病外周血液各类白细胞动态观察
12
作者 程相朝 格春杰 +2 位作者 宋文成 薄清如 邱震东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1996年第1期8-9,共2页
本研究对人工感染鸡马克氏病强毒鸡外周血液各类白细胞进行的动态观察表明:感染鸡外周血液的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持续性增高,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呈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而嗜碱性粒细胞和异嗜性粒细胞的变化则无明显的统计学... 本研究对人工感染鸡马克氏病强毒鸡外周血液各类白细胞进行的动态观察表明:感染鸡外周血液的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持续性增高,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呈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而嗜碱性粒细胞和异嗜性粒细胞的变化则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马立克氏病 外周血液 动态观察 细胞总数 免疫攻毒 健康对照组 酸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粒细胞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在脂肪组织炎症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祎喆 周红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5,共7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脂肪组织炎症在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脂肪组织不但是储能器官,能够供应机体能量消耗,还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分泌多种脂肪因子作用于人体其他器官,参与各种生理过程。脂肪组织由脂肪细胞、免疫细...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脂肪组织炎症在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脂肪组织不但是储能器官,能够供应机体能量消耗,还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分泌多种脂肪因子作用于人体其他器官,参与各种生理过程。脂肪组织由脂肪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组成,其中免疫细胞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维持脂肪组织抗炎平衡状态。病态肥胖状态下这种平衡被打破,脂肪组织中促炎性巨噬细胞、CD8+T细胞、辅助性T细胞1、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数量增加,抑炎性辅助性T细胞2、调节性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导致脂肪组织处于炎症状态。这种脂肪组织炎症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文章拟概述免疫细胞在脂肪组织炎症中的调控作用,讨论以脂肪组织免疫细胞为靶点改善脂肪组织炎症的相关研究,揭示脂肪组织免疫细胞是肥胖相关代谢紊乱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炎症 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肥大细胞 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在棕色脂肪产热及白色脂肪棕色化过程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文阳 林建春 +1 位作者 滚双宝 王金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5-181,共7页
肥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 tissue,BAT)及米色脂肪因其能够通过产热作用增加能量消耗这一特性,已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潜在肥胖治疗方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2型巨噬细胞(Alternatively activated macr... 肥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 tissue,BAT)及米色脂肪因其能够通过产热作用增加能量消耗这一特性,已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潜在肥胖治疗方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2型巨噬细胞(Alternatively activated macrophages,M2 type)能够促进BAT产热和白色脂肪(White adipose tissue,WAT)的棕色化(即米色脂肪的形成过程),但随后的一些研究却得到了相反的结论。到目前为止,M2型巨噬细胞是否参与促进WAT的棕色化过程仍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主要对M2型巨噬细胞、II型固有淋巴细胞(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s)和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对BAT产热和WAT的棕色化的促进作用,以及M2型巨噬细胞不参与/抑制WAT棕色化这两个方面的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型巨噬细胞 II型固有淋巴细胞 酸性粒细胞 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 白色脂肪棕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1例报告
15
作者 丁雪勇 丁煜恒 +3 位作者 陈波涛 解庆骐 陈静 伍建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0-480,共1页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变[1],由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和浆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构成,主要发生于儿童和年轻人软组织和内脏的肿瘤(ICD-O编码:8825/...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变[1],由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和浆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构成,主要发生于儿童和年轻人软组织和内脏的肿瘤(ICD-O编码:8825/1)。但患者的年龄范围可为整个成人期,平均年龄10岁,最常发生于20岁以内,女性稍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肌纤维 炎症性 肿瘤 酸性粒细胞 平均年龄 梭形细胞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方法分析不同日龄凌云乌鸡的H/L值
16
作者 李凤生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4期62-64,共3页
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血液涂片显微镜法,探讨在相同的饲养及管理条件下,研究不同龄期凌云乌鸡的H/L值,结合对30、90、150、210日龄4组健康鸡的比较,这4组的日龄间隔均为60 d。同时,还选取了1组70日龄的亚健康鸡作对比。针对不同日... 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血液涂片显微镜法,探讨在相同的饲养及管理条件下,研究不同龄期凌云乌鸡的H/L值,结合对30、90、150、210日龄4组健康鸡的比较,这4组的日龄间隔均为60 d。同时,还选取了1组70日龄的亚健康鸡作对比。针对不同日龄的鸡群,分析其异嗜性粒细胞(H)、淋巴细胞(L)及其比值(H/L)。结果表明,当机体面临各种环境因素和外界刺激(环境变化、病毒或细菌侵袭时),异嗜性粒细胞的数量通常会增加,而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的数量则会相应减少。此外,随着品种日龄的增加,异嗜性粒细胞的数量最终将逐步降低,并趋于一个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乌鸡 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对红耳龟血液指标及植物血凝素反应的影响
17
作者 张一帆 林涵语 +3 位作者 李崧铭 伍亮 刁迎珠 张志强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4,共7页
探究低温对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能力的影响,揭示红耳龟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学和免疫学基础,为深入了解其入侵生物学提供基础资料。采用活体背甲下静脉窦采血技术,测定了6℃、17℃和26℃条件下处理1、5和... 探究低温对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能力的影响,揭示红耳龟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学和免疫学基础,为深入了解其入侵生物学提供基础资料。采用活体背甲下静脉窦采血技术,测定了6℃、17℃和26℃条件下处理1、5和10 d时血液中各型白细胞百分比及嗜异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ratio of heterophils to lymphocytes,H/L),以及第10天采血后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PHA-P)反应的变化。结果显示:(1)随着温度下降,第1天只有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此差异在第5天和第10天消失(P>0.05);第5天,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和H/L先升后降,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先降后升,单核细胞的百分比下降(P<0.05);第10天,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上升,淋巴细胞、嗜异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百分比,以及H/L下降(P<0.05);(2)随着处理天数延长,除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无组内差异外(P>0.05),其他类型白细胞的百分比及H/L都有组内差异(P<0.05);(3)6℃组、17℃组和26℃组对PHA-P的反应分别在注射后48 h、24 h和48 h达到峰值,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红耳龟通过调整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等不同类型白细胞的百分比、下降的应激反应能力和提前发生反应的免疫应答来适应低温的短期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耳龟 低温 淋巴细胞 酸性粒细胞 植物血凝素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早期病毒载量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春明 胡中伟 +1 位作者 黄韫 詹远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2-536,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早期鼻拭子病毒载量,探讨病毒载量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21年5月21日至6月18日收治的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者108例,采用RT⁃PCR方法检测鼻拭... 目的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早期鼻拭子病毒载量,探讨病毒载量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21年5月21日至6月18日收治的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者108例,采用RT⁃PCR方法检测鼻拭子病毒核酸水平,根据周期阈值(Ct)分高拷贝组和低拷贝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病毒转阴时间。结果高拷贝组59例,低拷贝组49例,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拷贝组比较,高拷贝组咽喉不适、腹泻症状及合并2型糖尿病更多见。两组患者基线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减少常见,与低拷贝组比较,高拷贝组CD4^(+)淋巴细胞计数更低(P<0.05)。两组患者基线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亦很常见,与低拷贝组比较,高拷贝组第1周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更低,恢复更慢(均P<0.05)。Ct值与第1周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0.261、0.333),但与病毒转阴时间呈负相关(r=-0.289)。高拷贝组病毒转阴时间更长(20.2 d vs.16.3 d,P<0.05),但两组患者重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RS⁃Cov⁃2 Delta变异株早期病毒载量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病毒转阴时间均有一定关系。糖尿病会影响病毒载量,病毒载量并不能预测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临床特征 糖尿病 淋巴细胞 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颚口线虫病1例报告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安 干小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09-709,共1页
关键词 杭州市 颚口线虫病 酸性粒细胞 医院就诊 初步诊断 中性粒细胞 辅助检查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支气管哮喘的诊治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霖 赵树科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4-65,共2页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狭窄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喘息、哮鸣等症状,是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慢性气道炎症改变为主呼吸系统疾病。在人类疾病中...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狭窄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喘息、哮鸣等症状,是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慢性气道炎症改变为主呼吸系统疾病。在人类疾病中属于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犬病临床诊疗中,犬支气管哮喘病例也时有发生,并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犬病 呼吸系统疾病 诊治 酸性粒细胞 T淋巴细胞 高反应性 呼吸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