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淋溶微生物菌株的筛选及其重金属溶出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谢丽玲
唐伟
李燕玲
曾春暇
朱炎坤
陈发奋
-
机构
汕头大学理学院生物系
-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0-244,共5页
-
基金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
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158)
-
文摘
从汕头市12个蔬菜地监测点收集到多种微生物,采用含单质硫的Waksman固体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从中筛选出4株菌株。通过16S rRNA测序和NCBI数据库比对,其中两株为硫氧化硫化杆菌(Sulfobacillus disulfidooxidans),另两株为嗜酸性氧化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分别将其编号为ST-A、ST-B、ST-C和ST-D。通过研究这4株菌对Cu、Pb、Zn和Cr的溶出效率评估了它们对重金属的淋溶和转化潜力。结果表明:用这两种菌处理土样,土壤溶液的pH值显著降低,说明反应过程中产生了酸性物质;两种菌株均对Cu、Zn、Pb、Cr有明显的溶出效果;从修复过程中Cu、Pb五态质量比分布来看,经过浸提后,大部分Cu、Pb被去除,Cu去除率大于Pb去除率,硫化杆菌属的去除效果比嗜酸硫杆菌属明显,硫化杆菌能将不溶态的Cu和Pb转换为可溶态。
-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筛选
硫氧化硫化杆菌
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
土壤
重金属
微生物淋溶
-
Keywords
basic discipline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reening
Sulfobacillus disulfidooxidans
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soil
heavy metal
bioleaching
-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基于铀矿中本源硫杆菌对黄铁矿和铀矿浸出的协同作用
- 2
-
-
作者
朱艳杰
庞园涛
杨柳
黄建新
-
机构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34-340 358,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072254)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No.31300423)~~
-
文摘
研究砂岩型铀矿床中本源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t.f)、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At.t)对黄铁矿及铀矿浸出的协同作用。采用富集培养法、无机盐硅酸钠平板法对砂岩型铀矿中的硫杆菌分离纯化,通过分析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结果及16S r DNA序列确定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并利用摇瓶培养法设计浸矿试验,向黄铁矿浸出体系中分别加入分离纯化的At.f、At.t及混合的At.f和At.t,检测p H值、氧化还原电位值(Eh值)的变化,浸矿40 d,测定浸矿体系的总铁离子浓度和硫酸根离子浓度,并分析黄铁矿矿渣表面形态及成分。根据黄铁矿的浸出结果,设计铀矿浸出试验,浸矿40 d,测定浸出体系中的p H值、Eh值、总铁离子浓度、硫酸根离子浓度等参数并计算四价铀的浸出率。结果表明,分离的两株优势菌中SW-2鉴定为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t.f),SW-3鉴定为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t.t)。At.f、At.t浸出黄铁矿和铀矿时存在协同作用,At.f为浸矿体系的强氧化剂,主要将Fe^(2+)氧化成Fe^(3+),Fe^(3+)将UO_2氧化成可溶性的UO_(2^(2+));At.t可为浸矿体系提供酸性环境;At.f:At.t=5:1试验组对黄铁矿和铀矿的浸矿效果最好,四价铀的浸出率为55.60%,黄铁矿矿渣表面形态显示细菌对黄铁矿存在直接的氧化作用;At.f、At.t高效浸出黄铁矿的菌量比例对以黄铁矿为伴生矿的铀矿的细菌浸出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工业微生物浸铀时提供一定的支持并为以黄铁矿为伴生矿的其他矿物的微生物浸出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
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
浓度比例
浸出率
-
Keywords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t.f)
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At
t)
concentration ratio
leaching rate
-
分类号
TD958
[矿业工程]
TD925.5
[矿业工程—选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