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株对东亚飞蝗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园 南宫自艳 +2 位作者 孔繁芳 宋萍 王勤英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6-522,共7页
通过生物测定比较了9种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4龄蝗蝻的杀虫活性,其中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HB310菌株(以下简称Xn HB310)对4龄蝗蝻的活性最高;采用浸叶法进一步测定了Xn HB310... 通过生物测定比较了9种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4龄蝗蝻的杀虫活性,其中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HB310菌株(以下简称Xn HB310)对4龄蝗蝻的活性最高;采用浸叶法进一步测定了Xn HB310菌液对不同虫态的东亚飞蝗的毒力。结果表明:在饲喂96 h后,Xn HB310菌液对2龄蝗蝻、4龄蝗蝻和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97×105、4.90×105和6.24×105CFU/mL,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51.48、52.59和64.34 h。研究还发现该菌株对东亚飞蝗具有明显的拒食活性,处理48 h后Xn HB310菌液对2龄蝗蝻、4龄蝗蝻和成虫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1.15×105、2.36×105和3.16×105CFU/mL。通过点滴或剪除东亚飞蝗成虫感觉器官的方法,证实了Xn HB310菌液对东亚飞蝗产生拒食作用的器官是下颚须和下唇须,剪除下颚须和下唇须及两者均剪除的拒食率分别为37.36%、51.28%和100%。研究结果表明,嗜线虫致病杆菌Xn HB310菌液对东亚飞蝗的杀虫速度快且活性高,具有开发为防治东亚飞蝗杀虫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 东亚飞蝗 活性 拒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株杀虫蛋白的纯化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勤英 南宫自艳 +3 位作者 陆秀君 李秀花 李国勋 崔龙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3-358,共6页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nematophilaHB310是从河北省土壤中筛选出的一株昆虫病原线虫体内分离纯化获得的共生菌,该菌的发酵液对多种昆虫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利用85%饱和度的硫酸铵盐析分别获得胞内蛋白提取物和上清液中胞外蛋白提取物...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nematophilaHB310是从河北省土壤中筛选出的一株昆虫病原线虫体内分离纯化获得的共生菌,该菌的发酵液对多种昆虫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利用85%饱和度的硫酸铵盐析分别获得胞内蛋白提取物和上清液中胞外蛋白提取物,生测结果表明这两种蛋白提取物中都含有胃毒素和血腔毒素。通过制备型非变性凝胶电泳对蛋白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了3种有杀虫活性的毒素蛋白(毒素Ⅰ、毒素Ⅱ和毒素Ⅲ),胞内的毒素蛋白与分泌到胞外上清液中的毒素蛋白是同种蛋白。毒素Ⅰ和毒素Ⅱ对棉铃虫初孵幼虫有明显的胃毒活性,但没有血腔毒性;毒素Ⅲ对大蜡螟幼虫有很强的血腔毒性,LD50为0.18μg头。SDS_PAGE图谱显示毒素Ⅰ和毒素Ⅱ是由多个多肽组成的复合蛋白,而毒素Ⅲ只分离出一条多肽。毒素Ⅱ在50℃处理10min,其杀虫活性没有显著变化;70℃处理10min对毒素Ⅲ杀虫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致病杆菌 毒素蛋白 纯化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株对苹掌舟蛾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5
3
作者 毛文杰 宋萍 +1 位作者 王勤英 杨君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5,共3页
关键词 线致病杆菌 hb310菌株 苹掌舟蛾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培养基筛选和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永娟 张杰 +3 位作者 孔繁芳 南宫自艳 宋萍 王勤英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7-1003,共7页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是与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互惠共生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对多种农业害虫都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本研究对多种影响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株发酵培养的因素进行了筛选优化。通过单...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是与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互惠共生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对多种农业害虫都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本研究对多种影响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株发酵培养的因素进行了筛选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牛肉蛋白胨和KH2PO4;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2%、牛肉蛋白胨1%、牛肉浸膏0.3%和K2HPO41%;最佳摇瓶培养条件为:接种量6%、培养基p H 7.5、摇床转速200 rpm、培养温度28℃和培养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株生长速率最快,菌液的杀虫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致病杆菌 发酵优化 正交试验 小菜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几丁质酶基因chi70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永娟 张杰 +3 位作者 南宫自艳 宋萍 白向宾 王勤英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2-918,共7页
为了了解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几丁质酶的功能,本研究通过PCR技术从X.nematophila HB310菌株中克隆得到了几丁质酶基因chi70,对该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947 bp,编码648个氨基酸,表达的Chi70... 为了了解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几丁质酶的功能,本研究通过PCR技术从X.nematophila HB310菌株中克隆得到了几丁质酶基因chi70,对该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947 bp,编码648个氨基酸,表达的Chi70蛋白不含信号肽。将chi70基因进行原核表达,获得大量重组Chi70蛋白。采用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重组蛋白酶活,结果表明几丁质酶Chi70在pH7.0时活性最高,为8.815 U/mL。采用生测方法测定Chi70对苏云金芽孢杆菌HD-73(Bt HD-73)的增效活性,结果表明单独使用Bt HD-73时对2龄棉铃虫幼虫的LC50为14.80μg/m L,添加Chi70后的Bt HD-73对2龄棉铃虫幼虫的LC50为5.66μg/m L,实验结果说明Chi70对Bt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致病杆菌 chi70基因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几丁质酶 酶活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株对家蚕的毒力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冯珊珊 王勤英 +2 位作者 宋萍 崔龙 杨君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8-273,共6页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HB310菌株与小卷蛾斯氏线(Steinernema carpocapsae)互助共生,对多种寄生害虫具有杀灭作用。为了探讨该共生菌在蚕区大田农作物害虫防治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了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液和蛋白毒...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HB310菌株与小卷蛾斯氏线(Steinernema carpocapsae)互助共生,对多种寄生害虫具有杀灭作用。为了探讨该共生菌在蚕区大田农作物害虫防治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了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液和蛋白毒素粗提物对家蚕的生物学安全性。结果表明:HB310菌液对家蚕的急性毒力很低,即使在处理后120h,仍然不能测定其LC50;家蚕对HB310菌液和蛋白毒素粗提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性,5龄幼虫对2.24×106CFU/mL HB310原菌液和0.57mg/mL杀虫蛋白粗提物的48h拒食率分别达到24.90%和23.05%;HB310菌液及蛋白毒素粗提物对家蚕各龄幼虫体重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龄期而增大;从蚁蚕开始一直饲喂含HB310原菌液人工饲料的幼虫各龄历期均明显延长,存活率显著下降,到4龄全部死亡;幼虫取食含HB310原菌液人工饲料72h后改饲喂正常饲料,1龄和2龄的历期明显长于对照,但以后各龄历期、化蛹率、羽化率、蛹重和茧层量等各项生物学和经济性状指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1.12×104CFU/mL HB310菌液和0.11mg/mL蛋白毒素粗提物对家蚕的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认为,HB310菌株对家蚕低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致病杆菌 家蚕 毒力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线虫致病杆菌YZ011对鳞翅目昆虫杀虫活性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7
作者 林曼曼 刘琴 +7 位作者 韩光杰 黄立鑫 夏杨 李传明 张楠 陆玉荣 徐彬 徐健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67,共10页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是一类重要的生物防治资源。为明确本单位分离自小卷蛾斯氏线虫共生菌YZ011对鳞翅目害虫的杀虫活性及机制,本研究在测定菌株YZ011对小菜蛾和草地贪夜蛾血腔注射毒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是一类重要的生物防治资源。为明确本单位分离自小卷蛾斯氏线虫共生菌YZ011对鳞翅目害虫的杀虫活性及机制,本研究在测定菌株YZ011对小菜蛾和草地贪夜蛾血腔注射毒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表明,血腔注射100 nL 1.0×10^(6)CFU/mL菌株YZ01124 h后,小菜蛾幼虫和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75.0%和56.7%,均显著高于血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菌株YZ011为嗜线虫致病杆菌,其基因组含有19个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与其同源性最高的嗜线虫致病杆菌菌株YL001和菌株SⅡ相比,菌株YZ011含有29个特异基因簇。菌株YZ011基因组中共注释到586个毒力因子相关基因。本研究结果从基因组层面解析了嗜线虫致病杆菌YZ011的分子特征,对菌株YZ011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致病杆菌 活性 基因组 次级代谢产物 毒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HB310对中红侧沟茧蜂的影响
8
作者 南宫自艳 冯珊珊 +1 位作者 宋萍 王勤英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8,共7页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HB310(Xn HB310)是一株广谱高效的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本文以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为试虫,研究了菌株Xn HB310对其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24×106cfu.mL 1的Xn HB310菌液和5...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HB310(Xn HB310)是一株广谱高效的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本文以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为试虫,研究了菌株Xn HB310对其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24×106cfu.mL 1的Xn HB310菌液和567.60μg.mL 1的蛋白毒素直接浸渍蛹茧,对茧蜂羽化率没有影响。直接饲喂成蜂高浓度的菌液(≥1.12×105cfu.mL 1)或蛋白毒素(≥200μg.mL 1)会明显缩短成蜂的寿命。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持续取食含1.12×103cfu.mL 1菌液的饲料,对所寄生的茧蜂无显著影响;棉铃虫持续取食含0.38μg.mL 1蛋白毒素的饲料,所寄生的茧蜂卵-幼虫历期显著延长,其它发育指标无影响。2龄棉铃虫接种茧蜂后分别饲喂含亚抑制中浓度菌液或蛋白毒素的饲料,对茧蜂均无显著影响。在自然条件下,茧蜂成虫不可能直接取食到高浓度的Xn HB310菌液或蛋白毒素,所以田间施用共生菌对该寄生蜂各虫态均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致病杆菌 棉铃 中红侧沟茧蜂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线虫致病杆菌血腔毒素Tp40对大蜡螟幼虫体内酶活性和中肠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君 王勤英 +2 位作者 宋萍 南宫自艳 崔龙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1-608,共8页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在侵入到寄主昆虫血腔后能够成功地逃避或抑制寄主昆虫的免疫反应并快速杀死昆虫。为深入了解嗜线虫致病杆菌的杀虫机理,明确关键的致病因子,作者应用盐析和制备型非变性凝胶电泳等方法,从嗜线虫...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在侵入到寄主昆虫血腔后能够成功地逃避或抑制寄主昆虫的免疫反应并快速杀死昆虫。为深入了解嗜线虫致病杆菌的杀虫机理,明确关键的致病因子,作者应用盐析和制备型非变性凝胶电泳等方法,从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株的细胞内分离纯化了一种新的杀虫蛋白——Tp40,该蛋白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具有高血腔注射活性,对大蜡螟5龄幼虫的LD50为68.54ng/头。本文检测了该毒素对大蜡螟幼虫的致病特性,注射Tp40毒素后,大蜡螟幼虫表现出兴奋和痉挛等症状,当以不低于(70±0.02)ng/头的剂量注射Tp40,大蜡螟幼虫均在20min内死亡,但试虫的体色、血淋巴的颜色以及血细胞的形态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对大蜡螟体内酶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在注射LD50剂量的Tp40蛋白后,试虫体内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都明显的高于对照(P<0.05),而酚氧化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P<0.05)。对大蜡螟幼虫中肠的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这种42kDa蛋白能够破坏试虫的中肠组织,导致其肠壁细胞出现排列紊乱、脱落和围食膜消失。据此推测,Tp40与嗜线虫致病杆菌对寄主昆虫的免疫抑制有关,寄主中肠组织可能是其作用靶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致病杆菌 血腔毒素 酶活力 大蜡螟 中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线虫致病杆菌代谢物拮抗大豆疫霉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杨秀芬 杨怀文 简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5,共4页
测定嗜线虫致病杆菌 (Xenorhabdusnematophilus)发酵液对大豆疫霉 (Phytophthorasojae )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及萌发的影响 ,采用种子和土壤处理的方法研究了发酵液对幼苗发病率的作用。结果表明 :发酵液对大豆疫霉 (Phytophthorasojae... 测定嗜线虫致病杆菌 (Xenorhabdusnematophilus)发酵液对大豆疫霉 (Phytophthorasojae )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及萌发的影响 ,采用种子和土壤处理的方法研究了发酵液对幼苗发病率的作用。结果表明 :发酵液对大豆疫霉 (Phytophthorasojae)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5 0ml/L发酵液能完全抑制菌丝的生长 ,6ml/L发酵液的抑制率仍达 6 8.86 % ;发酵液能强烈抑制大豆疫霉的孢子囊形成 ,10ml/L - 10 0ml/L的发酵液处理孢子囊 8天后的抑制率分别达 97.0 4 %和 99.19% ,5ml/L发酵液仍达到 82 .74 %的抑制率 ;发酵液对孢子囊的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 ,处理后 4 8小时 ,6ml/L - 10 0ml/L发酵液的抑制率达 72 .94 % - 88.5 6 % ;发酵液浸种结果表明 ,发酵液浓度为2 5ml/L - 5 0ml/L对大豆种子萌发均没有显著影响。用浓度为 5 0ml/L的发酵液处理种子 ,播种后9天 ,病株减退率可达 79.8% ,但 12天调查 ,病株减退率仅达 34.4 %。发酵液处理带菌土壤能有效减轻大豆幼苗的发病率 ,5 0ml/L发酵液处理的病株减退率为 76 .3% ,化学农药甲霜灵处理的病株减退率为 84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致病杆菌 大豆疫霉 根腐病 种子处理 抑制作用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线虫致病杆菌代谢产物CB6-1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武仁 朱昌雄 +4 位作者 杨秀芬 杨怀文 许鸿章 解云英 简恒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13-515,共3页
目的从对植物疫病有拮抗作用的嗜线虫致病杆菌北京变种(X enorhabdus nem a toph ilus var.p ek ing ensis)CB 6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抗菌组分,并鉴定其结构。方法采用多种层析方法对其进行分离,并采用UV、IR、M S和NM R对其进行结... 目的从对植物疫病有拮抗作用的嗜线虫致病杆菌北京变种(X enorhabdus nem a toph ilus var.p ek ing ensis)CB 6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抗菌组分,并鉴定其结构。方法采用多种层析方法对其进行分离,并采用UV、IR、M S和NM R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到一个主要组分CB 6-1,并鉴定其结构为3,4-二氢-8-羟基苯并吡喃衍生物。结论主要抗菌组分CB 6-1与文献报道的X encoum ac in 1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致病杆菌 抗菌组分 分离 结构鉴定 CB6—1 Xenocoumacin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线虫致病杆菌代谢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2
12
作者 杨怀文 张志铭 +1 位作者 杨秀芬 简恒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2000年第3期111-113,共3页
采用室内平板抑制法测定的结果表明 :嗜线虫致病杆菌发酵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有很强的抑制生长作用 ,6~ 5 0 ml/ L的发酵液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 90 %~ 1 0 0 % ,1 .5~ 3ml/ L的发酵液仍有 70 %左右的抑制效果。发酵液对菌丝生长有抑... 采用室内平板抑制法测定的结果表明 :嗜线虫致病杆菌发酵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有很强的抑制生长作用 ,6~ 5 0 ml/ L的发酵液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 90 %~ 1 0 0 % ,1 .5~ 3ml/ L的发酵液仍有 70 %左右的抑制效果。发酵液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 ,但不能完全杀死菌丝 ;发酵液对孢子囊萌发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 0 ml/ L的发酵液对孢子囊萌发的抑制率达 5 0 % ;发酵液在 2 4小时内能渗透到种薯内 3cm,抑制薯块内病菌的生长。因此 ,代谢物将有可能用于种薯处理 ,延缓或控制病害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致病杆菌 马铃薯晚疫病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线虫致病杆菌CB6菌株对小菜蛾幼虫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明华 杨秀芬 +2 位作者 简恒 王中康 杨怀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17,共3页
用叶碟法测定了嗜线虫致病杆菌CB6菌株发酵液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率、拒食活性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其发酵液对幼虫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取食 3d后 ,1~ 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84 75 %、6 8 33%和 5 9 32 %。 4龄幼虫取... 用叶碟法测定了嗜线虫致病杆菌CB6菌株发酵液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率、拒食活性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其发酵液对幼虫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取食 3d后 ,1~ 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84 75 %、6 8 33%和 5 9 32 %。 4龄幼虫取食量显著减少 ,选择性拒食率为 76 5 9% ,非选择性拒食率为 6 9 72 %。 3龄幼虫取食发酵液处理的叶片后 ,生长极其缓慢 ,在 4 8h时体重抑制率达 10 0 % ,化蛹率和羽化率均明显下降 ,其中化蛹率仅为 15 5 6 % ,10 0 %蛹不能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致病杆菌 CB6菌株 小菜蛾 生物活性 致死率 拒食活性 蔬莱害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线虫致病杆菌与七种杀虫剂混配对小菜蛾毒杀增效作用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立涛 文旭 +2 位作者 赵亚楠 孔繁芳 王勤英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5-190,共6页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HB310(Xn HB310)与7种常用杀虫剂混配后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杀增效作用,并对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组合进行了最佳配比的筛选和增效作用的评价。结果显示,Xn HB310仅与氯氰菊酯混...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HB310(Xn HB310)与7种常用杀虫剂混配后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杀增效作用,并对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组合进行了最佳配比的筛选和增效作用的评价。结果显示,Xn HB310仅与氯氰菊酯混配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协同毒力指数(cf)为30.9;当Xn HB310与氯氰菊酯质量比在1006.4∶2.6~816∶4之间时,混配药剂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当两种药剂的质量比为952∶3时,增效作用最强,此时的共毒系数最高为335。Xn HB310与乐斯本、吡虫啉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混配均表现为相加作用,cf值分别为9.6、-6.9和-18.6,Xn HB310与菜喜、灭幼脲或阿维菌素混配则表现出明显的拮抗作用,cf值分别为-48.4、-24.9和-5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致病杆菌 混配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线虫致病杆菌的抑菌物质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武仁 杨秀芬 +2 位作者 杨怀文 刘峥 袁京京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5-28,共4页
嗜线虫致病杆菌北京变种(Xenorhabdus nematophila var.pekingense)是从北京地区采集的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肠道内分离的共生细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分离纯化出其发酵代谢物中的抗菌物质,进行抗菌活性测定... 嗜线虫致病杆菌北京变种(Xenorhabdus nematophila var.pekingense)是从北京地区采集的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肠道内分离的共生细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分离纯化出其发酵代谢物中的抗菌物质,进行抗菌活性测定,对研究该菌的抑菌机理以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该菌株代谢物中分离获得的抗菌物质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以及理化性质分析,鉴定为Xenocoumacin 1。用平板含毒培养基法测定了该物质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表明,分离的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浓度在10μg/mL时,对黄瓜疫霉病菌、苎麻疫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西葫芦灰霉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菌丝抑制率为100%。对草莓疫病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褐斑病菌、着茄灰霉病菌、苹果轮纹病菌抑制率分别为86.8%、79.4%、79.5%、62.6%、53.6%;对其中6种真菌的EC50为0.25-4.17 μg/mL,该物质对疫霉属真菌抑制作用最强,并能引起番茄晚疫病菌的菌丝生长畸形,原生质外溢。本文对开发新型生物杀菌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致病杆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线虫致病杆菌CB6菌株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潘映红 杨秀芬 +4 位作者 杨夕庆 李艳飞 刘峥 简恒 杨怀文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6-278,共3页
关键词 线致病杆菌 蛋白质 生物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毒力杀虫细菌嗜线虫致病杆菌CB6菌株的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秀芬 杨怀文 +2 位作者 简恒 刘峥 袁京京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嗜线虫致病杆菌北京变种菌株CB6的营养利用以及培养基成分的改变对产生杀虫活性物质的影响。通过筛选该菌对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的需求,确定了该菌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g/L):豆粉40g,蔗糖15g,蛋白胨15g,酵母膏10g,玉...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嗜线虫致病杆菌北京变种菌株CB6的营养利用以及培养基成分的改变对产生杀虫活性物质的影响。通过筛选该菌对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的需求,确定了该菌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g/L):豆粉40g,蔗糖15g,蛋白胨15g,酵母膏10g,玉米浆5g,NaH2PO41g,NaCl5g,谷氨酸5g。培养液上清液对玉米螟初孵幼虫的体重抑制率为90 81%,比基础培养基的杀虫活性提高了4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致病杆菌北京变种 培养基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线虫致病杆菌高产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京京 杨秀芬 +2 位作者 简恒 杨怀文 庞在堂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用 4种诱变方法 (紫外线、氯化锂、60 Co γ射线、自身代谢产物 )对嗜线虫致病杆菌进行了诱变处理。结果表明 ,菌株对各种诱变剂均比较敏感 ,低剂量诱变和复合诱变处理的菌株正变率较高 ,其中氯化锂加紫外线复合诱变的累加处理效果最好 ... 用 4种诱变方法 (紫外线、氯化锂、60 Co γ射线、自身代谢产物 )对嗜线虫致病杆菌进行了诱变处理。结果表明 ,菌株对各种诱变剂均比较敏感 ,低剂量诱变和复合诱变处理的菌株正变率较高 ,其中氯化锂加紫外线复合诱变的累加处理效果最好 ,效价提高了 6 0 %~ 70 % ;连续5代传代培养 ,其产素能力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致病杆菌 菌株 选育 诱变 氯化锂 紫外线 病原线 马铃薯晚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嗜线虫致病杆菌All对小菜蛾拒食作用物性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永玲 韩日畴 丛斌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2-137,共6页
采用叶碟法测定了36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菌株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二龄幼虫的拒食作用,其中10个菌株对小菜蛾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高于75%。以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us All菌株为代表,研究了对小菜蛾... 采用叶碟法测定了36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菌株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二龄幼虫的拒食作用,其中10个菌株对小菜蛾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高于75%。以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us All菌株为代表,研究了对小菜蛾有拒食作用的物质与细菌生长过程、型变、pH值、温度、有机溶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拒食物质产生于细菌的对数增长期和稳定期,在稳定期最高,拒食率达85%左右;次生型菌液未能分泌足够的拒食物质,其拒食率在20%以下。在-80℃-100℃的范围内,其拒食率均在81%以上。pH3-11范围内,对拒食物质稳定性有一定影响,选择性拒食率变化不大,均在96%以上;非选择性拒食率变化明显,pH值为3、5、7、11时,非选择性拒食率下降至23.1%-34.9%。拒食物质可与氯仿、石油醚、乙酸乙酯、正己烷、乙醇相溶,其提取液对小菜蛾拒食率均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线共生细菌 线致病杆菌 小菜蛾 拒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线虫致病杆菌CB6菌株培养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明华 宫春波 王萍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3-45,共3页
研究了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CB6菌株的菌体增殖规律及对主要营养成分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该菌延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分别为 0~6 h、6~18 h、18~48 h和 48 h以后.培养 18 h时,糖和蛋白质的含量达到... 研究了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CB6菌株的菌体增殖规律及对主要营养成分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该菌延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分别为 0~6 h、6~18 h、18~48 h和 48 h以后.培养 18 h时,糖和蛋白质的含量达到最低并保持稳定;氨基氮含量在 6 h时最低,以后逐渐升高,36 h达到最高.药效实验表明,该菌培养 42 h时其菌悬液杀虫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致病杆菌 培养特性 生长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