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3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水气单胞菌胁迫下棘胸蛙脾脏的病理损伤
1
作者 任思宇 吴春艳 +1 位作者 刘震坤 杨延辉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1232,共12页
为探索败血症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胁迫下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脾脏的病理损伤,本研究采用浓度为1×10^(7) CFU·mL^(-1)的棘胸蛙源嗜水气单胞菌重悬液,以每尾0.2 mL的剂量腹腔注射感染体质量为(130... 为探索败血症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胁迫下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脾脏的病理损伤,本研究采用浓度为1×10^(7) CFU·mL^(-1)的棘胸蛙源嗜水气单胞菌重悬液,以每尾0.2 mL的剂量腹腔注射感染体质量为(130±20)g的健康棘胸蛙,复制败血症模型,分别在2 h、4 h、8 h、12 h、16 h、24 h、32 h、40 h、48 h、60 h、72 h、96 h(4 d)、120 h(5 d)、144 h(6 d)、168 h(7 d)时观察脾的临床表现,并采样开展动态病理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后的棘胸蛙精神萎靡,应激反应减弱,脾体指数逐步升高,在40 h~5 d期间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动态病理观察显示:随着病程发展,白髓淋巴细胞、网状细胞逐渐坏死减少,单个的黑色素巨噬细胞增加,被膜与被膜下的组织不同程度地变性坏死。在48~72 h期间,白髓内细胞成分严重坏死,网状细胞脱落肿大,白髓面积显著缩小至消失,血管壁及周围网状纤维断裂明显,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melano-macrophage centres, MMCs)全部裂解消失。在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致死性败血症胁迫下,棘胸蛙脾组织崩解,细胞成分坏死,损害了机体免疫应答的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水气单胞菌 致死性败血症 病理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高致病性棘胸蛙源嗜水气单胞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其感染后脾的超微病理损伤
2
作者 任思宇 吴春艳 +2 位作者 刘震坤 杨延辉 李新善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目的】了解棘胸蛙源嗜水气单胞菌SZW-003菌株的全基因组学特征,明确感染后棘胸蛙脾脏的超微病理损伤,为嗜水气单胞菌的病原学研究及病害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提取SZW-003菌株全基因组DNA构建文库后测序,组装后进行注释分析,结... 【目的】了解棘胸蛙源嗜水气单胞菌SZW-003菌株的全基因组学特征,明确感染后棘胸蛙脾脏的超微病理损伤,为嗜水气单胞菌的病原学研究及病害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提取SZW-003菌株全基因组DNA构建文库后测序,组装后进行注释分析,结合动态超微病理观察感染后棘胸蛙脾脏的损伤。【结果】SZW-003菌株具备β溶血特性,全基因组总长度为4925442 bp,GC含量为60.64%,编码基因数量为4473个,预测有388个毒力基因。感染后棘胸蛙脾内网状细胞最早发生损伤,也是最早发现吞噬有病原菌的细胞类型;在感染胁迫下,网状细胞大量脱落转化为巨噬细胞和黑色素巨噬细胞;随着病程发展,网状细胞肿胀裂解,脾窦内皮细胞大量坏死,细胞碎片与异形红细胞分布其中,残存的巨噬细胞内可见病原菌。【结论】SZW-003菌株是一株强毒力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可导致脾组织结构裂解,细胞成分坏死,引起网状细胞向巨噬细胞与黑色素巨噬细胞转化,造成严重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水气单胞菌 全基因组 超微病理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酪醇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致大口黑鲈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罗天麻 赵先先 +3 位作者 何叶 陈佳琪 陈江凤 王艺舟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86,共7页
为探究羟基酪醇(hydroxytyrosol,HT)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致大口黑鲈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大口黑鲈随机分别为空白对照组、HT对照组、细菌感染组和HT预防组,HT对照组和预防组连续3 d腹腔注射HT液,第5天时细菌感染组和HT预防组腹腔注射嗜... 为探究羟基酪醇(hydroxytyrosol,HT)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致大口黑鲈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大口黑鲈随机分别为空白对照组、HT对照组、细菌感染组和HT预防组,HT对照组和预防组连续3 d腹腔注射HT液,第5天时细菌感染组和HT预防组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液,空白对照组和HT对照组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于注射后24 h、48 h、72 h和96 h时采集头肾,光学显微镜观察头肾组织病变,荧光定量PCR检测抗氧化和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和HT对照组头肾细胞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细菌感染组24 h时后出现一定的病理变化,如细胞肿大、细胞膜融合、细胞边界模糊、细胞核破裂和溶解等;HT预防组头肾病变比细菌感染组明显减轻,细胞结构较完整。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菌感染组抗氧化基因CAT、GSH-Px和SOD转录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升高(P<0.01),而HT预防组CAT和GSH-Px转录极显著高于细菌感染组(P<0.01),但SOD基因呈现先上升后降低再上升趋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菌感染组免疫相关基因TLR3、IL-18、LZM、IL-6、TRAF6和MyD88的转录均极显著升高(P<0.01),而HT预防组TLR3、IL-18和MyD88基因转录极显著低于细菌感染组(P<0.01),LZM和IL-6基因转录极显著高于细菌感染组(P<0.01),TRAF6基因转录前期显著上调(P<0.01)而后期显著下调(P<0.01)。研究结果表明,HT能缓解嗜水气单胞菌对大口黑鲈头肾造成的病理损伤,可能是通过提高大口黑鲈头肾抗氧化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酪醇 水气单胞菌 大口黑鲈 头肾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非编码RNA的功能研究
4
作者 王嘉璐 蔡彤璇 +4 位作者 陈甜梦 李娜 刘瑶瑶 赵宝华 刘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共9页
为了探究原核生物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中非编码RNA(sRNA)的功能,以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 ATCC 7966菌株为实验材料,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学分析,预测得到非编码RNA,构建了sRNA基因缺失突变体(△sRNA),并对△... 为了探究原核生物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中非编码RNA(sRNA)的功能,以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 ATCC 7966菌株为实验材料,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学分析,预测得到非编码RNA,构建了sRNA基因缺失突变体(△sRNA),并对△sRNA的生理特性和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sRNA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的生长状况、运动能力和溶血现象基本一致,且在高渗环境下2种菌株受到的抑制程度相同;同野生型菌株相比,△sRNA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且△sRNA菌株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敏感度增强;sRNA基因的缺失导致A.hydrophila的致病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单胞菌 转录组测序 非编码RNA 基因敲除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多糖对嗜水气单胞菌抑制效果的研究
5
作者 刘妍 唐玖玖 +5 位作者 罗雪莲 吴远通 李金霞 张孟琴 张俊波 印双红 《江西水产科技》 2025年第2期17-20,共4页
为了研究黄精多糖对源自鱼类的耐药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效能,开展了体外与体内的抑菌实验,采用黄精多糖作为实验试剂。通过琼脂平板打孔、试管二倍系列稀释法以及平板菌落计数测定抑菌圈的直径、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 为了研究黄精多糖对源自鱼类的耐药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效能,开展了体外与体内的抑菌实验,采用黄精多糖作为实验试剂。通过琼脂平板打孔、试管二倍系列稀释法以及平板菌落计数测定抑菌圈的直径、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构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鲤鱼的模型,并引入黄精多糖进行干预治疗,检测鲤鱼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及存活率情况。结果显示:黄精多糖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和MBC均为640 mg/mL。与感染组相比,预防组及高剂量治疗组的AKP活性显著上升(P<0.05);而低剂量治疗组与感染组间的SOD活性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CAT活性保持稳定,未见明显波动。此外,预防组与低剂量组的鲤鱼成活率相对较高。表明黄精多糖展现出对嗜水气单胞菌一定程度的抑制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多糖 水气单胞菌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SY01毒力检测分析
6
作者 张凯凯 于明 +3 位作者 刘怡宁 陈红菊 姚智磊 季相山 《山东畜牧兽医》 2025年第1期8-10,共3页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细菌,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容易使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感染后患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探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大口黑鲈的致病机理,本试验对嗜水气单胞菌S...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细菌,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容易使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感染后患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探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大口黑鲈的致病机理,本试验对嗜水气单胞菌SY01进行毒力分析。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SY01携带hly、aer、alt、ast、act、ahyB、eprCAI、aha和gcaT9种毒力基因,能分泌明胶酶、脂酶、尿素酶等胞外酶,并具有极强的溶血性。本研究结果为阐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大口黑鲈的致病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单胞菌 大口黑鲈 毒力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SY01感染大口黑鲈的组织病理学分析
7
作者 于明 张凯凯 +2 位作者 刘怡宁 邹兰柱 陈红菊 《山东畜牧兽医》 2025年第2期16-18,共3页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是一种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养殖过程中易感染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探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大口黑鲈的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变化,本试验用嗜水气单胞菌SY01人工感染大...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是一种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养殖过程中易感染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探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大口黑鲈的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变化,本试验用嗜水气单胞菌SY01人工感染大口黑鲈后检测病鱼临床症状及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SY01感染会导致大口黑鲈腹腔出现腹水,肝脏充血增大,脾、头肾水肿等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病鱼的脾脏细胞排列松散,间隙增大,并有大量的铁血黄素沉积,红髓和白髓界限模糊。此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SY01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氨曲南和氟苯尼考6种抗生素有强敏感性,其中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可以在临床中应用,指导生产中的病害防控。本研究为阐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大口黑鲈的致病机理奠定理论基础,并为大口黑鲈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水气单胞菌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纳米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8
作者 韩雅静 赵奇 +5 位作者 石有权 安瑞 赵云萍 史秋梅 吴同垒 高桂生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1,共5页
为了快速检测水生动物的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感染,本试验根据嗜水气单胞菌溶血素hly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对退火温度和引物体积的优化,建立了嗜水气单胞菌的纳米聚合酶链式反应(Nano-PCR)检测方法,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和临床... 为了快速检测水生动物的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感染,本试验根据嗜水气单胞菌溶血素hly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对退火温度和引物体积的优化,建立了嗜水气单胞菌的纳米聚合酶链式反应(Nano-PCR)检测方法,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并与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优化建立的纳米PCR方法成功扩增出约280 bp的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条带;最小检测浓度为1.61 pg,敏感性是普通PCR(最小检测浓度为16.1 pg)的10倍;纳米PCR和普通PCR方法对创伤弧菌(V.vulnificus)、迟缓爱德华菌(E.tarda)和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均无扩增;对18份病料的阳性检出率为72%,与普通PCR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纳米PCR方法较普通PCR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水生动物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鉴别诊断和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单胞菌 纳米PCR hlyA 临床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AhyR基因缺失株的构建与致病性研究
9
作者 陈婷婷 许佳乐 +7 位作者 许艺兰 何颖 卢冰霞 周英宁 许心婷 全琛宇 赵硕 陈忠伟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2-621,共10页
为探究AhyR基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作用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用同源重组和接合转移的方法,分别以自杀质粒pRE112和穿梭质粒pVLT33为载体,构建了AhyR基因缺失株ΔAhyR和回补株AhyR+嗜水气单胞菌,分别测定生长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泳... 为探究AhyR基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作用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用同源重组和接合转移的方法,分别以自杀质粒pRE112和穿梭质粒pVLT33为载体,构建了AhyR基因缺失株ΔAhyR和回补株AhyR+嗜水气单胞菌,分别测定生长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泳动能力、溶血性和对克氏原螯虾的致病性。结果显示,PCR验证了突变株中AhyR基因的缺失及回补株AhyR基因的恢复,表明突变株和回补株构建成功;与野生株WT相比,缺失株ΔAhyR和回补株AhyR+的生长和生物膜形成无显著差异(P>0.05),ΔAhyR泳动能力和溶血能力显著上升(P<0.05)。动物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缺失株ΔAhyR的半致死密度大幅下降,对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损伤更严重,组织学检查可见肝细胞坏死,肝小管管腔扩张,星形结构消失。试验结果表明,AhyR基因缺失增强了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但对生长状态无影响,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AhyR基因在嗜水气单胞菌中致病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单胞菌 AhyR基因 自杀质粒 同源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株鳖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表型、分子鉴定及其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志铮 赵蓓蓓 +2 位作者 王忠发 申屠琰 陈琼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6-783,共8页
采用生态毒理学、表观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具白底板病典型症状濒死中华鳖内脏中分离获得的4株病原菌开展了以致病性、表型分析、分子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为内容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4株病原菌均具致病性,致死力由大到小依次为ZH... 采用生态毒理学、表观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具白底板病典型症状濒死中华鳖内脏中分离获得的4株病原菌开展了以致病性、表型分析、分子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为内容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4株病原菌均具致病性,致死力由大到小依次为ZHYYZ-2、ZHYYZ-4、ZHYYZ-1、ZHYYZ-3;(2)4株病原菌均为呈短杆状、具溶血活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VITEK2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和ATBExpression型细菌鉴定与药敏智能系统均显示为嗜水气单胞菌;(3)ZHYYZ-1、ZHYYZ-2、ZHYYZ-3、ZHYYZ-4的16SrDNA序列长度分别为1460、1464、1466、1461,经Blast同源性检索表明它们所扩增的16Sr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登记的71株嗜水气单胞菌的相似性均为99%;(4)经PCR特异性检测,各实验菌均含有Aha、AHH、AerA和OMP。根据4株实验菌的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判定它们均为气单胞菌属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水气单胞菌 表型 16SrDNA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对草鱼生长、免疫及抗嗜水气单胞菌的影响
11
作者 高贤涛 马立保 《当代水产》 2025年第4期66-67,共2页
1前言草鱼在世界范围广泛养殖,占全球水产养殖总产量的10%以上。随着高密度养殖的发展,疾病也越来越多。嗜水气单胞菌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原菌,易引起水产动物出血性败血症,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抗生素是防控细菌性疾病的主要方... 1前言草鱼在世界范围广泛养殖,占全球水产养殖总产量的10%以上。随着高密度养殖的发展,疾病也越来越多。嗜水气单胞菌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原菌,易引起水产动物出血性败血症,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抗生素是防控细菌性疾病的主要方法,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增加、抗生素残留、水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不利于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疾病防控 水产养殖 草鱼 免疫 水气单胞菌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鲟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12
作者 李菊 《山东畜牧兽医》 2025年第7期13-14,17,共3页
为了分析贵州省都匀市某鲟鱼养殖场鲟鱼死亡原因,本研究采用临床病理剖解观察、细菌分离培养、生理生化试验、PCR检测、细菌药敏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诊断。结果显示,剖解可见肝脏、肺脏充血出血,腹腔有大量积液;分离到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为了分析贵州省都匀市某鲟鱼养殖场鲟鱼死亡原因,本研究采用临床病理剖解观察、细菌分离培养、生理生化试验、PCR检测、细菌药敏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诊断。结果显示,剖解可见肝脏、肺脏充血出血,腹腔有大量积液;分离到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具有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理生化特性;PCR扩增获得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嗜水气单胞菌同源性高达99%以上;最终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分离菌对头孢噻呋钠、复方磺胺嘧啶钠、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使用敏感药物治疗,鲟鱼得到有效治疗。本研究对鲟鱼发病情况进行了诊断,为鲟鱼养殖场嗜水气单胞菌防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水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菌株筛选及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13
作者 郝芯涔 胡琳 +3 位作者 舒子悦 刘鑫 罗平宣 李念珍 《水产养殖》 2025年第5期13-17,共5页
为筛选出具有高效降氮能力且对有害微生物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对淡水鱼养殖池塘中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比较其降氮能力,通过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其中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结果表明,共筛选... 为筛选出具有高效降氮能力且对有害微生物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对淡水鱼养殖池塘中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比较其降氮能力,通过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其中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结果表明,共筛选出9株具有较好降氮能力的菌株Hxc1—Hxc9。通过比较其生长状况,并综合体外抑菌试验,发现其中3株候选菌株不仅降氮性能突出,且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分别为Hxc2运动芽孢杆菌(Bacillus mobilis)、Hxc3运动芽孢杆菌(Bacillus mobilis)Hxc8戴尔福特菌(Delftia sp.),其抑菌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Hxc3、Hxc2、Hxc8。指出,这3株菌具有改善养殖水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菌株 水气单胞菌 脱氮 筛选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趋化因子基因ccl8的克隆、鉴定及其对嗜水气单胞菌和多子小瓜虫感染的表达响应
14
作者 何梦韩 李越 +1 位作者 岑伊莛 郭书权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4期235-243,共9页
为丰富草鱼趋化因子免疫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克隆了草鱼趋化因子基因ccl8,其全长为675 bp,开放阅读框为315 bp,编码104个氨基酸。该基因具有典型的趋化因子超家族特征,在第31、32、55和71个氨基酸位置具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氨基... 为丰富草鱼趋化因子免疫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克隆了草鱼趋化因子基因ccl8,其全长为675 bp,开放阅读框为315 bp,编码104个氨基酸。该基因具有典型的趋化因子超家族特征,在第31、32、55和71个氨基酸位置具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草鱼的ccl8基因与团头鲂的ccl8-like基因同源性较高,为88.3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cl8基因在健康草鱼的10个不同组织中都有表达,在免疫组织肝胰脏和脾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头肾、皮肤、肠、鳃、心脏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而在血液、脑和肌肉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低,这表明ccl8基因在草鱼不同组织中普遍表达。经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草鱼肝胰脏中ccl8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感染6 h后迅速升高,头肾和脾在感染9 h和12 h后才出现峰值,而在皮肤、鳃等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经多子小瓜虫感染后,草鱼皮肤和脾组织中ccl8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感染后48 h最高,而鳃和头肾在感染36 h时相对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ccl8基因在鱼体被嗜水气单胞菌和多子小瓜虫感染后在不同组织中有快速响应且与入侵部位相关,可能参与了免疫调节反应,在抗病原体感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ccl8 趋化因子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水气单胞菌 多子小瓜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15
作者 张杰 《水产养殖》 2025年第1期50-52,共3页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东海和黄海南部,以及南海雷州半岛东侧近海水域[1]。据《2020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9年我国大黄鱼养殖产量为225549 t,已连续多年位居海水养殖鱼类之首[2]。近年来,...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东海和黄海南部,以及南海雷州半岛东侧近海水域[1]。据《2020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9年我国大黄鱼养殖产量为225549 t,已连续多年位居海水养殖鱼类之首[2]。近年来,由于大黄鱼网箱养殖密度过高,水体流通不畅,导致水环境日益恶化,病害严重,较易多发的有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病、水霉病、内脏白点病、肠炎病、烂尾病及弧菌病等,造成大黄鱼养殖业严重的经济损失[3],制约了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单胞菌 海水养殖鱼类 肠炎病 水霉病 烂尾病 网箱养殖 近海水域 弧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LEX筛选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适体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元跃 王雷 +1 位作者 陈融斌 黎中宝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8-322,共5页
嗜水气单胞菌是水产养殖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致病病原菌。本研究以嗜水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利用SELEX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经过12轮的筛选,通过生物素-抗地高辛碱性磷... 嗜水气单胞菌是水产养殖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致病病原菌。本研究以嗜水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利用SELEX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经过12轮的筛选,通过生物素-抗地高辛碱性磷酸酶显色系统检测DNA适配子与嗜水气单胞菌的亲和力,克隆、测序后,用DNAMAN软件分析其一级序列与二级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12轮筛选后,亲和力由最初的0.32升到第9轮的0.72,亲和力提高了2.25倍。一级结构主要由GT组成,说明同源性适体有了一定程度的富集。二级结构模拟图以茎环状结构为主,说明这些茎环状结构可能是适体与靶分子进行结合作用的基础,也是其进一步形成三维空间结构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X 水气单胞菌 亲和力 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01的分离鉴定、全基因组特征及比较基因分析
17
作者 高玮 邵玲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82-94,共13页
[目的]解析从上海市某规模化养殖场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肝脏分离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基因组特征、毒力及耐药基因水平,为病原学研究以及疾病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从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纯... [目的]解析从上海市某规模化养殖场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肝脏分离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基因组特征、毒力及耐药基因水平,为病原学研究以及疾病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从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纯化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等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分离菌株A0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SPAdes完成基因组组装、Prokka进行基因预测,并通过KEGG、GO、COG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分别通过VFDB和CARD/AMRFinderPlus数据库进行鉴定。通过ANI分析及基于直系同源单拷贝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评估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同时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解析遗传背景。通过PCR和药敏试验检测菌株毒力基因及耐药性。[结果]黄颡鱼致病菌A01为嗜水气单胞菌,其基因组为环状,长约4.93 Mb,GC含量为61.09%,编码4 500个蛋白质基因、121个tRNA及3个rRNA基因。功能注释显示,其基因主要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膜转运等通路,提示其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毒力基因分析共鉴定出527个毒力相关基因,包括鞭毛组装、趋化性及分泌系统基因,表明A01具有高侵袭性及宿主致病能力。耐药基因分析鉴定出279个耐药基因,涵盖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及多黏菌素等抗生素种类,显示其多重耐药风险显著高于参考菌株ATCC7966。ANI分析(>96%)及系统发育树证实A01与ATCC7966亲缘关系最近。MLST分型提示遗传分化可能与致病性及耐药性差异相关。A01携带9个重要毒力基因(aer、act、fla、lip、gcaT、exu、ast、alt和ahyB),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A01对24种抗生素中的16种表现多重耐药(MDR)。[结论]通过对分离鉴定的黄颡鱼源嗜水气单胞菌A01株开展全基因组分析,揭示其基因组基本特征和毒力及耐药基因水平,为后续深入开展该病菌侵染黄颡鱼的作用机制等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水气单胞菌 全基因组测序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比较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16S-23S rDNA间区序列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先余 王智学 +1 位作者 叶巧真 何建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4-78,共5页
根据细菌的16SrDNA3′端和23SrDNA5′端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扩增了一株中华鳖Trionyxsinensis"红板病"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的16S-23SrDNA间区,克隆到pGEM_T载体上,测序。用BLAST和DNAstar软件对16S-23SrDNA间区序列以及其内... 根据细菌的16SrDNA3′端和23SrDNA5′端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扩增了一株中华鳖Trionyxsinensis"红板病"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的16S-23SrDNA间区,克隆到pGEM_T载体上,测序。用BLAST和DNAstar软件对16S-23SrDNA间区序列以及其内tRNA基因与已发表的嗜水气单胞菌和近缘种的IGSG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设计出对嗜水气单胞菌特异的PCR引物,建立了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PCR方法,进行了特异性、灵敏性检测,并用此方法检测了不同的水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单胞菌 16S-23S RDNA间区 tRNA^Clu基因 特异性 灵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三角帆蚌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向荣 刘晓燕 金宏 《内陆水产》 1999年第4期7-8,共2页
探讨了4种不同来源的嗜水气单胞菌对三角帆蚌的致病力。,4种来源的嗜水气单胞菌菌种经复壮、分离、鉴定、人工感染健康三角帆蚌均能引起其发病死亡,临床发病症状相似,但对三角帆蚌的毒力有差异,以甲鱼嗜水气单胞菌对三角帆蚌的毒... 探讨了4种不同来源的嗜水气单胞菌对三角帆蚌的致病力。,4种来源的嗜水气单胞菌菌种经复壮、分离、鉴定、人工感染健康三角帆蚌均能引起其发病死亡,临床发病症状相似,但对三角帆蚌的毒力有差异,以甲鱼嗜水气单胞菌对三角帆蚌的毒力最强,牛蛙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单胞菌 三角帆蚌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无毒活性株免疫技术研究
20
作者 廖伏初 黄向荣 +1 位作者 汤江山 卿爱东 《内陆水产》 1997年第7期2-3,共2页
用1/10—1/100浓度的无毒活性株肉汤原液0.1—0.2ml/尾注射接种鲢、鳙、鲤、鲫、鳊等鱼种,强毒株攻击时保护力在90%以上,与全细胞灭活苗无显著差异;用2%─3%浓度的无毒活性株肉汤原液在有增渗增效剂的溶液中浸泡接种鲢、鳙... 用1/10—1/100浓度的无毒活性株肉汤原液0.1—0.2ml/尾注射接种鲢、鳙、鲤、鲫、鳊等鱼种,强毒株攻击时保护力在90%以上,与全细胞灭活苗无显著差异;用2%─3%浓度的无毒活性株肉汤原液在有增渗增效剂的溶液中浸泡接种鲢、鳙、鲤、鲫、鳊等鱼种,强毒株攻击时保护力也都在70%以上,与注射接种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单胞菌 无毒活性株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